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中药化学论文范文

中药化学论文范文

中药化学论文

中药化学论文范文第1篇

中药化学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中药化学实验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同时丰富和扩展理论知识,培养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实验教学方法,致使一些相对优秀的学生离开学校后,在工作岗位上不能独挡一面,动手能力差,缺乏创造力,出现高分低能现象。因此,需对实验教学进行深入改革。

1.1编订实验讲义,精选实验内容中药化学实验教材版本繁多,实验的内容和方法跟不上理论教学的需要,实验方法落后于现有的仪器条件。为了排除教材对实验课程的制约组织教研室老师,对实验内容进行反复讨论选取代表性强的实验内容并进一步改进实验方案,编写了《中药化学实验讲义》供中药学专业学生使用。依研究方法与仪器设备的更新每年对实验教材进行修订与更新。

1.2抓好预习、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3个环节这3个环节在实验教学中是相当重要的,在以往的教学中常常被形式化,变为机械的复制实验讲义,完全失去实验教学的意义。预习不仅是要了解实验怎么做,还要了解为什么,通过查阅文献了解相关研究的最近进展。实验课前通过提问及讨论的方式,强化预习环节。实验记录是实验最重要环节没有验记录就没有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该是结合实验讲义和相关参考文献,在实验记录的基础上整理出来的。

1.3开设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设计性实验是实验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可以考察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了独立思考能力。近年来,尝试开设了设计性实验。教师选定适当的药材(如苦参、槐花米),将学生按药材分组,让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独立设计实验方案,选用相应的仪器和试剂,在实验前教师组织学生对各种设计方案进行讨论,选定几种可行的实验方法进行验证,并将实验结果总结汇总成实验报告。通过开展设计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对实验课的兴趣,为学生今后参与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教学科研相结合是促进教学的有效途径

中药化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中药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现实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应用中药化学研究中的新方法和新技术,积极参与科学实验,通过科研实践积累的经验和实验数据可以更好地补充和丰富中药化学的教学内容。多年来笔者将在科研工作中的一些实例补充到本科的教学中去,使得教学内容能够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既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充分说明了教学科研相结合是促进教学的有效途径。例如对于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测定、UV、NMR的鉴定是很重要的,笔者在近年的科研试验中从蒙药中分离得到了一些黄酮成分,笔者都将其补充到黄酮Uv、NMR鉴定的教学实践中去,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Uv、NMR鉴定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的规律,这充分说明了教学科研相结合是促进教学的有效途径。随着中药现代化步伐的飞速发展,中药化学这门课也是在不断增加着新的教学内容,为了更好地教好这门课,作为中药化学课的教师,必须不断地坚持学习本学科领域的新发展、新动态,并且要积极投身到科研实践中去,只有这样才能跟上飞速发展的时代,更好地担负起教好本门课程的重担,为实现中药现代化做出贡献。

3考核制度的改革课程考核制度

中药化学论文范文第2篇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后,重要的是如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加以强化培养,我们认为下列三个因素对其有较大影响:

1.1教师的主导因素教师良好的心里素质,严谨的治学精神及优秀的教学方法,是强化学习兴趣培养的主导因素。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设计好教学程序,努力做到讲课时语言生动,条理清楚,充满激情,同时注意遵循学生兴趣发展的规律,及时进行归纳总结,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规律,让学生感到中药化学并不枯燥,并能主动的去学习钻研。

1.2知识的拓展和更新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及时注意知识的拓展和更新,适时介绍中药化学和医学相关的新内容,介绍学科的科研情况和取得成果,使学生把中药化学和医学相互结合和相互渗透,这样学生既掌握和巩固了中药化学的知识,有了解了较高层次知识和针对性更强的理论知识。

1.3实验的重要性中药化学是在实验基础上发展的一门课程,实验课不仅能锻炼学生动手能力,而且还能巩固理论课所学的内容,例如:学生对研究中药化学的步骤和方法有些模糊,通过实验课可以证实理论所讲的内容,由此提高了学生学习中药化学的兴趣和热情。此外,我们还准备对实验内容进行调整、改进,增加探索性的实验内容,使实验教学内容由浅到深、简单到复杂、科学地加以重组,将实验教学内容分为:基础性实验,综合设计、创新性实验。学生对实验课的改革十分感兴趣,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实验教学改革是需要在教学方法、实验项目、学生的考核方法、实验室仪器更新管理、教师工作量的计算方法等多方面探索,才能逐步摆脱落后僵化的教学体系,使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在综合设计、创新性实验中,教师给出题目和要求,让学生自由组合一个实验小组,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自己去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步骤、通过实验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使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力量、思维的奥秘和创造的神奇,从而逐步培养创新能力。

2学习兴趣的发展

学习兴趣的发展是兴趣被激发和强化的延续,我们教研室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尝试。

