美章网 资料文库 职业学校德育论文范文

职业学校德育论文范文

职业学校德育论文

职业学校德育论文范文第1篇

1.1职业人是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向

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的教育。职业教育既具有教育的属性,又具有职业的属性。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成为一个合格的劳动者,成为优秀的员工。职业教育主要不是为了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工作技能,以及能够胜任岗位的相应素质。中职毕业生大多要进入企业,成为最基层的劳动者。因此,职业教育是立足于工作岗位的教育。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入学的是从普通义务教育学校分流出来的学生,而培养的则是要进入企业的员工。因此,能否胜任企业岗位的要求,就成了职业教育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的标准。

1.2为什么要加一个“准”字———准职业人是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个合格的企业员工,就是职业人,他既应当具备职业所需的技能,又应当具备相应的职业素质。但是,学校培养的环境毕竟与企业的要求有一定差距,我们的毕业生只有在企业的环境中得到实践的锻炼,才能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合格的职业人。应该说,职业教育只能无限接近企业的人才要求。因此,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准职业人”,还不是“职业人”。所谓准职业人,就是按照企业对员工的标准要求自己,初步具备职业人的基本素质,能够适应在企业的发展,即将进入企业的人。也就是说,准职业人是学生向职业人发展的过渡状态,接近职业人的程度越大越好。我们培养的准职业人,虽然还缺乏一定的工作经验,还不能马上为企业创造非常大的价值,还不是真正的职业人,但由于已经初步具备了职业人的基本技能和素质,所以他能够很快地适应企业的环境,能够迅速从准职业人成长为真正的职业人。

1.3准职业人是德育工作的主线,也是教育教学的核心

既然准职业人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那么一切工作都应当围绕这一目标而进行。因此,准职业人最重要的是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及相应的职业素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主要由学院的教学和实训部门来完成,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主要由德育工作来实现。因此,培养准职业人既是教学的核心,也是德育的主线。而且,考虑到当前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职业素质往往比职业技能更为重要。很多企业在招聘员工时表示,他们并不期待刚刚毕业的学生能够具备多么高的技能,而是更看重职业素质。态度比能力更重要。因为,技能是可以培养的。素质一旦养成,是很难改变的。因此,学院非常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2“准职业人”中职学校德育目标实施途径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途径是自我成长与素质教育养成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自我成长是准职业人职业素质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德育目标的实现最终要靠学生自身的内化来完成,完全依靠学校教育而忽视学生自身的成长潜能不可能实现学生的真正转变。但是,缺乏学校有组织的教育活动,仅仅依靠学生的自我成长也不可能实现,学生的自我成长需要教育者来引导、来约束。否则,就会走向偏差。素质教育养成是实现自我成长的保障。二者互相补充、缺一不可。

2.1将职业教育引入德育课堂

职业生涯设计明确了学生职业发展目标。培养和树立学生的职业理想,是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力的关键。为了有效地开展职业生涯设计工作,我校自己开发了一套完整的具有创新特色的职业指导课程,通过在不同年级逐层深入地开展纪律、法律、心理、安全常识、企业文化、就业观念、团队协作、管理能力、职业理想等多个方面专题知识的讲解,使学生丰富了知识结构,明确了学习目标,形成了初步的职业理想。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大量采用了案例教学,这样更有说服力,我们的案例来源于毕业生反馈、住外地企业办事处提供、实际企业调研、校园案例收集等多个方面。课程内容不断更新,以随时适应企业的需要。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为了及时反馈优秀毕业生的信息,我们建立了班主任跟踪毕业生信息反馈制,我们的班主任通过电话、网络、家访等方式,不断与学生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已经毕业的学生也经常会有技术问题攻关要寻求老师给予解决,学生在工作中遇到人际关系问题,上下级关系问题,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找老师解决,我们的教育理念是“学生一天入校,教育服务终生”。通过大量优秀毕业生信息的收集,我们印制出版了一本《优秀毕业生事迹》校园读本,现已成为学生热读的教育读本之一。

2.2加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我们加强了学院心理咨询室的软硬件建设,按照专业标准布置了个体心理咨询室一间,团体辅导放松室一间,进一步面向广中职生开展多种类型的心理咨询服务。我们制订了中心工作职责、中心心理咨询人员工作守则、中心来访者须知等制度,制作了中心来访者登记表、兼职教师情况登记表、中心工作人员值班表,建立全校各院系心理辅导员和班级心理发展委员的档案、来访者个体咨询档案等。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如面对面咨询、电话咨询和网络咨询等为广中职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咨询结束后,我们及时地整理案例,收集了一批有价值的一手心理资料,定期组织案例分析会,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了解我校学生心理的特点,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能据此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学生咨询的问题大致可归纳为人际关系问题、学习问题、发展问题、恋爱问题、就业问题。(1)人际关系问题主要是跟宿舍的关系,跟班级的关系,跟老师、辅导员的关系以及和异性的关系。中职生自我意识高度膨胀,每个人都有鲜明的个性。在交往中,如果只考虑自己,以自我为中心,就会造成关系紧张,心理焦虑。(2)学习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动机不强,对专业没兴趣;没有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尽管很刻苦,成绩就是提不上去,导致学习压力过大、考试焦虑;(3)发展问题主要表现在一年级时目标定位不明确,进入三年级目标选择冲突;(4)中职生正处于性意识萌发状态,对爱情已经有了基本的需求,进入大学后由于学习相对高中来说不是很紧张,这种意识便在一定条件下有所发展,每个人都渴望有一段美好的爱情,并且受社会的影响及第一次离家后的空虚,为了找一种心理寄托所以校园内到处都可以见到一对对情侣。当然我们不完全否认中职生的爱情一定是上述原因所造成的,但是处于求学阶段的中职生对爱情、婚姻的认知不是很完整,所以由爱情引起的麻烦也是接踵而至,也很难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

3结语

职业学校德育论文范文第2篇

在中等职业学校中,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和重视实践的原因,教师在进行德育模式时没有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反而只是根据相关的实践经验进行道德教育。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德育模式由于只是以经验传授为主,而缺乏逻辑上的思辨性以及方向上的科学性,很容易走入道德教育的歧途,影响德育教育的效果,更是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模式研究的一种阻碍。

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模式的几点建议

针对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模式的现状以及问题,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模式的发展,我们有必要对目前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模式进行改进,提高中等职业学校道德教育的效果。以下是几点建议:

1)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日常教学中,尤其是课堂教学中强化渗透德育教育。比如在语文课中,教师注重对于优秀作品的解读,和学生分享体会优秀道德品质,通过激励和启发的方法,促进学生表达对于优秀道德感悟以及对优秀道德进行实践。在一些实验课程中,通过德育素质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促进学生将优秀道德融入到自己的专业实践中,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行为上都将道德寓于学生的习惯中,提高德育教育的教学效果。

2)由于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无论在知识结构还是成长环境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德育教育也因加强对于学生社会环境的教育。具体就是根据不同学生所处社会环境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德育教育方法以及内容,比如对于生活在商业地区环境的学生,应当进行诚信、公平等相关德育内容的教育,加强学生对于诚信、公平的认同理解。对于当前法制建设的社会大环境,要对所有学生普及法律知识,举办专家、学者的讲座,通过实际中事迹向学生传达法治精神。也可以通过一些道德模范作报告的形式,增进学生与优秀道德之间的距离,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总之,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模式必须更具灵活性,从实际出发,从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出发,促使德育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

3)中等职业学校应当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因为积极乐观的心理素质是自主提升道德修养的重要前提。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学生,自然不会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很强的心理调节能力,也不可能坚持在社会中践行优秀道德。所以中等职业学校应当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提高应对挫折和挑战的能力,在过硬的心理素质支撑下,学生才不会在社会实践中迷失自己,走向不合道德的歧途。因此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应在课堂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辅之以必要的心理健康讲座以及心理健康交流活动,有条件的学校还应配备专门的心理健康医生,多方位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进而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效果。

4)中等职业学校应当积极利用学校中的社团、学生会以及班委会等组织,在学校内广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通过这些校园文化活动的进行传播道德知识。比如在“保护水资源”的活动中,通过节约水资源的竞赛活动,提高学生们的节俭意识;通过“三月学雷锋”的活动,促进学生参与到帮助他人,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在这种轻松欢乐氛围中,促进学生自觉的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起到事半功倍的德育教育效果。

