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互联网教育发展状况研究范文

互联网教育发展状况研究范文

时间:2022-10-16 03:10:49

互联网教育发展状况研究

摘要:当前,我国互联网教育正在蓬勃发展,但发展很不充分。本文采用信息不对称、产权理论、交易成本、政府失灵等理论,从经济学角度系统分析了当前我国互联网教育的发展现状,并为我国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针对性的建议。本文建议政府应该着力解决行业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建立合理的评估机制以提升政府投资效率,并制定产权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来促进行业内成员公平竞争、健康发展;企业应该找准采取差异化发展战略,调整商业模式,建立监测反馈机制,必要时可考虑与其他企业进行并购重组。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产权理论;政府失灵

1引言

我国互联网教育行业主要由政府主导的互联网教育事业和企业主导的互联网教育产业两方面力量构成(北师大智慧学习研究院,2017)。近年来,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互联网教育行业正在蓬勃发展。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互联网教育的市场规模已达2502亿元,同比增长56.3%。然而,互联网教育行业的发展却不充分,互联网教育企业的总体经营状况堪忧。目前仅有16.18%的在线教育企业能够实现盈利,13.24%的互联网教育企业勉强保持盈亏平衡,70.58%的互联网教育企业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互联网教育研究院,2016)。政府主导的互联网教育事业,如MOOC、教育信息化等,也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发展目标。现有研究主要从教育学领域探究互联网教育,而本文创新性地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互联网教育行业蓬勃发展但发展不充分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促进我国互联网教育行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2我国互联网教育行业蓬勃发展的原因

对互联网教育行业蓬勃发展进行原因分析,有利于识别出互联网教育行业发展的关键成功因素,从而有利于后期采取进一步措施,增加这些因素的显著性和影响力,促进互联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2.1交易成本降低导致供给和需求增加

一般来说,传统的教育产品和服务存在的交易成本有:供给方的宣传成本、需求方的选择成本、供给方与需求方的沟通和谈判成本、需求方的交通成本和为了协调上课时间而耗费的时间成本、机会成本等。对企业而言,互联网教育能够让企业的产品宣传、与客户的沟通、议价、教学产品和服务的最终获取和享用等行为全部或者大部分通过网络媒介进行。因此,企业能够通过网络更低成本地获取用户。对消费者而言,网络上的第三方评估平台和老用户的评价等提供的信息也极大便利了用户对教育产品和进行选择,节省了他们的搜寻成本和选择成本;更为灵活的上课地点让他们无需承担因为去上课而产生的交通成本;更为灵活的上课时间也降低了客户因上课时间与自己其他事情的时间不协调而产生的机会成本。此外,互联网教育也有利于扩大互联网教育企业市场边界,而市场边界的扩大能够起到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的作用。而传统的教育形式拘泥于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教育培训企业如果要为消费者提供教育产品,必须拥有一个固定经营场所;而如果想扩大规模或者让更多的消费者来消费自己的产品,企业则需要在不同的地方开设教学或培训的分校。这就限制了缺乏资金、实力较弱、规模较小的企业的发展。而互联网教育的提供能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供给方能够在任意地点生产互联网教育产品和服务,需求方也能够在千里之外购买和享用其产品和服务。这样,将能够使企业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更多的客户。因此,大量的投资者逐利而行,极大增加了互联网教育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总之,传统教育产品和服务能够依托互联网的媒介作用,同时节省供给方和需求方的交易成本,使企业和用户最终能够通过在线业务平台实现供、需双方更有效的撮合匹配。因此,也极大刺激了对互联网教育产品的供给和需求。

