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科技厅工作总结3篇范文

科技厅工作总结3篇范文

时间:2022-12-13 10:47:51

科技厅工作总结3篇

第一篇 2013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我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上水平”目标,坚持以科技创新为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来迎接挑战、寻找突破,大力推进“八个一批”、全力完成“十大目标”、突出抓好“九个五”、力争实现“六个新”为重点的“8156”工程,积极落实科技创新政策,全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重点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新兴产业培育,努力为全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科技支撑。

一、以实施科技项目为重点,积极推动高新产业发展

一是科技项目申报实现新突破。重点围绕五大产业,着力提高科技项目的申报层级,拓展科技项目的申报领域,加大部级、省级重大项目的争取力度。全年共组织申报市级以上项目840项,有155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省科技计划,共获得上级资助资金1.45亿元,其中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3项,获4450万元科技经费支持。国家创新基金项目、国际科技合作、省工业支撑、省创新资金等项目实现重大突破,分别占全市的32.18%、28.6%、69.23%和53.85%。二是高新企业培育有新发展。一方面按照新税法对已通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政策落实,另一方面对照高企认定标准对全区企业进行梳理评估,通过媒体推广、讲座辅导等方式加大新税法及新认定标准的宣传力度,开展了2期申报培训班,近400多家企业500人次接受了培训。全年共组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70家,共认定62家,全区累计达117家;全年共组织申报民营科技企业170家,认定170家,全区累计达357家;全年组织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77只,认定145只,全区累计达753只。三是高新产业规模上新台阶。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有效促进全区高新产业量、质的同步增长。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半导体照明、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轨道交通、战略性新材料等产业已成为全区经济的新增长点。全区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101亿元,同比增长40.8%,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也从去年底的38%增长至46.24%,在国际国内形势全面趋紧的情况下,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呈现逆势发展的态势,表现出明显的抗跌、抗压性,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化、传统产业高新化的进程正不断加快。

二、以知识产权保护为手段,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一是重点培育自主知识产权企业。深入开展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作,引导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工作机制,将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纳入企业技术创新和经营管理全过程。常州市润源经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常州侨裕旅游用品有限公司、常州灵通展览用品有限公司等单位继续保持了较高的专利申请量,对其它企业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二是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全面支持建设佰腾科技公司的专利信息服务检索平台,并会同该公司编制了《区知识产权发展分析报告》,对我区的知识产权状况进行全面总结、评估、分析研究,对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和前瞻性问题进行了专题分析。全区的专利申请资助经费由2013年的150万元增加到今年的200万元,今年1-11月份,完成专利申请量419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达422件;专利授权1330件、其中发明专利95件,发明专利的比重有显著提高。预计全年完成专利申请量超400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达540件。三是切实做好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充分借助各种社会资源,创新宣传形式和方法,牵头组织常州电视台、电视台、日报社对全区的专利先进企业进行采访,对企业在知识产权创造、管理和运用等方面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报道,在全社会引起了较大反响。会同常州市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在区乐购超市广场举办了一场“4·26”法制宣传;会同区文化局在积极开展以“打击非法出版物”为主题的专项整治活动,对辖区内侵权盗版制品及各类非法出版物进行了集中检查、清理和收缴。形成了针对不同对象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知识产权实务知识培训、宣传的服务网络和体系。

三、以发展载体建设为抓手,不断夯实创新创业平台

一是加快推进科技创新载体建设。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是推动我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全年围绕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共组织申报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4家,认定16家;申报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家,认定6家;申报省重点实验室1家;申报省企业院士工作站5家,认定5家,争取上级经费400万,立项率100%;申报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5项,认定2项;申报常州市重点实验室5家,公示认定4家。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省(新誉)风电装备技术研究院落户,总投资6亿元,获省级科技经费1000万元资助。二是加快推进科技创业载体建设。今年科技创业载体建设成效显著,新增市级孵化器4家、省级孵化器2家,全区孵化器总数达12家。为进一步整合共享全区孵化资源,提升各孵化器的孵化能力和后续发展力,依托科创中心成立了创业孵化器联盟。通过半年多的建设,围绕入驻海归团队服务及自身发展,科创中心争取了“省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常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两块牌子,组织了CETC第十四研究所科技成果与物资供需洽谈会等3场大型科技对接活动,组织了风投对接、服务机构对接等8场创新沙龙活动,提供了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工程技术文献资源库等四大公共服务平台。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和科技信息中心为200多家企业提供项目咨询、包装、培训等多种服务;区高新技术风险担保公司也全力为企业提供便捷的融资服务,今年新增担保资金2.4亿元,全年共为49家企业提供担保,累计担保额为12.6248亿元。三是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进。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设离不开人才,只有加快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才能进一步夯实创新创业载体的建设。今年以市区海归人才引进工作为抓手,共引进领军型海归创业人才35个,组织申报省高层次创新人才计划15个,其中6个人才(团队)进入专家面试。在科技部帮助下邀请了高层次专家团队对129个区海归创业人才项目进行了技术评审,其中61个海归创业人才项目进入综合评审及面试,47人被确定为区领军型海归人才。

