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当代中国价值观思考范文

当代中国价值观思考范文

时间:2022-09-30 11:31:57

当代中国价值观思考

《探索杂志》2015年第四期

当代中国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社会凝聚力的来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有益于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指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基本蕴涵及其特征

1.1价值观与当代中国价值观学术界关于价值观概念的界定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价值观是指与历史观、自然观相类似的以价值为特定对象的理论学说系统;而狭义的价值观则是指人们关于好坏、善恶、美丑等价值的态度、看法和选择。大多数学者认为应当在狭义的意义上使用价值观这一概念。袁贵仁教授认为,“所谓价值观念,包括人们的社会信念、人生信仰、政治理想、道德追求、生活原则等在内,是人们的价值信念、价值标准和价值理想的综合体系,是人们利益、需要、心理和行为的内心定向系统”。从宏观视角来看,价值观可以被看作是社会文化体系的灵魂,代表着社会对应该反对什么、倡导什么的价值性判断;而若从微观的视角而论,价值观则是人们内心深处的信念系统,在人们的价值活动或社会行为中发挥着评价标准、情感激发及行为导向的功能。在任何一个社会系统中,价值观不是单一的而是各种具体价值观的总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价值观也是人们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当代中国价值观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丰富和发展,它从价值维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体现了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使人们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有了多维度和更加全面的把握。可以说,当代中国价值观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方向,推动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和人民幸福生活的实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1.2当代中国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的价值观系统中,既有居于主导作用和支配地位的核心价值观,也有一般价值观,而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中的其他价值观之间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具有社会价值观的根本规定性,并且它所体现的是这种价值的根本性质,是一种价值观与另一种价值观区别的基本标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性质是社会主义的,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这是当代中国价值观区别于西方价值观及传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本标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支配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并决定着整个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最重要的部分。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人们精神意识和思想信念的灵魂,必然会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以及生活态度等产生深刻的影响,并有益于人民大众在中国梦的统领下,对国家、社会、人生等领域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形成价值认同。中国梦作为人民大众的理想信念和愿望,也是现阶段人民群众的价值追求和价值目标,它体现了人民群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价值观的最凝练体现,也是实现中国梦不可或缺的价值内核,它鲜明地体现了一个社会主导性的价值准则,是构成一个民族、国家发展进步须臾不可缺失的精神支柱。人民大众只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有一定程度的认知并产生情感共鸣,才能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而内化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志力量,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自觉的实践行为。因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以中国梦为统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是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核心内容。

1.3当代中国价值观最鲜明的特征首先,当代中国价值观蕴涵传统文化中的尚“和”思想。“和”亦即和合、和谐、中和的意思。以尚“和”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既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也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正如所指出的:“这种‘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宽容品格,是我们民族所追求的一种文化理念。”因此,我们只有很好地认识和把握中国的历史文化,才能很好地认识和选择当代中国的发展特色和发展道路;而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构建当代中国价值观的重要思想资源,其实质就是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化,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其次,当代中国价值观的现实维度是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公平正义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种价值取向,它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价值诉求。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公平正义应当成为社会主义的代名词,而没有对于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富强、民主、平等、公正”等价值理念,既是我们国家和社会为之努力的方向,也是我们将要实现的目标和宏伟蓝图。再次,当代中国价值观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当代中国价值观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梦亦即“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的现实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既是按照时代特点和时代要求,对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创造性转化,从而赋予传统价值观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了传统价值观的生命力;也是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对传统价值观进行创新性发展,借以增强传统价值观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1.4当代中国价值观的总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实质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它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精神之魂。当代中国价值观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目的,以社会公正、繁荣、和谐、人民幸福为价值指向,既表征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也彰显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而当代中国价值观要为人民大众所认同以及成为人们自觉的价值追求,其基本任务就是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总的价值目标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根本性的意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的基本蕴涵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其中人民幸福具有更终极的意义。因此,只有着力改善民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夯实当代中国价值观构建的现实基础,才能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也只有在不断满足人们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人们才能够去关注当代中国价值观的构建,只有当社会主义的价值关系进一步理顺了、社会主义的价值事实进一步丰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才能真正地得到普遍的确立、巩固和提升。

