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体育核心期刊竞技武术研究计量分析范文

体育核心期刊竞技武术研究计量分析范文

时间:2022-09-18 08:53:30

体育核心期刊竞技武术研究计量分析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文献计量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1991-2018年间我国体育核心期刊中竞技武术研究的论文的数量、作者、来源区域、来源期刊、关键词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竞技武术研究发文量整体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高产作者为杨建营、洪浩、郭玉成、李龙、邱丕相、周伟良、王岗等;发文区域分布辐射全国多个省市,发文单位均为高校;收录竞技武术研究论文最多的体育核心期刊是《体育文化导刊》;研究热点为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竞技武术发展、竞技武术套路、武术文化、学校武术。

【关键词】竞技武术;文献计量学;计量分析;体育核心期刊;论文

1前言

1.1研究背景

竞技武术出现在20世纪初,成型于20世纪50-60年代。从竞技武术发展的历程来看,竞技武术表面上“风光无限”,在我国武术的发展中占有绝对优势地位[1]。但是,竞技武术技术与理论发展失衡,学术建设严重滞后[2]。在此背景下,加强竞技武术科研工作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将对我国竞技武术研究进行回顾和梳理,并据此展望竞技武术的未来发展。文献计量学是学术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新兴交叉学科,也是当前国际情报学术界研究较为热门的专业领域之一。文献计量学的理论与方法提供了给本文一个回顾梳理和展望的新角度。

1.2研究意义

本文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对我国竞技武术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回顾和梳理当前竞技武术研究情况,并据此展望未来,对今后学者的学术研究具有借鉴意义,对竞技武术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1.3研究目标

本文从我国体育核心期刊竞技武术科研论文的数量、作者、来源区域、来源期刊、关键词入手,诠释竞技武术研究的基本情况和研究热点,并据此展望未来。

2研究现状综述

文献计量学是指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定量地分析一切知识载体的交叉科学。它是集数学、统计学、文献学为一体,注重量化的综合性知识体系[3]。我国文献计量学的研究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较为成熟,研究学科分布较广,包括图书情报档案、教育、临床医学、新闻传播等。引文分析法、统计分析法、计量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是目前最热的应用方法。随着技术环境的变化,文献计量学将向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三计学融合趋势发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关于武术并含文献计量学的科研论文,其中马文友从武术科研的载文、作者、引文等方面入手进行统计与计量分析,发现近年来武术发展趋势基础研究是重点,文化研究是热点,产业化、市场化研究越来越受关注,武术教学备受重视;武术国际化是新兴研究课题[4]。郝永超对我国体育核心期刊武术学术论文的载文情况、研究方法、著者情况、引文情况和论文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计量分析,得出武术研究者注重宏观、整体、辩证的思维方式;今后武术科研的重点是借鉴现代科学研究方法,使研究细化深化[5]。还有对第4-9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武术研究的论文进行的统计分析;从非遗视角下对武术研究论文的文献计量分析;运用文献计量学论武术研究的“高原现象”、武术领域学者的学术影响力。有1篇关于武术套路期刊论文的研究,是周学军、倪向阳的《近十年来武术套路研究的论文统计分析》。有3篇散打论文的研究,索奇山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武术散打科研论文的发文情况、引文情况、作者群、研究主题等展开了研究,得出载文量逐年递增;平均引文量较低;文献老化速度较快;中青年为研究的主力军,核心作者以副教授、讲师为主;论文研究主题以武术散打训练比赛为主,对运动员的生理、心理、运动学特征进行分析探索以及对武术散打发展战略展开研究[6]。董世彪对我国体育核心期刊散打论文的发文量、研究方法、作者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散打科研论文数量呈现增长趋势;高校是散打研究的主要研究机构,高学历的科研人员在逐年增多;散打科研正在由理论研究向实证研究的趋势转变[7]。刘存忠、程维以武术散打硕博学位论文为研究对象,应用内容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分析武术散打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8]。另外还有对武术教学、武术传播、武术动作的生物力学、学校武术、峨眉武术、少数民族武术方面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的论文各1篇,它们有的从载文量、作者、研究内容等进行分析,有的从引文量、引文类型、研究方法、地域分布等进行分析,还有的从作者、机构、期刊、研究内容等进行各自研究领域的文献计量学指标分析研究。可见运用文献计量学对武术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但同时可以看出,运用文献计量学相关方法对竞技武术科研整体情况进行分析的研究稀缺。