四、以产学研合作为渠道,持续集聚科技创新资源

一是抓好重点科技活动。今年以来,共组织了党政企业代表团赴浙江及东北产学研活动、2013国际先进成型技术产学研活动、2013轨道交通国际论坛产学研活动等25次科技对接活动,帮助企业搭建对接合作的桥梁、拓展创新发展的视野。全年共签订合作意向项目251项,新增实施产学研项目93项,新增投入4.8亿元,新建产学研基地和研发中心21家。二是加大与科教城的有效对接。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一条船、一家人、一个目标”的要求,积极与科教城开展工作联动,推进我区企业与科教城入驻研发机构的紧密合作,提升我区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我局组织全体人员走进科教城,与入驻科研机构、在孵企业代表进行交流,为更好地服务科教城相关单位打下了基础。为进一步加强与科教城的工作联动,选派了一名高新科副科长到科教城挂职,指派一名副局长负责整体工作协调沟通,并以此为基础,有序开展常州科教城研发机构行活动,全年共走进礼嘉、遥观、横林、牛塘、经发区等10个镇、开发区,累计组织成果200项,参与企业350家,形成意向项目51项,签约项目25项。三是重大产学研项目实现新突破。环境友好型无卤阻燃材料、2-3.5兆瓦直驱风力发电机组、智能四驱动力电动汽车等一批重大产学研合作项目进展顺利。安格特新材料有限公司与四川大学、南京大学等多家大院大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其与工业学院合作建立的常州阻燃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进展良好,引进了德国、英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一流的研究与测试设备,已拥有专利发明20多项,在“9·28”期间开工建设的“0-90℃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聚合物复合片材”项目总投资5亿元,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达产后年销售将达30亿元。四是不断扩展与大院大校大所的合作网络。通过产学研活动组织、挂职干部互派、高层领导互访等方式,进一步密切了与国内大院大校大所的合作关系,有效组建了校企、院企、所企科技对接合作的网络平台。中科院电工所与华光电缆就“二芯平行(对绞)电缆改成同心式电缆的理论研究”项目签定正式合作协议;南方卫生器材厂与浙江大学签署了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协议;举办了中电南京十四所该所专场物资供应链洽谈会等等。

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稳步推进农业与社会发展工作

一是有效组织农业科技项目。以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农业产业升级为目标,重点围绕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关键技术、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基地建设以及农业新技术培训,组织申报部级农业科技项目2项,下达1项;省级8项,下达3项;市级51项,下达30项。实施优质鸡新品种雪山黄鸡配套系的选育、蝴蝶兰育种与组培扩繁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推广等区农业科技项目29项,补助经费430万元。全年共认定省现代农业科技园1家、省农业科技型企业1家、市农业高新技术企业5家。二是推进社会发展科技进步。针对我区民生、人口与健康、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与环境保护、公共安全与劳动安全、减灾防灾等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点科技需求,加强技术集成,注重创新示范,组织申报创建信息化、网络化、整体化无缝隙连接的应急救援新模式等省社会发展项目11项,下达1项;组织申报C反应蛋白基因多态性与血清CRP水平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等市社会发展项目45项,下达13项;组织实施常州市西太湖(沿江高速公路北侧)整治保护工程等区社会发展项目24项,补助经费118万元。三是实施水稻丰产科技工程。组织实施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二期“长江下游()粳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推广以插秧机优化选型、实用育秧技术、群体质量控制、高产优质无公害栽培等关键技术为主体的机械化丰产技术,建立水稻超高产攻关田100亩,今年经专家实产验收,实收单产达875.9公斤。水稻超高产攻关试验开展以来,共建立核心试验区6000亩、示范区10万余亩、辐射区20万亩,全力推进了科技富民。

