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2013年人事人才工作总结2篇范文

2013年人事人才工作总结2篇范文

时间:2022-02-19 11:06:39

2013年人事人才工作总结2篇

第一篇

2013年,全市人事人才工作总体要求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级人事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目标,深入实施公务员法,大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加大人才智力引进力度,加快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全面优化人才环境,统筹人才资源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切实把“创新、服务、精品、规范”的思路贯穿于人事人才工作的始终,努力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事人才保障。

一、深入贯彻实施公务员法,进一步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1.做好公务员登记总结及入轨运行工作。做好公务员登记扫尾总结,完成参照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登记工作,确保登记工作全面顺利完成。学习贯彻相关配套法规政策,强化职务与级别管理,规范非领导职务设置。

2.提高公务员能力素质。贯彻落实《市2013-2015年公务员能力建设纲要》,继续开展公务员能力建设轮训工作。坚持“凡进必考”,认真做好2013年公务员招录工作。健全公务员学习培训体系,突出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等核心内容的培训,不断提高公务员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

二、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继续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3.组织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强对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同时确保离退休待遇提高工作平稳有序进行。有序开展公务员工资“套改”,协助做好规范津贴补贴的相关工作,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4.继续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事业单位综合管理,推进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使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事业单位通过实施岗位设置和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完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规范公开招聘工作程序。

三、稳慎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努力提升机构编制管理水平

5.稳慎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做好全市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合理调整乡镇机关内设机构及事业单位设置。

6.规范机构编制管理。认真调查研究,加强机构编制动态管理,完善全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健全机构编制督查机制,努力提升机构编制管理水平。

7.完善事业单位登记工作。完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加强机构网站建设及业务指导,全面实现事业单位网上年检和网上日常登记管理,严格按照《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规定》,规范档案管理。

四、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着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足够的人才智力支持

8.优化人才政策环境。落实《市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资助办法》等政策文件,全面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促进各类人才创新创业。进一步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资助奖励力度,扩大宣传影响效果。加大人才引进的政策扶持力度,特别是对本市急需的特殊人才,采取特殊政策,实行一人一策,特事特办,建立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

9.实施紧缺人才培养工程。利用政府重点资助资金,动员社会优质培训资源广泛参与,积极培育多层次、宽领域、社会化教育培训平台,多渠道开展紧缺人才培养。积极申报“六大人才高峰”项目,加强对承担项目人才或人才群体的跟踪培养。做好优秀人才推荐工作,着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继续办好行政管理、MPA等高层次学历(学位)培训班,大力开发软件、旅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人才,促进各类人才培养服务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10.加快人才智力引进步伐。加大政府组团赴外招聘力度,重点瞄准北京、西安、成都等人才密集地,大力宣传本市良好的创新创业政策与环境,开展大型人才招聘活动和创新人才与科技项目对接活动。加强与海外留学生组织、华人团体的联系和沟通,适时组建市留学生联谊会,举行“百名留日博士行”活动,搭建用人单位和海外高层次人才之间的信息互通平台,吸纳优秀海外人才来太工作。办好第三届沿江人才洽谈会,积极寻找服务企业和人才的新手段。

五、加强各类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培养和造就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

11.继续做好“接轨上海”这篇文章。加强与上海市人才服务中心的联系合作,在人才招聘、人才培训、人事、智力流动等方面开辟新领域。继续拓展与上海等地科研院所、高校的良好合作关系,广泛开展人才科技交流与合作,重点加强与中科院上海分院的全面合作,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开展产学研交流活动。

12.加快留学生创业园建设。继续加强与科技局等单位的联系合作,加大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和服务保障力度,做好人才的引进和延伸管理服务工作,研究制定鼓励留学人员到创新、创业的办法,积极参与中科软件园、科技(留学生)创业园发展基地建设。

13.发展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支持、鼓励、帮助重点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充分发挥人才(智力)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增强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年内确保新增1家。加强对已建站单位的管理工作,组织博士后到基层单位开展技术咨询、项目对接和成果转让等活动。

