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文摘期刊的社群聚集力范文

文摘期刊的社群聚集力范文

时间:2022-06-20 04:20:47

文摘期刊的社群聚集力

一、融入互联网基因,增强受众黏性

1.构建信息交流平台,积极探索跨界传播当前,新媒体受众趋于年轻化,文摘期刊要以创新传播为驱动力,打造“互联网+期刊”的特色,走专业化、系列化、精品化之路,维系并经营具有黏性的粉丝受众群。《读者》杂志开辟了“读者服务号”“读者读书会”等编读互动性平台,建立信息交流平台,与新媒体融合传播,探索发展新模式,传达鲜明个性特色,并适当向外延伸拓展传播范围,贴近受众的心理期待,增强其参与度和体验感,塑造期刊良好的媒介形象。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产业融合趋势的加强,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文摘期刊面临“市场失守、读者流失”的困境,必须拓展跨界思维,以互惠共赢的方式整合产业链,各行业之间相互渗透、融汇,从而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提升传播竞争力。在“以用户为中心”的新媒体时代,《读者》更多的是为受众提供信息服务,满足其个性化需求,“小众”走向更广阔的“大众”,整合资源,突破区域传播障碍,拓展传播领域,建立全方位的传播体系。《读者》通过建立高效的传播渠道,挖掘受众需求,明确期刊定位,探索创新发展模式,将内容、服务、社区有机结合起来,从内容经营转变为平台经营,在强化传播质量的同时,搭建交流互动平台,提高受众黏性,增强受众的体验感。如《读者》在涉足微店卖书和产品传播领域做出了有益尝试,在《读者》(原创版)中加入“日知录”栏目,包含特色产品专栏“品质生活”、创意文艺空间“文创空间”、绿色健康视频“山野好物”等,运用差异化战略,进行跨平台传播,满足新媒体时代下受众的个性化需求。《读者》还重塑内容价值,拓展传播渠道,顺应时代潮流,满足受众所需,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针对新的领域开设相应栏目,抓住社会热点,扩大传播范围。

2.改进传播策略,将娱乐元素与服务元素巧妙结合泛娱乐化时代,期刊传播方式已从单向的、灌输式的供给转向借助当下热门事件或热点话题进行炒作,整合多种终端推广渠道。微信拥有庞大的用户规模和微信公众号订阅数量,热衷阅读微信的人数越来越多,《读者》通过增加图文结合的内容,运用新颖创意积极与受众互动,采用超链接形式,适当引入话题讨论或心理测试等方式,强化延伸阅读,将娱乐元素与服务元素巧妙结合,优化受众的阅读体验,塑造出具有亲和力的媒介形象。如《读者》在2018年春节前推出专题“今年过年,我想把你带回家”,结合电子商务,将节日礼品与节日意义连接,将年货与年味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全新的传播价值,使得“春节”话题变得有趣、时尚、新潮起来。研发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多媒体产品,能让文摘期刊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增加互动性,真正让读者参与到营销过程中。

二、从内容驱动到话题驱动,强化“线上+线下”互动式体验

1.引导受众参与话题设置,创造独特的内容资源如今,文摘期刊在传播理念、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和方式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要想脱颖而出,亟须创新升级多形式的传播产品。文摘期刊可利用社交网络平台等传播载体,增强受众黏性,借力微博、微信、微店等传播渠道,进一步扩大覆盖面。面对全媒体日趋白热化的竞争,《读者》在媒体融合方面做了全新的探索与尝试,采用“线上互动交流+线下活动参与”的方式,关心受众的每一次反馈,结合期刊特点和受众的实际需求,更大范围地覆盖目标受众群。如借助“读者服务号”功能,打造“微读者”互动交流平台、“读者课堂”话题讨论平台,以及“书房”书本下单平台,通过这些功能及平台,增加受众的参与度与体验感。对于文摘期刊来说,选题策划的深度、高度与特色是创新发展之源。受众对话题的参与创造,能形成全民议题,使得信息更具有传播价值。《读者》从内容驱动到话题驱动,如通过聚焦由某个话题引发的讨论,让受众将内容转发到朋友圈,然后通过不断地扩散提高阅读量,增强传播效果。以“原生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这一主题为例,《读者》采用心理学专家撰文及受众自测的方式,从结构上避免平铺直叙,以点带面,用大背景串接小测试,文章主题清晰明确,加入心理测试唤起受众情绪共鸣,从侧面增强受众的自我认知,呈现出多层次的交流与传播,营造一种“面对面”的谈话场景,将严肃的话题变成轻松自由的“围炉夜话”。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文摘期刊需要加强主题策划,通过信息组合、编辑加工以及图文信息整合,尽可能地将各种相关资料有机地汇成一个内容专题,将相关的背景材料做成超链接,充分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碎片化阅读”的趋势。

