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质量强市活动实施总结范文

质量强市活动实施总结范文

时间:2022-03-05 02:59:54

质量强市活动实施总结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以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为主线,全面加强质量工作,坚持政府引导、部门协作、企业自主、社会参与,增强全社会质量意识,走创新引领和可持续发展之路,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和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全面增强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年,全市大质量工作机制和科学、高效、可靠的质量监管体制基本健全,“崇尚质量、追求卓越”的主流质量文化基本形成,全民质量意识明显提升,全市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明显改善,产品、服务、工程、环境质量和经济运行质量等全面达到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要求,努力把建成国内一流的质量强市。

(二)分类目标

1.产品质量目标。提升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的总体质量水平,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突出以下几个重点:

(1)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高于全省水平1~2个百分点,重点产品市场抽检合格率达到92%以上,出口商品一次检验合格率达到99%以上,国家重点产品可比性跟踪监督抽查合格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食品抽查合格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建成省级以上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1~2个。

(2)全面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努力实现国际标准化新突破,新增采用国际标准150项,推动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和全国标准化活动,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40项,实施新兴产业技术标准专项4项,国际和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数居全省前列。

(3)省级以上品牌数量占全省总数的比例高于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有效期内省名牌产品80个,新增行政认定的驰名商标5件,新增著名商标10件;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总数达到320个。

(4)市级以上品牌企业普遍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全国质量奖和省长质量奖企业数达到2家以上,培育4家地标型企业。

(5)建立完善覆盖全市重点农产品的标准体系,新建省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大型农贸批发市场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农产品质量显著提高。

(6)药品生产企业全部通过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药品经营企业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达到100%。

(7)建成部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个和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3个。

2.服务质量目标。建立适应服务业发展需求的标准体系,促进服务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服务业的用户满意度逐年上升并在全省保持领先水平。省级以上服务品牌企业数达到4家,省服务质量奖企业数达到2家,新增省级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2家。

3.工程质量目标。竣工交付使用的工程质量必须达到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工程质量监督覆盖率达100%,竣工验收合格率达到100%,住宅工程分户验收率达到100%,杜绝重特大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国家、省干线公路项目优良率达到100%,农村公路项目合格率和重点水运工程项目合格率达到100%,水利单元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争创各级优质工程奖,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和省优质工程“扬子杯”奖数量达到25项。

4.环境质量目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全面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重点流域和区域环境质量得到显著好转,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100%,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达标率达到94%,城市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达到358天,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0%。单位GDP能耗符合上级下达指标要求,水耗控制在25立方米以下,完成国家规定的节能减排任务。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93,高水平达到环保模范城市复评验收要求,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城市。

5.经济运行质量目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明显成效,增长模式基本实现以创新驱动为主,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0%,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提高到55%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45%。建成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5个,全社会研究与开发(R&D)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3%以上,发明专利占比进一步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

三、主要任务

(一)围绕加快建成现代产业体系,打造质量和创新高地

1.大力实施质量提升行动。以市场为导向,增强经营者质量主体责任意识,引导企业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和“质量是企业生命”的理念,广泛开展质量兴企、质量兴业活动,自觉运用卓越绩效、六西格玛、零缺陷等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满意度,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开展市长质量奖评比,通过建立卓越绩效管理孵化基地,在制造业、服务业特别是新兴产业中树立一批质量管理标杆企业,引领全行业质量管理创新。推动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技术标准、计量检测体系建设,大力推广质量管理体系、测量管理体系、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以及强制性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药品生产企业GMP认证、药品经营企业GSP认证,全面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开展质量理论和政策研究,定期编制全市宏观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2.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按照培育储备一批、巩固发展一批、成长壮大一批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对品牌的培育和保护力度。品牌培育以新经济、集聚区和规模型为着力点,围绕全市主导产业升级计划和新兴产业壮大计划,重点扶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型平板显示、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性企业创立自主品牌,加大对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品牌扩张和多元化发展的扶持力度,加快建设一批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打响区域产业质量品牌。鼓励企业开展境外商标注册、专利申请和国际质量标准认证,支持企业创国际化品牌,扩大具有自主品牌、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加快推动由出口大市向出口强市的转变。加大自主品牌培育、保护、宣传力度,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技术改造和政策扶持,引导生产要素向品牌企业集聚,发展壮大一批在全国乃至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品牌企业和地标型企业。

3.大力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支持企业制订实施具有市场竞争力、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鼓励企业采用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跨越标准障碍,增强国际竞争力。推动企业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参与国际和国家标准化活动,增强标准话语权。集中优势资源推进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力争在光电显示、小核酸技术、民生用品、工程机械等领域取得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抢占科技制高点,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构筑面向企业、服务一流的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标准信息社会公共服务平台,帮助企业及时掌握国内外标准、技术法规信息。建立健全对国外技术标准的风险预警通报机制,为出口企业及时提供预警信息,有效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广泛开展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活动,提高企业整体的标准化水平。