2.1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能将所需讲授的知识更加生动、直观、立体地表现出来,使学生学习中药化学中抽象的内容更易理解和接受;而且节省了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板书的时间,缓解了讲授内容多课时数少的矛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时,一张幻灯片尽量说明一个问题或一个概念,即每张幻灯片的内容要精简。适宜地引入动画、声音等元素,例如:在解释苷类化合物的酸水解过程时,H+的进攻、苷键原子的质子化、苷键的断裂以及糖的形成可通过动画一步步演示出来,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起来。多媒体课件还可以采用图片、摄影、影像等方式展现各种实验装置,同时简述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及提取分离的流程,调动学生感官刺激,提高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热情。另外,学生在计算机技术方面也有着一定的基础,教师可以利用这一优势,让学生参与到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中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之,教师要将多媒体课件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相互补充、灵活运用,优化课堂教学。

2.2有效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利用学校提供的电子图书室,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多看些参考文献,提高与普及、科学性与趣味性,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视野,而且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3开展科研活动组织科研小组,开展科研活动,通过知识介绍,查阅资料、制定、实施研究方案,分析讨论研究结果等步骤,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科研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学习兴趣连续不断地被激发、强化、发展,学生学习中药化学的兴趣浓厚,保证了教学过程的良性循环,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结语

中药化学论文范文第3篇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制备的学科,有机化学课程涉及很多定义、定理、化合物结构式等,这些内容都比较抽象,单纯依靠课本讲解学生学习起来会比较枯燥乏味;而那些立体结构、反应历程等更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2].如果利用传统的板书授课,不但不能很好的展现这些立体结构和反应的变化过程,也浪费很多时间.这时适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将图、文、动画和视频等有机的融合成一体,它生动、形象、直观的效果更能清晰展示教学内容[3],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还能实现教师引导为辅,学生自主思考为主的教学模式,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师方面,更能节省书写板书的时间,可以多为带领学生做练习以巩固所学;还能补充一些相关的课外知识.但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地位是“辅助”而不应该是“主导”,因为实验在有机化学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虽然用多媒体可以生动的模拟出化学反应过程、现象等,但是与实际现象还是存在很大的区别.而且在课堂上很多同学反应多媒体授课过程中单位时间内信息量大,难以平衡记笔记和认真听讲的关系,所以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注意速度.另外很多合成需要几个步骤才能完成,如果教师利用板书把实验产生的现象、产物逐一指出,带领学生一起得到最后的结果,这样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而且印象更加深刻.

2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实验是有机化学课程中的重要部分,也是人才培养中的一项比较重要的指标.通过实验教学不但能培养学生熟练的技能还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能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实验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基本知识和操作、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提取、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按项目层次可划分为:基础型实验和综合设计型实验(按中药专业培养方案界定).基础型实验以验证为主(如普通蒸馏、熔点测定;醇酚醚、醛酮醌的性质验证),其步骤、现象、结果等在教材都能找到,这样很多学生就不加以重视,机械的按照书中提示步骤进行,实验结果也没能仔细观察.这样既达不到训练的规范要求,没能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更达不到综合设计型实验要求的综合实验能力.所以应该把基础知识和基本要求在绪论课中介绍,一些典型的官能团性质实验可以作为学生的课外练习不再加入到实验课程中;而一些重要的基础操作,如普通蒸馏、结晶实验、熔点测定等需要单独进行实验指导,培养学生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能将一些基本操作整合到其他的综合型实验中,例如将分馏实验整合到制备乙酰苯胺的实验中.

综合设计型实验不但包含基础实验知识和基本操作,更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实验技能,可以考虑在实验教学中增加这一类型的实验.而在教学中应积极利用启发式教学模式,用以培养的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往的教学先会由教师集中讲解然后整个实验内容都是在教师的主持下完成,在新教学模式中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认真阅读相关实验说明然后自主思考实验的过程、结果、可能遇到的问题或是还有哪些合成途径.这样就可以把教师在课前的集中讲解变成学生的自主讨论这时教师再适当的补充和点评,能帮助学生对实验内容理解更深刻,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中药化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

随着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生物化学理论与实验技能已广泛用于检验、诊断、药理等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领域。生物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实验得来的许多知识都写到教材上,因此,生化实验是生物化学教学中的重点,这也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实验方法和技术[1]。生物化学技术在基因工程、肿瘤标志物、基因筛查等方面已经进入产业化,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而且成为医生、检验师等必备基本素质。通过实验教学,学生不仅能加深对生物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基本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而且还能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科研思维能力[3]。中医类高等院校开设此类课程较晚,理论、实验教学都相对滞后,并且由于学生生源的特殊性即文理科兼有,对生物化学实验原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差异较大,使得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问题,这就要求探索一些符合中医药院校特色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

1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

中医类高等院校专业招生文理兼有,而生物化学这门课程涉及数学、力学、化学等诸多理科知识。这对于文科生来说,学习和理解能力受到很大考验,接受的知识能力也存在局限性,需要老师在理论及实验课上多给予关注。此外,大多中医药类高校学生认为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是非重点课程,对其以后职业发展并无多大帮助,抱着及格就好的心理。面对这样的学习态度与动机,这就需要老师在理论课与实验课授课当中穿插生化在临床中应用重要性的例子,给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动机予以积极引导。如:在“血清ALT和AST活性的检测”的实验中,ALT和AST具有非常重要临床意义,是肝功能的重要指标,其活性及含量用于判断肝功能障碍病人的肝功能是否受损。从而使中医学生深刻认识明白:生物化学实验课可以从检测指标深入研究疾病机理、发病过程、靶向分子机制等;以此确定疾病机理,明确临床诊疗、用药,以更加有效的解决临床医学问题,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为中医治疗和诊断提供一件利器、工具,便于更加全面的诊疗。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基础学科的学习,积极主动地去认真学习和探索。

