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经验探讨范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经验探讨范文

时间:2022-10-24 09:41:3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经验探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经验研究是一个常提常新的热门话题,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题中应有之意。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从未间断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积极探索,尽管几经挫折,但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新发展中都作出了卓越贡献,形成了许多宝贵经验。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经验研究,对于继续推进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主要形成了如下一些基本经验。

一、树立科学马克思主义观

“树立科学马克思主义观”就是要求中国共产党用正确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只有具备了这一前提才能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条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对人们把他们的理论当成教义或者现成公式去“剪裁各种历史事实”①。晚年的恩格斯曾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②显然,这和他们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所强调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③的要求是始终一致的。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列宁也始终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是行动指南,历来反对人们教条和僵化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以及他自己的理论。在中国,确立了科学马克思主义观,为后人树立了光辉典范。坚信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但从来不把马克思主义的个别词句当做是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上,他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不应当把他们的理论当做教条看待,而应当看做行动的指南。”

他对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经验进行了正确总结,并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论新阶段》报告中正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重大命题。他在讲话中强调,全党要坚决反对教条主义,要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要把马列主义与中国特点相结合。在看来,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就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⑤。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也正是在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中才逐步得以确立起来的。实践告诉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及其基本原理来指导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即要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那些被实践证明了的是科学的并且具有一般意义的“普遍真理”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然而,要真正树立起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绝非易事。由于对马克思主义认识上的偏差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例,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也曾经反复出现。重要的是,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已经形成了一种在实践中运用、丰富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优良传统。

二、把握历史方位,洞彻中国实际

“把握历史方位,洞彻中国实际”就是要求我们党正确判断自身历史方位并清楚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点。只有抓住这个重点,才能制定出符合中国实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基础。在革命战争年代,就曾指出,中国共产党从“建党的那一天起”就已经自觉地担负起领导“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重任了。⑥而对于中国实际即中国国情的认识更有明确表达:“中国现时的社会,是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⑦在看来,弄清中国国情和社会性质,是我们解决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前途及其转变等所有问题的重点。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深刻阐述了长期以来阻碍中国革命发展的教条主义的思想根源,科学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正确提出了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总路线,并制定了一系列能够解决战争实际问题的方针和策略,科学回答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内容全面、结构严谨、论证缜密、意义重大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重大胜利,并由此建立了新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征程。改革开放以后,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党的历史方位和中国实际都进行了准确而客观的判断。邓小平指出:“我们党现在已经是一个拥有三千九百万党员、领导着全国政权的大党。”⑧“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针对长期执政的历史地位和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要求,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适时提出了我们在新时期应该担负的历史重任,提出必须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大以后的十年,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面对我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和国际地位仍未改变的大前提下,清楚地认识到“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⑩。而党的十三大提出并经党的十七大补充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明确规定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途径、领导力量、依靠力量及奋斗目标。正是在这一路线的指引下,我们党成功地开创、坚持和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并逐步把一个积贫积弱、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变成一个繁荣富强、日益昌盛的新中国,从而向世人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光辉前景。当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并非一帆风顺,在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时期以及“”时期,都曾因路线错误遭受过严重挫折,给国家和社会带来重大损失,但在关键时刻都能纠正错误。这与中国共产党能够在实践中推进并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制定出符合国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分不开的。这些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在《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进行了系统总结,我们必须牢牢记取。

三、摸准时代脉搏,凝练结合路径

“摸准时代脉搏,凝练结合路径”就是要求中国共产党正确判断时代主题及其特征并凝练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路径,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只有抓住这个关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成为可能。时代主题及其特征反映了国际形势发展的特点及趋势;结合路径则反映了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合成整体相互融合的原则、方法及途径。时代主题的转换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具体路径也会发生变化。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根据不同的时代要求和历史任务凝练并形成了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确立解放思想的观念、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践行科学发展的理念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原则和方法,极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0世纪上半叶,“战争与革命”构成了时代主题。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处在革命和战争的新时代。”瑏瑡而中国又“无议会可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瑏瑢。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顺应时代要求,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历经艰难险阻,牺牲无数先烈,才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从而用丰富生动的中国革命实践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瑏瑣的著名论断。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成功探索与他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分不开。他以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功底给予实事求是一个新的诠释,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瑏瑤以实事求是为精髓的思想凝聚了整整一代中国共产党的集体智慧和心血。令人遗憾的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径在“”中却被迫中断,这也从反面证明了在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脱离中国实际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实现这两者之间很好的结合的。20世纪后期,世界形势发生重大变化,逐步形成了有利于维护和平和促进发展的总体趋势。

