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社群概念引发对期刊与读者关系的思考范文

社群概念引发对期刊与读者关系的思考范文

时间:2022-08-20 08:13:08

社群概念引发对期刊与读者关系的思考

【摘要】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方式、读者的阅读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期刊与读者的关系也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本文从互联网思维中的“社群”概念出发,探讨期刊如何在互联网环境下加强与读者的联系,提高为读者服务的意识和能力;作为期刊的技术骨干力量,编辑如何积极拥抱互联网思维,加快自身的网络化进程,创新采编思路和方式,以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社群概念;期刊编辑;读者服务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社群”一词开始频繁出现在网络上,各种社群如雨后春笋般出现。2014年,国内更是掀起了一股社群热潮。学习型社群如罗友汇、创业型社群如黑马会、亲子型社群如胖鸟剧团等纷纷进入公众的视野。现在,社群已成为人们熟知的互联网的重要概念之一了。关于什么是社群,目前仍存在很多争议。根据字面解释,“社群”相当于英文中的“community”一词。作为一种社会性的存在,社群并非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只是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对这种群居似的生存方式用“社群”一词加以形象化的表达。作为传统媒体,期刊在互联网时代受到的影响是颠覆性的。期刊的从业者们需要重视社群这一概念,了解社群的本质、意义及运行方式等。本文尝试从社群概念出发,对互联网时代期刊与读者的关系予以重新思考,希望可以在做好期刊内容产品、增强信息传播能力、为读者服务等方面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以社群思维来探讨期刊与读者的关系

(一)期刊与读者处在一个有着共同价值追求和兴趣的社群

期刊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原本就具有能够满足读者精神需求的价值属性,期刊与读者的关系正像互联网中社群与社群成员之间的关系,处于同一价值体系中。期刊的从业者和读者也是一种社群化的存在方式。期刊及其从业者们正如这个社群中进入较早的人,凭借先进的理念、丰富的信息资源,而在社群中拥有话语权,成为社群的代言人,并因此而能够吸引具有共同价值需求和兴趣的人加入到社群中来,扩大其影响力。以专业期刊为例,编辑人员拥有专业的理论知识,掌握大量的专业信息与专家资源,而读者则有自己的专业需求、共同的兴趣与价值追求,因而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专业化社群。读者如果能够不断地从某个社群中获得所需的信息资源、精神需求,就会对相应的期刊产生信任感、依赖感,甚至成为其忠实的追随者。

(二)期刊以在社群中拥有话语权而影响读者

社群中不同的人地位是不平等的。社群的组织者因为拥有深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并能持续提供符合社群成员精神需求的内容,而吸引相关的人员加入社群,并将其牢牢粘住。如罗友汇依托逻辑思维的强大自媒体以及罗振宇本人的独特魅力,持续为罗粉们提供有价值的内容,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学习型社群。传统期刊一般都拥有经验丰富的专业编辑人员、相关领域的专家和作者资源,因此能够凭借自己的专业优势成为社群的代言人。优秀的期刊不只是简单的内容生产者,也是主流价值、先进理念的传播者和引领者。

(三)社群的开放性、流动性特点对期刊读者产生双向性影响

由于人的兴趣爱好、价值需求各不相同,因此互联网上的社群也是多种多样的。社群与社群之间的人员可以自由流动,人们可以很方便地在不同的社群中流转,并根据自己的需求对不同的社群进行比较和选择。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从另一角度看,互联网由于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在理论上社群的规模可以无限扩大。期刊如果能够很好地把握机遇,借助互联网平台催生优秀的内容产品,提高为读者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便可利用社群成员流动性、开放性特点吸引更多的人群加入,逐渐扩大期刊品牌影响力。互联网思维中有一个重要概念即口碑思维,由于互联网上的信息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人们的评价可以在社群中产生相互影响,并且随着人群流动而得到广泛传播,正如《长尾理论》一书中所谈到的,“不要小看人群中口口相传的威力”。

二、以社群思维来处理期刊与读者的关系

(一)细分读者群,进行精准的读者定位

期刊的读者是因对期刊内容有共同的期待,而形成一个特定的社群。读者定位一直是期刊需要重点考虑的要素。事实上,期刊在进行读者定位时,已圈定自己的读者群。期刊的读者定位越清晰明确,内容针对性越强,就越能吸引具有相同价值需求的读者。因为,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移动终端的广泛应用,读者的阅读方式逐渐朝快餐式、碎片化、屏幕化方向发展,读者需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有价值的信息。如果读者定位太宽泛,社群看起来虽然庞大,但当人们进入社群后,因难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便会很快退出,因此读者群的细分和读者的精准定位十分重要。