六、以基层科技工作为重点,努力实现协同发展新局面

2013年,各镇、开发区围绕各自年度目标,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高新区、遥观镇、礼嘉镇、横林镇等都专门出台了科技创新的奖励文件,经发区、湖塘镇、邹区镇等也都把科技创新纳入考核奖励范畴,营造了全区上下良好的创新氛围。今年,各镇、开发区都能全力组织本地企业申报各类科技项目,争取上级经费支持,其中经发区、湖塘镇的工业科技计划申报数超过了考核指标的200%以上;高新区、遥观镇、洛阳镇各有一个项目被列入省重大成果转化,共获得经费支持达4450万元;遥观镇、高新区等争取上级经费分别达4300多万元和3200多万元。雪堰镇、奔牛镇、郑陆镇等全力组织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和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作为常州市专利示范镇,礼嘉镇切实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成立了专利工作领导小组,与10家骨干企业挂钩联系,指导企业建立健全了专利规章制度,提高了专利在全镇经济发展中的显示度;牛塘、湖塘、横林等三个镇在专利保护、运用等方面也加大了工作力度,、被认定为市专利示范乡镇。邹区镇首创以乡镇为单位与东南大学、四川大学开展产学研活动;奔牛镇、横山桥镇等都能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产学研活动,助推了企业的科技创新工作。经发区的湖滨科技园今年被认定为省级科技孵化器,目前已入驻企业46家。高新区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引了61名创新创业人才落户高新区,其士学历达半数以上。嘉泽镇、郑陆镇及经发区等立足农业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形成了高档花卉、观赏农业、奶牛养殖等各具特色的科技农业示范点。各镇、开发区还加大了对科技创新政策的宣传力度,湟里镇每月在《商会简讯》上刊登科技创新相关政策,扩大了宣传面;奔牛镇积极配合局开展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培训,使企业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科技资源,提高了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七、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切实提高科技创新服务水平

一是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根据区委统一部署,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紧围绕中央、省和市委的总体要求,切实加强部署,把学习实践活动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制定了《区科技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意见》,认真组织学习,积极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深入进行自主创新工作调研,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认真查找和深入剖析局领导班子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在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加大科技惠民力度、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等方面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的具体整改措施,顺利完成了学习实践活动的各项任务。二是认真开展科技考核工作。按照国家科技部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开展2013-2013年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工作。及时向区有关领导汇报进展情况、与相关部门进行联系沟通,邀请市局领导来局进行业务指导。认真收集填报各项考核数据和文字资料,顺利通过此次考核。通过科技进步考核,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有效指导了全区科技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三是加强科技队伍作风建设。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对机关作风建设、内部管理、党风廉政建设等各项规章制度。出台了“机关工作人员平时考核办法”,做到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扎实开展“党性、党风、党纪”主题教育活动,邀请了监察局领导到我局上廉政教育课,组织观看廉政警示教育片,通过一系列的廉政学习和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和廉洁自律意识。注重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开展了科技工作思路大讨论活动,发动全局人员为科技工作建言献策,进一步推进服务型机关的建设。全力推进“阳光科技”,加强重大项目管理,健全追踪问效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和科技信用制度。全面推行专家评审和上网公示,提高项目立项过程的公开透明。建立项目经费使用的经常性监督检查制度,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和效益。使科技管理的重要环节置于社会有效监督之下,切实提高科技政务运行的透明度,有效提高了科技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篇 2013年以来,我区科技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了科学发展观和国家、省、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以“创新型”建设为核心,以省新一轮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计划为契机,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力度,大力实施科技创新“558工程”,扎实推进“八个一批”工作,努力提高科技综合实力,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科技创新创业环境优化

通过全面加强科技政策落实、科技人才奖励和科技创新考核的力度,进一步优化了创新环境,营造了崇尚创新、尊重创新、支持创新的良好氛围。

1、成功召开全区科技大会。区委、区政府于6月召开了全区科学技术大会。会议出台了《关于转发全区新一轮高新技术产业倍增计划实施纲要(2013-2013年)的通知》、《关于转发常州市区五大产业知识产权工作纲要的通知》等三个文件,全面部署了我区新一轮科技创新的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对10位“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和148位“优秀专业技术工作者”进行了表彰奖励,在全区营造了良好的科技创新创业环境。

2、不断完善考核机制。今年,在区统计局的大力配合下,加大了对全区各镇、开发区党政主要领导科技创新的考核力度,年初下发了各镇、开发区科技创新目标任务,每季度“区科技创新主要数据统计公报”,将统计结果在全区通报,定期召开各镇、开发区主要负责人会议,通过对党政领导科技创新工作的考核,进一步加强了各级领导干部的科技意识和创新意识,促进了一把手抓第一资源促第一要务的良好格局。

3、加大科技政策宣传、落实力度。通过举办集中培训班、深入基层现场办公和一对一专题辅导解析等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政策宣传,使企业广为知晓,全年累计组织活动20多场(次),培训企业1000多家2000多人次,确保了符合条件的企业都能享受到政府的优惠政策。今年,通过区国、地税局的大力配合,对办理技术开发费备案登记的63家企业88个项目进行了认真审核,共有36家企业符合享受加计抵扣政策条件,共加计抵扣企业应纳税所得额7783万元,同比增长325%,占全市2013年加计抵扣总额34.11%,抵扣额度列全市第一。企业技术开发费的抵扣政策较好地发挥了政府的引导作用,有效激发了广大科技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热情。

