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研究生学术期刊发展路径探析范文

研究生学术期刊发展路径探析范文

时间:2022-02-01 11:30:06

研究生学术期刊发展路径探析

研究生自办学术刊物是反映各高校硕博士研究生学术研究成果、传播学术思想、培养优秀人才的信息载体,随着研究生群体的扩大和学术要求的提升,其作为广大研究生高层次科研与学术交流平台的作用日益凸显。当前,我国研究生自办学术刊物种类繁多,发展迅速,不论是发文内容还是栏目设置,抑或是版式装帧都取得了较为长足的进步。根据《南开法律评论》执笔的调查报告显示,2011年,在参与调查的全国26种研究生自办学术刊物中,单针对某一具体领域的“专业”刊物有8份,占到了30.8%,例如清华大学的《清华法律评论》、复旦大学的《新政治学》以及南京大学的《物理人》等,其余则为相对综合的刊物。[1]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研究生自办学术刊物较为关注现实,“显学”性质较强的研究生学刊发展相对繁荣。但也必须看到,仍有较多研究生科技期刊存在着期刊定位不准,论文低水平重复等不良现象。而伴随高校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以及信息网络科技的广泛应用,研究生自办学刊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存在着诸多挑战。如何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在众多学术刊物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体现自己的特有价值,已经成为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本文将结合《武汉大学研究生学报》已有的办刊经验和改革举措,就研究生自办学术刊物的创新与发展提出几点构想。

一、研究生自办学术刊物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一)信息网络科技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互联为标志的高科技时代正向我们扑面而来,其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日常学习、生产和生活,研究生自办学术刊物也不可能置身其外。信息网络科技的发展,使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容量得到极大提高,信息的传播方式也发生了革命性转变。在此环境下,人们所需要的是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以尽可能便捷的方式查找和搜集到某个领域或专门学科内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相关信息资源。这就迫使传统的学术期刊尤其是研究生自办学刊必须随之进行相应调整与转变,无论是内容、形式还是传播方式。毫无疑问,科技期刊内容方面的“新、快、多”以及传播方式的“入盘、上网”已然成为学术刊物发展的必然方向。而OA①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也在不断蚕食着研究生自办学术刊物有限的传播对象。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单纯的纸质载体已经无法满足研究者对现代学术信息交流的需求,如何更好地利用互联网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对扩大自办刊物品牌与影响力,服务于人们对学术信息需求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现阶段科研评价体系不利于高校研究生自办学刊

虽说科学研究是高校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也是科技论文创作的主要人群,但受各高校现行科研评价政策的影响,研究生自办学术刊物很难成为其中的受益者。比如按照规定,研究生要想毕业,在校期间至少要在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2篇专业学术论文,有些高校甚至规定必须是在核心刊物及以上级别发表才能有效。如此一来,学生为了得以顺利毕业,其优质稿件必然多投向能被学校科研评价体系所认可的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科技期刊,而没有正式刊号的研究生自办学术刊物,稿源就难以得到保证。往往是每出一期,所用文章不得不从为数不多的来稿中反复筛选,为保证数量,文章质量难免不尽如人意。而要想追求质量,则连最基本的数量都难以凑齐。[2]至于能够获得各种基金项目资助,或者作为国家、省部级研究成果的论文更是难得一见。长此以往,研究生自办学术刊物的自身形象必然受到不良影响,由此也导致了天平的不平衡性愈发加剧。

二、多元创新,《武汉大学研究生学报》的发展实践

创新就是人们运用新思维、制定新规则、采取新措施、取得新成就的过程。[3]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研究生自办学刊必须善于突破已有的办刊模式和办刊思路,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才能突破重围,在竞争激烈的信息市场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武汉大学研究生学报》(以下简称学报)创刊于1984年,是武汉大学研究生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季刊。学报以“民主、开放”为办刊方针,以“自由严谨、求实拓新、弘扬学术、历练新人”为办刊宗旨。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该刊通过分析研究生自办学术刊物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发挥比较优势,扬长避短,分别从内容创新、形式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以及生态环境的营造与创新五个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不断提升其作为高校研究生自办学术刊物的形象价值和学术影响力。

