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探析范文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探析范文

时间:2022-12-28 06:21:34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探析

[摘要]在抗日战争时期,除了革命要求十分强烈和革命意志十分坚定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外,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还最大限度地去争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加入到统一战线当中来,让他们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同盟者,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争取抗日战争时期的最后胜利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过程

一、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在抗日战争时期,除了革命要求十分强烈和革命意志十分坚定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外,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还最大限度地去争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加入到统一战线当中来。

(一)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国家,而日本是面积狭小、人口较少、资源贫乏的一个国家。中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的资源禀赋和人口数量的差异是十分大的。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社会生产力十分落后,科学技术水平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远远落后于日本。中国的经济仍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体,经济发展水平十分低下。现代化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中国生产武器的水平与技术更是落后于日本等发达的帝国主义国家。

(二)中国社会落后的根源在于中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还很不充分。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再加上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先天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无法担任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历史任务,不能成为统一战线的领导阶级。因此,中国失去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机会,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资产阶级是不可能领导中国的革命走向成功。由于中国这种特殊的历史原因和国情,就决定了中国的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来完成。而中国的无产阶级要领导中国的革命走向胜利,那么中国的无产阶级必须实事求是地准确地把握中国的社会主义矛盾,要以发展的、科学的、历史的眼光来看待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力量的对比。而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和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根据中国不同时期的具体国情,适时地调整了不同时期的党的统一战线的同盟者。在抗日战争时期,除了革命要求十分强烈和革命意志十分坚定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外,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还最大限度地去争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加入到统一战线当中来。就是对于部分具有抗日倾向的大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对他们也没有完全放弃,而是最大限度地让他们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同盟者,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争取抗日战争时期的最后胜利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为了抗日民族大义,为了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国共产党不计前嫌,总是以最大的努力和最大的诚意去谋求国共第二次合作,谋求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方针政策,把以前的“反蒋抗日”方针政策调整为“逼蒋抗日”以至为“联蒋抗日”的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为了联合和促使以为代表的国民政府走上抗日团结的道路,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巨大的让步,与的国民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艰辛谈判。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经过认真分析,力主应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由于中国共产党的调停和斡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得到了释放。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抗日大局的关键。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发表谈话,愿意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在新的形势下,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局面形成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本成型。“这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这将给中国革命以广大深刻的影响,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的作用。”“历史的车轮将经过这个统一战线,把中国革命带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上去。”①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的萌芽、确立和发展

(一)到了抗日战争时期,统一战线思想理论基本趋于成熟和完善。在1938年—1940年发表的《<共产党人>发刊词》《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光辉著作中,对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统一战线的原则、基础、领导力量和特点等问题进行了科学地阐述和详细地论述。认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是要努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阶级。根据革命形势的发展和抗日战争斗争的需要,在抗日根据地创造性地采取了“三三制”的政权形式来联合其他阶级和社会力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即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抗战,在抗日根据地建立的一种崭新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三三制”政权。“三三制”政权为抗日战争取得最后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二)认为,中国共产党主张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全民族的统一战线。统一战线的政权是“三三制”的政权形式,在政权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不主张共产党,不是由共产党一个党来单独专政,而是主张各党派、各军、社会各界的联合专政,这就是统一战线的政权形式。多次指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敌后根据地建立根据地的抗日民主政权时,应该采取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三三制”的政权形式。不论是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的政府机关还是在民意机关中,共产党员就只占三分之一,而其他主张抗日的各社会团体,各党派人士,无党派人士要占其中的三分之二。任何派或者无党派的社会人士,只要不反对共产党、不投降日本帝国主义,就应该让他们在抗日民主政权有存在和活动的权力。在的领导下,具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性质的“三三制”的政权相继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起来了。

(三)具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性质的“三三制”原则在当时推行起来确实也有阻力。还有一部分党员干部认为,实行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性质的“三三制”原则仅仅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是拉拢党外人士的一种手段。对于具有这种思想倾向,明确指出,中国的社会国情是一个“中间大两头小”的社会。即最广大的劳动人民是中间阶级,是占大多数的。而无产阶级和大地主大资本家只占少数。任何一个政党的政策方针路线必须要尊重中间阶级的权利和利益,不能不顾及中间阶级的利益和权利。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要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就必须联合和尊重中间阶级。不能形成宗派主义的错误观念和关门主义的错误思想。

(四)如何才能保证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中的领导地位也是当时一个亟需面对和迫切解决的问题。实行“三三制”,共产党员在政权中只占三分之一,如何保持中共在政权中的领导地位,就成为必须加以解决的现实问题。对此,明确指出:“要保证共产党员在政权中占领导地位,必须使占三分之一的共产党员在质量上具有优越的条件。只要有了这个条件,就可以保证党的领导权,不必有更多的人数。”因此,在具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性质的“三三制”的贯彻实施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的体现主要是依靠共产党员去影响和带动广大的群众。依靠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去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路线,按照党中央指引的道路前进,而不是依靠行政命令对群众发号施令去进行统战工作。党的领导方式的转变给具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性质的“三三制”的贯彻实施的共产党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出:“为贯彻执行‘三三制’政策,必须教育担任政权工作的党员,克服他们不愿和不惯同党外人士合作的狭隘性,提倡民主作风,遇事先和党外人士商量,取得多数同意,然后去做。同时,尽量地鼓励党外人士对各种问题提出意见,并倾听他们的意见。绝不能以为我们有军队和政权在手,一切都要无条件地照我们的决定去做,因而不注意去努力说服非党人士同意我们的意见,并心悦诚服地执行。”②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三三制”政权是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付诸于政权建设的一次成功的具体实践。抗日根据地的政权机构在人员分配上就是实行“三三制”原则。根据这一政策,抗日根据地的政权中的人员分配就是左派进步分子大体上占三分之一,共产党员大体上占三分之一,其他中间分子、中间派别(不包含国民党等顽固势力)大体占三分之一。实践证明,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出了“三三制”政权形式,不但没有因为共产党员只占用三分之一而受到了削弱,相反,因为共产党员在质量上占据很大优势,共产党员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带头贯彻和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从而更加有效地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运用马克思主义有关统一战线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结合错综复杂的中国的抗日斗争的环境,创造性地提出了在抗日根据地实行“三三制”政权形式。“三三制”政权形式就是为了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更加广泛的民主政治,建立一个代表性更加广泛、包容性更宽、凝聚力更加强大的以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需要的政权形式,这种政权形式摒弃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关门主义对统一战线的危害。总之,提出的“三三制”政权形式不仅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还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进行了初步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中国化的标志。

[注释]

①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②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作者:陈扬 单位:湖南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被举报文档标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探析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zhengfazazhi/mzdltzz/72532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