(二)坚持做好产品,以优质内容吸引读者

维系一个社群长期稳定发展的核心是产品,对期刊来说便是内容。小米创始人雷军在2013年8月14日召开的互联网大会上接受采访时曾说,“努力做出让大家能够尖叫的产品……竭尽你的全力,很专注地把你的产品做好,你就能够成功。”在互联网时代,不管渠道、产品和信息的呈现方式如何变化,内容为王的格局都不会改变。互联网环境下催生的新媒体,只是改变了内容的呈现方式和传播方式,并未改变读者对优质内容的需求。传统媒体经过多年的经营,形成了强大的内容生产能力,这是一些新兴媒体所不具备的。虽然读者现在能够很方便地通过互联网找到适合自己的信息内容,但是想要进行内容的深度阅读,仍需回归到传统期刊。在互联网环境下,坚持内容为王,生产出让读者“尖叫”的产品,仍是期刊吸引读者的关键所在。

(三)牢牢掌握话语权,以优质服务粘住读者

在移动互联时代,每个移动设备的后面都是一个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不仅对产品内容有自己的价值判断,而且希望被人看到自身的存在,希望获得个性化、有温度、有情感的服务。很多期刊通过网站论坛、微博、微信、QQ等各种社交媒体与读者进行交流互动,增加读者的参与感、存在感,并通过举办各种线下活动,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衍生服务。如家庭教育类品牌期刊《父母必读》杂志除了建立自己的网站,定期由专家在线回答读者问题、举办专家在线访谈,还陆续推出APP,建立微信公众号,同时线下定期举办各种育儿讲座,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活动和服务,吸引和粘住读者,扩大期刊品牌影响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育儿期刊的领先地位。

三、社群化生存方式对期刊编辑工作提出新要求

(一)了解互联网时代读者的特点,增强为读者服务的意识

现在,传统期刊逐渐向网络新媒体领域发展已是大势所趋,期刊编辑不仅要跟上更要努力去顺应这种趋势。首先要了解互联网时代的读者特点。一方面,传统期刊在多年的品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读者群,也在逐渐转向网络化阅读;另一方面,新读者特别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年轻读者,他们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和阅读方式等,都与传统读者存在着很大差异。期刊编辑既要了解老读者,更要了解新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如他们具有过分依赖移动终端设备产品、阅读碎片化、热衷于网络社交、存在感和参与感强、重视情感体验、追求个性化服务等特点。这些都要求期刊编辑要及时转变观念,增强为读者服务的意识。

(二)创新采编思路与方法,提高为读者服务的能力

期刊编辑需要顺应互联网环境下读者生活、阅读习惯等的变化,转变思路,创新方法,以适应读者的不同需求。在选题策划阶段,编辑就需综合考虑内容的呈现方式与呈现时机。比如哪些内容可以在话题执行过程中就呈现在网络平台上与读者进行线上互动,对选题进行预热和造势,使读者对期刊内容产生期待;哪些内容只在纸质期刊中呈现;哪些内容可供出刊后与读者进行线下互动,等等。在不同内容和方式的呈现过程中,编辑的策划能力、网络文章制作能力等均可获得相应的锻炼和提升。

(三)积极拥抱互联网思维,加快自身网络化进程

在互联网时代,期刊对编辑的要求往往是能够一岗多责。除了正常的策划、采写、组稿、编稿等,编辑还要积极参与期刊网站建设、微信公众号内容的制作与推广,参与网络社区讨论、读者互动等。因此,编辑要尽快完成从纸质到数字、从内容到产品、从策划到经营等多方面的发展,了解和熟悉网络版文章界面的设计、美化和优化,不断创新内容产品形态,综合运用图文、音频、视频等多种介质,促使内容产品从可读到可视、静态向动态、一维到多维的升级融合。

参考文献:

[1]钟殿舟著.互联网思维——工作、生活、商业的大革新[M].企业管理出版社,2014年5月。

[2]腾讯科技频道.跨界:开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新趋势[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年10月。

[3][美]克里斯•安德森著,乔江涛,石晓燕译.长尾理论[M].中信出版社,2012年9月。

[4]主编徐远重,副主编李骏翼,莫子笑.社群经济:移动互联时代的生存哲学[M].中信出版社,2015年7月。

[5]付岩著.社群思维:精神商业时代的创新创业法[M].中信出版社,2017年1月。

[6]段艳文主编.第三届中国期刊品牌建设与创新年会论文集[M].中国期刊年鉴杂志社,2016年。

作者:陈淑琴 单位: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学前教育杂志社

被举报文档标题:社群概念引发对期刊与读者关系的思考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zuanti/ztzhfw/718381.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