六、健全人才市场服务体系,形成人事人才服务新机制

14.完善人才市场服务功能。办好春夏两次大型“双选会”和日常固定人才集市,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主渠道作用,利用网站资源,面向社会提供更加优质、快捷、高效的服务。健全完善全市人才流动与人才市场信息定期制度,充实高层次人才数据库,构建全市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拓展人才租赁、人才猎头等服务项目,较好地满足各类人才和用人单位的不同需求。

15.加强部门协作配合。加强与科技局、经贸委、外经贸局等部门的联系合作,落实完善四部门关于服务企业的实施意见,围绕区域发展战略、产业发展导向,进一步创新合作模式,整合资源力量,完善服务体系,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密切与各镇(区)党委、政府的沟通联系,完善乡镇人事人才工作机制,强化目标管理,加强考核检查。

16.完善基层联系服务制度。组建人事经理协会、免费为企业老总订阅《中国人事报》、开通短信服务平台,切实增强人事部门与企业的互动性和紧密度,全力搭建人事人才服务的交流平台。修订完善《人事人才重点服务七镇二区联系制度》,将服务延伸到村一级,建立联络小组,局(编办)班子成员分工定点联系15个示范村,经常深入了解、研究和解决人事人才重点服务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七、创新职称评审评价机制,提高人事考试和人才测评水平

17.加快职称制度改革。继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建立以能力业绩为导向的专业技术人员评审机制,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强化对各系列评委会的业务指导,积极探索完善评审监督机制,不断提高评审质量。

18.提高人事考试水平。落实人事部3号令和省人事考试考务工作细则的相关规定,加强考风考纪建设。进一步拓展业务空间,探索发展人才测评新领域。推行各类考试网上报名服务,建立网上查询系统,方便考生及时了解考试相关信息。

19.完善职称评价方式。拓展专业技术人员评价领域,丰富创新人才评价手段,严格规范人才评价程序。建立健全个人自主申报、业内公正评价、单位择优使用、政府指导监督的职称工作运行机制,构建以突出创新能力和工作实绩为导向,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标准体系。

八、着力推进“和谐人事”建设,充分体现社会公平正义

20.充分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坚持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的原则,妥善协调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的共同利益,注意消除工作中可能发生的不和谐因素。落实退休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发挥好退休干部活动中心的阵地优势,不断丰富退休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

21.全力做好军转各项工作。继续按照上级要求,全面完成2013年度军转安置任务。完善企业军转干部数据库,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军转干部的动态管理服务。继续开展对特殊困难家庭走访慰问送温暖活动,切实做好信访工作,建立健全企业军转干部解困和稳定的长效机制。依托各级各类组织,加强对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的管理服务。

22.强化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利用新的服务平台和手段做好毕业生就业推荐和就业指导,保障本地生源毕业生充分就业。放大大学生实习基地品牌效应,不断拓展授牌单位分布的范围、领域,逐步在我市重点医院、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社区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新增授牌单位10家以上,使“实习+就业”模式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

九、坚持示范村挂钩联系制度,积极探索服务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23.坚持示范村挂钩联系制度。充分发挥挂钩联系的桥梁纽带作用,畅通信息沟通渠道,进一步加强基层调查研究。尝试在维新村、太星村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完善相关配套服务措施。提升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思想认识,积极为新农村建设办实事、办好事。

24.加强村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在去年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专题调研的基础上,适时出台《关于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及相关人事配套政策,加快对村后备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力度,完善切实可行的激励、保障机制,充分调动村书记、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同时,认真开展社区干部队伍建设调研,并提出相关意见和政策。

25.继续做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做好2013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充实基层组织后备人才队伍,并从选聘、保障、激励、管理四个机制入手,努力营造服务基层、扎根基层的良好氛围,使优秀人才真正能引得进、用得上、留得住。

十、强化自身建设管理,树立人事部门和人事干部良好形象

26.积极构建和谐机关。坚持各项学习制度,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修改完善《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实施意见》,进一步丰富活动载体,提高创建水平。继续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强化人事工作纪律,营造廉政文化气氛。大力推进人事政务公开,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健全“一站式”服务,推广“一单式”服务。举办各类文体活动,强身健体,增进团结,促进发展。