2.2线下资源供给不足导致线上需求增加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事物,因此对人们对教育有着长期稳定的需求。教育质量能够显著提升劳动生产率(张海峰、姚先国、张俊森,2010)。目前我国除了传统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需求在持续增加,还衍生出来了日益增长的对早幼教育、语言培训、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老年教育等多种教育产品的需求。但是,我国的教育资源总体供给不足,优质教育资源更是严重短缺。传统教育存在教学手段与现实脱节、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单一、技能创新培养欠缺等问题,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教育创新性、公平性以及持续性等瓶颈(刘俊玮、马勇,2017)。互联网教育作为传统教育的替代品,因此而获得了足够的发展机会。一般意义上讲,教育在我国基本由政府主导,且处于一种近乎垄断的状态。社会力量想要申办一所学校,需要面临各种行政审批、土地批划等严格的条件以及其他的政策限制,门槛相对较高。而发展互联网教育,限制条件相对较少,申办流程相对简单,即互联网教育行业准入门槛相对较低。这就刺激了社会力量加入到教育行业中,弥补线下教育资源的供给不足。并且,我国教育资源地区分配严重不均。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吸引和集聚了大量优秀的师资力量,而西部的整体师资力量相对较差。互联网教育产品由于其不受学习时间和地点限制、平均成本相对较低等的优势,能够将东部优质的教育资源快速高效地输送到西部地区,促进西部地区教育质量的提高。西部地区及其他落后地区巨大的优质教育资源缺口,为教育行业提供了一块有待填补且有利可图的市场。这就导致政府和企业都想要通过互联网手段,大力发展在线教育,来实现各自的公益性目的或盈利性目的。

2.3生产成本降低导致供给增加

大量的研究表明通过互联网的教学形式可以降低提供教育和培训的企业的成本,最为显著的是降低场地租赁费用、设施设备购买费用以及人力成本。一个较为不同的观点是,BruceKingma和KathleenSchisa(2010)根据研究美国WISE在线教育得出了结论:一个在线教室的成本和传统校园教室的成本的相当。但即使前期的建设成本可能相似,而在后期,互联网教育可以一次生产,无次数限制地进行销售和传播。后续除了营销推广费用和网站的维护费等较低的成本外,其他的成本几乎为零。因此,在线教育产品和服务的边际成本是不断下降的。这就导致企业更加有利可图,从而增加互联网教育产品和服务的供给。

2.4技术进步促使需求和供给增加

近年来,我国移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网络的普及率也越来越高。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8)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普及率达到55.8%。网民以10-39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网民的73.0%。10-19岁年龄段的群体占比19.6%,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达30.0%;30-39岁年龄段的群体占比为23.5%。而互联网教育主要面向的消费群体就是各阶段的学生群体及需要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年轻人。可见,我国巨大的网民规模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互联网教育产业存在着巨大的需求和有待开发的潜在需求,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想要进入这个市场,从而促使互联网教育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不断增加。此外,人工智能、大数据、深度学习等技术及其他互联网软硬件的不断发展,也使得在线教育的开展更加容易,教学内容更加适应学生需求,教学质量更有保证,从而导致互联网教育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均在不断增加。

2.5宽松的政策环境导致供给增加

我国互联网教育行业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政府并尚未出台系统性的专门性的法律法规来制约互联网教育行业的发展。以湖北省为例,根据《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意见》和《武汉市关于实施“互联网+”产业创新工程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按照“法无禁止皆可为”的原则,对国家没有明确规定的,不专门组织针对“互联网+”相关新业态、新模式的全面纳税评估、税务检查、专项执法检查等活动。虽然这一政策现状利弊并存,但在行业发展的初期,自由宽松的政策环境能够为企业提供生存和发展的肥沃土壤,让企业有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有利于企业在这个行业中探索和发现更多的商业性途径和盈利点,并通过不停地摸索和尝试最终确立和完善适应自身发展的商业模式。这也就导致了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进入互联网教育行业,提供互联网教育产品和服务,追求更高的利润。从经济学上来看,政策作为一种外生因素,能够影响企业的生产函数,导致企业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因此,宽松的政策环境有利于扩大企业的投入产出比,因而能够刺激企业增加互联网教育产品和服务的供给。