2合理安排课时

中医高校医学生在校5年,要学习中医理论、西医知识、公共课程,学业压力巨大。有些人认为:生物化学是舶来品,生化实验教学内容与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无关,对中医药学生帮助不大。因此,常有中医药院校将生化实验课压缩的状况。生物化学是基础与临床的桥梁,便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学生日后临床工作提供便利。中医类高等院校应当重视生化实验教学,合理调整课时,做到不浪费也不随意压缩。实验课时,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实验原理和操作,教师合理安排授课顺序与时间。生化实验中途通常会有多次离心、水浴、静置,需要长时间等待,因此,实验原理操作不需要一次性讲完,可以合理利用实验间隙时间分段讲解,讲一步做一步的形式。既可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也便于学生分解消化,避免等待时间中学生玩手机、聊微信等情况发生。

3授课方式多样化

(1)在实验教学中引入病例引导、开题。学生总认为自己以后要上临床,这些实验与其无关、总想应付了事。使用具体临床疾病做实验教学背景,让学生意识到课程内容对其今后工作大有益处,可以提高学生注意力。使用疾病相关生化指标,如血糖、血脂等,讲解其临床诊断意义以及超标后引发病症,背景铺垫结束后引入生物化学原理及相关技术。示范结束后,学生开始实验。(2)组建微信群、搭建网络课程。组建生化实验群,实验课前两天在群里实验原理文字版、动画视频版、操作步骤、规范化操作视频,让学生可以充分预习讨论。实验课讲解时,就相当于既学习又复习,可以有效压缩讲述过程,保证学生动手时间和结果分析。此外,还可以搭建网络课程平台,上传微课、国内外前沿技术、课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4]。遇到问题、热点,教师与学生还可以在群里交流,避免部分学生课堂上因害羞难于启齿或者畏惧不敢辩论的情形发生。

4提高教师素质

生化实验新的技术和方法发展迅速,教师要时刻关注科技前沿。中医药院校要重视生化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定期为技术人员培训,形式可以多样:继续教育、在职学习、访问交流、学术会议等等,以提高其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督促、鼓励实验室教师申请、参与各级课题。在这个过程中,会涉及实验方案设计、最新文献的查阅、科技热点的关注、方法技术的学习等多个环节,无形中提升了教师授课软实力,知识面丰富了,课程讲起来自然就更加丰满,例子、热点方可信手拈来。学校可以在年终绩效、职称评定等方面进行把控,以调动教师自我提升的积极主动性。生物化学实验作为中医类高等院校必修课程,已经说明其必要性与重要性。随着转化医学、分子诊断的快速发展,以及中药单体化、靶向化,生物化学内容将会不断更新和扩大,对于中医院临床检验、诊断、用药,都会提供帮助。对前沿技术保持关注,并结合中医药特点,发展完善实验内容、改善教学模式,使学生们乐于学习,融会贯通,西为中用。

参考文献

[1]卜友泉,廖飞,王咏梅,等.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10(5):570-572.

[2]吴小梅,苏建友,周亚军,等.关于提高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思考[J].交通医学,2008,22(2):209-210.

[3]谭琳,康由发.“基因表达调控”的教学方法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7(2):122-123.

中药化学论文范文第5篇

《中药化学》是中药学专业各方向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理论课和实验课学时接近1:1,主要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性质、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等内容,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无不通过实验来完成。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发网络教学课件和网络虚拟实验,拓展实验室开放空间,已成为趋势。我们依据课程主要内容,针对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实施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获取知识能力以及从事科学研究的创新能力。经过两年的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理论教学方面

1.以科研促教学

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介绍,注重基础知识与先进技术和当代科技发展的衔接,及时将中药化学领域的新思想、新思路和新技术融入教学当中,尽可能使教学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以科研促教学,本室老师积极申报部级、省级、市级以及院级的课题,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与此同时,教研室老师根据课题研究方向以及多年的教学与科研经历,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课件中,如:将科研成果HPLC指纹图谱加入到中药复方制剂的质量控制中,将TLC图谱加入到正相色谱与反相色谱的讲解中,使教学更加生动、活泼。

2.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研室老师注重教学手段改革,将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内容,利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图片、动画等展现出来,为教学服务。大家集思广益,互相交流,多媒体课件有下载的,有自己拍摄的,有自己制作动画的。如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有两种仪器,用图表示学生很容易理解;以索氏提取器回流提取,老师制作的动画形象说明了仪器装置和提取原理,学生一目了然。讲薄层色谱时,利用Flash课件,让学生了解整个操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3.开设专题研讨会