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以组织实施国家和省、市重大科技项目为着力点,有效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了高新技术产业化、传统产业高新化的进程。2013年,全区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782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8%,同比增长20%。

1、全力组织科技计划。重点围绕电子信息、新材料、先进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五大产业,申报市级以上科技计划485项,下达214项,向上争取科技经费达9617万元,同时主动衔接国家、省、市科技计划,组织实施区级工业科技攻关、平台建设等科技计划73项,资助经费1170万元;围绕高新技术新兴产品群,首次启动区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的组织实施,鼓励和支持企业自主创新,集中力量、重点突破一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形成较大产业规模、对培育新兴产业和促进产业技术升级有重要作用的重大项目,今年有锂离子隔膜及高能量电池等7个项目列为区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下达资助经费426万元,引导企业投入49336万元,项目完成时将新增销售354800万元,利税74712万元。全年新认定国家重点新产品9只、省高新技术产品88只,现代轨道交通装备、高性能农业装备、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高性能数控机床、太阳能电池及相关产品、高性能纺织机械、低烟无卤阻燃材料等项目已成为我区经济发展中的闪光点和增长点。

2、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进科技成果向规模产业转化,重点做好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的申报与跟踪服务工作,2013、2013年立项的6个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支持项目进展顺利,已累计申请专利3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10多项、实用新型专利10多项,正在快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今年又有福昌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有机化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焚烧处理装备产业化”等4个项目通过专家评审并立项,得到省科技经费4400万元的无偿支持,四个项目总投资4.8亿元,完成后将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4.8亿元,缴税总额1.57亿元,净利润1.9亿元。

3、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按照今年新出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和优惠措施,在我省启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后,我区迅速行动,科技、财政、国税、地税四部门成立了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多次举办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培训班,对全区企业进行层层排查筛选,组织了两批62家企业进行申报。目前已有常州轨道车辆牵引传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州常发动力机械有限公司、常州美欧电子有限公司等55家企业通过审批。此次通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可向所得税征管机关申请享受15%企业所得税税率的优惠政策,将更好地推动我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在今年宏观形势趋紧的情况下,美欧电子、常牵中心等高新技术企业均保持了50%以上的增长速度,发挥了高新技术企业的示范作用。

三、知识产权工作成效明显

今年,全区专利申请量达3620件,专利授权950件。今年7月,我区顺利通过了省知识产权示范区的验收,目前正积极争取列入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

1、广泛宣传专利业务知识。利用世界知识产权日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提高社会自主创新意识,在中心城区进行知识产权宣传,发放宣传手册、悬挂宣传标语等;分别在常州电视台、电视台和日报上对实施专利工作优秀的企业进行宣传报道,利用优秀典型带动全区企业对专利工作的重视程度;组织了知识产权冬训工程等20多期培训班,共计培训企业专利工作者4000多人次;共组织了12家企业参加在大连、苏州的专利博览会,其中晨光涂料公司还获得了金奖;举办了100多名全区中小学教师参加的科技辅导员专利撰写培训班和2013国际医药和化工行业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讨会,营造了全社会广泛关注,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2、积极扶持专利申请。为了鼓励企业创造自主知识产权,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今年我区的专利申请资助经费由2013年的100万元增加到今年的150万元,为我区的专利申请量的增长提供了重要的资金保障,全区专利申请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全区发明专利申请464件,授权80件,国际专利申请量也有了一定增长,全年共获省国际专利申请经费支持16.8万元。涌现了常州轨道交通牵引传动中心、常州侨裕旅游用品有限公司、常州灵通展览用品有限公司等一批专利申请和保护的典型企业,对全区其它企业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3、加速专利产业化进程。今年以来,我们引导和帮助一批企业建立了知识产权制度,将有条件的6家专利优势企业列入区知识产权战略培育单位,对其进行重点指导,组织企业申报省专利产业化项目2项,省知识产权战略推进项目1项,常州市专利产业化项目40项,获210万元经费支持,专利产业化示范项目的经济效益有较大提升。