三、结束语

职业学校德育论文范文第3篇

对职校学生来说,鼓励其在德育课学习中开展自我评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一,有利于道德准则的内化。品德的形成不是规范的简单记忆过程,而是规范要求的内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需要不断地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内省,这种内省能力不是天生具备的,教会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是提高他们道德内省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其二,有利于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品德的形成是主体不断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自我评价给这种建构过程提供了持续的内部动力机制。只有学生自己才能最及时、最清楚地了解自己成功或失败的信息,找出原因所在,并形成正确的认识,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学会看问题、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辨别和判断。其三,有利于进行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对于职校学生来说,要能对今后的人生之路做出正确的选择,其前提就是学会正确评价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特点,树立自信,又要看到自己条件的不足和限制,从而做到扬长避短,人尽其才。而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必须在不断尝试进行自我评价的实践中逐渐形成。

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做法

1.编写学案,引导学生完成单元知识学习自我评价表

在每单元学习任务完成后,都有一张单元学习评价表,包括“知识清单、完整清晰;有思有悟、言之有理;学力测评、准确无误;点击链接、阅读思考;感受与体会”五个方面,这张表由学生自己完成,不作为他人评价、教师鉴定的依据。

2.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编制自我评价跟踪表

每隔一段时间,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记录其中,装入个人成长档案袋中。比如,根据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课程的要求,每个学生都写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明确自己在校期间各阶段的具体发展目标。每过一个学期,我们都要求学生对照自己的规划书,对具体发展目标的完成情况做一个记录。又如,根据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要求,我们编制了《个人礼仪规范养成情况记录表》,每月一次进行自评,并与上个月的情况进行对比,检查自己在规范养成过程中是呈上升趋势还是呈下降趋势,若出现下降趋势,则必须及时查找原因,立即纠正。

3.选择部分作业,由学生进行自我批改、自我评分

这部分作业都是开放性的问题,而且多数需要在实践中完成,比如一份市场调查报告、一次职业体验感想、一场辩论赛的发言稿,其评价重点并不在于理论水平的高度和准确度。学生要对自己完成这份作业过程中的态度、动机、情感、体验、收获,甚至遗憾进行自我反思,以提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对合作中的表现做出自我评价

为了激励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具有良好的合作能力,我们还要求他们对在小组讨论中的行为做出自我评价,进而引发自我调整,促进自身发展。

三、结语

职业学校德育论文范文第4篇

如何增强德育课的实效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快乐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必须努力改进教学方法,要让学生求之于知,激之于情,强之于志,悟之于理,践之于行,养之于能。在德育课堂上要解放学生的脑,让其自由思考;解放学生的口,让其自由讲。让德育课真正“活”起来。

(一)把握教材,贴近生活,让德育课充满活力。1、以教材为基础,贴近生活改革课程,落实内容是关键。德育教材不再是“授业解惑”的唯一课程资源,而是为教学服务的一个载体。课堂教学素材不再局限于课本,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基于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专业的特点、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中国梦.我的梦”把祖国和学生紧密联系在一起,“生活中的道德——从弟子规说开去”,把我和古人连在了一起;“三创一办”、“林城绿丝带”把每一个同学和贵阳连在了一起.......把活动引入教学,把行为规范的教学从书本上的条条框框变成真实、生动的行为要求和评价。通过课堂教学、漫画比赛、文明语言征集、晒晒身边文明事、文明风采大赛等活动,让同学看到、感受到德育的力量。在进行案例教学的时候贴近学生生活:《职业生涯规划》课注意选择我校历届优秀毕业生的创业、就业的典型事例;《职业道德与法律》侧重同学身边的违法违纪现象、未成年人犯罪等等;让学生感受到德育课的真,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学会在生活学习中能辨别真善美丑,规范自己的行为。在真实体验中相信,在相信中去行动。既贯彻教材的思想又抓住学生的视线。这样的课堂学生乐于接受,参与热情高,才会有效触动学生的情感,使德育课堂充满活力。2、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起点和主线,贴近专业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在中职的德育课教学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把失败的过去画一个句号,开始自己人生的新里程。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自己人生新的起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多为应试教育的失败者,很多同学对未来感到迷茫,没有目标,没有动力。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学会有目标、有规划、有行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要求,结合所学专业,设计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设计发展方向,落实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行动计划。让他们既有“跳一跳,够得着”的短期目标,又有不断积累向前的中、长期目标。让学生既能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又能养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大力重视职业教育,中职教育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好时机。作为中职教育“出口”的企业需要大批懂技术、操作能力强、肯吃苦、讲诚信、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术劳动者。根据我校多年的跟踪调查表明:各类用工企业对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毕业生,技能方面比较满意,而对不少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操守、职业态度,责任感、诚信等内在品德比较失望。现在企业明确提出:招聘员工时,首先考察的是人品、团队协作能力,然后才了解他的技能状态。作为德育课教师对于社会发展、企业用人的新标准这些特征要有敏感度,要及时领会新的政策实质,把握住时代脉搏,心里明白要教什么给学生,要把学生培养成怎样的人,教学就不会迷失方向。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学习的知识和行为是相脱节的。一方面,对学校的校规校纪清楚明白;一方面,迟到、旷课不断违纪。分析有下面几方面的原因:一是部分同学和家长认为,现在还小,等到工作岗位就好了;二是学生自制力差;三是没有涉及切身利益,不关痛痒,不计较后果。在新的课改过程中,我们把企业的要求结合到教学过程中,贴近学生专业相对应的职业角色。把学生置于职业环境中,在不断的体验中学生进步很大,效果很好。首先:把教室的布置、黑板报的内容与专业、职业、职业态度等结合起来,把具有职业特点的标语引入教室。例如“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今天的学习方式,明天的工作方式”“把最容易的事做好,就不容易,把最简单的事做好,就不简单”等等。建立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增强隐性教育能力。时刻对学生起到提醒和警示的作用。其次:我们把经常和我校合作的大企业的选拔人才的标准,工作规范要求引进教学活动中去,通过创设情境、角色扮演、对比试验等形式,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体验,在体验中不断成长。有同学纪律观念淡薄经常迟到,旷课。我们通过诚信银行的活动,让学生比较分析。探究别人升职、加薪的原因;自己停步不前、降薪甚至下岗的原因。通过这类活动收到很好效果。班级迟到、旷课现象明显减少;回答问题的同学增加,见面时互相问候和向老师问候的同学明显增加。让他们明白:人是社会的人,要承担责任、要不断进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二)探究学习,贴近岗位,让德育课充满真实。在以往的德育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认为德育课讲的都是大道理。假、大、空。隔自己太远,与自己无关。在近几年的德育课教学过程中,改变过去老师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方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课堂优势,把德育课堂变成“和谐、紧张、活泼”,以学生为本的“高效课堂”,提升中职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在中等职业教育的平台上帮助学生获得技能的同时提高自身修养,培养良好的立足社会、服务社会的道德品行。1、减少纯理论教学,把理论带到职业情境中、日常生活中;中职学生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高,领悟能力不强。理论教学对于他们来说即枯燥又乏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理论变成他们能理解又能接受的生活工作情境,并把他们带入其中,我们的德育课教学才能收到效果。首先:精讲、少讲理论。把理论融入到案例、情境中去,升华、提高;其次:变被动为主动,在参与中获得成功,在成功的体验中提高理论水平;变老师“一言堂”为大家讲;变点名回答为主动回答、互助回答等等。再次:创新学生的作业设计。传统的作业模式机械、呆板,许多职专生对这类作业毫无兴趣,有做也只是应付老师的检查,有的干脆就抄袭甚至不做。面对这种情况,我对学生的课后作业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比如精心设计每门课的作业:既要巩固知识又要提高认识,并把一些道德要求渗透其中。既有看书、听课就可以做的作业,也有要查资料,认真分析才能完成的作业;有个人独立完成的作业也有必须分工合作的作业。每学期作业的次数,这是基本态度。完成即可得到基本分;然后是作业质量:有自己思想或创新的,评价上一档次。优秀作业定期展出,学生看到自己的作业被展出,积极性特别高。多样的作业形式、不同的检查方式、不同的目的要求,把以前学生讨厌的作业,变成他们喜爱的一项活动。通过创新学生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可以强化他们学习德育课的兴趣。2、采用活动化教学模式,把理论融入活动,在活动中提升行动“告诉我,我忘记了;做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做,我才懂得。”这句谚语告诉我们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活动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在德育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活动化教学模式。一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确定活动主题;二是选择恰当的方式,如辩论会、演讲会、课本剧表演、多媒体资料展示等等,;三是提出明确的目的;四是精心组织好活动课的过程;五是课后一定要做好小结,每次课都要有所收获。挖掘教育主题中的情感因素,创设活动情境,师生互动,激活学习热情,诱发辨析思考,开展行为实践的活动化。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同学创设不同活动,达到不同的目标。大家共同进步。例如:针对迟到旷课现象的“规范意识”训练、养蛋宝宝的感恩活动、“讲文明、除陋习、建设和谐校园”的漫画比赛、“我为林城添光彩”的志愿者活动、数控专业、机电专业的“安全知识大比拼”活动等等。在活动中学生提高认识,净化思想,规范行为,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采用讨论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途径、解决问题。启发学生在学习中提出问题,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大胆推理设想,把问题拓展延伸开,并尝试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既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又树立了自信,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加强实践教学: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精心组织学生参加“文明风采大赛”,提高学生素养;组织中华经典诵读比赛,结合传统节日开展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开设特色写字课,组织学生演讲、辩论、讨论,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开展“书香校园”读书活动引导学生“三读”:读国学经典,读名人传记,读做人与处世杂志,做到“要成才、先做人”。请心理学专家、社区工作者、律师、沙子哨监狱干警和服刑人员为学生讲座,并要求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组织讨论交流,个人写出心得体会。增强法律意识、规范学生行为。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进企业、社区,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既开拓眼界,又增强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