教师精选某些专题,如:指纹图谱的研究现状与趋势、CO2超临界萃取技术在中药中的应用等,指导学生查阅国内外文献,了解国内外有关最新研究进展,让学生自己撰写综述,分组在课堂上或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讨论、交流,提高了学生文献查阅和综述写作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二、实验教学方面

由于制作虚拟实验室难度大,迄今为止,中药化学虚拟实验室在国内尚未见到。我们建立的中药化学网络教学平台分教师团队、学习重点、新进展、虚拟考场和虚拟实验室五个部分。“教师团队”介绍教师的情况和研究方向,“学习重点”讲解教材中的难点重点内容以及学习方法,“新进展”介绍中药化学领域新的提取分离技术及新进展,并引导学生了解行业新动态,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虚拟考场”供学生课后练习,检查学习情况。“虚拟实验室”目的在于充分发挥网络和计算机的优势,利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图形及实验演示等手段为教学服务,将中药化学实验中有关化学成分的性质及其提取、分离和检识等操作过程通过声、色、态的改变以形象生动、鲜明的连续动态形式表现出来。学生可以选择仪器,选对了可以进行下一步操作,选错了仪器不能移动组合,并可以点击观看每一个实验步骤的实物图片。虚拟实验内容力求做到更加丰富,动画设计生动形象,通过虚拟实验操作,使学生能够进行仿真学习,加强了对实验步骤和现象的了解。

将教师讲解实验内容和整个规范操作过程拍摄下来,通过视频课件在校园网上供学生自学和预习、复习实验内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出率达到了100%,同时更加注重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中药化学的综合性实验:“芦丁的提取、分离与鉴定”,学生提取的产物除了自己做紫外光谱鉴定外,还选个别产品做了核磁共振的氢谱和碳谱,结果复印给学生,要求学生综合谱图信息分析化合物结构,锻炼了学生实际解谱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人才培养方面

结合中药学专业的定位:培养中药领域的应用型人才,实验室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开放实验室时间早,效果好

本院中药化学实验室建于2005年5月,从2005年暑假开始,中药学院实验中心率先开放了实验室,除已经开设的实验课内容外,增设开放性实验,利用晚间及周末时间开放实验室,学生报名踊跃。2003级中药班开放实验题目为栀子中京尼平苷的提取、分离和纯化,在我院对03级66名学生进行开放性、设计性实验情况进行的无记名问卷调查中,与其他课程相比,学生满意度最高。

2.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

教研室老师利用周末和暑假时间,在大三学生中组织兴趣小组,开展多种形式的科研活动,如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运用中药化学理论知识的能力。两年中,共指导16名学生进行第二课堂科技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老师的指导下,四位同学的科研论文“AB-8大孔树脂纯化降香总黄酮的工艺研究”发表在广东药学院学报上。部分学生延续课题内容,在大四继续进行毕业实习,学生反应良好。有学生在毕业论文中写道:“从大三到现在,在中药学院中药化学与分析教研室参与科研实验,使我受益非浅。使我的动手能力、理论知识水平、科研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提高,并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它是我大学生涯中最重要的一课。”这一系列科研活动既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对科研的兴趣,进一步探讨理论问题,学以致用,培养实用性的人才。

中药化学论文范文第6篇

中医药是我国自然科学领域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最具优势、最有特色的行业,是我国传统瑰宝。新时期,除社会发展和中药产业快速增长的因素外,中药行业职业种类的日渐增多和细化,迫切要求中药人才从单一学术型向复合应用型发展,并与医学、生物技术、农学等多学科合作培养复合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实现中药产业的技术性变革。首批开展中药学专业学位43家院校中,中医药院校22所,西医药院校11所,综合性院校7所,农林院校2所,商业院校1所,几乎覆盖各类院校,也充分表明这一点。因此,以中药学为主体,多学科交叉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是成功构建中药学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重要环节。如中药学与化学、工学等紧密结合,着力培养为从事药物研究、开发和生产的工程技术工作的创业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药学与医学结合,着力培养能解决药物质量控制和临床合理用药等问题的执业药师型人才;药学与管理学结合,培养能进行科学决策、经营管理的管理型人才。围绕以上专业方向构建培养模式,制定相应的技能操作大纲和考核与评价指标体系,并加强基地与技能实验室建设,将有效保证并不断提高中药学专业学位的人才培养质量。

以产学研结合打造中药学专业学位主要培养环节中药学专业学位设置方案明确要求,教学应以能力与技术培养为核心,聘请在中药研发、注册、生产等环节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参与教学,教学方式注重教师讲授与学生研讨、模拟、案例教学的有机结合。按照此要求,校企、校(医)院联合培养的产学研结合模式应成为专业学位培养的主要形式。在此基础上,采取双导师制的指导方式,学校导师负责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合作单位导师负责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由此,校外基地建设也成为决定专业学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除了生产企业的技术、管理与市场营销等部门,医院临床药学部、药房以及医药公司等实践基地以外,充分发挥和利用高校现有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产学研基地等优势条件,与国家和各省重大工程、重点应用型科技攻关项目以及社会企事业单位的需求挂钩,是强化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支撑条件。