4、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配合文化局、工商局、经贸局、公安局等单位开展了“打击盗版侵权、推行正版正货”的执法行动;与常州市知识产权局联手,对区内大型超市、商场进行检查,对假冒专利、商标的伪劣商品给予打击;成立了保护知识产权监督管理员队伍,对涉及知识产权的商品进行了监督管理,有效地防止和威慑流通领域里的知识产权违法行为;今年,我局自行调解专利纠纷10多起,配合省、市知识产权局进行专利纠纷调处多起,协助企业依法维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多起,改善了我区知识产权的管理环境,保护了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牛塘化工厂在美国泰来公司诉其知识产权侵权案中积极应用国际惯例和法律手段,成为常州市首例在美国337知识产权调查中胜诉的企业,对其他企业应对337调查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四、农业与社会科技凝聚特色

2013年,我们紧紧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大力提升科技富民能力,不断加强社会发展领域中的科技创新,推动了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组织申报了市级以上农业项目59项,下达22项,补助经费490万元;组织申报了市级社会发展项目13项,下达2项,补助经费12万元。

1、全面实施科技富民工程。以推动农业产业化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目标,以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为主线,重点支持立华畜禽等14家市级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常州市砂梨科技示范园区等15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发展,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全年新增立华畜禽、康乐农牧等2家省农业科技型企业,神龙饲料等6家市农业高新技术企业。

2、继续推进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建立了50亩超高产攻关方、3000亩核心试验区、10余万亩示范区和全区总面积达20万亩的辐射区,严格按照“统一产量指标、统一品种布局连片种植、统一栽种方式、统一肥料运筹标准、统一病虫草防治方法”的“五统一”要求,攻关方亩产达806.16公斤,完成了攻关方亩产800公斤的攻关任务,全区20万亩辐射区产量为627公斤/亩,比非项目实施区亩产566公斤增产61公斤,增幅10.78%,全区累计增收稻谷1220万公斤。

3、不断加强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创新。围绕环境保护、循环经济、新农村建设等社会领域开展科技工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重点组织了苏南农村信息化网络整体急诊救治模式示范工程、太湖流域浅水湖泊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示范与推广项目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技综合示范项目示范实施工程等项目,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了科技支撑。

五、“八个一批”扎实推进

今年以来,围绕我区五大产业的发展,扎实推进了“八个一批”工作,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了创新型的建设进程。

1、扶持一批重点产业。重点围绕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材5个高新技术产业,促进轨道交通装备、现代动力及新型农业装备、新型纺织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现代家电及数字视听、新型电子元器件,新型环保设备、功能性高分子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医疗器材等10个优势产业向高端攀升,推动数控加工设备、软件及创意设计、太阳能光伏、风能装备、新型高效能量转换及储存、绿色照明、高性能纤维及制品、生物医药等8个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2、培育一批优势企业。重点扶持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创新意识强的企业,涌现出了常牵中心、今创集团、美欧电子、安格特等29家省、市创新试点企业。全区高新技术企业中,产值超亿元的达95家,产值超十亿元有8家,产值超20亿元有3家。

3、建设一批工程中心。面向重点和优势行业,有重点地支持和建设了一批科技水平高,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贡献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织11家企业创建和申报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年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市级7家,对4个建设良好的工程中心给予了50万元的区级经费支持,进一步推动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能力的建设。

4、打造一批创新平台。湖塘科技创业园、津通国际工业园和长三角模具城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省级孵化器);佰腾科技有限公司被列为省产业知识产权公共技术服务中心,获省科技厅300万元经费支持;区产学研服务中心投入运营以来,为全区广大企业与院校提供交流信息一千多条,加强了双方的沟通联系;高新技术风险担保公司、维益专利事务所、佰腾科技等被列为省重点科技服务机构。

5、开展一批产学研活动。全年组织开展了“区五大产业对接大上海”、“9.19科技人才资本对接活动”等9次科技对接活动;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省“首届国际产学研合作论坛暨国际技术转移大会”、2013中国常州先进制造技术成果展示洽谈会等13次省、市产学研活动,签订合作意向196项,全年新增实施产学研项目53项,共建产学研研发中心12家。加强了与常州科教城的产学研合作,举办了“科技创新业巾帼在行动”、“青春科教创新业—青联委员走进科教城”等专项活动2次。

6、派驻一批优秀干部。我区的“双挂”人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积极开展调查研究,自觉履行职责。外派的6名同志克服种种困难,积极加强与所在院校老师的全面沟通,收集高校最新科技成果,帮助区内企业与院校牵线搭桥,目前已有60多个项目达成了合作意向,已正式签约12个,其中范群干燥设备有限公司与四川大学合作的“干燥技术平台”已有部分成功实施。来我区挂职锻炼的7名院所专家教授们也对我区企业进行了摸底走访调查,为院企双方搭建沟通桥梁和实现合作共赢作出了充分的努力。