(二)围绕推进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促进服务业质量跃升

1.着力优化服务业结构。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优化资源配置,重点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空间集中、产业集群、功能集成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大力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升金融、科技服务、检验检测、现代物流、软件和服务外包的功能和水平,改善服务质量和专业服务能力,拓展功能服务业区域影响力和辐射力。引导重点企业、现代服务业走管理规范化、服务品牌化、运营国际化之路,以服务质量提升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经营业态。提升商贸、餐饮、宾馆等传统服务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积极营造“创品牌、优品牌、强品牌”的良好氛围,培育和打造具有特色和影响的服务品牌。支持品牌服务企业进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输出品牌服务,发挥示范效应,提升区域和行业竞争力。

2.着力推进服务标准化。逐步建立一个以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为主体,以企业标准为补充的服务业标准体系,积极推进物流、金融、科技、信息、商贸、餐饮等多领域标准化示范工作,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以提升金融服务外包产业素质和金融服务外包服务质量为目标,扩大金融服务外包标准化覆盖领域,完善金融服务外包标准化体系和运行机制,通过以点带面,整体推进金融服务外包标准化建设,重点完成省服务业地方标准编制、金融服务外包标准化示范单位建设,按计划完成验收工作。

3.着力净化消费环境。加强民生计量监督,对餐饮饭店、农贸市场和超市进行专项计量监督检查,规范消费市场计量秩序,全面实施农贸市场“四统一”管理,创建省市两级计量诚信单位。做好加油机、出租车计价器、衡器以及民用四表的强制检定工作,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各级大中型商场、购物中心、超级市场的质量管理体系,提升服务与管理水平。加强多部门协作的质量投诉举报咨询中心建设,逐步实现提供24小时服务,解决消费者质量难题。加大打假治劣力度,深入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活动,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的监管,不断营造更加放心的消费环境,打造品质生活城市。

(三)围绕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推动民生质量改善

1.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认真落实各级政府的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全面落实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层级监管责任,严格落实企业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安全生产监督力度,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形成全市安全生产的长效监管机制,坚决杜绝特大事故,控制重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保持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强化安全教育,提高作业人员素质,确保特种设备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改造等环节不引发重特大质量事故。加强三级安全监察队伍建设,注重运用信息化手段实施动态监管,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水平,消除事故隐患。

2.进一步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优化中心城区绿化,增加绿化用地,提高绿地景观质量与生态服务功能,初步建成自然景观与人工文化相融合、生态功能优化、健康舒适的城市绿地空间。通过加快市政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提高区域内城乡生活污水收集率及集中处理率。继续推进阳澄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采取有效措施保障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突出湖泊、河流休养生息的理念,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逐步解决城市黑臭河道问题。继续强化总量控制,降低污染负荷,确保污染源达标排放。控制固体废物污染,推进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及污水处理厂污泥稳定、无害化处理工作,逐步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无害化处理。加强大气环境治理,全面实施推行机动车尾气控制,轻型汽车尾气排放开始执行国Ⅳ标准。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全面防范环境风险,不断提高市民满意度。大力倡导“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观,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重点,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城市。

3.进一步提升工程建设水平。贯彻实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完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各环节的监管,严格落实工程建设各主体的质量责任,切实保障轻轨、交通枢纽等重大市政工程的质量。加大对工程监理、施工现场管理等监管力度,督促施工和监理单位把质量安全保障措施落到实处。引导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创建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推行样板引路、标准化施工等精细化管理措施,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对市民出行和环境的影响。全面推行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制度,提高住宅工程整体质量水平,确保保障性住房质量。加强工程抗震设防,增强学校、医院、住宅、大型公共建筑等抵御地震灾害能力。切实抓好交通、水利、能源和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完善工程质量创优激励机制,鼓励企业争创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和省优质工程“扬子杯”奖,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和品味。

4.进一步发展低碳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实施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通过标准提升、能源审计、严格生产许可等手段,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能源测量评估技术体系,减少资源能源消耗。严格限制高能耗产业无序发展,严令禁止使用、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工艺和产品,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产能,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低碳产业结构。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原则,积极推广企业清洁生产审核、ISO14000环境质量认证、低碳认证,鼓励扶持节能产品开发,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

