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叙事疗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范文

叙事疗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范文

时间:2022-11-20 10:18:42

叙事疗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决定了在其实务领域中应用叙事疗法的适切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借鉴叙事疗法的相关原理与技术,通过个别谈心、团体辅导、网络辅导等路径,实现叙事疗法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由理至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由内而外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由薄到厚引导学生重构自我;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叙事疗法;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高校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在于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大学生施加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要求的思想品德。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一个“真”字,要用真理说服人、用真情感染人、用真实打动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本质要求注定了它与后现代叙事疗法之间有着某种不可分割的关联与融通点。据此,我们采用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尝试将叙事疗法的理念与方法引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为提高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提供一种新的方向。这不仅有助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领域,而且能更好地解决服务对象的问题,丰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叙事疗法的基本概念及方法原理

叙事疗法是后现代心理治疗的一个分支,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理论主要来源于后结构主义、社会建构论和以福柯为代表的后现代思潮。叙事疗法的具体运用最早开始于家庭治疗,主要创始人为澳大利亚临床心理学家麦克•怀特及新西兰的大卫•爱普斯顿。这种疗法不同于传统的精神分析和心理治疗,它摆脱了将人视为问题的治疗观。咨询师通过聆听来访者述说生命故事,有意识地提醒其叙事语言中所蕴涵的模糊之处和可能性,引导来访者将过去零散的记忆和经验进行统整,从而进行外化和解构,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并重构生命故事和自我认同。我们或可从以下三个维度来认识叙事疗法的方法原理。

(一)故事叙说———编排和诠释生命故事。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说:人类一直是个说故事者,他总是活在自己说的或被他人说的故事中。叙事强调说故事,人们以第一人称述说生命故事,既对他人述说,也在通过内在独白向自己述说。“生命故事”是叙事疗法的一个核心概念,正如怀特所说“生命故事或自我述说的过程传达出我们决定撷取及对外表达的生命经验片段;故事或自我假说决定我们如何塑造生命经验”[1]。通常,来访者的故事充满了挫折、失望、悲伤、绝望等不良情绪。一个人述说生命故事时,常常假设自己未来的生命故事仍将如此,这是认知基模的限制和束缚。咨询师挖掘故事中基调不一致之处,有意识地使用语言,营造一种尊重和接纳的氛围,引导来访者发现生命故事中的闪光事件(即支线故事),通过发展支线故事形成新的自我认同,建构起新的积极的生命故事,编织出生命的新面貌。

(二)问题外化———将问题与人分开。通过隐喻外化问题是叙事治疗的特色。外化是“去病理化”,是运用一种特别的语言形式为人们带去鼓励和希望。人们往往会将来自社会的压力和不公正归因于个人的失败、自身人格和能力的欠缺或是错误,这就是问题内化,即将问题等同于自我,我就是问题,问题即是我。这样的归因方式往往使自我陷入自责和罪恶感中难以自拔。叙事疗法正是通过把问题对象化而改变这种内化的理解,强调人不等于问题,问题才是问题本身。当问题成为一个与人剥离开来的纯粹客体,当生活中负面的“必然”不再成为限制人们自我认同的因素时,才能增强对问题的控制感。

(三)解构重建———重新叙说并改写生命故事。解构是后现代主义的思维方式,用以表示“拆解”或仔细检视,进而探究被文化、社会视为理所当然的观念后面的隐含意义与重要性。人们常常相信,他们所面临的问题源于个人缺陷,看不到社会文化对个人世界观建构过程的影响。因此,怀特将“解构”的概念应用于治疗过程,旨在“协助人们检视受文化影响的思考方式与理念假设,使他们看到过去未曾注意的可能性,贴近人们的渴望,并在有意识的选择下将其付诸行动”[1]。解构即是一种看见,看见一个流动的自我,看见不一样的自己。叙事咨询师通过不断进行解构的提问,引导来访者重新述说生命故事,建构新的自我认同,改写生命故事。

二、叙事疗法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

叙事疗法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若干相关性,这些内在的关联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借鉴叙事疗法提供了现实的可能。

(一)教育目标具有相似性。叙事疗法的“疗”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在价值目标上具有一致性,两者从根本上来说,都是做“人”的工作,都注重人格塑造。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这就为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勾勒出了“以人为本”的主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叙事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前沿理论,从根本上讲,就是通过讲故事,让来访者的心理得到成长,建构起积极的自我认同和健全的人格。总之,叙事疗法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要以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以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最终归宿”[2]。