27.加强人事信息宣传工作。制订下发《关于加强人事信息宣传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提高对人事信息、调研、宣传工作的认识,建立健全工作网络,完善报送处理制度,加强考核和奖励。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加强人事人才工作政策法规宣传。重视调查研究,提高组织化程度,大胆探索创新,不断增强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的能力。

第二篇

2013年是全市人事人才工作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一年,市人事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围绕人才资源整体开发,不断优化人才环境,强化人才载体建设,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圆满完成了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全市人事人才工作与经济社会事业同步协调健康发展。

一、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导向,人才智力引进、交流渠道进一步畅通。

1、组团外出招聘取得新成效。3月25日,中国10+1人才联盟─人才招聘会在湖北省人才市场成功举办,这是近年来赴外招聘人才层次最高、效果最好的一次招聘会,共有47家德资(欧美)等外资企业和部分重点民营企业参会,提供副总经理、管理厂长等各类岗位1000多个,部分岗位年薪10万元以上,专业涉及机械、建筑工程、机电、化工、营销、翻译等,共吸引5800多人进场求职,达成初步求职意向2420人次,一大批紧缺型、高层次人才落户,取得了企业满意,人才满意、政府满意的“三赢”局面,提升了的知名度和整体形象。全年共组团参加第二届沿江地区“双高”人才交流会、省研究生招聘专场、赴北大清华等招聘活动8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引才引智搭建新平台。今年10月,市人事局与科技局等部门联合承办“2013院地技术合作洽谈会”,中科院北京分院、上海分院、南京分院及中科院20多家研究所的众多专家教授,与市100多位企业家代表面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据统计,现场达成合作意向的科技成果项目15个,不少企业代表与专家互通联系方式,为今后开展全面技术合作,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组织雅鹿、申久、德威等20余家规模型企业参加了沿江地区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双推’大会,参会企业与30家次高校达成了人才引进意向,有5个技术项目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3、人才市场建设迈出新步伐。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下,人才服务中心实现顺利搬迁,人才交流服务的硬件和软件环境明显改善。据统计,全年共举办各类人才市场96期,2654家单位入场招聘,近167000人次入场交流,接受企业招聘委托998家次,招聘岗位1805个,现场接受求职委托2749人次,推荐候选人员6300人次。不断完善网上人才市场,及时更新招聘信息,积极吸纳网上会员单位,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方便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的交流。中国人才网通过改版升级,更加突出人性化、自助式的服务模式,大大方便了企业和求职者,今年以来访问量突破1000万人次,累计访问量超过3000万人次。人才租赁规模不断扩大,目前租赁签约单位73家,派遣人员725人,异地人才派遣涉及上海、北京、深圳、宁波等地。

二、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力度明显加大。

1、加强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经过两年多时间建设,市科技创业园暨留学人员创业园充当科技孵化器,为各类科技人员的创业需求提供服务,已经成为容纳科技创新企业和集聚创业人才的重要基地,目前入驻科技企业31家,其中留学生企业6家,引进博士3人,硕士8人,留学人员11人,本科生60余人。入驻企业获得6项专利及2项软件著作权。进驻企业的各类人才全部纳入市人才队伍范围,对留学人员在太住房租金由市人才开发基金给予全额补助。3月14日,省人事厅赵永贤厅长考察创业园后给予了充分肯定,希望创业园成为地方招才引智、科技创新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基地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2、发展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年初将申报特灵空调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作为年度重点项目,专门组织人员到企业调查研究,帮助设计申报材料,完善相关配套资料,局主要领导多次赴国家人事部和省人事厅专题汇报推介,协调衔接好各个环节。今年5月,经国家人事部批准,特灵空调系统()有限公司成为我市第2家博士后工作站。目前,我市拥有邝德—友联、特灵空调2家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引进东南大学博士后1名。工作站的设立和运作,有利于充分发挥人才(智力)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增强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也有利于加快我市高层次人才载体建设,构筑良好的人才、科研平台。

