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探析工匠精神的高职政治教育新任务范文

探析工匠精神的高职政治教育新任务范文

时间:2022-01-11 05:02:35

探析工匠精神的高职政治教育新任务

摘要:工匠精神属于职业精神,是高职学生不可或缺的素养。培养学生具备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吃苦耐劳、协同创新、追求卓越等优秀的工匠品质,符合新时代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本文在分析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缺失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四种路径,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任务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教育;工匠精神;思想政治教育;

一、理论来源与研究综述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1]万钢同志就“科技创新发展”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时明确指出:“工匠精神要从职业教育抓起。”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10月,党的胜利召开。在报告中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达标,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弘扬“工匠精神”自2016年首次提出后,连续三年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目前,关于工匠精神内涵的研究趋于成熟。王丽媛认为,工匠精神是将精益求精的品质作为热爱工作的精神之一延传下去。李小鲁认为,工匠精神表现为精益求精、崇尚极致、严谨细致、耐心专注、敬业负责,具有专业性、职业性和人文性。张娟认为,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匠心理念是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重点。尽管对工匠精神的内涵已有较丰硕的研究成果,但从国内已有文献来看,将工匠精神作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的理论研究还相对较少。周兴中认为,高职院校要营造良好的工匠文化氛围,加强对学生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培养。陈爱华认为,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彰显了高职思政工作的与时俱进,增强了高职思政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谭璐认为,“具备育人、规范及激励功能的工匠精神,能够很好地与高职思政工作相契合。”综上,笔者认为,工匠精神在当今中国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的过程中应运而生,它属于职业精神的一种,是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理想、职业价值等方面的衡量要素,要求职业者具备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吃苦耐劳、协同创新、追求卓越等品质。而培养高职学生的工匠意识与工匠精神,是符合新时代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的。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牢牢把握工匠精神培养的主导权,将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新的风向标。

二、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缺失原因分析

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和世界的制造中心。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大国工匠重任的高职院校为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匠人”,活跃在祖国生产建设的方方面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经进入新时代,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现状与新时代的要求相比还具有较大进步空间,体现在以下具体情况,亟待解决。

(1)学情分析。一方面,工匠意识薄弱。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往往能更快地接受新事物,大部分学生本着“求一技之长”的心态,能够主动为自己的未来谋划蓝图。在重视职业技能的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忽略了自身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的提升,对未来职业需要的工匠精神缺乏正确的认识,工匠意识薄弱。另一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抵触心理较强。高职学生往往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文化知识基础较薄弱,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尤其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团校培训、班会课等传播和弘扬工匠精神等正能量的课程不以为然,认为没有必要,不需要学,对今后的发展没有实质性的帮助,这些都为工匠精神的塑造增加了难度。

(2)教情分析。一方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契合。当前中国高职教育经过多年发展及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扶持,高职人才培养的理念日趋成熟,各类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各具特色,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匠人”,而“匠人”不一定都是具备“工匠精神”的。在教师层面,专业课教师更加了解企业需要毕业生具备哪一类“工匠精神”,而他们又极少能够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团学等专职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又极少走进企业去深入了解企业文化与企业要求,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导致“空讲道理”,学生难以接受。教师自身往往不能对“工匠精神”进行身体力行,无法产生育人示范效应。

(3)社会环境因素分析。进入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深刻转化,我国总体上实现了小康,告别了过去对物质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的年代。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也滋生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靡之风”。在信息良莠不齐的多媒体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广泛存在着享乐、攀比的不正之风,成为以“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吃苦耐劳、协同创新、追求卓越”为核心的工匠精神的最大“拦路虎”。“拿来主义”、“差不多就行”极端的“佛系主义”渗透到高职院校之中,使得学生群体也心浮气躁起来,丧失了“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职业精神,放弃了追求自身的社会价值,降低了自己的使命担当。

三、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工匠精神是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将工匠精神教育融进高职思想政治工作,是当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任务。

(1)将工匠精神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坚守思政课育人的主阵地。始终坚守思政课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坚持思政课堂对工匠精神“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将工匠精神倡导的“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吃苦耐劳、协同创新、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融入课堂教学,梳理教材体系,深挖工匠精神教学切入点,例如组织学生线上、线下观看《道德模范颁奖典礼》《感动中国》《大国工匠》《大国重器》《百年巨匠》等优秀的视频资源,设计各类主题演讲、微宣讲征文、情景剧等活动,要求学生结合自身专业,发掘自己未来将从事的行业要求大学生具备怎样的工匠精神。

(2)将工匠精神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坚持协同育人的全过程。强调:“高校要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引导与教育,不能仅仅依靠思政一线工作者,更需要专业课教师承担起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目标的引导与培养。专业课教师具备不可替代的系列优势,例如:在课堂上,更加了解行业情况,可以成为学生在该行业的榜样,培养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在课堂外,带领学生顶岗实习及参与技能竞赛的过程中,通过具体的实践,使学生明白当今社会需要的不仅是“会动手指”的技工,更需要具备工匠精神的技工。

(3)将工匠精神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增强文化熏陶的渗透力。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渗透将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党团组织要及时组织学习相关的国家政策、国家声音,营造主氛围。通过各行业能工巧匠事迹学习分享会、优秀毕业生事迹报告会,弘扬工匠精神的文艺演出,当地企业家宣讲,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海报展示,广播站选稿,校史馆展览等,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牢牢抓住校园文化这只看不见的“手”。

四、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我国已经处于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关键期,在大力进行科技创新攻坚克难的同时,离不开的是具备工匠精神的能工巧匠。培育一批具备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吃苦耐劳、协同创新、追求卓越的高职毕业生,才能在推进中国走上世界制造强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邓成.当代职业教育如何塑造“工匠精神”[J].当代职业教育,2014(10):91-93.

[2]王新宇.“中国制造”视域下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6(2):14-17.

[3]尹小梅.工匠精神引领下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5):260.

作者:何思禹 单位:长沙职业技术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探析工匠精神的高职政治教育新任务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zhengfazazhi/ldzyzz/72627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