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瑏瑥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的论断在党的十三大后被我们党概括为“时代主题”。这一科学概括对于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认清形势,抓住机遇,促进改革,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敢于面对“”所造成的混乱局面,忠实继承关于“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精髓,重新回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正确轨道,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制定和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为中国重新焕发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开辟了新的宽广前景。在此基础之上形成的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纷争。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面临改革开放成果如何攻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进一步发展、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如何把握等一系列问题,揭开了“与时俱进”的新篇章。历史证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的13年,党和政府准确地把握住时展的脉搏和特征,经受住了来自国内和国外的政治、经济、社会以及自然界的各种考验,社会和经济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成功实施了“一国两制”方针,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取得了历史性进展。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我们党坚持弘扬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是分不开的,加深了我们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问题的认识。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紧紧抓住各种有利于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扎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当代实践,提出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思想,深刻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富有创造性地纳入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这对于新世纪以来进一步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四、立足本国实践,实现理论创新

“立足本国实践,实现理论创新”就是要求我们党立足本国的社会实践,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以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只有抓住这一核心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本本解决不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活力只能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实践上,而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则必须经过理论创新才能得以延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基础上实现新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际上包含了运用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两个方面,或者说是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化”中国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这两个过程。不仅从理论上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意蕴,而且在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共产党经过24年斗争与考验基础上诞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思想,在党的七大上被确定为“一切工作的指针”瑏瑦,“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瑏瑧。是从“注重调查研究”到“坚持实事求是”中,逐步把运用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辩证统一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之中,才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实现了理论创新。改革开放以后,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马列主义和思想的指导,在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基础上又一次实现了重大理论创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志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瑏瑨同时,他还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奥秘,就在于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瑏瑩在他看来,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能够不断创新。实践证明,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立足和着眼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理论的新发展,为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出了新贡献。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和革命性的特征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必然会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譬如,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行动指南和指导思想;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新布局,等等。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放性和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自觉性,而这种理论体系的开放性与理论创新自觉性的高度一致又证明了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五、加强党的领导,推进人民民主

“加强党的领导,推进人民民主”就是要求我们党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坚持以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理念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保障。惟如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会沿着正确的方向顺利进行。“加强党的领导,推进人民民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就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实际上包括了党的领袖、党的理论家、普通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及其理论工作者,客体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客体的矛盾运动构成了推进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动力。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导主体的中国共产党,肩负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群众主体的中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历史的创造者,最终决定着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可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与否关键在党,当然也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党的性质和宗旨规定了我们党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一致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事业就是中国人民自己的事业。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等方方面面都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和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加强党的领导,推进人民民主”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推进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这也正如指出的那样,90多年以来,党领导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而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和制度,则充分体现了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进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成就,代表了当代中国发展的正确方向。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发展与风险共存,机遇与挑战同在。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表明我们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现阶段,只有加强党的领导,推进人民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才能化解危险,经受考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优良环境,确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顺利进行。“加强党的领导,推进人民民主”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各项事业能够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保证。实践证明,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才能真正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才能有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新形势下,提出“四个全面”的战略新布局,可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内容。新形势下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和贯彻的系列讲话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有力保障,也是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保证。

综上所述,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条件、重点要求、关键步骤、核心内容、根本保障等五个方面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机整体。在逻辑上,它们彼此关联、相互促进、缺一不可,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近百年的历史中坚持不懈地追求理想信念的科学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实践的变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经验也一定会不断得到丰富,而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经验的探究也必定要与时俱进地不断深入和发展。

作者:孙建华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被举报文档标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经验探讨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