(二)教育载体具有一致性。叙事理论中,其所关注的是个体叙事背后隐藏的意义,叙事是载体,是通过语言和对话来实现的。语言构建了现实,语言构建了问题,可以通过对来访者的语言进行改变来帮助他把问题消解、重构生活的意义和生活的态度。从这个意义上说,叙事疗法被认为是一种谈话活动,一种语言艺术。异曲同工,语言对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也具有工具性和价值性的双重意蕴,一方面,语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另一方面,语言的价值性意义契合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目标,让个体在语言的感悟和经验中领悟真理、建构人生。两者在教育载体方面具有共通的趋同性,都具有灵活性和时效性的特征。

(三)教育方法具有互补性。以往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注重正面的、显性的教育,在教育方法上主要采取外部灌输,存在经验主义、简单说教等不足,而很少从心理的角度和人格塑造方面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在互动性和潜移默化的效应上大打折扣。叙事心理学理论强调双向互动,认为咨询是咨询师的态度和来访者的态度互动的过程,来访者自己才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治疗师的任务和职责是引导来访者叙述和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故事,而非把所谓的真理强加给来访者。因此,叙事疗法在理念和方法上介入思想政治教育,给予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理论构建和实践补充。

三、以叙事疗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目标指向

把叙事疗法的理念、方法等诸多方面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其实效性的重要路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鉴叙事疗法的相关原理与技术,实现叙事疗法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由理至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由内而外,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由薄到厚,引导学生重构自我,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由理至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是一门人文关怀的学问,“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但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3]。当代“95后”大学生思想行为复杂多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重视情感教育,以积极的情感交流促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充分确立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唤起其自身的主体意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4]。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将叙事疗法的方式方法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使思想政治教育从理性说教走向情感互动,对于彰显教育温度促发正向转变是非常必要的。叙事疗法强调的是一种尊重与欣赏的态度,是一种能给人带来的希望的方式。叙事疗法最重大的发展就是不以咨询师为中心,咨询师只是促发者,咨询师把自己当成是“透明化”的,以一种真诚、积极关注和共情的平等姿态,去理解来访者,发掘来访者深隐的力量和能量,激发来访者的内在动力。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在聆听学生叙说生命故事时,以生命抵达生命,适当地进行鼓励暗示,使学生看见自己的经验带给自己的影响,并重新赋予它新的意义。在故事的叙说中,学生真正成为了教育的主体,成为了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通过讲故事,学生进行自我探索,自我疗愈,一次又一次地把自我掏出来,重新理解,重新定位,也让内在的问题,慢慢消融,这就是叙事疗法的独特魅力。在接纳、同理的叙事氛围中,教育者与学生之间展开互动交流,颠覆了思想政治教育“我讲———你听”的传统模式,营造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由内而外,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在他的著作《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中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理论。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能否利用自己的能力和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的推测与判断。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对自己能力的推测与判断难以做到客观性,他们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取决于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受社会主流文化的影响,他们往往把失败经验归因于自我的人格特质或内在缺陷,这种内化的过程大大降低了自我效能感,是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正如社会建构论所强调,社会文化渗透并影响来访者的自我认同及个人内在动力,影响个人世界观的建构过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正是运用这种内倾化归因,给学生贴标签,把问题等同于学生,使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降低,内在的潜能无法真正地发挥出来。班杜拉认为,“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会增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无条件积极关注是叙事治疗的前提,咨询师对来访者施以正向关注,运用语言的激励力量,通过指导、暗示及解释等来帮助来访者提高自我效能感。通过隐喻外化是叙事治疗的特色,它的本质是“去病理化”,强调“人不等于问题,问题才是问题”,通过“外化其内化的论述”,使来访者跳脱社会主流文化的控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应认识到,学生的问题是被社会文化建构出来的,要把问题本身当作客体,协助学生把内化了的问题进行外化,挖掘积极的正向经验,来增强自我效能感。把问题与人剥离开来,对事不对人,这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所在。每个学生都是自己问题的主人,学生才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教育者要以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引导学生看到自己生命故事中的闪光事件,激发出自身的内在的潜能,建构和形成积极自我观念,重塑生活目标。

