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讨范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讨范文

时间:2022-11-20 09:36:16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讨

[摘要]大数据的应用引发了教育领域的重大变革。大数据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添了新资源,大数据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创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手段,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了新途径。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在教育主体的观念、数据采集与分析能力、数据使用壁垒、专门人才培养、数据安全与伦理风险等方面还面临一些问题。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数据处理能力;构建大数据应用的机制与平台,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性;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规避大数据使用的伦理困境;创新研究方法,形成基于大数据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新范式。

[关键词]大数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由此催生了大数据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大数据的价值在于运用云计算、云存储技术对人们在使用互联网时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从中获得有巨大价值的信息,为各类机构科学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一般而言,大数据的特征可以用“4V”来概括:数据规模巨大(Volume)、种类复杂多样(Varity)、数据产生与处理速度快(Velocity)和价值性(Value)。正是由于大数据的应用价值非常高、领域非常广,近年来,大数据技术被不断地应用到各个领域,对人们工作、生活和学习等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世界开始迈向大数据时代时,社会也将经历类似的地壳运动。”[1]2数据潮流迎面而来,各行各业都在抢抓这一重要机遇。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与大数据开始结合。那么,大数据将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带来什么样的机遇与挑战?在大数据背景下,如何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本文在学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此做进一步的梳理和研究。

一、大数据背景下的教育变革

相比信息技术较为发达的西方国家而言,中国大数据技术起步晚一些。2013年被称为中国大数据元年,仅仅4年多的时间,大数据在中国的发展已经步入快车道。当前,大数据已引起各行业、各领域、各部门的广泛关注。从其发展趋势看,大数据可能推动社会各行业发生重大变革。对于教育而言,大数据对其产生的影响可能更大,其表现主要在以下方面。

(一)大数据将会推动教学模式变革在互联网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基于网络开发的开放式网络课程——慕课(MOOC)一度成为教育部门助推的一项教学方式改革举措,但近两年人们似乎对慕课又失去了兴趣,因为没有课堂约束,缺少自我约束能力的学生很难将精力集中在慕课课程学习上,绝大部分学习者不能完成既定学习目标,MOOC课程的完成率仅有5%左右[2]。究其原因,慕课在根本上没有脱离“老师主动讲、学生被动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只是形式发生了改变而已。传统教学模式一个很显著的弊端是无法兼顾每一个学习者的认知差异,大数据技术可以分析出学习者的认知特征,进而有针对性地向学习者推送学习资源,使得学生自主性学习真正成为可能。

(二)大数据将会推动教育评价方式发生转变教育评价是综合评价,其核心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效以及成长情况的多元评价,还包括对教师教学、育人环境、教学资源、教育效果等多方面的综合考量。长久以来,教育管理者一直在探究科学的教育评价方式,试图客观真实地反映教育成果。传统教育评价方式评价主体较为单一,评价依据也较为简单,如对学生学习绩效的评价主体一般是任课教师,评价依据是分数,评价时只看结果,忽视过程。大数据在教育评价中的应用价值在于它能实现对学生的碎片化评价转变为系统化评价,将结果性评价转变为过程性评价、将单一化评价转换为多元化评价。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上的教育评价则可以充分利用数据技术手段采集、整合学生学习过程数据与学习结果的数据,融合专家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伴互评等多种评价数据,从而可以对学生进行多维、全面、深入而可靠的评价[3]。

(三)大数据提升教育管理与决策效能传统教育管理决策的缺陷在于管理方难以及时掌握学生的整体情况与个性化需求。尽管管理决策前,有关部门也会做一些调查研究,但调查样本的普遍代表性则很难保证,这就可能会造成一些管理措施与实际相脱节。大数据技术能弥补这一缺陷,能提升教育管理和决策效能,推动教育管理决策现代化、科学化。通俗地说,大数据就是把信号转化为数据,把数据分析为信息,把信息提炼为知识,以知识促成决策和行动[4]。大数据能够帮助教育管理决策者及时而全面地了解学生群体或个体的真实情况,并能及时调整管理措施进行有效应对。因而,把大数据技术与教育管理和决策相结合,带来的改变是:其一,管理的智能化;其二,决策的及时化;其三,决策的精准化;其四,管理的高效化。这方面的应用,美国走在了世界前列。当前,美国有83%的学校在利用教育大数据尤其是本校产生的大数据了解本校教师教学发展的现状与需求,并据此决策支持本校教师的专业发展[5]。