2构建举措

2.1明确人才培养定位,科学设置方向培养目标上,中药学专业学位旨在培养能够结合实际工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胜任中药产业各个领域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以此目标为指导,可以明确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应是从事中药产业各领域、各环节的质控、监管、营销的应用型人才,而非药物组成、机理及相关理论研究的学术型人才。在实际培养工作中着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培养:系统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备全面胜任行业实际工作的实践应用能力;基本掌握生产、流通、管理与科研设计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具备敏锐发现、善于分析、快速解决应用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或突出事件的组织应变能力;同时注重人文与专业素质的培养,具备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和及时处理相关工作的沟通协调能力。

在学科专业方向,可设置为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中药制剂分析与质量控制、中药材种植与加工、中药市场营销与管理、医院调剂与制剂等5个主要方向,基本涵盖了中药产业及社会服务等各个领域。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方向要求研究生掌握中药新药研发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熟悉中药新药注册法规和政策,具有现代中药产品研发各环节的科学设计能力,胜任现代中药研究与开发工作。中药制剂分析与质量控制方向着眼于中药及复方制剂的质量监控工作,要求学生掌握中药制剂定性鉴别等现代分析技术和方法。中药材种植与加工方向主要培养掌握药用植物栽培与鉴定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从事中药材种植、鉴定、加工、炮制及中药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等工作的专门人才。中药市场营销与管理旨在培养适应现代医药企业、事业单位需要,掌握营销、经济、法律专业知识与技能及中医药知识的高级管理人才。医院调剂与制剂医院制剂方向旨在培养能够开展医院制剂监管工作,对临床医生与患者进行用药指导与信息服务的专门人才,应掌握中药饮片的鉴别、保管,掌握中药各种剂型的制备过程及各生产岗位的标准操作规程。

2.2强化阶段培养,优化培养过程围绕实践应用能力与技能的培养,拟设置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学位论文3个主要环节。其课程学习为第一阶段,时间为第1学期,在学校集中完成课程学习和基本实验技能;第2学期至第6学期为实践技能培养期,进入企业的生产技术、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部门进行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期间,第4学期至第6学期不脱产开展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第一阶段在主、副导师指导下填写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主要工作是按照课程要求完成所选理论课程和技能方法课程的学习。课程由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组成。公共课由外语和政治理论课组成,为必修课程。专业基础课主要反映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近期国内外研究进展,为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为方向分化课,是依据研究方向的不同,开设的侧重某一分支学科的系统知识,为选修课。

例如,制药工程与技术方向可设中药工业化制剂原理及技术、制药设备原理、中药药品设计与研发、GMP与技术改造等课程。中药检验与分析方向可设置中药品质评价与质量标准建立、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中药仪器分析专论等课程。医院调剂与制剂方向可设置中药临床研究管理、中药调剂学专论、中药临床循证评价、中药物流通论等课程。依据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应突出知识交叉性、实用性、创新性的特点,要注重理论学习与生产管理实际有机结合,以知识或问题(能力)为主线把不同学科知识加以综合,创新教学方法。

授课方式上,多采用课程讲授、案例研讨和实验设计等形式,重视发挥在中药产业管理环节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医院)专家参与教学。第2阶段是中药学专业学位培养工作的核心内容,主要在合作企业的生产技术、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部门进行专业实践技能实习,时间为2年半。第2阶段可分为专业方向的基本技能训练和专项技能训练两个部分。最后一年应属于专项技能训练阶段,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并进行资料收集,撰写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完成开题报告评议工作,并进入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第6学期完成论文,进行学位论文答辩与申请环节。

2.3产学研结合,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专业技能训练工作中以产学研结合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保证专业学位培养质量的主要手段。国际先进药学教育均着重于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侧重于实践技能训练,为我们提供很好的借鉴。以美国的Pharm.D学位为例,前1~3年进行早期药学实践或介绍性药学实践,第4年全年进行进阶药学实践。大多数学校在药学实践完成时不仅授予学位,还颁发实习毕业证,没有实习毕业证,就难以找到工作。英国的临床药学实践多采用连续性实践方式,时间大约为1年,实践范围包括医院、社区、药房、国民健康服务机构等,实践方式亦多种多样。日本、德国均有相似的药学实践要求。因此,中药学专业学位应充分发挥校企、校院联合培养的优势与特色,采取双导师制,即由学校在职研究生导师和合作企业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共同担任导师,指导研究生技能训练与学位论文工作。充分发挥企业导师在专业技能实习和学位论文研究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针对实践技能培养环节应出台相应的技能操作大纲与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同时还应制定基地的建设规范,特别加强生产、流通等方面基地条件与教学设施建设尤为重要。

2.4规范格式与评阅标准,强化学位论文质量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申请学位的主要依据,狭义上讲,论文质量即代表着一个类型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是判别一个模式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因此必须做好中药学专业学位的论文工作。在内容上,学位论文须与中药产业的实际需要相结合,体现学生运用中药学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中药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形式上可以不拘一格,论文类型可以是质量较高的现场调查分析报告、针对主要技术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研究设计解决方案,或者其它相关研究论文。作为学校管理部门,应及时细化论文格式规范、内容与行文要求,要设置相配套的学位论文评阅标准与管理办法,供评阅、答辩以及学位评定委员会专家参考执行。

