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学术期刊数据库平台的融合发展范文

学术期刊数据库平台的融合发展范文

时间:2022-10-07 05:38:10

学术期刊数据库平台的融合发展

1学术期刊数据库平台建构现状

1.1基于PC端的期刊数据库平台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龙源期刊网等数据库陆续建立,这些数据库利用其独立于期刊主管主办单位之外的有利地位,打破了地域及行业的界限,将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学术期刊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了以技术提供和数据库运营商为主导的期刊数字出版格局,初步形成了我国期刊数字出版的产业形态。百度文库、道客巴巴等建立在线文档分享平台,文档由用户上传,经审核后,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超星期刊数据库的推出其平台,支持在线全文阅读和全文下载。同时,学术期刊出版单位也纷纷建立自己的网站进行在线投稿以及编、校、审等业务并在网站建立自已的数据库,大多数都提供过刊电子版免费获取。

1.2基于移动端的期刊数据库平台

1.2.1微信公众号或订阅号的数据库平台

自微信公众平台诞生之后,在较短时间内其用户数量急剧增长、影响力不断扩大,很多期刊编辑部敏锐意识到微信公众平台可能给学术期刊带来极大机遇,其陆续开通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可以帮助学术期刊实现移动出版、在线阅读、稿件查询、信息等功能,使得学术期刊继纸质出版和网络出版之后,又多了一个期刊、宣传的渠道和平台。

1.2.2移动APP的数据库平台

壹学者、手机知网、学习通等通过移动端的APP提供专业的移动学术服务平台。壹学者依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的专业学术刊群以及50余年积淀的优质专业学术资源为用户提供知识服务需要。手机知网是在原来PC端数据库基础上开发的移动端数据库,内容较为全面,提供以文档阅读、行业情报推送等移动服务功能,但用户互动环节较少。学习通是利用超星二十余年积累的图书、期刊、报纸、视频等资源,集知识管理、课程学习、专题小组讨论、学术会议直播于一体,用户获得功能和内容多,但海量信息用户一时难以全面掌握。

1.3PC端与移动端共建的数据库平台

知网、超星、人大复印资料等都同时推出PC端和移动端的数据库平台,其中,超星期刊数据库支持PC端和移动端同步呈现,而且采用流式媒体出版适应不同终端自适应阅读,可以连续流畅的浏览阅读文章,自由放大、自动回行,边看边下载后面内容,不必等整篇文章全部下载再阅读。

2学术期刊平台数据库存在的问题

2.1学术期刊数据库PC端内容重复,缺少交流互动性

学术期刊几大数据库运营商几乎同时起步,在发展过程中,虽然选取内容有所侧重,但普遍存在着希望更多地占有市场份额,形成垄断或独占地位的倾向,因此,存在着产品和市场同一、内容大量重复的问题。近几年,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了学术期刊开放存取、免费阅读浪潮,这显然与数据库运营商的经营目的不符,会对经营内容和资源掌握相对单一的数据库的生存与发展形成极大的冲击[1]。基于PC端的学术期刊数据库以库内文章搜索下载为主,缺少用户体验和互动环节。

2.2学术期刊数据库移动端内容局限、零散,操作不方便

人类对于新的信息的渴求是与生俱来的,碎片化阅读激发了人类对信息的渴求,现在“手机低头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类对新知识传播的认同。以微信公众号为例,一方面,基于移动端大多数期刊的公众号服务单一,仅停留在“信息推送”上,没有对“信息推送”之外的服务进行扩展;另一方面,即使在“信息推送”服务上,仅限于学术期刊文章内容的推送,不重视服务性信息的推送,导致公众号主界面单调,不能激起读者访问的冲动[2]。很多学术期刊文章都是以PDF格式生成,如果用PDF格式原封不动地将文章呈现在移动端,又存在格式兼容问题,造成移动端阅读不便[3]。