7、跟踪一批合作项目。对历次大型产学研活动中签订的科技项目合作意向,实行了由局机关人员、各镇(开发区)联合分工落实和跟踪制度,促进了项目的正式签约、实施。安格特公司在去年与四川大学全面合作的基础上,今年又与南京大学、东北林大等多家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投资2.5亿元的常州阻燃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在经发区开工建设。亚邦化工与成都有机所合作开发的“酯交化法替代剧毒光气制备聚碳级碳酸二苯酯工业技术开发”项目被列为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获省科技厅800万元经费资助。

8、引进一批科技人才。不断完善海外归国人才在我区的创业环境,全力兑现了“三个一百”政策,今年共有三批51个海外领军型创业人才落户我区。顺风光电的潘猛被列为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培育计划的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另有6名科技人才(团队)被列入省双创人才引进计划,将获得每人百万元的经费支持。润源经编的王占洪、晨光涂料的刘恒权和亚邦化工的陈再新等3人被列为常州市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在全区上下营造了鼓励科技人才善于创新创业、敢于创新创业的浓烈氛围。

六、基层科技工作各具特色

2013年,各镇、开发区围绕各自年度目标,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高新区、遥观镇、礼嘉镇、横林镇等都专门出台了科技创新的奖励文件,经发区、邹区镇等也都把科技创新纳入考核奖励范畴,营造了全区上下良好的创新氛围。今年,各镇、开发区都能全力组织本地企业申报各类科技项目,争取上级经费支持,其中雪堰、前黄、郑陆等镇的工业科技计划申报数同比增长了50%以上,遥观镇有两个项目被列入省重大成果转化,全年争取上级经费超3000万元,横林镇、牛塘镇等争取经费也分别达1000多万元和900多万元。常州市专利示范镇—礼嘉镇切实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成立了专利工作领导小组,与12家骨干企业挂钩联系,指导企业建立健全了专利规章制度,提高了专利在全镇经济发展中的显示度。牛塘、湖塘、横林等三个镇在专利保护、运用等方面也加大了工作力度,正在全力准备通过专利示范乡镇的验收。在“9.19”科技经贸活动期间,各镇、开发区积极组织企业参加活动,横山桥镇参会企业与院校专家现场签定了25项合作协议,目前已有6家企业已正式签约。湖塘镇科创园是全省首家由(乡)镇创办的省级科技孵化器,目前已引进常州市领军型海归创业人才4名,高新技术创业企业21家。高新区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引了24名创新创业人才落户高新区,其士学历达半数以上。嘉泽镇、郑陆镇及经发区等立足农业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形成了高档花卉、观赏农业、奶牛养殖等各具特色的科技农业示范点。各镇、开发区还加大了对科技创新政策的宣传力度,湟里镇每月在《商会简讯》上刊登科技创新相关政策,扩大了宣传面,奔牛镇积极配合局开展现场办公,使企业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科技资源,提高了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七、科技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今年,我局坚持效能建设与转变职能、改进工作方式相结合,以严格各项制度管理为着力点,以“科技在线服务无限”的品牌创建为抓手,努力实现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改进,为基层企业提供了最直接最有效的科技服务。

1、规范科技计划管理。为真正管好用好政府的科技引导经费,区科技局防微杜渐,逐步完善了“科技三项经费管理办法”和“科技项目管理办法”,完善了相应配套的财务管理制度,从制度上约束人;其次是规范了项目申报、审批、验收等一整套行为操作规范,形成了职责分明、任务具体的内部制约管理机制。第三是加大了专家组对项目审批、验收的工作参与力度,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与透明。第四是与财政部门联手,加大了科技计划项目的监督检查力度,从经费的拔付、使用至最后的结题,多环节多渠道进行监督检查,确保经费不挪用,充分发挥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益。

2、开展调查研究活动。为了更好地挖掘科技项目源,调动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性,解决他们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今年,我局大力加强调查研究,一是组织局中层以上干部到各镇、开发区进行现场办公,与企业负责人、技术人员直接交流,解析科技创新有关新政策,征集企业难题需求;二是局领导带领相关科室人员,深入企业、乡镇开展“一周一调研”活动,面对面研究问题,献计献策;三是组织中层以上同志赴江阴、苏州调研考察,学习先进地区的科技管理经验,为我区今后的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好思路,好做法。

3、加强队伍作风建设。全区科技管理系统深入开展了“机关服务效能巩固年”、“勤政、廉洁、三服务”、“文明单位创建”等活动,坚持抓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着力提高业务素质;坚持抓思想作风建设,树立“主动、有效”的工作理念,着力提高勤政廉洁意识;坚持抓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管理,着力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坚持抓深化政务公开,推进“便民利民”的服务型队伍建设。今年局档案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高标准通过了省一级档案工作验收,为科学规范地管理和有效利用科技档案,更好地服务全局工作打下了基础。局内部OA系统经过全面升级改版,把服务范围拓展至基层科技系统,极大地降低了办公成本、提高了办公效率,有效地增强了办公信息的时效性和可重用性。

