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团组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文

团组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文

时间:2022-10-13 10:51:49

团组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年第五期

一、高校团组织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

(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优势《团章》规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这一规定旗帜鲜明地表明了共青团的政治性。《团章》对共青团的性质、职能、任务等做了明确规定,这些决定了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凸显出特有的政治优势。一方面,共青团与共产党在思想和行动上保持了高度一致,在高校对于党的最新理论、方针、政策等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的通常是团组织;另一方面,基于共青团“先进青年群众组织”的定位,高校团组织更容易聚合品学兼优的大学生,抓牢思想政治教育的“示范群体”或“榜样群体”,以点带面,进而有效辐射全体学生。

(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优势“党团组织的组织优势不仅在于组织成员的数量,而且在于组织建制的方式。”[2]所谓组织优势有两方面含义。首先,高校共青团具有严格的组织性,有一整套完善的组织机构及组织运行模式。共青团有明显的“政党化”属性,它的成员,即共青团员有严格的入团程序和仪式,《团章》对成员的权利、义务、奖励、惩处,从中央到基层的各级组织的权责等都做了明确规定,这使得共青团呈现高度的组织化。高度组织化确保了成员对组织的基本认同和服从,保证了组织在思想、行动等方面的整体统一。其次,团组织是高校学生第一大组织。相关统计资料表明,高校团员数占学生总数的95%以上,换言之,即便团组织仅仅只是面对团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其覆盖率就已经非常高了,而在高校,团组织通常还负责指导学生会、研究生会和学生社团,如果把这些组织也列入高校团组织的工作,其覆盖面几乎是百分之百,这种组织上的优势所发挥出来的统一动员力是极其强大的。

(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动优势“朝气蓬勃”是共青团的优良作风,“贴近青年”是共青团的工作要求,这决定了共青团工作要从青年的生理、心理和时代特征出发,充分了解青年的情感、愿望和兴趣,从而吸引青年,团结青年。尤其是在高校,团组织开展活动主要利用学生课余时间,这要求团组织的活动必须寓教于乐,丰富多彩,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开展活动”是高校团组织的“看家本领”,高校团组织在开展活动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各高校几乎都有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品牌项目。此外,高校团组织在形势政策引领、社会动员等方面也保持了超强的反应力和行动力,比如在奥运会、园博会等重大活动中对志愿者的大规模动员,对国家重大政治活动、社会重大事件的及时反应以及舆论引导等。迅速、有效、统一的行动优势,奠定了高校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沟通优势在与大学生的交流沟通中,团组织所具有的优势同样是明显的。一方面,高校团干部综合素质较高,年轻而富有激情,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敢于开拓创新,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高校团组织善于利用新的手段和方法开展工作,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对新技术、新媒体的运用。QQ、MSN、微博、微信等新技术的兴起,对大学生传统的沟通方式产生了新的冲击。面对这种冲击,团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第一时间占领网络阵地,有效引导了主流价值观。团组织普遍开通了官方微博、微信,利用新技术、新媒体有效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空间,保证了工作的及时性和广泛性,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直接深入,极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有效性。

(五)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优势“高校共青团是校园文化的建设者和引导者。”[3]教育部、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学生会、研究生会和有关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发展。”这表明,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职能部门是高校团组织。现实中,高校团组织正是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使大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情感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高校团组织充分利用青年节、建党节、国庆节、一•二九运动纪念日等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通过开展各种文明实践活动,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文明习惯,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综合素质。

(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优势“服务学生”是高校团组织的工作目标,也是开展工作的具体手段和方法,尤其是在团组织指导下的学生会、研究生会和学生社团,本身定位就是维护学生权益、服务学生成长的组织。当前,大学生普遍面临各种各样的生活压力和心理问题,只有做好学生服务工作,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生根落地。高校团组织应着力于解决大学生面临的最普遍、最迫切的问题,围绕党政关注、青年急需、共青团能为的领域开展工作。比如,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维护大学生合法权益、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困难学生的救助帮扶等,对大学生的服务有多少,就意味着对他们的影响有多大,服务的成效决定了团组织在大学生当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高校团组织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重形式轻内容高校团组织通常被外界视为“活动团”。一方面说明共青团擅长搞活动,但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团组织的一大问题:形式主义。当前,高校团组织普遍存在“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团组织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以大量活动为载体,却通常忽略活动本身的意义和价值,把重点放在活动的形式、规模、包装、宣传等方面。对于工作,部分团干部缺乏思考,甚至缺少学习。在现实中,我们看到不少团干部只热衷于喊口号、炮制概念、夸夸其谈,善做表面文章,缺乏底蕴,缺少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方法技能。工作大多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二)重短期轻长效“短平快”是团组织工作突出的特点,在追求效率的同时,团组织往往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建设。在高校普遍存在的情况是团组织的活动搞得有声有色,轰轰烈烈,但活动结束就戛然而止,既没有后续跟进深化,更没有系统化的工作模式建设,无法体现出蕴含于活动之中的核心价值和集中目标。高校团组织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习惯采用座谈、报告、讲座、学习研讨等形式,这是因为这些形式比较简单易行,周期短、见效快,但他们却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潜移默化、功到自然成的长期工程。