3、申报“六大人才高峰”项目。今年省人事厅启动“六大人才高峰”第三批资助计划,人事部门深入企业调查摸底,详细掌握第一手资料,精心组织申报材料,共申报2人3个项目。经过推荐、申报、专家评审,新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吴冯波博士的“双抗原夹心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TRFIA)检测人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Ant-HCV)”项目获C类资助计划,鹞鹰数据技术有限公司袁定伍的“通信产品专用嵌入式操作系统”获D类资助计划,资助项目数占整个大市六分之一,这在我市尚属首次。资助计划的落实对项目承担者鼓舞很大,进一步激发了创新创业的热情和动力,必将带动全市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和创业。

今年以来,已有63名高层次人才落户,进一步优化了我市的人才结构。

三、以企业和人才需求为根本,全市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形成。

1、完善服务重点企业配套措施。坚持重点企业联系制度,落实《人事人才重点服务七镇二区的意见》。今年3月,市人事局与科技局、经贸委、外经贸局联合召开动员大会,出台了服务企业的十五条意见措施。四部门主要领导多次磋商,并多方征求意见,在服务内容、服务手段、服务重点等方面达成共识。通过整合部门资源,着力加强人才载体建设,畅通引才引智渠道,完善人才配套服务,建立起部门间信息共享,通力合作的人才服务新机制。舍弗勒(中国)有限公司一名高层管理人员(原留德学生会负责人)通过市长信箱反映自己在事业和家庭之间产生了矛盾。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人事部门急人才所急,想人才所想,及时了解实际情况,主动与相关部门联系沟通,在短时间内帮助解决了家属调动、安置等问题,解除了人才后顾之忧,优化了人才发展环境和整个投资环境。

2、加快大学生实习基地建设步伐。今年实习生总量增长迅速,学历层次提高幅度较大,共吸纳了256名实习生,本科以上实习生74名,舍弗勒、特灵空调等企业共吸纳了12名硕士研究生。4月份,专门召开实习基地建设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实习基地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思路,6家先进单位受到表彰,4家企业成为新挂牌单位。完善了大学生实习基地管理办法,74名实习生获政府人才开发基金专项补助。经过三年实践,目前共有授牌企业35家,实习人数累计达1524名,其中大专生占41.5%,本科生占35.3%,硕士17人。一大批企业强化了主体地位,示范效应显著,环保电厂两年内吸纳75名实习生,实习生录用率100%,舍弗勒、阿尔派、创业园等企业实习生录用率也都超过50%,部分实习生还被委任到企业的重要岗位。

3、丰富人事人才配套服务。贴近企业需求,进一步扩大人事范围,丰富服务内容,今年以来共办理人事2993人,户口挂靠633人,特聘工作证39人,收集档案资料2443份,全年入库档案3538份。拓展人事配套服务新领域,提供人事业务全权委托、人才代招、人事策划、人才测评与考核、薪酬调查、职业生涯管理等服务,建设完善了高级人才库。加大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力度,编印了《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南》,高度重视特困家庭毕业生就业工作,按照专业对口或相近的原则,做到及时推荐、重点推荐和优先推荐。

四、以人才本土化为目标,各类社会化人才培训的品牌效应日益显现。

1、构建多层次学历培训平台。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与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联姻,通过联合办学等形式搭建人才培养新平台。华东理工大学行政管理研究生班共录取学员18名,两年后这批人才将取得研究生学历,成为首批在本土培养的硕士研究生。精心筹办华东理工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培训班,13名学员经过考前辅导参加了全国联考。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开展高升专、专升本网络教育培训,在读学员完成所有课程学习后将获得上海交通大学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培训班的顺利举办,开辟了人才学历进修新的通道,进一步优化了全市学历培训的整体结构。

2、推进紧缺人才培养工程。今年4月,我市正式成立紧缺人才开发工作办公室,首次了《市2013年度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资助目录》,明确了电子信息、机械电气、港口物流、营销管理、生化医药、能源材料六大类紧缺专业人才。根据市场需求,成功举办了“市首期中国市场总监、营销经理培训班”,15名参训学员将获得市人才开发资金资助。深入开展英语、日语、物流、人力资源管理等“订单式”培训,推出职业资格考核、国际化考证等特色项目,共开办20多个班次,培训人数1400多人,在短时期内培训出企业急需的高素质、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同时,组织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参加一些专题讲座和论坛,与外地培训机构联办专题研讨会等,造就了一批公共管理、经营管理方面的复合型人才。