(四)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增强城市质量竞争力

1.切实强化质量安全监管。依法落实企业质量责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从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储运销售到售后服务全过程的质量保障机制。坚持从源头抓质量,综合运用生产许可、认证认可、注册备案等手段,对涉及健康安全的产品严把市场准入关。加强对食品、药品和重要工农业产品的环节监管,加大监督抽查和后处理力度,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严格实行质量追溯、产品召回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食品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落实分级分类管理,强化日常巡查。完善科学、规范、高效的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监管体系,加强对法定检验进出口商品的通关单联网核查工作,强化法定检验目录外进出口商品抽查检验,有效防范和打击逃避监管行为,防止不合格商品出入境。建立质量安全风险监管体系,推动建立产商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完善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信息通报和快速处置机制,切实防范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等突发事件,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完善质量投诉举报机制。

2.切实加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按照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遵循合理布局、开放共享的原则,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技术服务体系,大力促进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和技术保障体系建设,努力为社会提供检验检测、认证认可、信用评价、工程和设备监理等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全方位服务,为打造“质量”提供技术支撑。以省级以上技术机构为主体,新建一批高水平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完善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制度和实验室评价制度,在重点领域实现检测结果的国际互认,为有效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提供检验检测技术保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公共服务平台提高检验检测能力和科技服务水平,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有效保障。

3.切实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全面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充分发挥社会信用征集服务系统的作用,促进社会信用意识、企业信用水平和政府部门公信力的显著提高,打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经济环境。努力构建包括金融、质量、注册、履约、债务、纳税、守法等内容的企业信用体系,不断营造更放心的投资环境、消费环境和市场环境,全面提升企业和产品的信用水平。完善质量诚信档案,建立和完善市民查询企业质量信息的机制。扩大质量信用等级评价范围,对企业实行分级分类管理。整合质量安全监管信息资源,建立全市统一的企业质量档案、质量信用等级指标体系和质量信用管理信息化系统。发挥信用中介机构的作用,重点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完善企业信用评价和信息机制,实施对企业财务失信、质量失信、债务失信等行为的通报和惩罚机制。

4.切实加强质量人才队伍建设。按照加快建设新城市、集聚新人才、发展新产业的要求,关心和重视质量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养具有质量意识和创新思维的企业家队伍,组织企业家参加各类高级管理培训班学习,提高企业家的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加强紧缺质量人才的培养工作,积极同国内外著名机构、高校合作,抓紧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质量工程师、自评师、审核员、检验员和设备监理师。加强岗位职业培训和考核,探索建立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适应企业管理创新需求。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领导工作机制。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宣传教育、考核检查等,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住建局(园林绿化局)、市规划局、市城管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农委、市商务局、市文广局、市卫生局(食药监局)、市环保局、市旅游局、市安监局、市总工会、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商局、质监局等部门作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质监局,具体负责协调和推进质量强市工作。各区镇、各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负责做好本区镇、本部门的具体工作。

(二)建立目标责任制。各级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地区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和经济运行质量总体目标,并在总体目标的框架内提出分年度实施的阶段性目标,制定相应的定量或定性指标,分解落实到相关的职能部门、企业及社会有关方面,签订质量目标责任书。各有关部门要在市领导小组的统一协调下,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切实抓好本系统的质量工作,互相配合,齐抓共管,确保活动目标得到全面落实。

(三)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新闻单位要及时宣传报道质量强市活动的一些重要工作,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质量强市活动,形成“人人参与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良好氛围。要结合“质量月”、“安全生产月”、“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世界计量日”等主题活动,积极开展质量服务进社区、质量宣传进学校等活动,使质量工作贴近民生扎根基层。要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在质量监督方面的积极作用,商会、行业协会等行业组织要依据市场规则建立自律机制,引导企业强化质量信用;咨询服务机构要积极开展社会性的质量宣传、教育培训和技术咨询等各项服务,增强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全力构建政府、企业和社会重视质量、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四)建立检查考核制度。建立健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办法,加强对各区镇、各部门的工作落实情况及效果进行评价,及时通报有关情况。各区镇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根据全市质量强市分解目标,对质量强市目标落实情况进行自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组织1~2次对各区镇、各部门质量强市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工作督查,各职能部门也要加强对各区镇相关工作的督促检查,每年向市领导小组书面报告有关情况,并适时召开经验交流会和总结表彰会。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力度,每年安排预算和一定的专项资金,保证质量工作经费开支和奖励兑现。落实奖励政策,对获得各级质量奖、品牌奖励、出口免验、专利奖以及参与标准化活动的企业进行资金支持。各级财政逐年加大检验检测、信息咨询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标准体系建设等专项经费投入。制定实施省级以上品牌生产企业扶持措施,在政府采购招标中给予优先准入,在技术改造和引进、科研立项等方面予以优先扶持,在质量管理、企业年检、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优先服务,在出口方面优先开辟“绿色通道”。

被举报文档标题:质量强市活动实施总结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