(三)重服从轻自主高校团组织要在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党委的满意度几乎成为评价其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这使得团组织在工作中时常处于一种被动服从状态。“党委安排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党委要求我们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宁可不出彩,绝对不出错”是不少高校团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原则,这导致团组织在工作中循规蹈矩,缺少独立自主和担当精神,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历来被高校团组织视为“高风险区”,轻易不敢涉足。而一些团干部因为年轻,对政策把握不够,大局意识欠缺,容易犯错,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阻碍了团的工作的创新、创造。

(四)重整体轻个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要重视大学生整体层面的教育,又要重视个体的特殊教育,从某种程度而言,后者更应是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高校团组织的工作视角通常集中于整个群体,与个体接触少,针对个案的实践不多,而且高校团组织直接面对的通常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针对困难学生、问题学生等应急处理情况较少。

三、高校团组织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党建带团建制度化“党建带团建,是高校共青团建设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在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适应新形势,实现团建创新,取得工作实效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当前高校中,党委对共青团工作的重视程度、支持力度、带动程度等差异巨大、参差不齐。高校团委很难真正掌握学校的政策、资源、规划等“实权”,这使得“党建带团建”成为一个口号,缺乏制度化建设和保障,导致在实际工作中随意性大,缺乏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党建带团建”制度化建设,是当前高校党建的重要工作之一,不少高校也做了一些试点。例如,团委书记列席党委重要会议,及时掌握和参与学校大政方针的研究布署;实行党建带团建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听取团的工作汇报,研究和解决团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等。要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长效机制来做实“党建带团建”工作,才能促进团组织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二)团干部教育培训常态化团干部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团干部整体素质如何,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如果说教师主要通过“言传”来育人,那么团干部就是通过“身教”来育人,这对团干部的个人修养、道德品质、工作能力、综合素质等提出了高标准和严要求。团干部年轻化是其显著优势,但在高校“育人”的特殊职能面前,这一优势有时也容易成为劣势。很多团干部年纪很轻就成为学校中层,容易骄傲自满、独断专行,形式主义和官僚作风滋长,这样的团干部是无法胜任重要工作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审视团干部的教育培训问题,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团干部的业务知识、专业能力的教育培训,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心理学、传播学等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对团干部的道德教育、政治教育、综合素质教育,要把团干部队伍真正建设成为知识结构合理、政治素质较高、工作经验丰富、人格魅力突出的“精锐部队”。

(三)工作评价机制科学化高校团组织要想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在大学生中建立良好的群众基础,取得学生足够的信任,前提就是“眼光向下、身段放低”,把工作重心向学生聚焦,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为学生排忧解难,提供帮助服务,所以,以学生为评价主体是必须的。当前,对团组织的工作评价机制较为单一,主要是党委评价,甚至是党委书记或分管副书记评价,它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团组织“唯领导论”的倾向,尤其是当上级决策和学生诉求相矛盾的时候,团组织的选择通常是维护前者。在高校教学评估体系中,评价教师的主体是学生,这是因为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但事实上,高校团组织的工作对象也是学生,虽然团组织受党委领导,对党委负责,但在高校,“育人”才是第一目标,学生才是第一主体,只有建立起由学生主导的工作评价机制,才是科学合理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四)目标定位清晰化当前,高校团组织普遍存在目标定位模糊的现象,不清楚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要么单纯服从上级,机械地扮演着党委和学生之间“二传手”的角色,工作中缺乏创造性和独立性;要么一味地追求“政绩工程”,开展活动的目的是“做给人看”,尤其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于自己所要承担的任务和责任缺乏思考,过于强调共青团这一角色定位,忽视“高校”这一现实背景,不尊重教育规律,有时为了开展活动而影响甚至扰乱教学秩序。在高校,教学科研永远是中心工作,教书育人永远是第一要务,教师永远是育人的第一责任人,课堂永远是第一渠道和途径,高校团组织所要做的,是明确自己在高校教育格局中配合、辅助、丰富的角色定位,即时刻围绕教学中心开展活动,配合一线教师深入育人,辅助第一课堂开拓第二课堂,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高校团组织只有对自己的目标定位保持清醒的认识,并据此开展工作,团组织在高校中才能有所作为。

作者:沈健平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团组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