3、加强专技人才队伍建设。继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加速培养优秀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新世纪高级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带动全市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完成工程、卫生、教育等10多个系列职称评定、审核推荐工作,其中高级80人,中级198人,初级550人。加强与各类行业协会的联系合作,拓展地方职称工作领域,举办化工、服装、建设等系列地方职称培训班,参训人数80多人。与经贸委共同开展高级经济师职称认定工作,15位企业家获省首批认定高级经济师资格,进一步提升了企业档次和人才层次。今年以来,共组织全国职称外语考试、省职称计算机能力考核、全国经济资格考试、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等10多个专业类别的职称、职(执)业资格考试工作,报考人数达2800多人。

五、以贯彻实施公务员法为契机,公务员队伍建设、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得到加强。

1、做好公务员登记工作。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召开了全市实施公务员法工作会议,重点开展公务员登记工作。坚持依法办事、先易后难、分类登记、以人为本、尊重历史、慎重处理的原则,严格掌握登记的条件、标准,严肃登记工作纪律,层层把关、逐级负责、分步实施,并及时部署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上报审批工作,积极稳妥地解决好登记过程中的现实矛盾和问题。抓住实施登记工作的有利时机,建立了公务员登记信息系统。严格机构编制管理,全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信息管理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市委组织部、市编办、人事局、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五部门统一了信息来源,实现了资源共享。规范事业单位登记程序,首次开展网上年检,年检率、年检合格率均为100%。

2、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根据省、市统一部署,完成了2013年招考录用国家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工作,首次采用网上报名,报考人数达1447人,平均竞争比例为20:1。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执行招录程序,广泛接受纪检监察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最终录用68人。全市81个单位参加了2005年度目标管理考核,考评内容、方法和评分标准得到细化,结果比较理想。全市机关共有2976人参加了年度考核,其中优秀383人,占12.9%;称职(合格)2522人,占84.7%。组织103名机关事业单位新录用人员参加初任、岗前培训,并在培训形式、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强化理论学习,加强社会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积累了大量经验。组织了70名优秀公务员分三批进行了健康休养,举办了首期机关公文基础写作培训班、全市机关人事干部业务培训班。

3、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认真学习贯彻国家人事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规范事业单位招聘行为。分上下半年两次组织40家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提供就业岗位73个,经公开报名、考试、考核等程序,最终录取52人,其中应届毕业生7人,社会在职人员45人。积极配合市外经贸局做好招商局公开招聘、选调工作人员工作,报名人数73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1人,海外留学人员8人,具备专业英语八级资格13人。经公开报名、外语笔试、外语口试、结构化面试、专业化面试、体检、考核、公示等程序,最终录取8人。全市事业单位共有9606人参加年度考核,其中记三等功71人,嘉奖651人。

六、以服务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加强基层组织队伍建设的相关配套措施陆续推出。

1、建立示范村挂钩联系制度。响应市委、市政府下派后备干部到15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统一部署,人事局派出一名科长到双凤镇维新村挂职,担任村党委副书记,搭起了人事服务农村的桥梁。局主要领导带队专程来到双凤镇维新村,与双凤镇党委书记等镇领导和村党委班子座谈,深入了解农村基层组织人才队伍现状,掌握第一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召开座谈会、现场办公等形式,加强调查研究,探索出台村级组织吸引、培养、用好人才的相关人事配套政策,切实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

2、开展新农村建设专题调研。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精神,人事部门赴七镇两区进行专题调研,听取各镇主要领导对农村(社区)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召开了多个村(社区)书记、主任参加的座谈会,初步掌握了我市村(社区)一级班子主要领导的情况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新农村及和谐社区建设的若干建议,拟定了《关于加强村(社区)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并上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待批准后正式实施。

3、充实基层组织后备人才队伍。积极鼓励和促进高校毕业生主动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会同组织部门选派了16名高校优秀大学生到各镇事业单位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鲜血液。根据市《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实施办法》精神,认真组织开展了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选聘岗位包括村党组织干事或村民委员会主任助理、社区党组织干事或社区主任助理。经过报名、笔试、面试等程序,共有4名优秀毕业生被选聘到村、社区工作。同时,从选聘、保障、激励、管理四个机制入手,努力营造服务基层、扎根基层的良好氛围,使优秀人才真正能引得进、用得上、留得住。