二、大数据引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变化

大数据对当下的教育已经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将来这种影响和改变可能会更广泛、更深刻。由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特殊性,大数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更为显著。大数据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不利的。就正面影响来说,它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环境、新内容、新载体和新方法,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带来良好契机。

(一)大数据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拓展了新领域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主要是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学校教育渠道较为单一,主要依托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人们通常将课堂教学称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因此,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倚重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则较为复杂,影响因素也很多。不过,相比较而言,因大学生接触社会的深度和广度受限,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不及学校环境。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添了网络环境,数字技术愈发达,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越大。“大数据浪潮助推大学生的思想认知与价值判断更多来源于网络平台”[6],“大数据将会改变学生未来如何看待他们周围的世界并认识这一世界。学生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努力去收集并分析数据,以丰富他们做出决定时的所需信息”[7]。当前,大学生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基本达到100%,对网络媒介的依赖度越来越高,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呈现出数字化趋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顺应这一趋势,利用好网络环境,做好大数据技术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环境空间,运用大数据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大数据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增添了新内容在大数据未得到广泛应用之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主要来自于书本知识以及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课堂讲授,所依托的舆论场是包括党报党刊、主流媒体网站、部级的电视台及通讯社等在内的官方媒介,这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可以做到“同一个声音发声”。而在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海量增多,除传统的官方舆论场,还有“市场化的都市媒体、商业网站组成的市场化媒体舆论场以及以微博、微信等社会化新媒体为主渠道传播的民间舆论场”[8]。这些舆论场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添了新的教育资源。大数据时代一个最为明显的特征是信息量巨大,各种信息需求基本上都能得到满足。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而言,网络空间的大量图片、文本、音频、视频等为他们提供了诸多教育教学资源,拓展了教学空间,也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对于受教育者而言,由于网络资源的共享性,他们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由课堂拓展到网络,由线下拓展到线上。但值得担忧的是,这些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往往很难保证与主流意识形态保持一致,其间难免会充斥着大量的消极、片面、错误甚至反动思想及认识,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不良的负面影响。

(三)大数据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形式。”[9]当前,大数据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随着智慧校园建设的逐步推行,大学生管理、日常生活及活动状况等都会被记录在一定的数据库中。如学生在学校的课堂表现、图书借阅、是否按时归宿、校园消费、体育活动、考试表现及成绩等会被记录在学校的数据服务器中;学生使用互动交流软件产生的数据,如使用微信、微博、邮箱、BBS等发表的言论、分享的链接、收发的邮件、的日志等,会被记录在运营商的服务器中;其他的一些网络行为,如网购情况、打网络游戏的名称及其占用的时间、网络影音资料的下载、收索引擎的使用等,都会被记录。可以说,相对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大数据这一新载体全面而真实地记录了大学生的生活情况、学习情况、思想状况。只要条件许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借助云存储和云计算技术,收集并分析大学生的相关数据信息,在此基础上了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对策。

(四)大数据创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手段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多采用问卷调查、随机访谈、理论推导等,但是因条件所限,研究者所获取的样本非常有限。再则,大学生思想较为活跃,个体间思想差异较大,建立在部分样本分析基础上的结论,难免有失偏颇,很难真实反映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革命性创新。首先,数据获取隐性化。大学生的各种思想动态和行为方式基本是在未觉察的情境下被“记录在案”的,这要比访谈、问卷或课堂观察更真实;其次,数据覆盖全样本化。传统的研究方法都是部分样本的,调研的对象是部分学生,调研的时间一般是在上课或休息时间,很难把握学生课余时间的思想行为动态,而大数据可以做“全天候”的“全样本”。运用大数据批量计算和流式计算的超强计算力,分析和研判大学生群体或个体的思想倾向和意识形态认同等情况。如个别学生出现情感问题、家庭变故、学习上的障碍等,可以通过他们在微信群、QQ等平台上的情感宣泄信息反映出来。运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准确地捕捉到这些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对这些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长久以来,科学界一直认为自然科学能够做到精准,而社会科学很难做到这一点,因而被很多人视为“准科学”。大数据将改变人们的这一认识,有研究者指出,大数据将成为观察人类自身行为的“显微镜”,这个新的显微镜将再一次扩大人类科学的范围[10]。更为重要的是,大数据可以预测大学生思想发展动向。舍恩伯格认为:“反馈、个性化和概率预测是大数据在教育领域有效发挥作用带来的三种重要的变化。”[7]通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数据进行跟踪分析,基本可以把握他们的思想发展动向,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对某些大学生将来可能出现的越轨思想能进行提前矫正,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化。

