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管治总结范文

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管治总结范文

时间:2022-03-05 11:50:37

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管治总结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探索与形成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机制与体制,全面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促进职业学校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不断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与水平。

二、创建目标

(一)总体目标。从年始,按照改革要求和建设标准,全面推进多种形式的改革创新,在发展方式、办学体制、保障机制、队伍建设、培养模式等方面实现重点突破,到年,我市职业教育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办学特色进一步彰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率先建成“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

(二)具体目标。

1.学校布局调整到位。到年3所公办职业学校全部达到省级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标准,新建民办模具职业技术学校,其中第一中等专业学校和第二中等专业学校达到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或国家中等职业教育优质特色学校标准。

2.专业建设形成特色。积极调整专业,使职业学校主干专业符合地方支柱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加强品牌特色专业建设,20%以上专业创建成省级特色专业,20%以上专业创建成省级品牌专业,创建2个以上省级高水平示范实训基地,1个部级示范专业。

3.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积极构建和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根本、理实一体化、中高职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20%以上专业课程与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积极开发形成25本校本教材,创建2门以上省级中等职业教育精品课程;职业教育教学成果显著,省级获奖。

4.校企合作不断深化。实施和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探索联结园区、联合行业、联盟企业的“三联模式”和“引企入校”、“教育入企”、“外包服务”等校企一体化合作模式。确定20家左右地方知名企业为校企合作示范单位,建立一批学生实习基地、教师实践基地,推进多种形式的“工学交替”培养模式。

5.师资水平全面提升。构建省、市、县(市)校四级培训体系,建立市职教师资培训中心,创新开展多形式师资培训,提高其能力素质水平。到年,公共基础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比例适当,研究生以上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达20%以上,专业教师获得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达到75%以上,获得技师、工程师以上资格的比例达到30%以上,培养省级名师或职业教育领军人才1名,市“优秀双师型”教师4-5名。

6.教育质量明显提高。积极培养“德高技强、全面发展”人才,杜绝校园犯罪和重大安全事故,公办职业学校全面建成省级和谐校园;积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积极培养现代型技能工人,毕业生“双证”获得率不低于98%,当年就业率不低于98%,专业对口就业率不低于80%,学生就业满意率不低于95%,用人单位对职业学校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度达80%以上,3—5年内有15%毕业生成为企业管理与技术骨干。

三、创建举措

(一)创新管理体制

1.强化政府统筹力度。将职业教育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依据《市教育发展规划》,统筹资源配置、条件保障、政策措施和人才培养,积极营造发展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健全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召开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协调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2.加强创建工作领导。成立市创建“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领导小组,负责创建组织与协调工作。各职业学校依据本方案及各校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整体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工作。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加强对各校创建工作的专项督导。

3.建立现代管理体制。建立与完善中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管理新体制,成立“市中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统筹管理与服务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积极探索中高职教育相互衔接,协调发展;建立现代学校制度,进一步完善职业院校二级管理体制,提高学校管理效能。进一步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强化校长负责制。建好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积极探索企业化管理模式。

(二)创新发展方式

1.加快职业学校建设。新建民办模具职业技术学校,办学规模达2000人以上。完善第一中等专业学校现代制造业和餐旅实训基地设备设施。第一、第二中等专业学校和花桥国际商务城中等专业学校分别对接高新区、开发区和花桥国际商务城,实施区校联合共育人才。公办职业学校骨干专业均建有中、高级职业技能鉴定机构。

2.组建职业教育联合体。依托市职业教育协会,成立中高职一体的职业教育联合体,下设机械、电子、商贸、信息技术、动漫艺术、服务外包等专业性职教协作组,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探索研究,形成职教发展合力。

3.深化国际国内合作。支持与鼓励中高职院校通过多种渠道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所有职业院校积极争取与国内或国外优质学校建立友好关系,加强交流与合作,在公办职业学校中,新增中外合作项目1—2个;积极开展南北与东西合作办学,加大对西部对口支援力度。