(三)由薄到厚,引导学生重构自我。叙事疗法强调故事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故事,是一种生命知识,就存在于个体的生命体验与行动当中。通过“说故事”“重说故事”,以前隐而未显的部分得以呈现,意义就诞生了。“说故事为我们提供了诠释经验的架构,而诠释让我们成功地积极参与到故事之中。”[1]说故事,就是阅读自己,也是自我探索、整合的历程。叙事就是一种行动、一种治疗,也是一种知识。在叙事行动中,来访者“阅读”自己,并不断在行动中反思、辨识,看见多元的自己,渐渐地建构起一个新的自我[5]。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要善于运用叙事———再叙事,引导学生重构自我,建立健全的人格。学生最初述说的故事充满了悲伤、失望甚至绝望,怀特称之为“单薄的故事”。毫无疑问,问题故事对于学生的生活已造成了影响;相对而言,学生对问题故事也有反作用力。教育者通过提问厘清或延伸故事,鼓励学生进行再述说,找到几乎被遗忘的对问题进行掌控的“例外事件”,在不断述说的过程中,这吉光片羽的特殊意义事件的情境与本质被不断扩展,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学生对自己的生命故事有更完整、更丰厚的描述。在生命故事由薄到厚的过程中,新的自我认同得以重建。

四、叙事疗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实践路径

叙事疗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主要定位于大学生心理咨询、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谈心谈话等环节。叙事疗法作为浸润后现代精神的现代心理治疗技术,具有操作性强、效果显著等特点,应当引起辅导员的重视,并在个别谈心、团体辅导、网络辅导中加以运用。

(一)叙事疗法在辅导员个别谈心中的应用。个别谈心是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最常用的方式之一,也是解决学生思想、心理问题较为有效的手段。对学生而言,辅导员是在校期间接触最多关系最为密切的老师,是最愿意与之交流思想寻求帮助的良师益友。学生在遇到宿舍关系紧张、家庭突然变故、学习就业压力大等难题时,往往会找辅导员谈心(即叙事)。传统的谈心方式,重在说理,并不能有效化解学生遇到的困扰和难题,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积极主动性未被激发出来,因而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辅导员将叙事疗法应用于谈心工作中,引导学生讲述生命故事,从悲伤灰暗的过去经验中发现具有激励力量的支线故事,并不断使之丰富,成为当下具体的觉察和具有激励力量的内在源动力,重新塑造崭新的自我,拓展深化对于生命的视野。比如,某大一新生谈到进入大学后找不到方向,感到很迷茫自卑,曾经的尖子生,因高考时发挥失常,没有进入理想的大学;在大学又接连遭遇失败,刚刚入学时竞选团支书失利,在学生会面试时被刷下来了,期中考试成绩又不理想。这名学生的叙述反映出自卑、自我效能感低下等不良情绪。辅导员采用叙事疗法开展谈心工作,通过对话交流,引导她讲述小学初中时学习成绩优秀的表现情况,仔细分析对比优秀和失败的原因,例她重新找回自信。在期末考试时,她的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并获得奖学金,成功重构了自我。

(二)叙事疗法在辅导员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应用。团体辅导是辅导员心理辅导的一种形式,指在一种被高度接纳的环境中,为团体成员提供心理指导和帮助,借助团体成员的相互影响,促进自我接纳和自我理解,进而达到认识自己、探讨自己、悦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学习更好的态度与行为模式,提高对生活的适应能力,以预防和解决问题并激发个体潜能的辅导过程[6]。在团体辅导中,运用叙事疗法的相关理念和技术,促使团体成员在交流中把问题外化,解构团体成员的问题故事,并重新建构新的故事。在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和新生适应性的团体辅导中,运用叙事疗法的理念与技术会有较好的效果。

(三)叙事疗法在辅导员网络辅导中的应用。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所具有的快捷、高效、开放的特点,为辅导员开展网络心理辅导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条件。网络心理辅导还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变得更为便捷高效,尤其是视频技术的发展使在网络中进行面对面心理咨询具有可行性。叙事疗法应用于网络咨询中有其独特的优势,如咨询文件容易保存,辅导员和学生在不断地重读中反省并发现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努力和进步,从而产生新的顿悟和对生命重新认识。

总之,叙事疗法作为一种新颖的后现代治疗实践,极大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同时,透过叙事心理治疗,不仅可以让大学生的心理得以成长,还可以让教育者对自我的角色进行统整与反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效利用叙事疗法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反思与超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马丁•佩恩.叙事疗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20-92.

[2]李瑞奇.叙事疗法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高校辅导员,2014(1):31.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4]于雪梅,郭代习.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视角下的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党史文苑,2011(5):63.

[5]周志建.故事的疗愈力量[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6:41.

[6]罗京滨,曾峥.团体心理辅导实操指南[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1-10.

作者:韩西莲1,张静2 单位:1.济宁学院学生工作处,2.济宁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叙事疗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