(五)大数据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了新途径2016年12月7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并且明确要求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中。这一定位表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功能是立德树人,是要引导和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三观”,这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首要责任。做好这项工作,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显然是不够的。大数据技术的充分发展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了新途径。一方面,大数据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掌握大学生思想动向、了解大学生内心真实想法提供了技术支撑,使之成为可能;另一方面构建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网络沟通平台,教育者可以有针对性地与受教育者进行“谈话式”教育,双方用一种平等的交流与沟通,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正确的思想道德观。

三、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面临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教育观念有待转化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多通过课堂教学方式,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自己的知识储备,选取教学资源,经课堂讲授来完成。在传统教育方式中,师生之间是不对等关系,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度较高。在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体地位弱化,学生可以通过各种便捷的网络终端从海量的教育资源中自主选取信息,教与学双方逐渐转向平等地位,这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转变身份观念,与学生平等交流,共同进步。其次是转变教育观念,由“大水漫灌”式思想政治教育观向“精准化、小众化”思想政治教育观转化。大数据能够详细记录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思想教育工作者只要能充分运用数据资源,就可以分析教育群体中的某一个体、某一方面的具体情况,从而更精准、更微观地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向。大数据促使教育者的“教育观念从只重整体向更注重个体、从关注共性向更注重个性、从把握宏观向关注微观转变”[11]。当前,绝大多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没有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与运用而适时转化。

(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精准与科学成为可能,但前提条件是教育工作者既要有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础,又要有较强的大数据采集与分析能力。如何对海量的动态信息进行甄选、鉴别、分类、分析,通过大数据发现问题,透过数据精准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价值认知、意识形态认同和行为规范,是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教育技能。当前,运用大数据技术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对许多高校而言还是一个全新课题。多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没有树立起数字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依然习惯于通过定性分析和个别样本分析去发现问题。当前的困境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往往不具备运用大数据的意识和能力;一般的专业技术人员虽然懂得如何收集、分析、运用数据,但是他们往往并不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基础,单纯依靠大数据技术和相关程序进行数据分析,很难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点。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和大数据进行有效融合,仍然是一个技术难点。”[12]

(三)数据使用壁垒有待打破大数据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企事业单位乃至个人都认识到数据的重要性,都把数据资源视作宝贵资源,因而在数据使用上往往都是相互保密,即便是使用他人的数据,也是要付费使用,而且价格不菲,尤其在在商业领域,这是一个普遍现象。高校的各个部门之间相互使用数据虽然没有那么多商业色彩,但也存在着其他方面的壁垒,主要表现在:一是各职能部门都是根据本部门的实际需要去记录、存储、分析数据,记录的规格和标准也不一样,并不考虑是否有利于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对接问题,如教务部门只记录学生的学习成绩、科研管理部门只记录学生的科研数据、学生工作部只记录学生的家庭状况和奖惩情况、党团部门只记录学生外化的思想政治表现。二是高校缺乏专门的机构来协调各部门的数据共享,这客观上造成诸多部门和机构虽然拥有宝贵的数据资源,却不愿公开,不愿与其他部门共享,导致数据采集存在诸多壁垒。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部门,主要行使的是教育职能而不是管理职能,在大学目前的行政管理架构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想使用各职能部门的大数据,有一定的难度。

