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社区参与对生态旅游的影响范文

社区参与对生态旅游的影响范文

时间:2022-03-02 03:27:25

社区参与对生态旅游的影响

《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年第四期

一、欠发达地区社区参与旅游模式思考

(一)生态旅游的发展阶段模式由于欠发达地区生态旅游中供求关系不够明确,多以短期利益获得为导向,致使旅游产品已难以满足现代生态旅游者的需求,不同程度地造成了景区生态旅游资源浪费和环境的破坏。为更好的发挥欠发达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后发优势”,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目标,“旅游景区首先选择重点景区进行旅游项目规划,通过政府和旅游公司强有力的外力推动,走总体规划、突出主题、规模发展、特色开发、梯度开发和持续发展之路”[3]。比如四川省九寨沟景区制定一系列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项目规划,然后有步骤的实施开发,获得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走在我国自然景区旅游发展的前列。

(二)生态旅游社区参与模式旅游项目发展资金的短缺、社区(村寨)居民参与度不高和基础设施不完善限制了欠发达地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以“社区(村寨)参与为主驱动力的“政府+公司+社区旅游协会+旅行社”的经营模式”[4],是目前较为适合经济欠发达、生态环境保持较为完整、民族风情丰富多彩的地区开发旅游资源。该模式引进社区参与理论,策划动员社区(村寨)居民参与生态旅游的规划、开发、旅游互动和利益分配过程,不断激发居民的积极性为主要内容的互动模式。该模式既能较好地解决旅游发展的各种资源和环境保护问题,又能促进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生态旅游创建了一种较好的发展模式。以贵州省平坝县天龙屯堡生态旅游景区为例,在这一方面走在了同类景区的前列,获得了较好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二、梵净山地区生态旅游现状

(一)生态资源现状1、奇特的自然景观和稀有植物资源。梵净山地层古老,山区层峦叠翠、坡陡谷深、飞瀑悬泻、溪流纵横;境内群峰高耸,溪流潺潺,山青水绿;“梵净山主峰上空水分较易凝结,形成变化万千、形态各异的云海景观,其中以旷世奇观的‘梵净佛光’最为典型”[5];该地区拥有6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以珙桐、紫薇王等稀有植物最为著名,形成世界上种类繁多的生物资源基因库。但是由于交通、资金和开发力度不够等原因还没有在生态旅游资源市场中形成自己的品牌。2、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梵净山地区村寨居住了大量的土家族、苗族、侗族、仡佬族等少数民族居民。这些少数民族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上刀梯、纸包火、钉鸡、白马悬蹄、口含红铁、滚龙、傩戏”等特殊民俗活动,还保持着土家族、苗族的花灯、龙灯、走马灯、祭风神等原生态民俗资源。到目前为止,这些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还没有完全融入景区发展规划中,致使民俗文化开发力度不够,没有在贵州省的同类人文生态旅游中展示黔东民族风俗文化的独特性风情,未能有效地将民俗文化整合成生态旅游的品牌资源。3、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梵净山地区佛教历史源远流长,距今1000多年前唐代时期周边已有寺庙和简单的佛教活动。到明万历初年(1573年)佛教活动空前繁荣。梵净山又是全国著名的弥勒道场,它与文殊道场五台山、普贤道场峨眉山、地藏王道场九华山、观音道场普陀山等同为中国佛教五大名山和道场。梵净山佛教文化活动还没有形成规模经济效益,与五大佛教名山的名气不相匹配。梵净山佛教文化宣传力度还不够,没有形成全国范围的佛教法会或佛教文化宣传长效机制。