3我国互联网教育发展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3.1正外部性导致供给不足

大量的经济学研究都把教育归结为一种具有正外部效益的准公共产品。因为教育不仅能够使受教育者获得经济性效益和非经济性效益,同时受教育者也能无偿地为整个社会带来较大的经济性效益与非经济性效益。相较于传统的线下教育,提供和消费同一单位的教育资源,互联网教育能影响到更多的人,对社会产生更为深远的积极影响。互联网教育的提供和消费都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样不仅能够缓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社会矛盾,促进教育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共享和流通,还能够降低接受教育的门槛,增加接受教育的机会,提升教与学的效率。此外,相较于教育资源丰富的东部地区,互联网教育对于促进我国西部等落后地区的发展有着更为广泛的积极影响,以此它能够给西部地区带来更高的边际社会收益和外部性效益。因此,互联网教育比传统线下教育有着更强的正外部性。互联网教育产品的正外部性能够导致生产或消费一件互联网教育产品或服务的边际社会收益大于边际私人收益,这二者之间的差异即为正的外部边际收益。然而,互联网教育提供者和消费者给其他个人和社会带来的好处,他们自身是无法直接得到经济性回报的。因此,这就导致个人或地区投资互联网教育的积极性不足,进而导致提供的互联网教育产品不足。

3.2产权不明晰导致企业创新动力不足

当前,伴随互联网教育市场的逐渐开放和开发,我国互联网教育行业中知识产权相关的问题日渐凸现出来,各个企业之间相互抄袭、网络教学资源随意盗版发行的现象十分普遍。各大互联网教育企业不愿意进行教学内容上进行投资和创新,甚至有一些企业将绝大多数的精力放在营销上,而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升缺少关注。Coase(1937)提出,产权不明确就会导致资源无法实现最优配置。互联网行业的产权乱象让企业创新的预期收益减少,从而导致企业缺乏创新的动力。甘藻文和何键泺(2012)认为,互联网的发展冲击了对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和商业秘密等一般性知识产权等的保护。例如,互联网使得知识产权的专有性、地域性变得不那么清晰,导致了很多知识产权的归属难以界定产权所有者,从而极大影响了知识产权纠纷的司法处理和管辖。冉凌云(2013)指出,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存在的侵权问题主要表现在网络共享引发的著作权问题、域名与商标权的冲突问题、侵犯专利权的问题以及网络引发的数据库保护、合理使用等新的问题。这些侵犯产权的问题,将会挫伤企业创新的积极性,长期下去,就会使整个互联网教育市场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互联网教育产品和服务的的准公共物品属性、再生产边际成本低、易模仿和剽窃等特点,使得十分有必要通过确立产权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3.3政府失灵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对于我国互联网教育产业和事业的发展,政府在履行其经济职能和政治职能的过程中缺乏效率,并做出了一些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对提高经济效率无效的决策,即出现了政府失灵。(1)政府投入的成本收益低随着近几年来政府对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投入的加大,教育投资的边际报酬递减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虽然根据边际收益递减的经济学规律,持续的投入后期投资收益率必然会下降,但是我们仍然很有必要深入地去分析背后的影响因素。政府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投资和转移支付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就是政府缺乏成本管理和成本效益分析的意识。在教育部2012年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几乎没有提到对于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奖励和惩罚措施,可见政府对评估教育经费的利用效率没有很强的意识,这样必然会造成教育经费的利用效率低下。(2)机制建设不健全导致优质师资力量参与度低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普遍没有将参与网络课程教学和其他公益性教学行为纳入到对教师的考核评估体系中。激励考评机制的缺乏,导致很多优秀的教师缺乏参与到互联网教育中去的动力。因此,十分不利于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改革和发展。此外,互联网教育的发展也必须与教育机制体制相匹配,但目前政府在机制体制方面处于较为严重的滞后状态(陈丽、李波、郭玉娟等,2017)。(3)行业规范不健全导致的市场失灵在互联网教育的统筹发展方面,政府没有很好地行使其调节和规制的职能,如,目前互联网教育行业没有专门的系统性的法律法规。这样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出现市场失灵等问题,最终导致互联网教育的供给方和需求方无法充分有效地对接,这样必然会造成资源的配置不合理,从而降低经济效率。(4)资金投入的不合理导致教育资源浪费一方面,资金投入缺乏持续性。目前,我国政府在全国各地都投入了大量教育经费进行多媒体教室建设、校园网络建设、在线网络平台搭建等。但是,很多学校,尤其是农村地区中小学,互联网教育平台的建设基本属于各地政府做出的“形象工程”。由于老师和学生缺乏对互联网教育能带来的好处的认知,因此他们都更倾向于沿用传统的授课和学习方式;此外,政府对互联网教育投入的资金缺乏持续性,后期资金投入不足以及优质在线教学资源的可得性低,使得设备闲置,利用率低。这也导致了互联网教育项目无法长期地持续下去,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资金投入十分不协调。根据郭莉(2005)的实证调查,目前我国政府主导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中,成本结构严重不协调。其中,总成本中超过90%的部分都花费在了硬件设备的购置上,而对软件和人员的投入不足10%。可见,政府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缺少对教师及专门人才的培训,缺少对软件建设和完善的重视,而只是大量采购电脑等信息化设备。这就导致教育信息化只是虚有其表,而无法具体有效地进行落实,采购的大量的硬件设备也基本都未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3.4信息不对称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及消费动力不足