中药化学论文范文第7篇

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中药基本理论,运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通过中药化学这门专业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主要掌握中药化学成分的基本结构类型和分类、理化性质、提取分离、鉴定方法、化学结构测定知识与药理效用等专业知识。

同时,中药化学是建立在基础化学课和中药学的基础上学习的综合性专业课程。要想学好本门课完全靠理论知识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积极参与实验学习才能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因此,中药化学实验教学是中药化学这门主干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并能丰富和扩展理论知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查阅文献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学生创新能力。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教学大纲中,中药化学的理论与实验教学时数比为1B0.8,实验教学的水平直接影响到中药化学整体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更好地将中药化学实验教学与科研工作接轨,加强实验技能与科研设计能力以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就显得更加重要。大部分医药院校中药化学实验教学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个类型的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加深对中药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具体教学运行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学生在实验中往往一味重复规定的实验操作,很少动脑筋思考实验条件、操作步骤是如何制定出来的,有什么教学目的和实验原理;个别学生甚至自己不动手操作,抄袭他人的实验结果,也能写出实验报告。针对上述问题,随着全校教改的深入推进,中药化学教研室根据中药化学实验的特点,结合本校实验室的具体条件,参考其它院校的教改经验[1-3],尝试将中药化学实验内容重新调整,分层次设计实验项目,将中药化学实验设计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实验教学新体系,通过两年教学实践的检验,根据师生两方面的反馈评价,实验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研究中药成分的常规方法和操作技能,还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设计能力,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1验证性实验-加强基础能力的培养

验证性实验的目的在于验证理论课上所学的基本知识,起到加深和巩固所学的作用。验证性实验作为中药化学实验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进行中药化学实验之前,学校已经开设了基础化学实验课,像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等,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操作如称量、取试剂、洗涤仪器、加热、冷却、干燥、蒸馏、分馏、减压蒸馏、重结晶、萃取、水蒸汽蒸馏、滴定等。教研室教师根据理论课的教学重点和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等情况精选了有代表性的药材,针对典型成分,设计了验证性实验。主要内容包括黄连药材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分离和鉴定;虎杖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槐花米中黄酮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等。具体内容除了涉及到学生已经在基础化学实验课中学习的基本实验技能和知识外,还涉及到提取方法、PH梯度萃取、纸色谱、薄层色谱和柱色谱等新的内容。重点在于学生通过完成这部分的实验,能掌握从中药材中提取有效成分的各种常用方法如醇提、水提、水蒸汽蒸馏法的应用及每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各种基本的分离方法,如硅胶、氧化铝柱层析的应用用;学会各种检测方法,如鉴别反应、薄层层析(TLC)、纸色谱(Pc)的应用及常见仪器的使用如旋转蒸发仪的使用。使学生在这些验证性实验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各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鉴定方法,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通过形象、直观、明确的实验现象检验实验操作技能,并逐步强化学生的实验技能;通过基本实验的练习,使学生正确掌握中药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使学生初步掌握中药化学实验基本的思维方法和操作方法,为高层次的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以及实验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2综合性实验-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

验证性实验作为理论课程的补充,一般只是验证课本上的知识,只要求学生学会做什么。学生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处于从属、被动的地位,他们只关注实验结果,按照讲义的要求完成实验,对实验的理论背景和实验设计的方法常常不甚了解;同时由于实验课内容设计时片面强调实验的完整性,实验难度较低,周期长,重复性实验操作多。学生在实验中很少能提出自已的见解和想法,实验时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不够。大多数学生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较差。因此,在上述验证实验的基础上,开设了综合性实验-中药化学成分的预试,主要开展对中草药有效成分进行系统预试,能掌握典型类型化学成分如萜类、蒽醌类、甾体类、黄酮类、生物碱类等化学成分的提取、检识及理化常数测定。对以往的实验内容进行了筛选,选择时强调实验内容的完整性、综合性、代表性及实验方法的多样性,重点在于学生通过完成这部分的实验,能掌握从中药材中提取有效成分的各种常用方法的应用及每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各种化学成分类型典型的或专属的化学反应检识方法及每类成分薄层色谱检识和显色方法。如选择的实验是从陈皮和大黄药材中提取得到水提取物、乙醇提取物和石油醚提取物,然后利用化学反应和薄层色谱初步分析这些部位中主要含有哪些类型的化学成分并进行分离检识的实验,其实验流程包括醇水提取、浓缩、酸化、氯仿脱脂、碱化、萃取、柱层析分离、检识、理化常数测定等步骤,学生通过完成一个这样的实验,就能掌握多种中药化学的实验操作,这种实验是较理想的综合技能训练。