二、学以至用型评价方式,是德育课创新效果的检测和保证

职业学校德育论文范文第5篇

行为规范教育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笔者学校制定了一个人人都必须做到的总体目标,规定学生必须做到:“进校门,文明礼貌老师早;进教室,遵守纪律不喧闹;进食堂,遵照次序静等候”等等,并且每个环节都有对应的人员负责监督、检查。为了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我们还做了一些尝试,比如采用“情景模拟”实验。我们请一些教师扮作外来“考察学习的教师”,组织了一次“座谈会”,并拍摄录像。桌上放置茶水、果品瓜子等。在“考察学习的老师”发言过程中,有的学生低声谈话、玩手机;“座谈会”结束后,又出现了互相争拿水果、瓜子等情况。我们一边放录像一边对学生进行和风细雨式的点评:在别人讲话时,作为听众要认真地听,不能讲话;当客人离开时,要有礼貌的道别。当录像放到争拿水果的场面,有的学生自己就觉得不好意思了。这种“情景模拟”实验,形象、生动、直观,效果很好。

2.提倡非确定性、能动性的教学方法

传统教育实际上是以确定性、被动型教育为主,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对职校生来说,他们已经饱尝了这种教育方式给他们带来的后果。因此,职业技术教育必须强调教学的非确定性来提高职校生的学习兴趣,重新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与战胜困难的意志。比如,在开好职业道德课的同时,可聘请公安、司法机关办案人员来给学生上课,用一些反面例子说明由于不遵守职业道德给国家、集体、个人造成的危害。更可以采用看视频、听录音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正面典型人物,尤其是了解一些普通平凡工作者的优秀事迹。这样一方面使职业道德教育深深地印在他们的心中,另一方面也可逐渐消除他们的理想障碍。再如,礼仪课的教学,教师可将教学重点放在设计一些在不同地点不同场合,同不同对象交往礼仪的案例让学生进行训练,使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有效的“折腾”。在充分尝试了之后,学生提高了兴趣、接受了知识,同时也会用心去琢磨其中的滋味。非确定性教学旨在消除职校生的思维障碍,让学生换一种视角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诸如酒店管理、烹饪、导游等专业都可以在教学上转变观念,调动学生主观的、潜在的能动性。

3.走向社会,铸造健全人格

职业学校德育论文范文第6篇

礼仪是最基本的生活礼节,在中职学校开展礼仪教育能够让学生懂得如何与他人交流,在生活中如何尊重别人,如何更加宽容和真诚地对待别人。良好的礼仪教育能够让学生清楚地分辨是非,能够使学生的言谈举止更加大方、有礼。我长时间从事中职教育工作,发现大多数的学生对礼仪知识有一定的教育需求,为此我们应该在中职教育课程中设置礼仪必修课程,以便能够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掌握必要的礼仪知识,树立自己的良好的个人形象,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行为。

二、教学中要重视教师的示范作用,树立礼仪素养的榜样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教师不但在课堂中通过语言来引导学生学习和成长,而且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也会通过自己言行举止来影响学生的一举一动。尤其是现阶段的中职学生,他们拥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独立的学习能力,在生活中他们就会不自觉地去模仿别人。由于教师是学生比较敬佩的人,他们便会对教师产生崇拜的态度,于是在学生中就会十分欣赏教师的人格魅力和行为举止,于是便会默默地模仿和学习。可见教师在学生心灵及人格塑造方面的重要教育作用,为此我们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的礼仪细节,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以便给学生树立正确的示范,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良好的影响和教育,从而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形成自己正确的道德思想,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良好的礼仪。教师备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现阶段教师更是知识的传授者和教育工作的引导者,教师用自己对工作的无私奉献之情感动和教育着很多人,也是我们各行各业学习的榜样。无论在任何时候,哪一个学习阶段,教师都用自己的优雅行为、规范礼仪和高尚作风影响和感染着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同时教师也应该以这样高标准的要求来塑造自我形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示范,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三、建立健全有效的评价制度,加强对学生的规范化管理制定

思想道德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够以正确、高尚的思想来支配自己的行为举止,能够形成自己良好的礼仪行为。这样才能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加规范自己的言行,让自己的做事风格更加合乎情理,更加值得称赞。为此在中职思想道德教育和礼仪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靠教师的积极引导,更加需要一个完成的管制制度和评价制度。用更加明朗化的、全面化的道德规章制度和礼仪制度来约束着学生的行为,让学生时刻注重自己的言表,并且加强监督和反馈,让学生真正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和礼仪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且能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我约束和自我克制,让自己永远保持高尚的道德行为。

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礼仪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提高自己的礼仪素养

校园学习环境和氛围会直接影响学生的道德思想健康以及学生性格的塑造过程。教师的说教工作远远比不上周围环境的熏陶和影响。为此教师一定要注重校园环境的塑造,一定要充分利用校园氛围这个隐蔽性的教学作用,通过创设和营造充满礼仪和高尚道德思想的校园,来加强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健康地接受礼仪和道德教育,能够把宽容、友爱、团结、自理、自强等精神注入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从而让校园更加美丽和谐。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礼仪竞赛活动,评选出比较优秀的学生,增强校园浓厚的礼仪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能够自我约束和自我提高,有意识地形成礼仪行为,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思想观念。有效提高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五、结语

职业学校德育论文范文第7篇

摘要:

德育课教学和学生管理都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课教学与学生管理相互对接、相互融合的效果将直接关系到学校德育工作的质量。分析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与学生管理对接的现状和意义,探索了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与学生管理对接效果的策略。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学生管理;对接

德育课教学和学生管理都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课教学与学生管理相互对接、相互融合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学校德育工作的质量。因此,学校要高度重视,努力改革创新,不断探索德育课教学与学生管理的有效对接和深度融合,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从而更好地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一、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与学生管理对接的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1]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心理健康”共五门课程。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停留在课本基本内容教学和传统单一的理论说教形式上,存在照本宣科上课等现象。德育课教师对学生现实情况和学校基本情况(如学生学习状态、行为习惯、生活习惯、仪容仪表、理想信念、学生所在的班级建设情况以及学校对学生管理的总体要求等)不够关心了解,导致德育课教学脱离学生现实、脱离学校实际,难以达到德育课应有的教学效果。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往往注重抓班主任管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社团活动等,忽视了德育课教师的力量,忽视了德育课教学的作用,全员参与学生管理的人力资源没有被充分有效利用起来,导致学生管理工作与德育课教学形成两条平行线,没有结合点、交叉点、对接点,没有形成教育管理合力,缺乏德育实效。