七、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己任,人事人才工作在体现社会公平、促进和谐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1、充分体现社会公平公正。为了妥善解决一部分五十年代小乡干部由于当初未能办理正式退职手续而没能享受定期生活补助等历史遗留问题,人事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出台了《关于对五十年代部分退职人员实行生活补助问题的通知》,相关配套政策明确了补助对象、标准、经费来源等,切实保障了这部分老同志的基本生活。牵头市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下发了《关于我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养老保险退休后相关待遇的处理意见》,有效解决了事业单位中缴纳养老保险在社保领取退休工资的人员与未缴纳养老保险在财政领取退休工资的人员待遇差距明显等问题,切实保障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的养老待遇,维护了个人和单位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更好的推行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充分发挥阵地优势,热心做好退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促进了社会安定团结。

2、全力做好军转各项工作。顺利完成年度军转安置任务,全年共接收安置军转干部37人,其中团职干部10名,随调家属3名。切实抓好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稳定工作,调整落实资金来源,确保一年两次按时足额兑付补贴。目前,357名符合政策规定的企业军转干部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补助,补助率达100%,全年补助金额共计217.9万元。对特困企业军转干部,在“八一”和春节前,还专门组织慰问补助。积极宣传相关政策,完善应急预案,定期排查调处矛盾,逐步健全解困维稳工作的长效机制。高度重视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他们创业提供方便,认真解决政策落实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今年3月,市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创业汇报会在召开,上级领导充分肯定了我市开展这项工作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果。

3、妥善处理人事信访问题。认真贯彻信访条例和人事政策法规,落实信访责任制,以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尽心尽力做好人事信访工作,及时承办上级部门和领导批示交办的信访件,定期反映信访情况,提出解决建议,确保每封人民来信都能妥善处理,并热情耐心地做好来电、来访人员的解释答复工作。全年共处理来信35件批。高度重视“两会”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明确责任分工,加强沟通联系,认真听取意见,共商解决办法,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提高了办理质量和效果,共办理建议提案5件,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人事部门办理工作的满意和基本满意率为100%。

八、以加强队伍建设为基础,人事部门整体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

1、深入开展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年初,专门召开动员大会,制订出台了实施意见,局主要领导与各科室(中心)签订了创建责任书,广泛征求机关、重点企业、乡镇人事干部以及特邀人事监察员对人事部门的意见建议,发放征求意见函280余份,接受社会各界的政风行风评议,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组织参加机关文体艺术节、人事系统乒乓比赛,积极开展征集文明用语、文明行业知识竞赛、迎“七一”革命歌曲演唱赛等一系列活动,丰富机关文化生活。在全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明显成效,并受到了社会群众的广泛好评,树立了人事部门良好形象。

2、扎实推进主题教育活动。以“高扬主旋律,争创新辉煌”为主题,专门印发了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意见,找准人事人才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佳结合点。继续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AB岗位工作制,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减少办事环节、优化办事流程,塑造文明规范、诚信敬业、优质高效的窗口服务新形象,人才服务中心被连续评为2004、2005年度主题教育“十佳示范窗口”。组织全体党员到华西村观摩学习,开展了学习昆山精神大讨论,首次将户外拓展训练引入队伍建设,市主题教育活动情况简报3次转发了人事部门的做法。

3、继续完善内外监督机制。坚持每周一学习制度和中心组集中学习等制度,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成果,逐步建立长效机制,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坚持民主集中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开展了以"知荣辱、促和谐、创三优、树形象"为主题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八荣八耻”深入人心。坚持每月一次电化学习制度,在全体党员中进一步深化反腐倡廉教育。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完善人事网站平台,大力推行政务公开,与新闻媒体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市民对人事部门的意见与要求,增强了人事人才工作的透明度。通过各种形式的监督,使人事部门行政效能、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被举报文档标题:2013年人事人才工作总结2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zongjie/grnzzj/63887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