我国互联网教育当前发展过程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行业信息不透明。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人们对互联网教育产品和服务的状况缺乏了解,从而缺乏对互联网教育企业的信任。信任的缺失将导致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降低,或者在购买时愿意支付的价格降低。此外,近年来对互联网教育企业的负面报道越来越多,更是加剧了人们对互联网教育企业的信任危机。这样一来,人们就会减少对互联网教育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而一些互联网教育企业为了改善自己的经营状况,只好通过降价等方式来吸引顾客。但是,即使这些互联网教育企业降低他们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消费者也不会增加对这些产品和服务的消费的,因为他们会担心,以低价提供的互联网教育产品和服务并非原来他们心中原来的高质量产品和服务。长期下去,价格机制将会失效,市场效率将会降低,进而出现逆向选择问题,即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这样,整个互联网教育市场将会受到负面影响,导致我国互联网教育产业整体遭遇发展困境。信息不对称还表现在消费者对于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效果的未知,从而导致缺少去消费互联网教育产品的动力。例如,很多家长和老师对互联网教育产品和服务的教学效果存在质疑,甚至认为互联网学习工具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负面影响,因而禁止孩子与电子产品进行接触,这些都会导致互联网教育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和对互联网教育产品和服务的消费不足。

4对促进互联网教育事业和产业发展的建议

互联网教育对解决我国教育资源总体供给不足、教育资源地域分配不均、教学质量总体质量不高等问题均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互联网教育,能够集中资金和师资力量开发出大量高质量的网络课程,能够让全国学生都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地享受到优秀教师提供的高质量网络课程。教育质量的提升对于提升我国人口素质,实现国家富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十分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来促进我国互联网教育事业和产业科学健康发展。

4.1对政府的建议

(1)加大政府补贴根据庇古的观点,市场配置资源之所以会失效,是因为经济当事人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相一致,从而私人的最优导致社会的非最优。因此,如果要纠正外部性,就需要政府通过征税或者补贴等方式,来矫正经济当事人的私人成本。政府可以依据“帕累托最优状态”来设定一个合理的标准,并以此为目标来设计征税率或补贴率来替论上的最佳点。只要对某项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不相等的行为进行征税或者补贴,就能或多或少地发挥出“庇古税”的功效(Pigou,1920)。互联网教育的外部性和准公共物品属性导致了其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不一致。因此,政府应该有侧重地对互联网教育事业和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一方面为互联网教育事业提供更多的经费支持,另一方面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扶持互联网教育产业的发展。通过直接的经济补贴或者政策扶持间接给企业带来的成本节省,十分有助于促进互联网教育行业的市场配置效率。