2当代中国价值观建构面临的挑战

2.1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相对低迷造成社会主义价值观动摇不论什么类型的国家或社会,当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在执政者的自觉或人民群众的要求下进行相应的体制机制改革是很正常的,并且也是非常必要的。不过,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有两种:一种是遵循唯物史观实现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改革,一种是背离唯物史观的改变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亦即“走老路”或“邪路”的变革,而前苏东国家采用西方理论家设计的所谓“休克疗法”,实行激进的经济社会改革,就是背离了社会主义价值观方向的变革。前苏东国家改革的出发点不是要改变原有的社会主义模式存在的弊端,而是认为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是注定没有效率、没有前途的。他们进行改革的目的不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而是为了用被他们看作富有效率的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取代没有效率的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不是完善社会主义,而是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及基本制度的根本否定,因而,这种改革是注定要失败的。特别是前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解体的原因固然错综复杂,但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苏联盲目引入西方所谓的自由民主思想,在指导思想上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大搞指导思想多元化,忽视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建设、坚持和发展,从而使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长期处于模糊之中,极大地影响到人们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信念和信仰,影响到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并为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渗透提供了可乘空间和可乘之机。这正如罗尔斯所指出的那样:“政治价值是极为重要的价值,因之是不能轻易僭越的。”放弃社会主义价值观及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主张社会政治多元化、指导思想多元化和“非意识形态化”正是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易帜改辙的重要原因之一。前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及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低迷,必然会影响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塑造,但也给我们以警示:无论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怎样的改革,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必须不断推进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建构与发展。

2.2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战略对当代中国价值观构建的负面影响当今时代,就经典马克思主义曾经批判过的资本主义制度来说,它不仅没有消亡,而且还在平稳地发展,并且资本主义社会的表面繁华所虚构的“景观”遮蔽了人们对其社会本质的认知。法国哲学家居伊•德波就曾指出,资本主义业已超越了它的生产阶段,利用饥饿来实现对被剥削阶级的统治已经是资本主义上个阶段的陈年旧事了,当代资本主义已经从生产阶段发展到了一个独特的景观阶段。“在现代生产条件无所不在的社会,生活本身展现为景观的庞大堆聚。直接存在的一切都转化为一个表象。”这里德波借“少数人演出,多数人默默观赏”的“景观”来意指资本主义社会的新特质,人们因为对景观的迷入而丧失自己对本真生活的渴望和要求。“在真实的世界变成纯粹影像之时,纯粹影像就变成真实的存在———为催眠行为提供直接动机的动态虚构的事物。”在德波看来,马克思所指认的那个物性的商品经济世界已经转化成景观的总体存在,马克思所面对的人与人关系的经济物化颠倒转变为已经颠倒的物化本身的表象化再颠倒,社会存在表象化已突显为资本主义的主导性范式。德波认为,景观的存在和统治性的布展证明了资本主义体制的合法性,人们在景观当中迷失并丧失了对本真生活的渴望与要求,而资本家则依靠控制景观的生成和变换来操纵整个社会生活。可以看出,德波并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的物化批判理论,而他提出“景观”是当代资本主义合法性“永久在场”的观点也是必须批判的。不过,德波“景观社会”却向我们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的价值观战略已经使人们不自觉地处于被麻痹的“催眠”状态。景观的在场就是物质化了、对象化了的世界观、价值观,它通过文化设施和大众传媒构筑起一个弥漫于人的日常生活中的伪世界。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既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人们的革命行动及革命意识已经淡化或者正在淡化的原因,也弱化了人们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信仰及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建构。

2.3中国社会深刻转型带来价值观危机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及国际经济、政治地位的提升,这本来有利于这个国家或地区共同理想或价值观的塑造,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就我们国家来说,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国家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各个领域均取得了辉煌成就,国际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不断提高。但随着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受市场经济、多元文化思想和社会逐渐向民主化纵深发展等因素的影响,由于伦理道德关怀和法律准备不足,市场经济的弊端在我国被放大。在商品拜物教的冲击下,越来越多的人醉心于对财富的追逐,这使得社会生活领域呈现出功利化的趋势,再加上贪污腐败和社会冲突管理上的失误,导致享乐主义、极端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思想和行为泛滥。这正如托克维尔所指出的:“不惜一切代价追求财富以及对商业的热衷、对索取的热爱、对舒适的追求和物质的享乐,就成了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情感。这种情感弥漫到了所有等级,甚至那些对它们一无所知者也不能置身事外。如果它们不被制止,整个社会都会萎靡和堕落。”再加上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及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处发展,西方一些不良的宪政观点、普世价值观念及新自由主义文化潮流正在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而面对一些过去长期被认为是“姓社”的东西不再适用,一些被长期认为是“姓资”的东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致使一些人或对党的理论创新不理解,或对改革开放的政策有疑虑,这势必会使一些缺乏必要思想准备的人们在思想认识上出现偏差,从而产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乃至当代中国价值观的怀疑。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因此,怎样从理论和实践中探讨并解决这些问题,是深化改革开放进程中绕不开而又必然予以回答的问题。