3研究对象与方法

3.1研究对象

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数据库中16种体育核心期刊以竞技武术为主题的科研论文为研究对象。具体检索过程为2019年2月25日21:13通过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检索主题为竞技武术,来源期刊选择核心期刊第三编文化、教育、历史中的体育,勾选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广州体育学院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首都体育学院学报、体育科学、体育学刊、体育学研究、西安体育学院学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山东体育学院学报、沈阳体育学院学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体育文化导刊、体育与科学、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中国体育科技排名不分先后),其他设置为默认,得到382篇竞技武术科研论文。把这些科研论文的数据导出到Excel软件中,作为本研究的数据库,进行文献计量分析。

3.2研究方法

3.2.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检索并选出382篇以“竞技武术”为主题的科研论文作为研究对象。

3.2.2数理统计法利用Excel软件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统计,绘制图表。3.2.3文献计量法对数据库中数据进行整理归类,并对整理后的指标进行计量分析。

3.2.4逻辑分析法对竞技武术科研论文反映出的基本情况进行归纳,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对竞技武术研究进行总结。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论文数量年度分析

论文发文量年度分布可以反映该领域在某一时间段内的研究水平和进展情况[9]。我国竞技武术研究文献量呈现波动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从发文数量分布情况可以看出,从1991年到1999年,我国竞技武术科研论文每年发文量只有1—2篇,学者对竞技武术的关注较少。2000年到2001年发文量出现了小幅上升。从2002年到2008年发文量出现了大幅提升,年平均发文量在26篇,这与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国家对体育科研的重视关系密切。但随着北京奥运会武术项目没能进入奥运会,从2009年到2018年,竞技武术研究年发文量处于逐年下降的趋势,2018年发文量只有11篇,与2000年、2001年发文量持平。总的来说,我国竞技武术研究发文数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2005年达到顶峰,目前处于下降阶段。

4.2作者分析

发文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者的学术研究能力,一般而言,优秀学者的发文量也比较多[10]。从表1可以看出,华东师范大学的杨建营发文量远远超过其他学者,达到22篇;河南大学的洪浩发文量为10篇;苏州大学的李龙发表了7篇论文;上海体育学院的郭玉成、邱丕相和刘同为发文量分别为9篇、6篇和5篇。可以看出高产作者中上海体育学院学者占了一大部分。杭州师范大学的周伟良和武汉体育学院的王岗都发表了6篇论文;河南大学的栗胜夫和天津体育学院的杨祥全都是5篇。可以看出我国竞技武术科研已有一定规模。

4.3来源区域分析

图2是我国竞技武术研究发文量区域分布情况。上海市发文量最多,有63篇,其中上海体育学院的一批学者发表了大量文章,与上部分作者分析情况相吻合。排第二的是四川省,16篇文章均来自成都体育学院。排在第三位的是湖北省和浙江省,各有14篇,其中湖北省发文量来自武汉体育学院的学者发表。浙江省发文量的机构为三所高校,浙江工业大学10篇、浙江大学2篇、浙江农业大学2篇。第四是河南省,发文单位来自河南大学9篇、河南师范大学2篇、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2篇。其后为北京市和江苏省各12篇。北京市北京体育大学发表8篇、首都体育学院2篇、中华女子学院2篇。江苏省的竞技武术研究论文12篇均来自苏州大学。从区域分布情况可以看出,我国竞技武术研究涉及全国多个省市,影响区域很广,但同时发现发文单位均为高校,没有研究所等其他机构。

4.4来源期刊分布

图3是我国竞技武术研究的来源期刊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发表在《体育文化导刊》中竞技武术研究的论文数量最多,有51篇,对竞技武术的传播起到一定的作用。《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西安体育学院学报》《山东体育学院学报》《沈阳体育学院学报》这七大体育院校学报关于竞技武术研究的刊载量分列二至八位。第九位是《体育科学》,其后是《首都体育学院学报》和《广州体育学院学报》。排在最后的是《体育学研究》,只收录了7篇竞技武术研究的论文,可见其对竞技武术主题的论文不是很感兴趣。