(2)通过立法等手段加强产权保护高质量的教学内容是互联网教育行业生存发展的根基,任何互联网教育产品想要增加消费者的购买率和粘性,必须保证其能够提供优质的课程内容及相关附属服务。而加强对产权的保护,将有利于鼓励创新,使劳动、资本、技术、智慧的源泉充分涌流。政府要充分听取各方建议和意见,充分讨论和研究行业发展中的制约因素、现存问题及潜在问题,制定出有利于促进互联网教育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产权保护。并且,还要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原则,落实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对知识产权的立法、司法、行政等多个层面持续综合的推进,加强对产权所有人权益的保护,增强对网络服务商和网民的约束,减少对知识产权的侵害。

(3)通过政府管制建立服务信誉与激励机制政府可以对互联网教育产业建立专门的管制机构,制定相关的行业服务标准和细则,并督促行业内企业按照标准提供相应的互联网教育服务,促进互联网教育机构建立信誉机制。政府的适当管制有利于增加人们对互联网教育企业的信任,减少逆向选择的危机,从而使人们愿意去消费互联网教育产品,互联网教育产业的生存和发展也因此可以得到维系。除了发挥规范和限制的作用,政府的管制还表现用适当的制度来发挥激励作用。一方面在通过建立合理的评估制度,来激励更多的优质师资力量参与到互联网教育事业中;另一方面,通过制度设计和政策偏向,对符合政策要求的互联网教育企业予以税收优惠或者其他优惠政策,从而激励企业进行内容和模式的创新,促进互联网教育产业的健康发展。

(4)设立教育中介组织和第三方评估机构我国有很多针对高中和大学的教学质量的排名,而几乎没有对互联网教育机构的排名和评估,这不利于互联网教育行业的发展。因此,政府需要发挥其职能,通过对互联网教育机构进行综合评估,对各个公司的的信息进行鉴定,减少信息不对称,从而便于客户快速地搜寻到满意的在线教育机构,节约交易成本,降低无谓损失。另一方面,对互联网教育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能够增强行业的透明度,让消费者了解不同教育培训机构的真实信息,从而可以在信息对称的前提下进行消费选择。这样能够增进消费者的消费信心,有利于刺激对互联网教育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进而为整个社会带来经济外溢性,提升社会总福利。王义娜和陈彬(2009)也提出,教育中介组织能够通过发挥专业化管理功能,更加高效地配置教育资源;简化交易环节,加快交易效率;发挥监督和评估的功能,抑制买卖双方的机会主义行为,最终降低交易成本。总之,教育中介组织能够通过发挥上述作用,最终实现对教育服务这一准公共产品供给的单位总成本的有效节约。

(5)加强对教育经费投入的成本收益分析当前,我国政府在对待教育经费的事务上,只关注支出,不关注收益;只关注硬件设施的建设,不关注对实际利用频率和效果的评估。由于缺乏对政府所投资的互联网教育项目的成本收益分析,将可能导致教育经费的利用效率低下。政府有必要计算互联网教育的收益,并与投入的成本进行对比。对成本收益比高的互联网教育项目,可予以嘉奖或者继续追加投资,扩大发展规模;对成本效益低的项目,可予以取缔,或者加强监督,给予指导和扶持。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增加单位教育投入带来的社会福利的增加。