2.4思想宣传工作的失误与偏差导致一些领域社会主义价值观“虚化”随着改革的全面深化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叠加凸显,特别是在全球化浪潮与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一些人感到无所适从,他们在精神上失去了信仰,丧失了判断善恶、是非的价值标准,而一味地追求物质享受和经济利益,从而导致了享乐主义、功利主义与拜金主义等思潮的泛滥。在此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也相应发生了变迁,原有的价值观念也受到了极大冲击,而新的价值观尚未形成,这就使各种观念交相杂陈,各种思潮此起彼伏,不同价值取向相互碰撞,致使一些人的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思想道德产生了滑坡,从而引发了道德危机、价值迷失以及诚信缺失等现象的出现。再加上一定时期内“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传播过程中在一些场合被有意无意地淡化、悬置、疏远甚至背离,在一些场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被当成一种摆设、口号或者程式化的东西,传播流于形式。”造成一方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实际工作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另一方面在实际传播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涵也显得日益空洞单薄,逐渐脱离了时代精神。解决思想宣传工作的失误与偏差所导致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虚化”,需要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列宁曾指出:“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意识形态,我们必须在工人中重视这种意识形态的灌输,否则就是加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对于工人的影响。”

列宁看来,以马克思主义这种“科学的意识形态”来教育工人群众,发展工人群众的政治意识,对于对抗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促进革命的胜利发展是极为重要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葛兰西也曾指出无产阶级在意识形态上的成熟性是革命胜利的保证,“在意识形态是历史所必须的这个意义上,它们是‘心理学的’;它们‘组织’人民群众,并创造出这样的领域———人们在其中进行活动并获得对其所处地位的认识,从而进行斗争”。因此,构建当代中国价值观,不啻是彰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关键之举。

3构建当代中国价值观的意义

3.1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建构能够为未来中国发展提供科学的价值引导当代中国价值观最大限度地体现了社会的多元诉求,因而更加贴近百姓生活,也更容易为全社会成员所接受和认同。不过,当代中国价值观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自然是必要的,但仅仅停留在这一层面是不够的,当代中国价值观还应当为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的价值引导。党和政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组织者、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者及社会公平正义原则的贯彻者,相关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只有深刻反映社会主义本质的价值观的内在要求,才能在实践中真正做到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置于最高位置,也才能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别是在当前,我们国家的改革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及需要破解种种发展难题的情形下,要进一步拓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进而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不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鲜明的时代气息,一个关键的前提就是必须在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上坚定当代中国价值观,并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作为推进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从另一层面来说,各级党员干部手中无不掌握着大小不等的公共权力,而公权力历来是一把双刃剑,在廉洁者手中是为民谋利的工具,而在贪腐者手中则是损人利己的工具。而党员干部是否廉洁,既取决于内部和外部权力监督体系是否完善、有力和高效,也取决于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否端正,是否有正确的价值追求。因此,当代中国价值观为中国未来社会发展提供科学的价值指引,这既可以提高党的执政成效及服务效率,也必定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认同。

3.2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建构有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价值认同当代中国价值观建构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现实发展基础上,它既吸取了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的历史内涵,也深刻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和共同诉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上承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下联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当代中国价值观作为人们精神意识和思想信念的灵魂,必然会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以及生活态度等产生深刻的影响,并有益于人民大众在中国梦的统领下,对国家、社会、人生等领域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形成价值认同。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中国梦与当代中国价值观二者是内在统一的。中国梦作为人民大众的理想信念和愿望,也是现阶段人民群众的价值追求和价值目标,它体现了人民群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当代中国价值观鲜明地体现了一个社会主导性的价值准则,是构成一个民族、国家发展进步须臾不可缺失的精神支柱,因而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当代中国价值观的思想保证。人民大众只有对当代中国价值观的本质内涵有一定程度的认知并产生情感共鸣,才能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而内化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志力量,才能将当代中国价值观转化为人民大众自觉的实践行为。所以,只有构建起以中国梦为统领的当代中国价值观的价值认同才谈得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只有认真践行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梦的价值认同。

3.3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建构有利于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因而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建构,有益于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性。社会主义特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区别于其他社会制度与社会形态下的核心价值观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必然会受到世界其他文明尤其是其他国家核心价值观的撞击与冲突,而当代中国价值观拥有强大的包容性,能够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并通过对其他核心价值观的吸收与融合,在碰撞中扬弃而前行。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建构也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基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这样一个现实情况,因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价值追求及实现全面小康和基本现代化的精神之魂,其培育和践行必然会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必然与中国梦有机结合,现实性与理想性的历史统一。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建构还把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同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结合起来,因而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建构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而人民群众中也蕴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热情,离开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就是一句空话。也只有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帮助人民大众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才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总之,当代中国价值观要实现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作用,就必须内化为人民群众自觉的价值追求,只有用当代中国价值观武装人民群众的头脑,不断“拓展对外传播平台和载体,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方方面面”,不断增进以中国梦为统领的社会理想共识,强化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才能既发挥社会主义价值观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引领及导向作用,也才能为实现伟大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作者:陈国富 余达淮 单位:河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当代中国价值观思考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zhengfazazhi/tszz/67984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