(一)内容创新

高校研究生自办学术期刊是专业性期刊,文章内容的学术性无疑是该类型期刊的生命力所在。内容创新主要体现为两点,一是观点创新,二是栏目创新。文章观点的原创性和深度性是期刊内容创新的关键。如果作者语言功底深厚,能够深入浅出,说理透彻,分析深刻,则无疑会给读者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对此,学报一方面对来稿进行筛选,从众多来稿中努力选取观点独特,论证有力的精品文章,并通过编辑的创新性劳动,进一步放大其创新性观点;另一方面则是积极发挥地缘优势,紧跟该校著名专家、学者及其团队的科研动向,向有关的课题组进行约稿;此外,学报还积极向其他高校的作者进行征稿,并通过细心指导、精心加工、快速发表等形式做好作者服务工作,如此不仅丰富了稿源,也确保了学报的内容质量。学术性是研究生自办学术期刊的生命,期刊的栏目设计与创新性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自办刊物的学术前瞻性。栏目创新要求编辑在掌握好专业方向的同时,将体现社会热点及理论热点问题的文章放在先要位置。[4]从近几年的特色栏目设置来看,《武汉大学研究生学报》及时根据时事热点问题开辟新栏目,通过主题征文,约访专家学者等方式,保持了自办学术刊物与时俱进的特点,基本上形成了期期有专栏,刊刊有征文的办刊特色。比如近期设立的专栏就包括“当代中国问题研究”“学习十八大精神”“百年廿武大•师说珞珈”以及“雏凤新声”等;征文启事则有如“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年”以及“学习十八大精神”等。透过栏目创新,形成了学报“爱国爱校”的风格传统,以此为基础,不仅引导广大研究生思想发展的正确性,而且还由于紧跟学术前沿,将立场新锐、灵活多变、视角独特的精品文章有机融合,达到了吸引更大读者群,提升刊物竞争力的品牌效用。

(二)形式创新

优质的内容是学术刊物成功的基石,但对刊物的包装也同样重要。富于美感的版式设计,无疑能给读者以赏心悦目的舒适,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加读者黏性。期刊的形式创新,主要是指装帧设计、编排风格等方面所显示的特色和创新。《武汉大学研究生学报》的封面设计新颖大方,以武汉大学标志性建筑老图书馆,老斋舍和融欧洲哥特式风格与中国古典建筑特色于一体的工学院(现为行政楼)作为主题元素,体现了学报文化底蕴深厚的个性特色,有助于沟通刊物与读者心灵,建立学报与读者间稳定的信赖情感。在编排格式上,各层次标题及正文、图表、注释以及参考文献都依照严格的学术规范,科学严谨,从而达到文章内容在视觉传达上的优质化。

(三)管理创新

管理模式创新是研究生自办学术刊物得以发展进步的先决条件和有力保障。要造就高素质的编辑人才队伍,科学的准入制度和先进的管理方法相辅相成。唯有推行严格的制度化管理,健全用人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全体编辑人员的创新积极性,[5]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实现创新发展。《武汉大学研究生学报》作为学术类的季刊,对主编班子成员和编辑的管理上实行层层把关:一是严把准入关,学报采用竞争上岗的方式,所有的岗位都向全校开放,通过全校报名,竞争上岗,择优录取;二是严把培训关,对新上岗编辑,进行岗前培训,认真学习、研读学术规范,以老带新,促进编辑质量提升;三是严把考核关,对正式编辑进行错误量考核,奖优惩劣,对新编辑实行实习制,实习期为半年,实习合格后再予以录用。通过以上措施,学报逐渐建立起一支文化素质好,业务水平高,责任意识强的编辑队伍,为学报的成长壮大也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期刊创新的形式之一。当今,网络已然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渠道。期刊网站作为编辑、作者、审稿专家以及读者之间的一个重要的互动平台,具有有效增加读者群体、提高刊物知名度、拓宽稿件来源渠道、吸引高质量稿件以及加强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等诸多有效功能。[6]因此,研究生自办学术刊物要想求生存,谋发展,扩大自身影响力,办好属于自己的期刊网站必不可少。《武汉大学研究生学报》现已初步建立起学报官方网站,并设有作者在线投稿平台。网站板块设计分为首页、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医学以及学报投稿系统五个组成部分。在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医学等板块内部又设有通知公告、常用问答、新闻动态等动态子栏目,既利于学报信息,又方便了作者进行投稿。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新兴媒体和传播方式的不断涌现,学报积极拓展信息平台,建立了“武汉大学研究生学报官方微博”,进一步加强了作者、编者、读者三方间的互动,也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当然,这其中也存在着些许不足,比如作者投稿系统尚不能实现作者投稿查稿、专家在线审稿、编辑在线办公等一体化操作,还有待进一步创新发展。