(四)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专门人才有待培养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和肯尼思•库克耶认为:“大数据是一种符合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今时展潮流的、前所未有的方式,它最终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对所采集的巨量数据库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分析、处理,以便获得具有巨大价值的产品信息、服务信息亦或者是获取更为深刻的洞见。”[1]4由此可见,大数据的实质是通过专业的数据处理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大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过程相当复杂,专业性极强,“涉及数据存储、合并压缩、清洗过滤、格式转换、统计分析、知识发现、可视呈现、关联规则、分类聚类、序列路径和决策支持等技术”[13]。它要求科学使用大数据者至少要具备计算机语言、数理统计、概率分析、数据分类等专业知识,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般缺乏理工科的知识背景,数据分析能力不高,这客观上造成了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性障碍。事实上,精通大数据技术的专业人才在各个非理工科领域都很稀缺,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尤甚。当务之急是加快培养既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又能运用大数据技术的跨专业复合型人才。

(五)数据使用安全保护难题有待破解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大难题:如何保护大学生的隐私权,如何确保数据使用安全。大数据记录了大学生的全部信息,有些信息是常规信息,有些则是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如果使用不当,有可能产生一些伦理问题乃至法律问题。比如对大学生思想行为进行数据跟踪,就会涉及学生的家庭状况,有些较为隐私的家庭状况是不愿意让同学老师知道的;再如,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状态,就会对大学生的网络生活和网络表现进行追踪,包括他们的上网时间、浏览的网页、的言论等都在数据跟踪之列,其中不乏敏感的信息,如果未经学生允许,使用这些数据就会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在大数据面前,每个人都是透明的,这是不容忽视的伦理问题。另外,即使经过了学生的允许去使用这些数据,如何确保数据安全也是一大挑战,当前电脑黑客盛行,他们的技术手段越来越高明,如果管理不善,大数据一旦被泄露出去,会对大学生造成巨大的身心伤害。因此,明确数据的公开使用和学生隐私的界限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也是个不小的挑战[14]。

四、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路径选择

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不是大数据怎样适应思想政治教育,而是思想政治教育如何与大数据技术相融合。

(一)树立大数据意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数据处理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自觉养成大数据意识,形成大数据思维习惯,不能将大数据仅仅作为技术来对待,而要将其上升到方法论的高度,成为日常工作常规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首先,要保持对数据的高度敏感性。大数据时代,一切物质的东西和精神活动都可以用“数字化”计量。随着技术的发展,数据在以几何级数快速增长,尤其是大学生群体,是数据的“高产群体”,他们每天绝大部分课余时间都在网络上浏览新闻、查找资料、学习钻研、购物消费、收发邮件、游戏娱乐等,所产生的海量数据如果不能充分利用,或许就变成垃圾信息,如果利用好了,就能变成宝贵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提高对数据的敏感性,从海量数据中辨识出反映大学生思想动态、价值取向等方面有价值的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科学分析、有效利用,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15]。其次,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大数据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真正发挥作用,离不开教育工作者的数据处理能力,包括数据的收集、分类、处理、分析等。鉴于当前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大数据处理能力普遍缺乏的客观情况,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主要有两个:一是与专业化的机构合作,将数据处理交给专业机构去做,但这一方案的缺陷是专业机构难以从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角度去分析数据;二是培养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人才,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举办专门的大数据技术应用培训班,使他们掌握大数据的采集、分析与处理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最后,善于发现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入点。大数据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关键是要挖掘出数据信息与大学生思想和行为之间的关联性,比如分析学生的图书阅览、网页浏览数据,可以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从而能判断出大学生受什么样的社会思潮影响最大,教师能够据此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二)构建大数据应用的机制与平台,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性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运用大数据技术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属于“跨界应用”,并且“跨度”相当大,用好这项技术,必须构建好大数据应用的机制与平台。一是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多部门联动管理机制。高校大数据使用存在部门之间各自为政、无法有效对接的问题。为此,高校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协调机构和工作平台,协调各机构、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问题。不仅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要有大数据意识,高校各机构和部门也要树立大数据意识,大数据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范围要扩大,应由原先的思政辅导员和思想课教师拓展到多部门联动,数据共享,联合促进。二是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云课堂”。在线教育和开放课堂是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而催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它克服了传统课堂教育的一些弊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主动与大数据技术对接,建构主题突出、题材多样、形式新颖学生易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云课堂”,“将学生喜闻乐见的、寓意深刻的大量的集思想性教育性时代性于一身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供给学生,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地点”[16]。三是运用大数据研判大学生思想动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性。大数据技术可以通过对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留下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研判大学生的价值观、思想动向、个性心理等,“并以可视化的形式描述出学生个体或群体的精神状态和个性化全貌,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17]。大数据技术还能生成大学生个体思想变动轨迹图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特别关注一些“异常轨迹”,对一些未来有可能出现的思想偏差和行为偏差进行提前矫正。