4.2对企业的建议

(1)明确自身定位,寻求差异化市场为了减缓竞争压力,企业应当通过明确自身定位,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大而全。通过专注某一细分市场,如早教、英语培训、国学教育、老年教育等,使企业在某一细分市场上形成一种垄断或寡头垄断,获得超额经济利润。企业专注某一细分市场,还可以将稀缺的资金进行集约化利用,提升自身在该细分市场的竞争优势。此外,专注于某一个或少数几个细分市场还可以缓冲竞争压力,让企业有充分的时间来支撑自身进行商业模式的探索和转变,也有助于避免自身因难以兼顾各方最终陷入到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里。

(2)建立学习效果监测和反馈机制,消除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导致互联网教育质量下降和消费动力不足。企业可通过建立学习效果跟踪监测系统,及时报告学生的学习时长、学习效果和学习状态,让学生对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效果有具体的感知。同时,还应搭建学生反馈系统,让学生能够在每次课后对教师、课程质量、平台使用体验、学习效果等进行打分和点评,让企业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痛点,及时改进和完善。最终,通过消除学生和企业之间的双向信息不对称,推动互联网教育平台健康持续地优化与发展。

(3)调整商业模式,打造生态闭环互联网教育研究院(2016)预测,在未来5年内,有80%的互联网教育项目将会死去。对于绝大多数初创的互联网教育企业来说,要想在这个行业中生产下去,必须要找到下一轮融资或者合适的商业模式,否则只有灭亡。在商业模式的选择上,企业应打造闭环的商业模式,形成一套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符合自身发展状况的互联网教育生态系统。通过生态系统的建立,便可以在前期进行客户的培育,后期也更容易接近客户和获取客户,从而可以降低用户获取成本,改善服务质量。例如,可以建立“内容+平台+社区+服务”的业务模式,从多个方面聚拢客户,并对客户进行细分,实现精准营销,针对不同的客户推销符合他们的需求的产品,从而最终实现盈利。

(4)进行兼并重组,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当前,互联网教育市场中不断涌现新的企业,但是它们大都各自为营,实力普遍不佳。因此,各个互联网教育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战略定位和战略需求,与相关的企业进行兼并重组,以提升整体实力,避免倒闭危机。通过兼并重组,企业的规模能够快速扩大,有利于发挥规模效应,增强企业的市场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整体的营销、行政等成本,企业可将更多的资金用于互联网教育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的提升。此外,通过兼并重组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资金流压力,一些发展的较好的项目可以运用其富余现金流以及更好的商业模式、管理方式等来支持一些发展状况较差的项目,从而实现合作共赢。企业也可以通过这种形式在发展初期合并经营求生存,后期逐步将各个针对不同客户群体的业务部门独立出去,形成专注于各个不同市场的独立的公司。

参考文献

[1]北师大智慧学习研究院.互联网教育服务产业研究报告[R].2017.

[2]陈丽,李波,郭玉娟等.“互联网+”时代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新趋势和新方向[J].电化教育研究,2017(5):5-12.

[3]钭祺瑞.互联网教育模式创新趋势[J].商情42(2013):257-257.

[4]郭莉.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成本效益探讨[D].南京师范大学,2005.

[5]甘藻文,何键泺.互联网发展对当下知识产权法律冲击的思考[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1(2012):96-100.

[6]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8.

[7]互联网教育研究院.2015年中国在线教育产业蓝皮书[R].2016.

[8]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R].2012.[

9]刘满达,周永红.远程教育与大学的知识产权政策[J].中国远程教育11(2002):023.

[10]刘俊玮,马勇.互联网教育崛起的原因及发展趋势探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2):15-17.

[11]冉凌云.网络共享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

[12]王义娜,陈彬.教育中介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合理性阐释——基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视角[J].复旦教育论坛5(2009):62-67.

[13]易观智库.中国互联网教育平台专题分析[R].2018.

[14]郑庆华.互联网教育与公共服务体系[J].中国远程教育4(2015).

[15]张海峰,姚先国,张俊森.教育质量对地区劳动生产率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0(7):57-67.

作者:罗钢1罗光2 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2.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互联网教育发展状况研究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