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与学生管理对接的意义

(一)体现贯彻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精神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明确提出,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党爱国、拥有梦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成为敬业爱岗、诚信友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2]因此,加强德育课教学与学生管理对接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贯彻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精神,实现学校德育目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形成合力,提高德育实效性

中等职业学校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拓宽德育途径,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学校要统筹兼顾,切实做到把课程教学、实训实习、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志愿服务、职业指导、心理辅导、家庭和社会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其中,强化德育课教学与学生管理对接,形成合力,对提高德育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与学生管理对接效果的策略

(一)组织学习研究,提升认识水平

学校成立教师德育组,并将其纳入学校德育处统一管理。学校德育处根据学校要求,定期组织德育课教师学习研究《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汇编》、《教育部、、中央文明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和学校学生手册、文明班级评比条例、班主任工作条例及学生管理其它有关规章制度等,定期向德育课教师通报各班级参加学校文明班级评比活动等方面情况。通过学习研究和定期通报,让德育课教师及时了解国家和学校最新德育政策,多方面了解学校班主任工作和班级学生管理情况,从而提高了对学校德育工作的了解深度和认识高度。

(二)完善规章制度,定期检查评比

根据要求,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定期开展德育课教学检查评比活动。在德育课教学评比标准中,要把是否结合本校学生管理情况进行教学作为其中一项评比标准,同时,要相对应地安排学校领导、德育处、教务处领导和有关班主任一起参加检查评比。围绕检查评比,积极开展德育课优秀课堂、德育课优秀教案和最受欢迎的德育课教师评比活动等,对被评为德育课优秀课堂、德育课优秀教案和最受欢迎的德育课教师者,学校应给予表彰奖励。

(三)针对问题导向,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问题导向,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优势,发挥德育课教师在学校学生管理教育活动中的最大化作用。比如,学校组织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学生仪容仪表检查、教室文化评比、宿舍文化评比、校运会、元旦文艺晚会、红五月歌咏比赛、科技文化艺术节和参加全国文明风采比赛等活动,教学中德育课教师要结合上述活动的目的意义、原则要求等方面展开,这样有利于专题活动的开展,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另外,对于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班会课比赛等,学校组织安排德育课教师作为评委一起参加,从而提高了德育课教师参加学生管理和班级活动的参与率。此外,根据教育需要,学校定期安排德育课教师为各专业学生做专题形势教育报告,让学生清楚明白当前发展的形势和热点、焦点问题等。

(四)创新教学模式,拓展教育空间

德育课教师结合要求,与班主任一道指导和组织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实施德育,使德育课教学与学生管理融合起来。比如,组织学生参观学校校史展览馆,让学生了解学校发展历程和办学成果,从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学校的情感;组织学生到相关德育基地进行违法犯罪防范教育、警示教育,通过参观和现场教育,让学生增强遵纪守法意识,提高思想警惕,远离违法犯罪,珍惜在校时间,努力学习,健康成人成才;组织学生参加优秀校友创业报告会,让学生了解校友就业态度和创业经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榜样的动力和创业精神。

(五)加强沟通交流,促进相互融合

学校加强组织,定期举办德育工作研讨会,为德育课教师和班主任提供沟通交流平台,建立长效机制,形成沟通交流常态化。德育课教师与班主任沟通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作风纪律以及与学生交流体会等方面情况,而班主任则与德育课教师交流本班学期工作计划、文明班级评比情况、宿舍卫生情况、文体活动表现、学生行为习惯以及班干部基本情况等。通过沟通交流,使德育课教师和班主任相互融合,从而促进了德育课教学与学生管理相互融合。

(六)优化培养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学校不断优化德育工作队伍结构,专门制订了德育课教师、班主任、团干部以及其他德育工作者的培养培训规划,建设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功能互补的德育工作队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定期组织德育课教师、班主任、团干部以及其他德育工作者,外出参加德育模式创新与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及其它相关教育培训,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和相关领导来校进行教育培训,通过传授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提高学校德育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德育课教学与学生管理的有效对接,必将进一步开拓思维,激发潜能,提高德育实效。一方面,德育课教学会更加贴近学校实际、学生实际,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得到增强;另一方面,有了德育教师的积极参与支持,将使学生共同教育管理的力量更加充实,效果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的通知[EB/OL].[2015-01-16].

作者:黄亚寿 单位:广东省湛江机电学校

第二篇: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建设探析

摘要: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针对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现状,加强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建设显得尤为必要,从德育课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评价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对德育实践活动作了详尽的阐述。

关键词:

中职;德育课;课程建设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不仅是学校的需要,而且也是社会的需要、企业的需要,更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应进一步加强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建设,以不断增强德育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和吸引力。根据《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就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建设谈谈个人的几点见解。

一、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中职毕业生的要求已不限于工作技能,对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水平、职业道德、职业综合素养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反观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现状,德育课的教学还是切实有效的,而且总体情况相对良好。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看到了存在的问题,如对德育课程定位不清、重视程度不够;校本课程匮乏、课堂教学吸引力不足;德育课教学存在僵化呆板、实用模块少;理论教学普遍偏重、实践教学普遍较轻;理实分离,德育课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仍然存在。为适应我省中职教育发展新形势,切合中职学生的新特点,迫切需要落实国家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新课改任务,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建设,对于充分发挥德育课的育人功能,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二、积极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建设的措施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德育课堂教学要坚持课程改革,坚持以生为本,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服务终身发展为目标,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人意愿与特长,承认每个学生都具有自主性与创造性,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各种才能,因材施教。

(一)加强第一课堂的课程建设

1.重新整合德育教材

目前中职学校“2+1”教学模式下,中职德育课一般安排在一、二年级共四个学期进行。为进一步提升中职德育教学的实效性,本校尝试重新整合德育教材,编写校本教材,总体框架以教育部大纲为标准,重构教学内容,结合专业特色分模块,实现分学期、分模块的教学。将目前德育课程重新打散、重新组合,重构一个德育课程实施结构,四个学期四层推进,每个学期都有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与政治社会和哲学与人生,使得课程更加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校本教材编写具有结构灵活、内容丰富、重视学生操作、案例接地气等特色,实践证明,教学效果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创新德育教学模式

认真研究教材,结合新时期、新形势变化积极探讨,整合教材,改革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教学模式,主要是分小队教学并尝试推行四层推进的德育课程教学模式。在组织形式上,我们把每个班分成若干小队,每小队4~8个学生,分小队时兼顾到学习层次和男女学生的比例,每个小队自定队名和队服,并作一个队形展示,大大增强了小队的凝聚力。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分队设问、分队讨论、分队做答、分队表演等形式,对小队和个人实行加减分的新的教学方法,把原来教师的以讲为主转变成以学生自学和小队活动为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同时提高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有效杜绝了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的不良习惯,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在分小队教学的基础上,同时尝试进行知识引入—知识探究—实操项目—拓展实践的四层推进的教学模式。比如,哲学与人生四层推进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以教材中每一课所涉及的哲学原理和人生问题为基本单元,按照逻辑严密、简约高效的要求,把每一课的教学进程设定为四个依次推进的基本环节,即巧用案例情景,引发探究欲望—利用探究欲望,弄懂哲学原理—运用哲学原理,解决人生问题—应用人生哲理,从而改变人生行动。这种四层推进的教学模式,逻辑严密,思路清晰,理论讲解精要,结合实际具体,既符合哲学学科的内在逻辑,又注重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既重视知识传授、观念树立,又重视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体现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教学原则,达成了知、信、行的统一,实现了三维教学目标。

3.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大纲要求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适应中职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变化,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探索形式新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问题导入法、案例分析法、活动体验法、项目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这些方法都加大了学生参与课堂、参与实践的程度,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此以项目教学法为例。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主要以行为引导为主的教育教学方式。在实施中应由明确项目任务、制订项目计划、落实项目实施计划、检查评估、归档和应用等要素组成。在德育课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是德育课教学改革的尝试,以哲学与人生课程中“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课为例,首先确定本课项目主题就是自己应该选择一个怎样的人生道路;然后确定项目实施应具备的条件,即要实现自己人生正确的选择,必须有哪些条件作为支撑,引导学生在教材中寻找出实现人生选择所必需的客观条件,即客观实际。完成项目等环节的分析,对比传统的教学法,应用项目教学法能取得更加积极的教学效果。