第三篇 2013年以来,我区科技工作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国家、省、市、区科技大会精神,以建设“创新型”为中心,大力营造创新环境,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不断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区,逐步完善科技创新环境

一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全面贯彻落实了区扶持科技创新的三十条政策意见,加大了政府扶持的力度。推动企业技术开发项目150%税前抵扣政策的落实,举办了19场政策培训,共为52家企业73个项目的4.6亿元技术开发经费办理了备案登记。高新区、礼嘉镇等出台了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的激励意见,全区16个镇、开发区在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和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等方面都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政策,积极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二是全力引进高层次人才。今年,常州市重点引进的16个领军型海外归国创业人才中有6个落户我区(其中高新区5个、经发区1个),加拿大归国博士何宏昌与容天乐公司合作成立的宇之爱遥感技术有限公司,成为常州首家投入运营的海归领军型人才创业企业。常发实业集团的常发研究院院长谭智民和赛分()有限公司的黄学英成为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计划资助对象,各获百万元人才资助资金。三是强化作风建设。我区科技局内部深入开展了“机关效能建设提高年”活动,有效提升了机关干部的理论素养、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准。我们还通过组织中层以上干部到各镇、开发区开展现场办公、召开大规模专题培训班和深入企业进行“一对一”服务等多种形式,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服务,增强了企业的创新意识。在今年常州市科技局布置的工业企业科技创新统计调查活动中,绝大多数镇、开发区都能积级主动配合开展该项工作,其中遥观镇的统计上报率达100%,为全面掌握全区企业科技创新情况提供了准确的数据资料。

二、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着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一是全力组织实施科技项目。以组织实施国家和省、市重大科技项目为着力点,组织实施了省级以上科技计划191项,其中国家863计划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3项,省科技攻关7项,向上争取各级各类科技经费达6560.5万元,通过各类科技计划的实施,有效推进了高新技术产业化、传统产业高新化的进程,2013年全区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621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8%,比去年同期增长35%。二是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创业型企业。通过大力宣传国家、省、市、区各级科技政策,提高了创建高新技术企业的积极性。今年新增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6家,累计19家;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03家,累计194家;各镇、开发区的申报和认定数都有显著提高,高新区、邹区镇、雪堰镇和横山桥镇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均超过了10家以上,分别为18家、16家、12家和10家。局制定了区级创新创业型企业的试点示范实施方案,认定区级创新型企业15家和创业型企业2家;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48只,累计520只。三是大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由华日升、牛塘化工厂、新瑞机械、美欧电子承担的四个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顺利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组中期验收。今年又有遥观镇的常牵中心和前黄镇的华虹新能源的两个项目通过2013年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的专家评审,获得省科技厅3200万元的资助。

三、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与保护,推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一是加大知识产权宣传保护力度。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期间,区科技局联合横林镇政府,邀请国知局的专家为全区200多家企业的人员进行授课,横林镇的主要领导还亲自带领了100多家企业参加听课;结合佰腾网的推广和使用,组织了20多场知识产权培训班,参训2500多人次。加大了对涉及专利权、商标权、版权等违法行为的联合行政执法力度,协同区整规办开展了3次专项执法检查,协助上级知识产权管理机关调处专利纠纷10多起,自行调解纠纷20多起,协助开展侵权诉讼5起,有力地维护了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改善了我区知识产权的管理环境。二是积极扶持专利申请及专利技术产业化。2013年我区加大了专利申请资助计划扶持力度,共下达专利申请资助专项资金79.75万元。专利申请的数量和质量有明显提高,1-11月,申请量突破了2000件,达2421件,同比增长104%,授权达751件。各镇、开发区的专利申请也有新突破,1-11月,湖塘镇的申请和授权数分别达到了1182件和275件;礼嘉镇的专利授权量也超过了100件。重点实施了省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1项,省知识产权区域试点示范项目1项,市知识产权计划16项和区专利产业化示范项目7项,项目实施的示范效应明显,企业的经济效益有较大提升。三是开展自主创新竞赛活动。今年我区开展了以先进、实用新技术为内容的“自主创新技术”成果展示活动,面向全区企业征集了117项技术含量高、实用性强、市场前景好的技术成果,并汇编成“成果展示”册进行宣传展示,沈书记、徐区长等领导还为“成果展示”册题词,最后评出金、银和创新奖共35项,这项活动的开展,为倡导崇尚创新的社会风尚,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打下了基础。

