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范文

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范文

时间:2022-06-22 02:35:36

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区域与全球发展》2018年第1期

[摘要]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党的对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做出的重大论断,也是新发展理念在经济建设领域的具体体现。具体来说,高质量发展就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发展以及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发展。当前,我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还存在着创新能力与经济转型升级需要还不适应、现代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尚未形成、经济与社会协调互动还有待加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水平有待提高等诸多问题。应在发展认识上解决好速度和质量的关系问题、在规划导向上更好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在政策体系上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在市场体系构建上营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环境。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基本内涵;主要问题;政策建议

党的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求发展经济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1]2017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要求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因此,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1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

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应该从三个方面认识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1.1高质量发展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变革,意味着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全方位调整。要将新发展理念作为一个整体,加强统一贯彻、系统贯彻,使其贯穿于经济发展各领域各环节,推动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

1.2高质量发展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发展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根本转变,其中实质的结构性改革和结构性调整,是促进供需关系动态均衡的根本保障。[2]要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不断升级的需求为导向,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调动好、配置好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着力振兴实体经济,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本产出率、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促进投资和消费良性互动、供给和需求动态平衡,实现投资有回报、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畅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宏观经济循环。

1.3高质量发展是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发展模式和路径的根本转换,意味着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到动力机制的深层次改变。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实现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发展动能从增量扩能为主,向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和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并重转变;产业体系从过多集中于产业链和价值链中低端,向延伸产业链条、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转变;要素投入从过度依赖低成本劳动力投入和物质资源消耗,向更多依靠传统要素效率提高和科技、人力资本、信息、数据等新要素转变;空间结构从城乡区域差距较大,向城乡融合、区域协调转变;融入世界经济从简单参与全球分工,向主动配置利用全球市场和资源转变。

2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其他领域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物质条件。但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对照,还存在一些问题。

2.1创新能力与经济转型升级需要还不适应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迎来了重大的战略机遇,与世界各国一同站在创新发展的竞技场上。但也要看到,我国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原创性、颠覆性技术不足,基础原材料、高端装备、关键工艺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企业规模快速扩大,但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偏少。创新能力和知名品牌的短板,制约着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攀升。只有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才能加快推进现代化事业。[3]

2.2现代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尚未形成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和抗风险能力,在金融改革创新的大力推动下不断提高。但在周期性、结构性和体制性因素叠加影响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金融领域还将处在风险易发高发期,突出表现为实体部门过度负债,金融领域信用快速扩张和一些城市房地产价格泡沫化。由于“僵尸企业”尚未完全退出市场,我国企业部门债务与GDP比例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是较高的。这既使实体经济升级面临较强债务约束,也限制了宏观政策操作空间。国际经济复苏乏力、主要经济政策外溢效应等也隐含着外部冲击风险。如何在处理好关联性复杂性增加的风险隐患的同时,使金融更好地服务高质量发展,是一个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

2.3经济与社会协调互动有待加强

近年来人民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增强,但解决长期以来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问题还需进一步加力施策。从分配格局看,我国基尼系数仍高于国际警戒线。在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的同时,城镇内部与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变动不大,甚至有增加趋势。从人才培养看,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劳动力整体素质仍然偏低。尤其是高技能人才比重偏低,具备国际水平的战略人才、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人才等十分缺乏。从文明素质看,信仰缺失、道德缺失、诚信缺失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社会文明程度还有待提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不仅将影响人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而且不利于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反过来甚至会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

2.4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但也要看到,解决长期积累的资源环境问题仍任重道远。在资源利用方面,我国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在环境质量方面,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标比例不高,一些地方地下水水质状况不佳。在生态方面,土地沙化、退化及水土流失等生态退化的问题仍十分突出。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仍然较大,优质生态产品供给与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相比还有差距,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方面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我国发展阶段的客观原因,但也反映出在思想认识上与新发展理念的要求还有差距,在目标导向、政策体系、考核评价等方面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还不适应。要充分认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紧迫性、长期性、艰巨性,在创新和完善制度环境上下功夫,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3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全局性、系统性工程。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于经济发展各领域全过程,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3.1在发展认识上解决好速度和质量的关系问题

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的重心要由“量”转向“质”。抓经济工作、检验经济工作成效,要从主要看增长速度有多快,转变为主要看质量和效益有多好,切实纠正“唯GDP”倾向。要保持战略定力,只要保就业、防风险的指标还在可控范围内,就不应再纠结于增速高低。否则,即使一时速度上去了也难以持续,甚至还会带来长期更大的风险隐患。但这也不意味着就完全不考虑速度了。实际上,强调发展质量、强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从中长期看对保持必要的增长速度是有利的。目前区域发展分化的态势也验证了一点,浙江、广东等一些表现比较好的地区,都在前些年经历过转型阵痛、主动进行结构调整。要在方式转变、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过程中,走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发展路子。

3.2在规划导向上更好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充分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一是抓紧研究提出能够反映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指标体系、统计体系、评价体系等,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二是扎实推进“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在聚焦“三大攻坚战”基础上,更加注重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对标,查找差距、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强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风向标”。三是在开展“十四五”规划研究时,深入分析我国供需结构、要素结构、空间结构等的变化,既要认清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经济形势,也要站在长周期和结构升级的角度把握长远趋势,重点研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和重大战略任务,前瞻性地下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

3.3在政策体系上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

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各项政策协同配合,切实完善宏观政策。在供需结构方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破除无效供给,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努力改善营商环境,积极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在城乡结构方面,把提高城镇化质量和促进城乡融合放在突出位置,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落地步伐;推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在提高城市群互联互通水平和完善城市群协调机制上下功夫;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促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互动融合。在经济社会协调方面,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精准施策,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周密谋划、用心操作。在人与自然和谐方面,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完善主体功能区制度和政策,实施好“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在以环境保护倒逼产业升级的同时,培育壮大绿色经济新动能。

3.4在市场体系构建上营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环境

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要着眼于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促进要素自由流动,纠正要素配置扭曲。要着眼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并落实产权保护政策,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破除歧视性限制和各种隐性障碍。要着眼于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释放资源跨区域跨部门配置效应。要着眼于维护市场秩序,全面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形成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信用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共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57.

[2]迟福林.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目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J].行政管理改革,2017(12):4-13.

[3]林兆木.关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几点认识[N].人民日报,2018-01-17(07).

作者:冯金钟 单位:国家行政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