4.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模式

探索适合课程特点的多样化考核评价办法,将理论知识考核、实践考核与日常行为表现的考核结合起来,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状况。课程考核评价重视过程中,要通过学生自主评价、小组或班级的集体评价、教师的导向性评价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在评价中的作用。我校对学生德育课的评价从过程性考核(60%)和终结性考核(40%)进行综合评定,过程性考核(60%)可分为五个方面: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10%)、上课出勤率(10%)、作业完成(15%)、实训活动(10%)、形成性考核(10%);总结性考核(40%)可分为三个方面:学生自主评(10%)、小组或班级的集体评价(10%)、教师的导向性评价(20%),最终评定等级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及格。这种考核评价模式能全面、客观、合理地评价学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达到德育课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探索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联动

德育教学涉及大量的实际问题,仅靠课堂教学不可能完全解决,只有通过实践的体验,才能使学生对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进一步消化,使课堂教学得到延伸和扩展,也才能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真正实现德育课教学的高效率。因此,探索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联动,主题活动与德育课的深度融合,推动学校的德育工作。具体形式主要有三种:

1.开展对应德育课程的技能比赛

活动设置基于课程涵盖德育内容的技能比赛,结合全国文明风采大赛,举行相关项目的选拔赛,通过丰富多彩的技能比赛项目,加强德育的实效性。结合本校实际,我校德育课第二课堂技能比赛项目有:第一学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展全国文明风采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我是职场之星模拟应聘比赛、放飞梦想演讲比赛;第二学期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举办法律知识竞赛、职业礼仪大赛;第三学期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开展模拟公司企业沙盘比赛,创意LOGO设计大赛;第四学期哲学与人生课程举办人生哲理情景剧大赛、智慧人生手抄报大赛。技能大赛的开展,让学生学习的知识充分发挥,推动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能力。

2.定期开展团日活动,主题德育系列化

主题德育活动做到“三贴近”原则,让学生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结合本校实际,精心设计主题教育活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力求围绕主题、体现特色、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体现育人的科学性。如中职第一学期修身树德、遵纪守法为主线,开展认识自我、文明礼貌、习惯养成教育,加强职业道德、职业理想教育;中职第二学期以人际交往和谐相处为主线,加强职业素养、职业伦理教育;中职第三学期职业理想、学业进取、心怀感恩为主线,热爱所学专业主题活动,加强职业特征、职业技能教育;中职第四学期开展社会责任、企业的用人原则主线,加强职业意识、职业态度的教育;中职第五、六学期以社会实践、重在体验为主线,开展职业困惑、职业发展、职业规划,突出爱岗、敬业的主题活动,加强敬业意识、公民意识的教育。

3.举办学生社团活动,社团活动校本化、课程化

针对中职学生精力充沛,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自我展示的欲望,引导学生加入学生社团。学生社团的课程化,可以提高社团的活力和知识体系的学习,使社团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良好载体,拓展了社团的教育功能。除此以外,加强中职德育课程建设还要建设、运用教材资源库,开发教学资源,深化教学研究;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组织听课评课,提高德育教师队伍素质等;还要从上到下,加强领导,方能保障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建设的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课程建设涉及面广,以上只是对课程建设的粗浅认识,在实际工作中还有许多需要研究、探讨和改进的地方。只要我们充分认识中职生德育的特点,与时俱进,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就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以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适应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张龙定.增强中职德育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研究[J].文献资料,2010(26).

作者:刘彩红 单位:广东省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校

第三篇:中职职业德育课教学实效性探索

摘要:

德育课不仅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而且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就目前教学形势看,中职德育课教学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如何增强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的时效性,探索新形势下的德育方式,充分发挥德育课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现象,就如何提高中职学校德育课的教学实效性进行探索,提高德育课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

中职德育课教学实效性

职业教育不仅要求教师掌握“一技之长”,还要求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职业情操。中职德育课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不断探索增强德育课吸引力和实效性的有效方法,更新教师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要切实提高中职学校德育课的教学实效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探索。

一、中职德育课教学现状分析

1.德育课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德育课程不受重视。教师在德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扮演着指导者的角色,他的素质直接影响德育课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与推进。因此,进行德育课程教学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还要具有厚实的德育理论知识。而在中职学校中,德育课程不受重视,教师缺乏专业化知识,安于现状,难以适应新时期德育课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2.德育课堂缺乏有效互动,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德育教学要求师生在德育课堂上进行有效互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就目前而言,中职德育课教学由于长期得不到重视,教师缺乏教学探究意识,课堂教学模式仍以知识传授为主,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德育课堂缺乏实效性。3.德育课教学偏离实际生活,课堂枯燥无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前中职德育课普遍存在偏离实际现象,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忽略学生的内在道德与情感需求。课堂教学中,教师以书本为主,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忽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形式、教学方法单一,德育课枯燥无味。

二、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一)提升教师素质,加强德育教师专业化队伍建设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的教学理念、知识储备、能力与方法、人格魅力等都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德育课教学中要提高教学实效性就要提高教师的素质,提升德育教师地位,加强德育教师专业化队伍建设。

1.教师要勇于吸收和贯彻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思想,教师要转变为学生学习、发展的促进者和引领者。为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实效性,就要鼓励教师吸收和贯彻先进的教学理念,如教师要形成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及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发展理念,做到教学做的统一及教育生活化的理念。

2.教师要善于整合德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德育课程教学只有不断加强开发与整合,才能使中职德育教学更具实效性。教师只有富有智慧地运用教材,善于挖掘和开发教材,才能最大化地发挥教材资源的作用,丰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把握时代脉搏,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

3.教师要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运用能力。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成为现代教师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如果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开展教学,必将会大大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因此,教师要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运用能力,多角度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改善学生的行为观念与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学生是德育课程教学中的主角,学生行为观念和学习习惯影响学习效果,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因此,提高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在于改善学生的行为观念和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1.学生要规范自己的课堂行为,专心学习。有的中职学生自律自控能力弱,课堂上容易出现说话、睡觉、玩手机、发呆等现象,这些行为都会大大降低德育课教学效果。因此,学生要在教师的监督下规范自己的课堂行为,专心学习。2.学生要自主探索学习方法,做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实效性取决于学生学习是否有成效。学生应该主动探索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不能仅满足于教师讲解的书本知识,在德育课程学习中要善于领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主动与教师谈心,积极主动地投身学习。

三、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方法———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中职教师在德育教育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它与时代相匹配,推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激励学生学习爱好和兴趣,培育其创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德育课堂中,教师实行案例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导读案例,自主质疑

教师讲授案例前让学生阅读相关材料,给学生学习中所需信息,再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学生通过案例教学法能很快掌握德育课程的相关内容。

(二)分组进行讨论,进行相关研究

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将他们进行分组,通过小组探讨加强记忆。这一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进行集中讨论,以此达成共识

各小组选出一人作为小组代表,代表小组发言,教师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使学生达成共识,知识得以升华。

(四)认真进行点评,进行合理地总结

在最后的点评环节,教师要帮助学生整理思维,帮助学生进行反思并合理总结。

参考文献:

[1]王崭.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聊城大学,2014.

[2]马力.吉林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D].吉林农业大学,2014.

[3]黄鑫.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D].鲁东大学,2014.

[4]徐改聪.中等职业学校隐性德育课程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14.

