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科学发展观基本要义范文

科学发展观基本要义范文

时间:2022-12-11 09:58:07

科学发展观基本要义

摘要: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新起点。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它是指导中国长期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基本要义;以人为本;和谐社会

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特别是近几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经济运行的稳定性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日益增强,关键领域的改革明显突破,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是,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因为近年来的经济持续较快增长而化解,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就业状况不理想、收入分配差距加大等问题仍然存在。同时,国际收支不平衡加剧,国际贸易摩擦有增无减,使得我国面临的国际压力也相应增加。

针对这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继续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等八个方面的新任务。由此可见,科学发展观具有完整的、严密的逻辑结构。可以说,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社会和谐是需要经济基础来支撑的。富裕不一定和谐,但贫穷肯定不会有和谐。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要保持社会长期而稳定的和谐是不可能的。只有经济不断发展,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目前,我们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拥有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种有利条件。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如不合理的经济结构、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平衡的城乡区域发展、过大的贫富差距、相对滞后的社会事业,以及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等等,构成了建设和谐社会的严重障碍。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就是为了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从而推进社会和谐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更好地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矛盾和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坚持以发展来推动社会的和谐,进而以社会的和谐促进发展,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发展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协调好社会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只有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才能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新起点

一再要求我们要做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也就是说要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社会实际(中国实践与中国文化)相结合,这个进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也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相统一的过程。我们说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讲要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运用于中国的建设与发展,我们说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讲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也即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为指导,根据中国的国情和时代特点,作出中国人自己的理论性创造,形成中国革命、中国建设、中国发展的逻辑,这就叫“具体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核心,是它的社会发展观。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基本精神,即关于社会发展的立场、观点、方法,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两个层次。一个是广义的,即“一般发展观”,如现实的人及社会实践,以生产力、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结构、社会矛盾,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等。另一个是狭义的,即“社会发展观”,主要是考察社会发展问题的价值观念,包括关于通过批判、扬弃资本主义和建立、建设社会主义而实现人类解放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普世价值目标的科学预见、科学论断,关于人民群众既是社会发展的实践主体又是价值主体的思想,关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这二者相统一的以人为本原则等。简而言之,谈论社会发展,必须坚持认识论与价值论的统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我们党把发展作为理论和实践探索的主题,直接继承和弘扬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学说,把价值目标的确定建立在对社会规律的科学认知的基础之上,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就是要求人们以对社会规律的科学认知去指导实现价值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指导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扫清了中国发展道路上的旧制度的障碍,选择并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创建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启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并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理论奠定了根基。邓小平响亮地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口号,凸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主题,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伟大转变,实现了社会主义的体制改革与转型,为中国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南。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发展提到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高度,进一步凸显发展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并从中国发展的高度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作出了时代的新回答。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紧扣马克思主义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和时代的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概括凝炼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关于发展问题的一切重要的理论成果,吸收世界发展观理论研究的积极因素,提出和形成科学发展观,将之提升到时代的新境界,是我党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在理论上的又一重大创新。