3综合设计性实验-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根据“从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单一到综合,由验证到设计,从重复到创新”的实验内容设计原则,在中药化学理论和实验课程全部结束以后,安排了综合设计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不占实验课学时数,主要选择研究较多,结果很明确的项目。具体涉及两个项目:¹穿心莲药材中穿心莲内酯类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和鉴定。主要研究目的是利用上述实验中所学习到的实验方法,通过文献查阅,设计穿心莲内酯中主要的二萜类成分分离鉴定方案,并分离得到穿心莲药材中的主要二萜类成分单体,主要的化合物目标是穿心莲内酯、新穿心莲内酯、去氧穿心莲内酯和高穿心莲内酯,同时利用物理方法、色谱和波谱的方法鉴定此类成分,包括熔点、旋光度、薄层色谱中与标准品对照的Rf值及斑点显色后的颜色以及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的特征吸收。º丹参药材中丹参酮类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和鉴定。通过文献查阅,设计丹参中主要的丹参酮类成分分离、鉴定方案,并分离得到丹参药材中的主要丹参酮成分单体,主要的化合物目标是丹参酮I、丹参酮IIA,二氢丹参酮和隐丹参酮。同时利用物理方法、色谱和波谱的方法鉴定此类成分,包括熔点、旋光度、薄层色谱中与标准品对照的Rf值及斑点显色后的颜色以及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的特征吸收。

此类型实验开展的具体做法:¹带教教师将实验项目告知学生,学生每两个人组成一个项目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及理论知识选择本小组的项目内容。º给学生1-2周时间,让学生查阅相关研究内容的研究背景,研究进展和主要研究方法,并根据查阅中外文献,写出简要的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文献综述、研究进展、研究方案等。»学生开题报告的陈述,主要组织全体学生对实验背景和方案进行讨论,一般将学生2人分为一个小组,先在组内进行讨论,综合成一个实验方案;然后每组推选一名学生,将实验方案做成多媒体课件报告给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对实验方案提出意见,给学生1周时间进行实验方案的修改与完善。¼修改后的实验方案再经教师指导,确定可行后进行实施。在确定实验方案时,教师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多想办法,并有意识地引导每个实验小组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案。½实验的具体实施。每组采用同一方案,做好指定化学成分的提取、浓缩、分离工作。在这部分实验内容设计中,采用以回流、超声、渗漉等方法完成提取工作,采用常压和减压的方式浓缩得到粗体物。采用稀醇法、液液萃取和活性炭吸附法等除去杂质。并结合化合物的性质选用硅胶、聚酰胺、大孔吸附树脂或葡萄糖凝胶等为柱层析填料进行分离的方法等,学生通过采用这些技术按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可以掌握在中药化学科研中采用的常用方法。如穿心莲内酯中二萜类成分的提取、分离、鉴定,学生从药材开始进行提取、除杂和浓缩得到穿心莲总内酯的粗提物。然后从粗提物开始,利用重结晶的方法得到总二萜类成分的提取物。最后利用硅胶柱层析开始对总二萜类成分进行分离,需进行柱层析条件的筛选、湿法硅胶装柱、干法拌样上样、梯度洗脱、流分收集和流分合并等一系列操作,最后分离得到穿心莲内酯、新穿心莲内酯、去氧穿心莲内酯和高穿心莲内酯,再测定四个化合物的理化常数、用硅胶薄层进行检识并测定这些化合物的uV、IR光谱等操作。¾每组学生需独立完成实验全过程,给出结果,并写出实验研究论文。并在实验完成后进行总结,每小组派代表汇报自己小组的实验结果及分析报告,全体学生在听取汇报时可以自己比较不同方法的优缺点,教师再做总结。通过这种实验方式,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系统理论知识,并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中药化学论文范文第8篇

《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运用化学原理和方法来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中药化学课程是学习中药学其他专业课如中药药剂学、中药制剂分析等的基础。中药化学与中药开发、生产、加工、质量评价、临床应用等密切相关[1]。它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是中药专业课程中比较难学的一门课。一些学生觉得这门课不是很重要,思想上不重视;还有一些学生化学基础知识薄弱,感觉很难学好这门课。为了提高中药化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应用性人才,笔者对中药化学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进行了一定的改革。

1以学生为主导,通过各种方式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就中药化学而言,由于这门课涉及知识面广,它涉及了中药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多个学科,摸清学生对这些基础课程掌握的程度尤为重要。课间我主动和学生交流,课后除了布置作业以外,还让学生把不懂的问题和对我上课期间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写在作业本上。通过与学生交流,我知道了学生心里的真实想法,知道了班里一些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讲解时以便做到有的放矢。如我了解到一些学生是文科生,化学基础知识薄弱,对化合物的极性、酸碱性等基础知识和理论不是很清楚,就在讲解新的内容之前复习这些相关的基础知识,从而帮助这些学生理解新的知识和理论。通过与学生沟通,我发现了学生的可爱之处,学生也把我当朋友看待,这不仅增进了师生的感情,还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明显地提高。