[5]应花.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体验式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作者:陆美芹 单位:淮海技师学院

第四篇: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途径方法探究

摘要: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突破,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上也必须有所发展,这是适应时代潮流的必然之路,学校德育工作是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有效的德育教育方法和途径能够在思想上为学生的发展开辟道路,为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树立会有积极的影响。本文从德育工作出发,针对目前德育工作中的问题,旨在探索出新的途径和方法,从而提升中等职业教育水平。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方法的探索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技能型人才,为各个企业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型人才,对于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而言是很重要的。德育工作对学生而言是很重要的,是一个学生成才发展的基础,是学生在日后步入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据,可以说只有在保证思想道德水平高的前提下才能体现出其社会价值,这对德育工作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1.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属于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属于高中分流下来的‘弱势群体’,学习能力较差,处于性格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如果学校缺乏德育方面的教育,对其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在没有一个良好的道德观的前提下步入社会就很容易受社会的不良风气污染,从而影响其一生。所以在学校期间开展德育工作既是我国教育对学校的要求,同样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另一方面,德育工作的开展同技能教育相互配合能够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知识技能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共同提升,单纯重视知识技能的提升是片面的,一个思想水平低的学生在知识技能学习的过程中也不会以认真的态度对待,会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时间长了就会让学生对学习完全丧失兴趣,严重影响学生的发展。

2.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现状

2.1学生自身素质较低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自身素质较低,对学习的兴趣较低,同时叛逆心较重,在学校管理时不服从学校管理的现象很严重,同时由于缺乏学习兴趣,将大部分精力用在了游戏等娱乐上,这些都不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学生自身素质低是中等职业学校自身教育任务所决定的,所以针对这类学生在德育工作过程中要注意方法和手段,只有这样才会起到效果。

2.2缺乏对德育工作重视

德育工作对于学生非常重要,但是就目前的德育工作的开展的现状而言,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对于德育的的认识都存在偏差,以致于德育工作一直没有进展,学生对此也毫无兴趣。这种认识的低浅也就意味着重视程度不够,在各个方面对德育工作的支持程度不够,学校在政策上缺乏针对德育工作的意见,对德育工作的研究不够,导致德育工作开展遇到重重阻碍,很难有很好的成效。

3.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创新

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的特殊性,想要在德育工作上有所成效,就必须探索出一条新的具有特殊意义的道路,单纯的课堂教育已经没有效果。

3.1将德育工作融入到生活化

德育工作生活化就是将德育工作同日常生活联系到一起,通过日常生活的渗透,以起到好的效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对不同学生要制定不同的德育方案,让学生的德育发展同专业特点和自身特点联系起来,在日常生活能活中为学生渗透有意义的思想观念,这能够帮助学生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步入社会有足够的能力去辨别社会的真善与丑恶,这种生活化的德育方式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

3.2德育工作同心理研究相结合

德育工作开展的目的是通过学校的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所以在教育工作开展时要注重学生的心理过程的研究,从基本做起,这样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首先要明确学生在教育工作中的心理态度,这样才能起到针对性的教育,防止教育对学生起到负面的反作用。在教育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去识别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辅以一定的心理调节,对于部分问题学生要注重心理方面的教育,通过教师谈心等方式加强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掌控力。

3.3注重德育工作的时代特征

德育工作开展需要与时俱进,因为社会在进步,新的思想在不断出现,所以要想不被社会所抛弃,就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接受新的思想,德育工作在进行的过程中要注重同社会的新思想相结合,这样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对学生步入社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新思想的融入是学生成才发展的基础,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才能在社会中生存下去。在面对社会上复杂的情况时有能力有勇气去应对,这样就会一步一步的成长。

4.总结

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对于学生很重要,要引起充分重视,要明确当前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创新途径,注意同学生日常生活、学生心理以及时展相结合,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水平。

参考文献:

[1]李蓓.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J].新西部(理论版),2013,Z2:199-200.

[2]王立湖.新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实践探究[J].赤子(上中旬),2015,22:310.

作者:周锋祖 单位:甘肃省徽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第五篇:中职学生就业中职业道德教育探索

摘要:

就业指导中的职业道德教育势在必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学校、就业单位对其基本素质基本要求,良好的中职生职业素质关系着企业稳定。

关键词:

职业理想;中职生;职业素质;就业观念

职业道德是从事者必须遵守的一种行为准则,在市场经济下,从业者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地加强自身职业道德素质修养,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依据国家教育部关于新一轮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精神:“职业技术教育要回归职业教育的本质,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数以亿计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普通劳动者为己任”,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对用人的需求规格也越来越高,作为技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不但要加强技能学习的同时还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特别是中职生在就业岗位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中职生不但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更要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挖掘中职生个人职业道德素质潜力,是提高中职生的就业能力的重要渠道,现就我在辽宁辽阳技师学院就业指导中的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些案例与同行们一起加以探索,以推动我们就业指导中的职业道德教育更加完善。

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势在必行

职业学校的学生,他们毕业后基本上都是走向社会,从事相应的工作,成为对社会有用之才。他们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工作的效率、企业稳定、甚至影响企业的发展。那么我们职业学校学生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社会公德教育缺矢,中职生道德素质修养较低,常常有违反社会公德的现象,我们到处可以看到,随地吐啖、公共汽车不给老、弱、病、残让座、在公共场合随便大声喧哗并做出一些不雅行为等等,不胜枚举。其次是人伦道德教育缺矢,有些中职生不尊重师长,同学之间不互助有爱、不尊重父母,甚至出现了啃老一族,虽然自己年轻,但是,饭来张口,伸手要钱,不知道用学好技能本领来回报父母回报社会,等等,所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势在必行。我们辽阳技师学院的3000名多学生30%以上学生家庭背景复杂存在各种问题,我们首先让我们的各专业老师承包到人,每个老师承担5名以上的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多种活动和形式让他们学会做人做事、树立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并且每周有固定时间大家在一起反馈分享交流经验。

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学校、就业单位对其基本素质要求

用人单位非常重视毕业生职业素质,中职生的职业素质将直接影响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也是用人单位对学校培养出的人才质量、教学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比如我们辽阳技师学院和沈阳机电厂等一些大企业的合作办学时,单位也非常看重学生的职业素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主要从成本和效益出发,更多地考虑到中职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过硬的知识技能能否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在工作中没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任何过失和错误都有可能造成本单位的经济损失,所以,加强就业指导中职业道德教育是学校、就业单位对其基本要求。那么如何强中职学生就业指导中的职业道德教育呢?

第一,加强中职生就业观教育。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也不应当专读书,其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古人也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德育过程既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见之以行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学校的一门主课,就业观教育是职业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就业观念是实现就业的前提,中国面临十分复杂和极为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都面临着就业压力,何况我们中职生。我们辽阳技师学院也存在这种情况,这就使我们就业指导老师身上肩负起的责任就更大了,我们要让我们的学生要调整好就业心态、客观定位、不要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夸夸其谈。我在实际工作中,通过主题班会、邀请企业专家与学生交流等多种形式。首先,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使他们认识到,我想从事什么职业,这职业适合不适合我的发展,同时了解社会需求,并能用“我能干什么”的眼光全面地审视一下自己,不使自己陷入择业期望值过高的误区,如我们的焊工班将来从事的工作可能就是焊接,数控班将来从事可能就是机床,所以择业时要脚踏实地根据自身特点来选择。其次,择业过程中保持坚定的信心,一个有活力的年轻人,应该是敢于拼搏的,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够胜任工作,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企业做出贡献,为企业带来效益。

第二,培养良好的中职生职业素质。职业素质是是适应社会的一种能力,良好就业心态,较强的就业技能,是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基础,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残酷竞争时代,具有良好职业素质人才是任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所以,我在实践工作中首先使学生诚信和正直,诚信和正直是形成良好职业素质前提。用真诚的心去面对你的工作,这样才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赏识,才能在单位立稳脚跟。其次,培养主动意识,要想在现代企业中获得成功,就必须努力培养自己的主动创新意识,在工作中要勇于承担责任,主动为自己设定工作目标,工作中敢于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并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的培养要掌握以下方法:

(1)循序渐进。职业素质培养并非一日之功,良好的职业形象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我们做为就业指导课教师,要细心、耐心、持之以恒。我们辽阳技师学院各个专业从一年级开始就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培养,先从较低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然后再逐步提高标准,一步一步提高,最后达到转变的目的。这样当我们的学生在即将毕业时90%以上的学生已经基本形成了良好的职业素质

(2)实事求是。职业素质的提高,更加注重的是遵循实事求是原则,切忌言过其实,让学生可以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入手来严格要求自己。

(3)言传身教。作为就业指导课教师,自己的形象就是一面镜子,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每一位学生,一位没有职业素质教师在课堂上大讲职业素质的重要性是绝对没有说服力的。我们技师学院规定不论是焊工班的还是数控班级等所有专业凡是上课老师,都必须着装整齐,文明大方、言谈举止都要符合教师的职业素质。