四、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升科技富民能力

一是实施水稻丰产科技工程。继续组织实施科技部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专项“苏南单季稻机械化丰产高效集成与示范”项目,推广以插秧机优化选型、实用育秧技术、群体质量控制、高产优质无公害栽培等关键技术为主体的机械化丰产技术,建立水稻超高产攻关田50亩、核心试验区3500亩、示范区10万亩、辐射区30万亩,今年理论单产已达833公斤。四月份,我区被省科技厅评为“十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水稻项目实施先进县(区)。二是推动新农村建设。为配合区政府确定的新农村示范村的建设,我局组织了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科技综合试点项目招标会。来自全区的10家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代表参加了招标会,最后郑陆镇牟家村和横林镇卫星村两个单位中标,科技局在“十一五”期间将对其进行不低于80万元的拨款支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三是实施农业科技创新载体建设。为促进传统农业高新化,今年重点培育了常州长江水产有限公司等6家市级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其中雪堰、前黄、嘉泽各1家、经发区3家;培育了嘉泽镇的无花果科技示范园成为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做优了农业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提高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嘉泽镇还积极组织农业科技企业与农户进行科技结对,成立了四家合作社,在种苗、技术、管理和产品包销等方面为农户提供科技服务和专业合作,扩大了农业科技载体的辐射面,带动了当地农户走共同富裕之路。

五、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高科技服务能力

一是加快科技研发服务平台建设。为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今年我区积极鼓励和引导一批具有产业和技术优势的企业创建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建了常发集团“省农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安格特公司“阻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家省级和5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二是加快行业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继续抓好横林新型装饰板材、湖塘纺织等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建设。围绕服务平台服务能力的提高和深化,组织申报了省、市级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平台建设)计划8项。湖塘成立了湖塘纺织科技研发中心,全力为湖塘及全区传统纺织行业的升级换代提供科技支撑。三是加快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区高新技术风险担保公司已累计为120多家企业提供担保,金额5.5亿元,引导企业有效投入10.5亿元,增加销售16.6亿元,利税1.2亿元。“佰腾网”已建成区域性专利专题数据库25个,企业个性化专利数据库150个,服务企业300多家,数据库内PCT及各国专利信息总量达到二千二百多万条。区生产力促进中心、专利事务所也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拓展了服务领域,提高了服务水平。

六、加快科技对接活动品牌建设,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一是深入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全年共组织了9次科技对接活动,共有164个项目达成了合作意向,新增实施产学研项目42项,新建产学研研发中心11家,新增投入0.98亿元,年新增销售收入5.65亿元,年新增利税1.32亿元。对接活动规模之大,参会企业之众,签订合约之多为历年之最。特别是百名企业家“走出牵手科技”活动,在南京、合肥、北京、西安、成都等五个城市的高校及科研院所共开展了7场对接活动,签订了67项合作协议。洛阳镇科技助理还亲自带领本镇企业参加了南京、合肥的对接活动,带动了企业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二是院地合作有新跨越。今年我区与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市教育科技服务中心等新签订了3个全面合作协议;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常州研发中心,中科院成都有机所化学研究所——远宇电子集团聚合物锂电池项目等一批大型项目相继落户我区。建立了区产学研服务平台,对我区加强与大院大所和高校的紧密对接,有效引进全国各地技术、人才和项目,提升我区产学研合作水平提供了广泛的合作平台。三是政企金合作有新进展。区科技局与中国银行常州支行联合举办了企业与金融业对接洽谈会,来自全区2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负责人与政府科技部门人员、科技服务机构代表及银行的金融专家一起就如何优化科技型企业投融资环境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索了开展产学研金合作的新途径。区经贸洽谈会期间,来自国内的22家券商、各类投资基金公司与100多家企业负责人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一批企业与券商和投资机构达成了合作意向。四是国际科技合作有新突破。今年新引进成立了2个国际研发机构:加拿大阿尔伯特省研究院与顺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太阳能合作项目中国研究机构、美国雷勃电气(集团)公司投资兴建的美国雷勃电气全球技术中心(中国)。津通国际工业园还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全区国际科技合作有了新的进展,使优质的国际科技资源融合到我区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有效提高了我区的自主创新能力。

我区科技工作取得的一些成绩,是全区各级、各部门贯彻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的结果,是全区广大科技人员和镇科技助理、部门科技联络员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勤奋努力的结果。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主要是:政府及全社会科技投入还不够,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偏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比较薄弱,科技投融资体系还没有真正形成,科技人才较为缺乏,等等。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努力加以改进,为建设“创新型”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被举报文档标题:科技厅工作总结3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zongjie/kjgzzj/63398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