3学术期刊数据库平台的融合发展

3.1改变传统思维模式,积极应用学术期刊数据库移动终端

许多学术期刊编辑没有意识到学术期刊微信出版的可行性,认为学术期刊所刊载的学术内容不可能通过手机这样的小屏幕来完成,因为学术内容往往需要反复品味和斟酌,甚至要不断在纸稿上进行注释和标记,通过纸稿的阅读至少会长期存在,阅读纸稿的习惯不会轻易改变[4]。其实不然,因为人类很多习惯是长期形成的,就原来期刊论文写作而言,多用笔在纸上书写,但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以及汉字输入方式或方法(键盘或写字板)和相关字库的完善、各种WORD、WPS等字处理软件功能的完备,这使得人们的写作方式且手写逐渐转为人工录入方式,而且用计算机进行文稿处理更有利于文章的修改,所以这是一个习惯问题以及相对应的使用工具完善的磨合期。当互联网的使用开始呈现以移动互联为主体的趋势时,人类获取知识的方式也由固定计算机上网模式过渡到依托手机等移动终端,阅读习惯更好的趋向于用户体验,翻看、查找、标识及笔记引用等基础操作应当在移动阅读中更好地体验,某些所谓的碎片化阅读是因为没有对文章再进行符合移动端流式数字出版格式的深度加工,并且对数据库调用的信息在用户界面没有更好地构建和设计,所以呈现出碎片化阅读。以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等为代表的网络二次文献电子期刊和巨量信息数据库的建立,使学术期刊陷入了一种生存的尴尬境地,很多学术期刊都无可避免地成为为网络电子文献期刊提供原料的初级加工厂[5]。如何改变期刊目前的被动局面,需要学术期刊出版机构及编辑转变现有思维模式,充分利用大数据环境移动端编辑和其期刊积极参与的有利时机,不论是期刊出版单位主动在终动端建立微信公众号或订阅号,还是积极参与学习通APP中的域出版等积极推广模式,都可改变PC端的被动局面,通过移动端的各类数据库平台,呈现给学术期刊编辑的是更精细化模式,将传统的编辑文章、选题策划等功能和大数据联系起来,充分利用网络大数据积极组建作者、读者需求,主动通过大数据工具精准策划栏目选题。学术期刊出版机构可以依依托学术信息资源数据库如精华专家数据库使审稿更有专业针对性),在选题策划方面可根据“域”资源做更精准的栏目策化且具备时效性和创新性、采编系统智能化处理引用及学术不端等问题、移动互联与知识服务系统数据组合优化。

3.2利用云端实现PC端与移动端知识同步共享共用

各学术期刊数据库平台应积极开展PC端与移动端平台的互联互通,提供移动端、PC端等全终端、全网络的同步交互利用,移动端上的使用记录和结果在PC端可以同步看到,同样,在PC端收集、批量编辑、整理、分析的成果,在移动端依然可以自由调用。各学术期刊数据库平台是统一在云技术架构下可以打通不同期刊出版单位、不同出版系统、不同期刊数据库的异构系统、信息孤岛的瓶颈,让期刊出版单位相互之间有了共同交流、借鉴、评价、研究和竞争的全新舞台。各学术期刊数据库利用云端实现PC端与移动端知识同步共享共用的传播互通化,突破了传统组稿、出版、发行、订阅的单向、平面传播模式,走向互联互通交互分享评价,创造一体化的学术共同体。

3.3利用学术期刊数据库平台,充分开展学术社交

在学术期刊数据库平台实现知识互联,各网络社交媒体紧密结合,利用学术数据库平台实现读者、作者、编辑互动交流的三位一体新型社交媒体,提供深度服务。以往作者和读者几乎是零交流,仅有少部分商榷之类的论文反馈,交流时期较长,及时反馈性不强。不论读者还是作者,面对海量数据文献资源,都希望利用大数据整合相关数据,以获得“私人定制”的精准推送。因此,期刊数据库平台应构建良好的作者、读者体验区,利用现有的网络交流平台,可实时交流探讨,既可激发学术灵感,产生学术共鸣,如共同讨论交流人数达到一定规模会有现场学术研讨会的效果,既解决用户舟车劳顿之辛、节约了用户的时间,又可随时交流,达到学术传播之效又在互动中打造知识、经验、智慧和思想的交流平台。期刊的读者、作者、编辑更渴望对于志同道合的学术研究者进行交流,从生活、观点、学术等进行综合性的全方位交流,而这种交流方式又体现在实时交流方面更为明显。所以,要利用大数据分析这些学术交流数据,充分分析学术社交信息能利用数据更好服务于用户,更好地增加人才和创新价值能力,让学术信息交流数据创造价值,让学术信息使用者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服务。

3.4打破学术期刊数据库平台保护壁垒,共同提供大数据服务

目前学术期刊数据库平台为了争夺用户资源,只提供并统计自己数据库的各类数据量值,这不利于对学术期刊的真实评价。对网络搜索引擎、社交媒体内容、用户数据进行深度挖掘,过滤其中有价值的信息,增加对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的收集和存储,再进行结构转化,并将其置于一定逻辑关系中,赋予一定意义,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充分释放文献与数据的功能,把有意义的每一条数据及其数据关系都转换化成一个知识群或信息链,以此提升学术期刊网络平台的资源建设能力[6]。

大数据环境下由于数据聚合而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例如研究前沿,作者互引关系,学科内发文量,下载量,引用量,又通过这些具体数据进行数据再次深度加工分析甚至量化进程,目前评价指标中的下载量及引用量的统计就是基于大数据而统计,但是不但通过各个数据库平台来统计文章的下载量,还要统计期刊文章在社交媒体上的反映及相应级别专家的同行评议是衡量很多新媒体的广泛应用。目前,通过百度学术搜索可收集到各大学术期刊数据库平台的下载量及部分文章的质量评分,还有些数据库平台也已将微信文章的点击量加入衡量期刊影响力的算法中,这也是除影响因子之外追踪学术论文影响力的新的工具。如何使各学术期刊数据库打破自我保护性壁垒,共同参与到学术期刊的数据共建,这是将来学术信息数据库平台融合发展必然方向。

被举报文档标题:学术期刊数据库平台的融合发展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zuanti/ztzhfw/72096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