2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删减陈旧内容,删减补充学科发展的前沿:由于教科书编写时间所限,书中的一些内容陈旧或过时,而一些新的技术尚未提及。因此我在讲课的过程中进行了适当的删减与新增。例如,一些传统的利用化学反应进行结构解析的方法目前已很少使用,如霍夫曼降解法等,因此在讲这些内容时,可以一带而过。而在讲授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时,适当补充一些近些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些新的提取分离技术,如微波辅助提取法、高速逆流色谱等[2],使学生能及时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前沿。插入典型事例,提高学习热情:讲绪论时,我以天士力复方丹参滴丸作为治疗药通过美国FDA的审评相关的资料为例[3],讲述运用现代化提取分离方法和技术把中草药开发成新药的重大意义。在讲到鞣质这一章时,我谈到有一个老师在当时实验条件很差的情况下,敢为天下先,敢于研究结构非常复杂的鞣质,他因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被美国哈佛大学邀请作访问学者,这样的事例让学生深刻意识到中药化学在新药研发中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不畏艰难险阻研究学问的精神。学生学习中药化学的热情和信心空前高涨。

3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增加知识的趣味性

每一种教学方式都有利有弊,课堂上使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往往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根据这些教学方式的特点,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相合,学生不再感觉枯燥乏味,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式有下列几种。多媒体辅助教学:一些高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兴趣。针对高职学生形象思维非常活跃和对直观的东西感受力强的特点,我就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尽可能把知识采用图文并茂形式展示给学生,达到形象、直观、清晰的目的,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讲新课之前,我通过中草药图片或声像资料等导入新课。如讲皂苷这一章时,我先以人参的相关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简单介绍人参的神奇功效来说明探究其药效物质基础的重要性。讲到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方法时,通过展示有效成分提取工艺流程及其最终制成的药品图片,我可以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从而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充分的讲解,学生很容易理解掌握。

师生共同参与教学:课堂上若仅以老师为主导教学,学生只是一味地听老师讲解,就容易造成一些学生没有耐心听下去,课堂气氛很沉闷。因此,我就尝试让学生尽可能参与到教学中,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份子。如讲到某类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时,我就让很多学生到黑板上画各种成分的结构,学生积极性非常高,画得非常认真。然后,我让学生说出这些化学结构的共同特征和主要区别。通过认真观察,学生明白了为什么这样分类。通过共同参与教学,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思考问题的答案,课堂气氛也很活跃。

讨论式教学:学生做完实验后,我让学生对自己做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是否有更好的或更先进的试验方法等进行讨论。比如,做实验时有的学生抱怨用回流提取法提取时间太长,针对这个问题我让学生进行讨论,有些学生说可以尝试超声法提取,有些学生说可以采用微波提取,还有的学生说加入可以破碎植物细胞壁的酶来提取等。通过讨论,学生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生换位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我要求学生课下要预习,每次上课前,我会抽取两个学生让他们扮演老师的角色,分别让他们上台把预习的内容用几分钟的时间简要地给大家讲一下,老师充当学生的角色,对他们讲解的内容进行提问。通过换位教学,促使学生在课余时间认真看书和思考,从而提高了课堂上听课效率,提高了学生在大众面前说话的信心和勇气。

网络教学:建立了中药化学网络资源,学生可以随时上网学习这门课程,如教学课件,浏览教学大纲,了解中药化学当前研究进展,也可以在网上做练习题等,也可以和老师在线交流,网络教学对课堂教学起了补充作用。

其他: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我还搞一个“中药化学研究进展”专题讲座。我让学生任选一味中药材,到图书室或网络上查阅相关文献,撰写一篇关于该药材主要的有效成分及其提取分离方法的综述。我对学生写的综述进行点评,然后选取十五位优秀的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写的综述上台简要地讲给大家,下面的学生和老师进行提问。

4经典实验和自主设计实验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

一些学生毕业后会从事中药的制剂分析、质量检验、研发等工作,掌握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及鉴定的方法和操作技能,是从事这些工作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尤为重要。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巩固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理论课和相关的实验课交叉进行,我们的理论课时和实验课时达到1.4:1。为了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在讲到各类成分时,我们让学生做与之相关的有代表性的传统经典实验,通过讲解它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够规范正确地实践操作,也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通过上实验课,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这种传统实验教学也有弊端,因为这些实验方法是前人反复经过验证的,老师是让学生按照既定的实验方法去做,学生只是被动地机械地按照工艺流程做,很少学生会主动想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做。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在学期末,讲到中药活性成分研究方法这一章时,我们尝试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基本流程是:从选取药材→查资料→自主设计→师生讨论→选定可行性方案→实验操作→结果分析→撰写论文。其具体办法是:每组学生选取某一味中药材,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设计出该药材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及检识的工艺路线,并列出所需仪器和试剂。教师指导学生对实验设计方案进行讨论,根据现有的实验条件选择可行性实验方案,学生根据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并撰写论文。老师根据学生实验方案是否合理,实验操作是否规范,论文述写是否规范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如“从槐米中提取芦丁”的经典实验方法是采用水煎煮的方法提取,提取时间很长,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并进行自主实验设计,采用超声法提取槐米中的芦丁。他们体会到了超声法提取时间非常短,效率很高,也意识到了超声提取法的不足,就是噪音太大。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学生在很多环节遇到了各种问题,这促使他们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普遍反映学会了许多新知识和新的操作技能,对书本上的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