三、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对传统发展观价值理性缺失的积极回应。传统发展观是一种经济发展观,同时也是“物本主义”的发展观。它以单纯的经济增长为价值目标,将社会发展归之为经济发展,将经济发展归之为经济增长。然而,片面地追求经济增长必然使人们饱尝“有增长无发展”,甚至“增长与发展负相关”的恶果。从价值论角度来看,“物”毕竟不是人类发展的全部,更不是人类社会的终极价值目标。而传统发展观的一个致命缺陷就在于,它只关注如何发展得更快,而对于“为了什么而发展”和“怎样发展才是好的发展”这样一个目的论、价值论问题并不关心。其结果正如美国学者威利斯?哈曼博士所说:“我们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但我们却迷失了方向。”这样的发展观总体上表现为工具理性的过度膨胀和价值理性的缺失。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可以看出,科学发展观不仅坚持社会系统内部以及社会系统和自然系统的协调和谐发展,而且把发展的核心和目的归结到经济、社会、自然和人的全面发展。它突出强调发展的人文向度,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评判发展的根本价值标准,强调发展应当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因素的协调共同发展,指出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同一指向性——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就科学地阐述了检验发展的标准,从根本上规定了发展的方向,从而保证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基于此,可以认为,科学发展观用价值理性抗衡了工具理性的过度膨胀,防止了发展中出现的“价值迷失”,体现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一致。它所追求的“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价值理性上的终极关怀原则,从纵向上看,它是人类发展价值取向上的“价值跃迁”。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凸显出依据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从温饱阶段跨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对发展的新的更高的要求,以及世界发展理论向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念转变的大趋势,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发展价值理念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原则,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完整地勾划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观的基本框架。由此进入以“什么是发展、怎样促进发展”为中心议题、以确立和阐述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为主要标志的新阶段。更新了发展的观念,提升了发展的境界,进一步完善了发展的思路与战略,以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依靠谁发展、怎样促进发展、如何评价发展等系统的理论观点,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以人为本,作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核心价值理念,包含着对“人”的理解和对“本”的理解两个方面。这里所说的“人”是“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从社会发展的进步状态,从共产主义的终极目标来看,发展是每个现实的个人的发展,是人的发展;从无产阶级政党和人民政府的执政宗旨、行政宗旨上看,发展应当惠及全体人民,是为人民的发展。以人为本,究其实质,也就是以人民为本,以最广大人民群众为本。以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的出发点、目的和归宿,承认并尊重人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始终坚持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解放人、发展人的价值观念,让发展的成果(物质成果、政治成果、精神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承认并尊重人民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历史的创造者,依靠人民群众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去促进发展,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创新精神。总而言之,以人为本包含了“人是根本目的”和“人是基本动力”双重意义,解决的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宗旨和基本动力问题。以人为本的发展,就是为人的发展、依靠人的发展。

四、科学发展观是指导中国长期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科学发展观忠实地贯彻并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同时也包含着对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新概括、新阐述。它对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关于发展、社会发展的范畴作出了时代的新阐述,将以人为本的原则、全面性原则、协调性原则、社会和谐的观念、可持续性的要求纳入“发展”范畴,对此作了明晰的、完整的、体现时代特色的新概括。它对唯物辩证法、历史辩证法的思想作出了新的拓展,如社会矛盾的协调性的观点,社会关系的和谐性的观点,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相统一的思想,以及对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统筹兼顾方法论的新的系统性的概括与发挥。它坚持并推进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社会认识论思想,坚持从中国实际和时代趋势出发,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界运行规律的认识,既尊重社会运行规律又尊重自然运行规律,重视两个系列的规律的统一与协调,关注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把尊重自然界的运行规律放在优先的地位。重新确立并阐发了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的价值观,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和承认人是社会发展的价值主体这二者的统一上,从为人民谋利益的根本宗旨和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基本动力这二者的统一上,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念明确地、完整地概括为以人为本的原则,确立了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它强调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上的世界眼光和时代思维,继承并发挥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和邓小平的社会开放思想。发展了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并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作出了既具中国特色又体现时代精神的科学界说。它从社会发展的合规律性的要求上观察、解决党的执政方式、执政体制问题,提出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三大基本原则。科学发展观坚持和丰富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方法,既抓住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理想的本质所在,又鲜明地体现了时代精神。新晨

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是辩证唯物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价值观、世界观和崇高的价值观,贯穿于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的各个方面,在这个意义上说,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也就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但从实践层面上说,要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取向,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价值目标,又必须以真正贯彻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为前提。在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认识和驾驭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理论、纲领、路线、政策,才能稳定地实现价值目标。同时,在发展市场经济、实行民主政治的条件下,在贫富差距凸显、经济政治利益多元化加剧的情况下,我们尤其需要高扬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不能偏离或忽视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价值目标。只有真正在观念上和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我们才能全面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精神与要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因此,它也必将成为指导中国长期发展的重要理念。

参考文献:

[1]选集[C].(1):296.

[2]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N].人民日报,2005-10-14

[3]科学发展观是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新发展[N].人民日报,2005-11-18

被举报文档标题:科学发展观基本要义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zuanti/kxfzglh/55943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