2.组织活动集合受众群,形成期刊产业链新媒体平台不仅可以采用传统的文本格式和图片形式传播信息,还可以通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组合传播,为受众提供更便捷高效的阅读方式。文摘期刊需要构建和扩展自身的传播“生态圈”,充分利用强大的社交平台和用户群,打造网络社区,取得进一步的发展。《读者》立足受众需求,重点打造了与受众生活相关的模块,如产品购买、互动交流、在线教育等,同时结合线上的服务模块,深入线下开展丰富的传播活动,并在平台的开发过程中,不断修改和完善,将普通的文摘期刊打造成集资讯、购物、生活为一体的平台。《读者》还根据自身的强项和特点,将用户流量转化为消费,对内容进行扩张,获得更多的盈利渠道。如其在微信公众号上设立“读者读书会”平台,组织了多场线下读书分享会活动,将杂志的受众群集合,产生社群聚集力和传播影响力。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传播,受众可以点击“阅读原文”这一超链接购买相关书籍,获得具有纪念意义的读者读书会定制版。这些方式进一步扩大了期刊的传播范围,为期刊的创新传播带来了新的趋势。新媒体时代,文摘期刊需借助新媒体手段,主动推进融合发展,积极探索期刊跨界融合的创新路径和盈利模式。期刊可整合多类型的生活服务资源,将受众聚合在一起,将文本内容与社会热点以及读者的衣食住行、社交兴趣等形成连接,全方位立体式地满足用户的多方面需求,为受众创造全新的生活体验,构建以期刊为基础的多元生态圈和产业链。

三、挖掘传播独创性,保持期刊新鲜度

1.整合特色资源,创设“读者课堂”由于社会对知识产权的重视以及对原创内容的支持,文摘期刊应重新拟定战略规划,逐步加大原创内容生产。《读者》虽然以文摘见长,但也逐渐加大了原创要素,支持原创内容生产,设置原创栏目,引入大量原创作者。这不仅体现在鼓励创作原创文章,还体现在设立原创主题、栏目、活动等,不断增强期刊自身的独特性。作为国内极具代表性的文摘期刊,《读者》拥有众多优质资源,其在整合资源方面不断进行创新。通过开发优质、多元的传播内容,对各项资源进行整合和再利用,形成以精品内容为核心的高质量、高效益传播服务体系,读者可通过付费购买高端内容资源,体验多种增值服务;通过搭建服务平台,挖掘受众的潜在需求和兴趣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发新内容,增加新服务,为受众提供精准推送;通过搜集各视频课程用户观看情况,分析受众当前比较关注的特点内容,以此增加热点选题,加大相关内容的传播力度,最大限度地激发受众的兴趣和热情,满足受众的需求。目前,大多数期刊以微信微博等社会化媒体阵营为主阵地,多方联合媒体达人、名人明星等,借助其号召力、影响力以及口碑,短时间内在互联网上形成集聚效应,形成“传播—接受—购买”的转化,一改传统期刊自说自话的传播方式。在此过程中,文摘期刊还可以潜移默化地进行产品植入,覆盖直播、电商等多项业务,扩大新媒体矩阵,增强传播效果。如《读者》打造大量原创的“读者课堂”,受众反响强烈,传播效果佳。最近上传的“刘媛媛亲授:普通人快速崛起的31堂修炼课”,售价99.9元,已收获“248.1万次学习”的数据。在传媒高度发达的今天,文摘期刊可通过独特的编排方式突出内容价值,以个性和特色整合自身资源,带来图文并茂、多维度、多视角的信息,提升用户体验,增强用户黏性;加强创新意识,转变思路,打破传统期刊内容制作的束缚,主动适应互联网传播规律,巩固核心竞争力,关注受众需求,实现多赢。

2.开通“粉丝专属直播间”,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新媒体环境下,创新传播不仅指传播内容创新,还包含传播形式、传播方法和传播渠道等全方位的创新。《读者》凭借新颖独到的栏目,展现鲜明的个性,开通“粉丝专属直播间”。以“在线直播+语音图文”的形式,与受众在直播间进行互动交流,并引入流量明星或意见领袖的参与,设置了网络社区入口,在平台上聚合新老用户,构建网络传播新生态,开辟了新的影响力阵地。随着人们阅读方式的转变,传统读者逐渐迁移,文摘期刊不再单方面凭编辑价值判断和喜好对内容进行选择,而是改变“一对多”的单向度传输模式,扩大传播阵地,以富有价值的故事选题、动人的故事结构、强烈的故事悬念、真实的影像再现方式,产出大量优质内容,保持期刊长盛不衰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文摘期刊要顺应网络传播移动化、视频化、互动化趋势,以“互联网+”思维整合资源,积极利用互联网这一传播增值平台,创造从数字阅读、影音文化、电商服务等多业态多媒体产业链。文摘期刊在期刊风格、栏目设置甚至稿件选取上,容易产生同质化倾向,因而更需要定位准确、勇于创新,形成特色栏目和风格。《读者》一直擅长信息搜集、整理、解析,通过借助互联网平台,让受众轻松愉悦地接收信息、拓宽视野,充分发挥媒介作用。在互联网带来的海量信息的浪潮下,将信息运用充满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形式传播,既符合现代受众的审美需求和接受习惯,也可以通过分析判断,使传播内容得到更好呈现,重塑期刊生命力。

被举报文档标题:文摘期刊的社群聚集力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zuanti/ztzhfw/71541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