(三)创新服务形式

1.搭建校企服务平台。建设与完善校企服务网,架构校企合作信息交流平台,实现“提供全方位服务,推动校企合作,培养现代技能型人才”办网宗旨。校企服务网在信息交流、校企互动、产学合作、市场动态、人才供需等方面要积极发挥功能。探索人力资源机构在职业院校设立人力资源分市场,形成招聘、培养、就业一体化服务机制。

2.完善各类大赛制度。按照省、市对各类大赛要求,进一步创新与完善大赛制度,做到对象上从中职学校向高职院校延伸,项目上由多项目向全覆盖延伸,类别上技能大赛、创新大赛、文明风采大赛全面推进,形成各类大赛的组织机制和保障机制。通过大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升。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市、全省、全国各类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3.拓展社会培训工作。各职业院校要创新培训模式,主动面向社区、面向行业、面向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类培训,为失地农民、外来人员和退役军人再就业、职工能力和社区居民素质提升等提供服务。在市人社局、教育局统筹下,依托第一中等专业学校建设“现代制造业实训中心”和“餐旅实训中心”;依托第二中等专业学校建设“汽车检测与维护实训中心”;依托花桥国际商务城中等专业学校建设“现代物流实训中心”,要积极发挥“四大实训中心”面向社会的服务功能。积极探索实施社会培训工作新模式,确保社会培训工作的有序优质开展。

(四)创新培养途径

1.探索培养模式。在职业学校部分专业中积极探索与实践“学做相融、全真训练”,“单元教学+岗位实训”,“岗学联姻、学训一体”等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塑造和持续发展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引进行业企业岗位标准,积极开发相配套的专业课程,实施对接培养。在相关专业上试点开展专业内容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衔接的教学改革。

2.优化教育方式。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积极实施德育学分制,设立德育特色项目,建立若干奖项,培育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改进教学方式,创新开展仿真实训教学、项目教学、理实一体教学等;坚持深化创业教育,学校建有具有特色的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和创业项目,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实践人数明显增长,培养一批成功创业典型。

3.加快专业调整。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依据“专业建设跟着产业走”的原则,通过淘汰、改造、优化、新设等及时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形成与地方产业相吻合的专业结构。第一中等专业学校围绕先进装备产业体系,重点建设机械、数控、模具等专业,继续做强做优财会、烹饪、旅游专业。第二中等专业学校围绕电子信息产业体系和高科技新兴产业体系,重点建设电子、计算机等专业,开发光电技术应用、现代都市农业等专业,继续做强做优物流、报关专业。花桥国际商务城中等专业学校围绕总部经济、服务外包、现代物流、展示展销等产业,重点建设现代服务业专业。福纳影视艺术学校重点建设影视表演等艺术类专业。每年通过校企服务网动态职业院校专业调整情况。要优化实训基地与专业建设,建设一批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积极争创省级特色专业、品牌专业和国家示范专业。

(五)创新保障机制

1.完善政策措施。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向职业院校选派实训(兼职)指导教师、提供实习实训、开展定单培养、接受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等。对于支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有贡献的行业企业及负责人,政府给予表彰与奖励。

2.落实经费保障。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力度,逐年提升职业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及时足额由财政拨付学校;落实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比例不低于30%;安排职业院校教师培训经费,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安排师生大赛奖励经费,以大赛引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落实公办职业学校社会培训经费,积极发挥职业学校社会服务功能。

3.提高队伍素质。依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编办关于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合理核定职业学校教职工编制,打通职业学校之间教师流动通道,开放职业学校面向社会招聘优秀工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渠道;在广播电视大学学院设立市职教师资培训中心,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联合,有计划对职教师资进行轮训;50%以上专业建有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教师创新工作室,发挥名师在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中的引领作用;各职业院校每年制定切实可行的师资提高培训计划,强化校本培训力度,市教研室制定对职教教师考核评价标准,形成评价激励制度。

被举报文档标题: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管治总结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