4.5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或主题词是文章核心内容的浓缩和提炼[11]。对关键词进行词频统计可提炼出研究领域的热点。从表2关键词词频可以看出,竞技武术研究的热点主要是武术、竞技武术、传统武术、发展、竞技武术套路、中国武术、民族传统体育、武术套路、套路、武术文化等。对竞技武术研究关键词出现频次进行归纳总结出以下5个方面: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研究、竞技武术发展的研究、竞技武术套路的研究、武术文化的研究、学校武术的研究。

4.5.1对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研究对武术的研究,不可规避对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研究,关于这方面的论文很多。其中栗胜夫认为我国武术应走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协调发展的路子[12]。李小进、赵光圣研究认为,“文化融合是现代竞技武术产生的根源性内因,国家意志和个体需求是现代竞技武术产生的综合性外因,精英革新和武术组织助推是现代竞技武术产生的外部催化剂;传统武术是竞技武术的‘根’与‘源’,竞技武术是对传统武术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坚持民族化、世界化是竞技武术发展与跨文化传播的主体思路”[13]。马文国认为,文化全球化使中国武术发展面临危机,竞技武术由于政府和武术管理部门的重视受到的冲击并不大,而传统武术在域外武技的冲击下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应从传统武术中选取丰富的素材进行改革、创新,构建武术整合新模式,促进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的共同发展和繁荣[14]。

4.5.2对竞技武术发展的研究对竞技武术发展的研究也十分丰富。杨建营、屈政梅、石旭飞回顾了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历程,分析指出竞技武术套路发展呈上下波动的发展势态,并认为在申奥关键时期,竞技武术套路制定了与之相适应的《规则》,促进了国际发展步伐,但为了迎合奥运会,竞技武术套路失去了太多自身特点,今后向传统回归是必然趋势[15]。杨建营还对竞技武术比赛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进行了研究,提出以不同的拳种联盟、不同习练人群为单位,开展各类不同的竞技比赛和展示交流活动,推动武术运动的普及[16]。陈新萌等把竞技武术套路国际化发展历程归纳为访美表演、援外交流、赛事举办、奥运之路四个阶段,并指出存在着“各国发展规模不均”“动作评价模糊”“严格评判标准缺失”“文化差异与局限性传播”的问题[17]。张勇、郭玉成对武术信息编码标准化进行了研究,发现当今武术信息标准化存在意识不强,阻碍标准化进行;实施范围狭窄,未能形成通用的标准编码;缺少更新,推广缓慢,并提出根据武术信息特征与属性设定武术信息编码体系,从时间、地域、属性、顺序四个维度构建武术信息编码结构[18]。范铜钢、郭玉成对竞技武术散打技术标准化进行了研究,提出武术散打应建立基本技术内容标准、建立基本技术规范准则、划定基本技术评价标准[19]。赵海军通过对发展较好的咏春拳的技击特征分析,来探讨竞技武术发展出现的诸多困惑,指出未来中国武术的发展,应是竞技武术这个“点”同传统武术这个“面”结合发展,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精华、内涵相融合才能促进武术的良性发展[20]。

4.5.3对竞技武术套路的研究对竞技武术套路的研究没有检索到近5年的相关论文,最近的一篇文章发表于2014年,刘健、张峰枫、陈玉静运用三维影像分析法对竞技武术套路比赛中成功完成445+8高难度技术动作和未完成此技术动作的运动员的生物力学参数进行对比,认为短器械和长器械出手时器械的高度应分别控制在1.23米和1.32米左右,出手角度应控制在156°和128°左右;器械空中飞行阶段尽量使人和器械的位移速度、距离保持一致[21]。马勇、骆红斌对“武”“舞”进行了辨析,认为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是对古时“舞”性套路艺用的过度放大,是对“诗意的攻防技术”的审美误读,是对西夷强势体育的无原则依附[22]。王岗、唐衍平对竞技武术套路中的“形”“意”进行了辨析,认为“形”美是“意”美的物质基础,“意”美通过“形”得以体现,“形”美的创新是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的关键,“意”美是竞技武术套路创新的基础和发展的核心[23]。解乒乒对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特点与社会功能进行了研究,指出竞技武术套路技术发展以规则为导向,规则强调技术动作的高度技艺性;竞技武术的社会功能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增强社会的活力[24]。杜国友、蔺志华从历史发展演变的角度对武术套路进行了分析,认为传统武术套路兼具实用性、艺术性、技击性、多样性等多种特征,竞技武术的产生与发展不断影响和改变着传统武术套路的这些特征,使其技击价值逐渐消失,风格的多样性受到了限制[25]。栾丽霞、彭鹏、杨建营认为,技击特点是竞技武术套路最主要的技术特点,形神兼备是竞技武术套路最主要的文化特色,难美表现是竞技武术套路最主要的竞技特性,此三者的协调发展是竞技武术套路发展永恒的议题[26]。王国凡探讨了竞技武术套路国际化发展的问题,认为竞技武术套路的器械、服装、竞赛项目应“标准化”[27]。王明建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纬度对竞技武术套路技术难度演进过程进行了研究,结论认为从微观上看竞技武术套路的技术难度演进与时间并非呈现出单一的线性关系,从宏观上看技术难度的发展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复合的螺旋发展过程[28]。王岗、吴松以空间理论为依据,把竞技武术套路技术分为平面技术和立体技术,指出平面技术的价值取向为“精、气、神”,技击性和艺术性;立体技术的价值取向是“高、难、美、新”,两组技术是辩证统一的关系[29]。