(三)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规避大数据使用的伦理困境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的所有权、知情权、采集权、保存权、使用权以及隐私权等,就成了每个公民在大数据时代的新权益,这些权益的滥用也必然引发新的伦理危机[18]。目前在大数据采集、存储和使用过程中有两个问题需解决好,一是大量的数据一旦集中起来使用,如何确保数据安全,防止数据被非法使用;二是大数据中的信息涉及隐私,如何保护大学生的隐私。首先,要制定与完善大数据相关法律、法规与制度。大数据作为最近几年刚出现的新生事物,规范其使用的相关法律制度还不是很完善。从国家层面而言,要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从宏观上加强对大数据使用的管理,明确大数据的所有权、知情权、使用权;就高等学校层面而言,要制定和完善大数据使用制度。其次,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大数据的使用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有严格要求,要求他们必须能够以科学的态度使用大数据,对于其中涉及的大学生个人隐私的信息只能用作教学和科学研究使用,本着有利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和实效性的目的,本着“伦理自治”的原则,要自觉抵御任何不以教学和科研为目的的大数据使用诱惑,避免出现大数据使用的伦理困境。

(四)创新研究方法,形成基于大数据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新范式小数据时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主要有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这两种基本方法。定量研究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和事物某一方面的规定性,但其缺陷在于样本的有限性;再则,在涉及人的政治思想时,处于某种主观考虑,被调查样本未必能表达其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近年来,大数据的日渐普及,逐步弥补了以往定量研究的缺陷,实现定量研究由部分样本模式向全样本模式转变。“在小数据时代,我们会假想世界是怎么运作的,然后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验证这种假想。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在大数据的指导下探索世界,不再受限于各种假想。我们的研究始于数据,也因为数据我们发现了以前不曾发现的联系。”[1]92大数据的广泛应用,毫无疑问也将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创新,使得研究对象由大学生群体或个体前移到数据分析,因为在大数据背景下,人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都可做到可量化、可视化。

目前,大数据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的运用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没有养成将大数据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创新意识,对于如何运用大数据技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缺乏系统研究。当下,需要加快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创新步伐,形成基于大数据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新的研究范式与传统研究范式最大的区别在于传统研究是以“人”为研究对象,新范式是以“数据”为研究对象;传统范式基于部分样本数据,新范式基于全样本数据;传统范式看外在表现,新范式探究内在关联。从当前的情况看,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并非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这一群体能够单独完成的,它关涉多学科、多部门的协作。做好这项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做到:一是与数据资源丰富的部门,如教务部门、学工部门、后勤部门、电信部门、金融部门等建立合作关系,实现数据共享,合法使用大学生数据资源;二是强化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研究,整合多学科研究力量,形成研究合力,尤其是要与数据分析和软件研发部门合作,让数据“活”起来,透过数据看到大学生政治思想状况;三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探索基于大数据基础上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样本”“图形轨迹追踪”“可视化”研究新方法,深度揭示大学生个体与群体的思想状况,为精准化、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供科学支撑。规律的内在魅力在于它的必然性和趋势性。人类之所以在不断地从事科学研究,就是要试图探寻各种事物和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进而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教育发展亦有其规律性,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数据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才刚刚开始,但从长远看,这种结合将会更加广泛而深入,这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无论是从学校层面还是从教师层面,都要充分做好接纳这一新生事物的准备,将大数据技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提升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作者:欧健 单位:河南大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讨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zhengfazazhi/llyxdhzz/72389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