(4)立足教学。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认知教育,我们与沈阳锻压厂、沈阳重型机械厂等大型企业密切合作,根据他们的用人标准进行相关职业素质的培养,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顶岗实习等等,加强职业素质在教学中的渗透。当然,中职生要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要除了注重以上几种方法以外,做为指导课教师在实践中要采取更加灵活科学有效的方法,要不断总结经验来丰富教学资源以促进中职生职业素质形成。

三、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建立起校企合作模式

职业学校德育论文范文第8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重点,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不断强化学校管理,创新德育工作,推进专业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突出职业道德素养和职业技能培养,着力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优化教师队伍,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优质化和现代化。

二、工作目标

(一)积极开展创建活动,促进学校品牌树立。积极争创部级改革示范重点职业学校,把学校建成一流的全国重点职校。继续加大专业建设,科学优化专业设置,推进专业规范化建设,做强做精骨干专业,积极争创省公共实训基地,积极创建国家重点专业和示范专业点,全力实施学校品牌战略,提升学校办学实力。

(二)强化学校管理,推进规范化建设。自觉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规范办学行为,规范账务管理,综合治理校园环境,深化平安创建,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和稳定工作,确保校园安全和谐;继续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强化内部管理,认真开展特色学校创建行动,强化学校精神培育,努力构建和谐细胞,打造“平安校园”、“温馨校园”,提升发展实力。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注重素质提升。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教师联系寝室制度、道德实践周制度,深化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深入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教育活动,大力加强公民道德教育,认真实施新的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改革方案,着力加强以敬业、创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重视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

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加快教学改革,重点完善教室车间化教学,改革文化课教学,优化课程结构和内容,科学合理地处理好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职业能力培养的关系,正确处理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学习与职业技能训练的关系。全面更新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创新课堂教学评价机制,积极鼓励教师的教学创新。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双师型”教师质量。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教师队伍整体形象,努力创建一支德才兼备、精干高效的师资队伍。干部队伍着重提高服务意识和管理、协调、指导的能力;班主任队伍着重提高责任意识和分析、引导学生的能力,心理辅导能力,班级管理的艺术;教师队伍着重提高教书育人的使命感,激发爱岗敬业精神,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以及开展教学改革及适应教学改革的能力。不断完善教师进修和继续教育制度,积极开展校本研训、新课程改革培训、文化课教师专业技能培训、专业教师岗位培训和高技能培训,以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为重点,促进教师深入生产实践,培育专业精神,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注重名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等品牌教师培养。

(五)大力推行校企合作,积极探索开放式办学。继续加强与企业、与高校、与职业教育薄弱地区的合作办学,积极探索开放式办学新路子。主动寻求企业支持,加大将企业引进学校、将专业课堂办到企业的步伐,加快校企合作步伐;积极发挥校内、校外实训基地作用,开展顶岗实习,继续推行工学结合的“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不断适应企业用工需求,增强学生市场竞争力。鼓励教师经常到企业调研、技能提高、技术指导和产品开发,既使教师能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也为企业服务促进合作企业的发展。继续与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招生和冠名班。

(六)切实做好毕业生就业教育向创业教育转变。继续开展“全民创业致富”主题教育,积极转变择业就业观念、人才培养观念和人才服务观念,坚持对毕业生进行职业指导,开展职业生涯教育,重点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实现就业教育向创业教育转变,扩大学生的就业空间。积极推进学校“创业园”建设,创造条件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服务与帮助,搭建服务平台。建立实习指导教师蹲点指导服务制度,实行班主任工作和联系寝室工作延伸制,进一步规范学生实习的管理,做好跟踪服务工作。

(七)加强职教宣传,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职业教育和高素质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宣传职业教育工作的先进典型及其成功经验,宣传有关部门、行业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先进事迹,及时总结学校办学经验,推广学校特色活动,树立当代职业教育的新形象,扩大学校知名度、提升学校美誉度、增强学校信赖度,努力为学校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工作重点及措施:

(一)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在新的形势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把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以“谋划职业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职业教育”为载体,广泛开展“全面优质职业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任务,转变发展理念,着力形成科学发展的共识,在学校内部管理、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尤其要继续加大开放式办学步伐,加强与企业、与高校、与职业教育薄弱地区的合作办学,主动寻求企业支持,建好校外实训基地,加大将企业引进学校、将专业课堂办到企业的步伐,开展实习实训、定单培养、专业开发、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合作;继续加强专业建设,围绕长兴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市场需求,科学优化专业设置,积极发展面向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就业前景良好的专业,推进专业规范化建设,做强做精骨干专业,做强做优职业教育,全力实施学校品牌战略,提升学校办学实力,推动职业教育实现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

(二)加强质量建设,提升职业教育质量。

1.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质量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重点,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办学,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技能型人才。

2.育人为本,巩固提升德育实效。一是加强德育工作的组织领导。积极践行“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管理理念,全员参与、全员管理,建立以各分校、党支部、政教处、保卫处、团委等职能部门为核心,以班主任、联系教师、任课教师为骨干,以学生会、团委、班干部为桥梁的德育管理队伍,并通过家长会,全体教师家访,与台苑社区、大西门社区、李家巷坦克部队、槐坎新四军纪念馆、雉城警所、县检察院等校外德育基地开展德育共建,不断完善德育教育网络。二是丰富德育内容。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各项督查管理制度、教师值周制度、教师联系寝室制度、学生会自治管理制度、周四分校集中教育制度、班主任常规管理制度等;通过举办业余党校、业余团校、文明学校,组织青年志愿者、文明使者、扶贫帮困、各类文体竞赛和文化建设评比等活动,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深化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大力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注重学生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意识的养成。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择业观和就业观,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和持续发展能力,确立他们积极进取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三是强化德育教学研究。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确保德育课课时。加强德育课教学研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学科,渗透到教学、实习和社会服务各个环节。改革德育考核办法,不断完善班级管理、班主任工作、学生德育学分考核评价机制,德育学分与评优、与学生的实习就业挂钩,拓宽德育教育评价途径,及时总结和交流教学经验,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德育论文、个案评比活动,促进德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四是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把心理咨询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作为德育教育的一个突破口,培养学生学会宽容、学会关心、学会感激、敢于面对挫折、勇于克服困难、坚韧不拔的良好心理品质。有计划地实施“五五”普法教育,扎实进行青少年法制教育和“人口文化进校园”教育,广泛开展计划生育、青春期健康等“人口文化”教育活动,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增强法制观念,进一步完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预警机制,预防犯罪。

3.注重管理,深化教学改革研究。一是严抓教学常规。着重抓好教学计划、课堂常规的执行和落实,加强专业课教学的管理、规范实验实习教学。教务处、各分校、教研组要严格教学督导,查备课、查上课、查实习实训、查作业布置与批改、查辅导、查考试等各个教学环节,通过督查、听课、考核、评比、竞赛、评教等活动,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管理。二是深化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积极开展课程改革,尤其是文化课课程改革,以够用、实用为原则,努力形成服务学生专业学习、适应就业需求的课程体系,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水平。继续探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完善第三学期制、错时休息制、教室车间化、AB班制、导生制等教学改革举措;继续实施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继续开展工学结合的顶岗实习,进一步完善分层次教学、分类指导、分类考试的教学模式和以就业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模式。三是提高教学效益。充分发挥开放式实训中心、校内外实训基地和数控技术研发中心的作用,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突出“做中学、做中教”,满足学生技能训练的要求,抓好专业技能训练,抓好部级、省级、市级各类技能竞赛,以赛促学,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结合专业教学实际,强化实习实训课和文化课课堂教学管理,深入开展“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文化课立足服务于学生的专业学习,促进专业课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四是拓展教育科学研究。坚持以实践型教学研究为主,以课例剖析为主要研究手段,以服务于教学、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引领示范功能,引导、支持教师自觉投身于校本教学研究,鼓励教师参与文化课教学服务专业课教学的课题研究,积极撰写教研论文、教研心得和教学反思,鼓励教师收集典型课例、制作课件等,鼓励教师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类教学比武和竞赛。建立健全人人参与教育教学研究的良好机制;进一步规范课题研究的指导与管理,注重对优秀科研成果的深化和推广,不断积淀科研文化,推动学校内涵建设,逐渐形成科研特色优势。

4.拓展渠道,加强就业创业教育。

加大招生宣传力度,积极宣传职业教育的优惠政策和我校的办学优势,继续实行招生蹲点和全员参与的招生制度,坚持巩固县内、争取县外的招生策略,确保全年完成招生2000人。