4.5.4对武术文化的研究近年来,武术文化研究的发文量越来越多。王东旭、答邦俊研究发现中国武术从1840年至今,经历了传统武术、传统武术与外来文化的融合以及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并存发展的三种文化嬗变过程,这种文化变迁的过程是中国武术原形文化(中国传统武术)向新形文化(现代竞技武术)的转变过程[30]。侯胜川对当代武术的发展进行了剖析,研究认为,武术文化生产出现机械复制现象;走门户生产和国家生产并行之路是当今武术发展的一条路径[31]。刘祖辉认为当今武术的发展已偏离了其传统文化的土壤,出现了传承异化、技术异化、评价异化、身体形态异化、心理异化现象[32]。

4.5.5对学校武术的研究关于学校武术的研究对比其他几块研究而言较少。杨建营就学校武术的改革、竞技武术的出路等方面的问题访谈了邱丕相教授,总结得出学校武术的普及首先应大力开展拳种的核心技术,以游戏化的对抗为主,培养刚健自强精神,同时辅以规矩的教育、礼节的教育,展现厚德载物的思想;竞技武术可以发展如太极推手、中国式摔跤、短兵等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文明对抗项目,以此类项目进入奥运会[33]。吉洪林、李烁从武术教育改革视角探讨了学校武术竞赛路径选择问题,认为应将传统武术与武术格斗引入竞赛体系,采用武术套路竞赛与武术格斗竞赛“合二为一”的竞赛方法,淡化武术套路的难度动作和武术格斗击打的力量要求,改为重视综合能力,使学校武术竞赛健康发展[34]。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1)我国竞技武术研究发文数量整体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2005年达到顶峰,目前处于下降阶段。(2)高产作者分别是杨建营、洪浩、郭玉成、李龙、邱丕相、周伟良、王岗等。其中上海体育学院学者占了一大部分。(3)论文区域分布辐射全国多个省市,影响区域很广,但发文单位均为高校,没有研究所等其他机构。(4)16种体育核心期刊中收录竞技武术研究论文较多的是《体育文化导刊》《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5)竞技武术研究的热点为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竞技武术发展、竞技武术套路、武术文化、学校武术。

5.2建议

对于准备投体育核心期刊的竞技武术研究初学者来说,16种体育核心期刊中收录竞技武术研究论文最高的是《体育文化导刊》,可以有倾向性撰文投稿。

6展望

我国竞技武术研究目前主要涉及高校,加强与其他科研机构的合作,注重学科交叉,能够丰富竞技武术科研内容,提升竞技武术科研水平,这将是竞技武术科研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竞技武术过去的发展以进入奥运会为目标,失去了一些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传统武术中恰恰有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各有所长,今后竞技武术的发展可以多涉及与传统武术的相互吸收借鉴,促进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共同发展。竞技武术对外传播的国际化、标准化和学校竞技武术发展逐渐受到关注,未来将是竞技武术发展的一大突破口。

作者:陈磊 孙健 石爱桥 滕小霞 单位: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体育核心期刊竞技武术研究计量分析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zuanti/ztzhfw/74160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