(五)生态环境的营造与创新

生态整体观古已有之,其核心思想是把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把是否有利于维持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和谐、稳定、平衡和持续存在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根本尺度。著名学者型编辑姬建敏认为:“用绿色生态的视野和和谐发展的理念去审视环境,观照环境,顺应天时,构建高校学报编辑出版的生态系统,是关乎学报编辑学研究和学报编辑实践发展的重要内容。”[7]对于研究生学术自办刊物生态环境创新,必须要走出去、请进来,积聚人气,搞好公关,营造良好的外部生存环境。在此情况下,一方面要用赠阅、交流的方式向校内各院系、图书馆及相关高校和单位赠送学报,扩大知名度与影响力;另一方面则需要开展参与各类活动,实现多维发展。《武汉大学研究生学报》为打造良好的学报生态环境,拓展学报发展平台,进行了诸多积极探索。其中,“以学报带动活动,以活动宣传学报”,是其拓展办刊平台、迈向多维发展的一个重要思路。近几年中,学报相继开展了一系列特色活动,这包括:研究生新生训练营,旨在通过提供专业的学术指导、传递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与前沿科学信息,帮助研究生新生尽快熟悉研究生生活、开阔学术视野、确立正确的发展目标和人生规划;教师节拜访活动,通过对学报社顾问、评审专家、历任编辑的拜访,进一步听取他们对学报社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为学报社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举办珞珈国是论坛,面向全国高校人文社科类研究生开展学术活动,围绕社会普遍关注的中国发展问题,激励广大研究生积极关注学科发展动向、探索转型时期的国家治理创新路径、方法,把专业理论学习和研究与国家转型发展联系起来,学以致用。此外,还有年度优秀论文活动,由学报顾问、武汉大学资深教授刘纲纪先生提出,以此来激励和表扬那些思想深邃、观点新锐、洞悉远见的学术文章,同时提供优秀作者之间面对面的学习交流机会。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促进了学生自身的专业成长,也为广大研究生了解学报、认同学报、融入学报提供了窗口与平台。借此学报的价值认同和品牌形象得以提升,这就为学报的进一步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氛围和有利局面。

三、研究生自办学术刊物的创新发展要正确处理好三种关系

(一)正确处理好期刊的特色与创新的关系

期刊编辑的特色与创新是期刊发展的根本。特色造就品牌而形成价值,创新方能生存并产生效益。必须以辩证的、与时俱进的思维来看待研究生自办学术刊物的特色与创新的关系。期刊的特色是一个动态的变量,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一种期刊所形成的特色只能说明其过去或是现在是成功的,但绝不能保证其将来也会有特色、会成功。[8]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期刊的编者必须要有危机意识和创新思维,在传承刊物原有特色的同时以创新求生存,谋发展,创品牌,进而形成自己在新的条件下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的特色。

(二)正确处理好编辑的使用与培养的关系

研究生自办学术刊物的发展与创新,必须要处理好编辑的使用与培养的关系。不论社会如何变化,人才永远是任何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9]对于编辑人才,要创造条件,人尽其才,发挥编辑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在这当中,必须要处理好编辑的使用与培养的关系,只培养不使用一般固然不会,但“只用不养”,至少是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却广泛存在于研究生自办学术刊物的运行过程中。编辑(学生)求发展的愿望如果得不到有效满足,再加上编辑工作本身所具有的枯燥性,久而久之,或是消极怠工,或是人才外流,虽说也能够经过临时招募予以补充,但其毕竟要有一个熟悉适应的过程,从长远看,终不利于刊物的发展乃至生存。

(三)正确处理好读者、作者需求与文化引导的关系

这是一个编辑界讨论时间较长,并最终达成共识的重要议题。引导和需求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把握不准,往往容易出现某些不应有的偏差。研究生自办学术刊物的负责人要始终牢记作为信息传播者所肩负的首要责任,既不能单纯地迎合读者需求,更不能简单地为作者服务,成为评优评先的后花园,而应该为人才培养、社会进步、科技发展作出应有贡献。在文化引导上,要注意引导读者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其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阅读的追求观,即根据社会文化发展需要,适时地组发结合时展潮流的文稿,引导读者更新观念、不断创新,追求文化真谛、提升文化品位、推崇文化品德;二是阅读的知识观,即努力将读者从单一的知识面,引导到综合性知识的多层面,扩充读者知识结构,提高专业和文化素质。[10]

四、结语

高校研究生自办学术刊物具有展示研究生科研成果,营造学校学术氛围的重要功能。虽然自办学刊没能申请到正式刊号,但如黑格尔所说:“存在即合理”。作为一种当前科技期刊的一种有力补充,研究生自办学术刊物仍将长期存在下去。在这当中,学刊编辑既不能丧失了工作热情,更不应抱着一种得过且过的心态。只要投入了热情,正视困难,勇于创新,研究生自办学术刊物一样会在学术科技研究领域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被举报文档标题:研究生学术期刊发展路径探析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zuanti/ztzhfw/711181.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