按照“立足本地市场,稳定周边市场,扩大长三角市场,开发海外市场”的就业工作思路,积极开展企业、市场调研,强化与企业、行业、部门的联系,通过举办现场招聘会、校企合作就业洽谈会,多渠道寻求就业市场,建立完善的就业网络。认真开展岗前职业指导和上岗教育,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和“全民创业致富”教育,通过案例剖析、知识讲座、企业家和毕业生现身说法、宣传优秀毕业生创业事迹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实现就业教育向创业教育转变,扩大学生的就业空间;积极推进学校“创业园”建设,创造条件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服务与帮助,搭建服务平台。继续实行“优生优岗优酬”的激励机制,建立实习指导教师蹲点指导服务制度,实行班主任工作和联系寝室工作延伸等辅导员制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规范学生实习的管理,做好跟踪服务工作。

充分发挥“湖州市校企合作职工培训基地”和职校资源优势,紧紧围绕本地支柱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求,大力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积极落实与县发改委合作开展在职职工培训,为本地企业开展对口培训和高级工技能培训;积极开拓双元制高技能培训市场,与高校联办学历班,不断拓展培训新渠道、新途径。全年力争完成各类培训4000人。

(三)加强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素质。

1.加强师德教育,提高队伍整体形象。贯彻落实新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组织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活动;开展“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先进典型的宣传、“师德标兵”评选、课堂教学满意度考核、联系寝室学生问卷调查等活动,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严格实施《长兴县教育局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若干规定》,继续开展“拒绝有偿家教”、“拒绝请吃送礼”活动,严格实行师德师风晋级、评优、年度考核等“一票否决制”,注重源头管理,不断提高师德师风建设水平,提升工作作风,努力创建一支德才兼备、精干高效的师资队伍。

2.加强队伍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认真抓好四支队伍建设。干部队伍着重提高服务意识和管理、协调、指导的能力;班主任队伍着重提高责任意识和分析、引导学生的能力,心理辅导能力,班级管理的艺术;教师队伍着重提高教书育人的使命感,激发爱岗敬业精神,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以及开展教学改革及适应教学改革的能力。不断完善教师进修和继续教育制度,积极开展校本研训、新课程改革培训、文化课教师专业技能培训、专业教师岗位培训和高技能培训,以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为重点,促进教师深入生产实践,培育专业精神,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注重名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等品牌教师培养。

(四)加强规范化建设,提高学校管理效益。

1.完善分层管理体制。继续稳步推行“以行政班子管理为核心,以中层处室管理为主体,以分校管理为单位,班级管理为基础”的“分校+分层”的管理机制。实施分校目标管理考核,中层干部、科室、分校岗位目标责任制,学校督查制度,实施全方位的过程管理,提高管理绩效。

2.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继续推进“阳光收费工程”和“阳光招生工程”;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和基建招投标制度;充分发挥教代会、工会职能,深入推行校务公开,推行办事公开制度,推进管理民主化,不断健全和完善学校管理的长效机制。

3.规范财产管理。建立健全学校财产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财产清查、财产保修、损坏照价赔偿、物资验收建帐等各项规定,加强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广泛开展爱护公物、节约水电教育,进一步加强节能管理,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杜绝损坏、浪费现象发生,积极创建“节约型”校园。

4.规范账务管理。严格执行《长兴县学校财务管理实施细则》和学校财务工作报告制度、学校财务管理人员工作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制定财务收支预算方案,不断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坚持财务月报表制度,落实收支两条线、财务审批制度,严格实施财务规范化管理。严格执行各项收费标准,严格控制公务接待,除特殊情况外,一律在食堂用餐,严禁教职工在工作日中午饮酒。坚持学校政务、财务公开制度,加大公开力度和监督力度,做到物尽其用,财有所管,人负其责。

5.强化安全稳定管理。以深入开展“平安学校”建设为主线,抓好警务室人员、联系寝室教师、宿管员、夜巡门卫四支队伍的管理,定期召开学校安全工作会议、综合治理工作会议,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工作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网络;进一步加强安全常识普及教育,突出“校园安全防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做实防火、防盗、防毒、防病、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体育运动伤害工作,有效预防校园暴力和伤害事件的发生,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认真做好隐患的排查整治、校园安全监管和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完善学生离校护送制度和学生上下学值勤制度,主动开展不稳定因素排查和化解工作,正确引导、及时有效化解各类矛盾问题,杜绝一切不安全、不稳定隐患;严格执行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严格执行全员岗位安全管理目标责任、重点部位岗位责任、信息管理上报等制度,强化过程管理,夯实工作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强化学校食堂、超市、医务室的管理,完善食品等大宗物品采购办法及安全管理,强化值班和安全巡查,进一步完善校园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应急组织、队伍及平台建设,提高各类突发性事件预警、防范和处置能力,提高校园安全稳定工作水平,确保无安全责任事故,无一人违法犯罪。

6.加强文化建设。继续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强化内部管理,认真开展学校特色文化创建行动;进一步完善、实施学校文化建设的纲要,加强学校文化核心理念的宣传,加大学校精神教育,建设自强、勤奋、合作、文明的校风,修身、明理、关爱、精业的教风,养德、勤学、乐思、精技的学风,倡导“精创”的管理理念,创建“正气”、“开放”、“百叶龙艺术”品牌,不断增强教职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独具个性特色文化品牌;进一步加强学校业余党校、业余团校、文明学校、校园广播、校园网、宣传橱窗等文化阵地建设,重视学生社团、青年志愿者、文明使者、“百叶龙”艺术团文化载体建设,大力开展学校文化建设活动,组织各类文化细胞创建评比活动,积极创建先进的学校文化,努力打造“和谐校园”、“温馨校园”。

7.加大学校宣传。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学校先进的办学经验,积极推广学校特色活动,宣传学校的先进典型,树立学校新形象,为学校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加强标准化建设,推进学校发展进程。

积极争取支持,多方筹集资金,加快体育馆的规划和设计,完成心理咨询室和校史陈列室的建设,进一步优化和改善办学条件,为创建部级改革示范重点职业学校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进一步加大专业建设投入,推进专业规范化建设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积极争创省公共实训基地,积极创建国家重点专业和示范专业点,加快推进教育信息现代化;合理规划校园建设,加强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管理,创造优美的育人环境,推进全国一流职校建设进程,提升学校优质职业教育资源。

(六)加强能力建设,增强学校发展活力。

全体教职工要认真思索,明确在如何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如何推进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如何发挥实训基地作用,深化校企合作、如何培育教师专业精神,促进师资队伍优质化和专业化、如何优化专业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实力等方面面临的工作难题。学校行政班子、中层处室、分校、教研组等各个层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务实创新,明确工作重点和职责,主动深入、服务教育教学一线,上下协同联动,切实形成有效工作机制,增强创新破难、推动工作进展的能力水平,推动学校建设和发展。

(七)加强组织建设,增强服务保障能力。

1.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夯实发展基石。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领导班子和干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不断强化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习作风、生活作风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理论素养;围绕提高认识、解决问题、创新工作、促进发展的目标,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绩效意识和廉洁意识,积极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强化示范引领,不断增强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继续加强学校年轻后备干部的培养和锻炼,认真开展新一轮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健全干部任用机制,努力建设创新型、责任型、服务型、模范型、和谐型的干部队伍,夯实学校发展根基。

2.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工作合力。一是加强党支部建设。学校党总支根据《长兴职教中心支部目标考核办法》、《长兴职教中心党员民主评议办法》等制度,进一步强化学校党支部管理。各支部要从完善学习制度入手,通过集中学习会、举办学习论坛、开展讨论交流等各种形式,认真组织学习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全面优质职业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和“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专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身于学校发展建设的实践之中,用党风带动师风,转变教风和工作作风,促进校风。完善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训、考察、推优机制,引导骨干教师向党组织靠拢,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二是加强群团建设。进一步加强党对工、团、妇、退等群团组织的领导,支持、指导、协调学校工会、共青团、退协等群团组织的工作,积极发挥群团组织密切联系群众作用,扩大民主,注重人文关怀,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送温暖活动,关心教职工生活,营造互相信任、相互合作的干群关系、师生关系,发挥凝聚优势,形成工作合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