(二)生态旅游管理现状一个地方旅游形象的好坏,不仅取决于旅游资源是否丰富多彩,还取决于良好的旅游管理。梵净山生态旅游是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的,当地村寨居民非法利用与不合理开发保护区资源已成为保护区管理的主要问题。首先,居民参与生态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的积极性不高。梵净山景区村寨的多数居民不知道或者不清楚自己在梵净山旅游开过程中,要做什么和怎么做,更多的是为游客提供简单旅游商品加工,景区多数居民通常情况下利用自身的居住条件开设宾馆或者进行简单的饮食加工,很少有人参与比较高档的旅游商业活动。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为生活所迫到浙江温州、广东深圳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自谋生计。其次,居民参与景区旅游管理的积极性不高。在梵净山旅游开发的过程中,“通常只有很少一部分居民能从旅游开发中得到实惠,大多数人只会感受到发展旅游带来的社会生活成本增加”[6](如物价上涨、拥挤等)。部分居民在追求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的驱使下,不愿意或者拒绝与游客分享本民族的特有“风情”,甚至对于游客的“经常打扰”产生反感和厌恶情绪,这对旅游环境的保护是十分不利的。再次,社区(村寨)居民缺少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当地居民是与当地自然历史和文化资源关系最密切者,也是梵净山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因素之一。世代靠山生活的当地村民,经常深入山林获得其生活必须或者有较高市场价值的资源以满足生活需要或者转手卖给游客,从某种程度上破坏了梵净山固有的生态环境,不利于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社区参与对梵净山生态旅游发展的启示

旅游经济欠发达的梵净山景区可以走一条以原生态、纯风俗为特色的发展道路,将社区(村寨)居民纳入到旅游景区生态旅游规划、开发活动中去。本文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或设计梵净山旅游景区的发展:

(一)利用景区(村寨)居民信仰维系生态资源多样性政府和旅游公司应当深入当地村寨了解村民的民族风俗,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利用他们对山神、图腾、神灵的崇拜来维系少数民族地区稀有物种、动物资源的多样性。首先,对山神、图腾的崇拜在土家族、苗族、侗族、仡佬族等少数民族居民的信仰中占据重要地位,当地村寨居民对梵净山原生态的自然资源有一种发自本能的尊敬与崇拜。其次,土家族等少数民族视白虎为本族人的祖先,将白虎供奉在家中以求神灵保护。利用少数民族的信仰减少人为对梵净山景区稀有动植物资源生存环境的破坏,维系稀有资源的可持续循环利用。再次,利用“风水林”在居民心中的影响来保护原生态森林。苗族村寨村民通常都把一些视为影响整个村寨的前途和居民命运的山林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对任何破坏“风水林”的行为都是零容忍。

(二)充分利用黔东原生态的民俗文化打造旅游文化品牌黔东地区保存了数千年的原生态的民俗文化,以“勤劳”、“淳朴”等特点而闻名。把土家族、侗族、苗族、仡佬族等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纳入到生态旅游文化资源规划和开发中,积极引导当地村寨居民参与民俗文化旅游项目的塑造。依据土家文化、侗族文化、苗族文化等原生态人文旅游资源,设计各种专题旅游项目:比如土家族的迎亲中戴花、妆郎、陪十姊妹、上头、找莫毕(土家语)、哭嫁歌、抢喜把、换花鞋、跨七星灯、安床、抢床、滚喜床、踩门槛、迎亲拜堂等嫁娶系列活动;侗族的“玩山”、走寨、“行歌坐夜”、抢花炮等民俗系列活动;苗族的祭祖、嫁娶、图腾崇拜等系列活动;设计旅游项目时,需要求投入感情,真正进入角色,营造身临其境的感觉。针对游客的个性需求,设计游客直接参与旅游活动项目:比如农家乐、工艺制作、纺织制作、体育竞技等,让游客参与其中,在玩中体会异域风情,以达到让游客产生“流连忘返,难分难舍”情怀的目的。

(三)积极引导社区(村寨)居民参与生态旅游项目开发由于生态旅游自身特征能满足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的需要,从而使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成为国内外旅游学者研究的热点。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是指在旅游的决策、开发、规划、管理、监督等旅游发展过程中,充分考虑社区的意见和需要,并将其作为开发主体和参与主体,以保证旅游可持续发展和社区发展,既能增强当地居民的自豪感,又能为生态旅游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四)依托社区(村寨)民俗资源强化社区参与功能梵净山生态旅游需要吸纳当地人参加管理,保证当地居民切身利益,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只有建立“政府、旅游公司、社区(村寨)”良好互动机制,才能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1、引导社区(村寨)居民参与生态旅游的规划与开发。“政府或者旅游公司需要对居民进行宣传教育,使他们明白生态旅游的价值以及会给他们带来的利益,懂得参与旅游规划和设计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生态旅游初级阶段规划,及时使他们了解旅游规划及其进展情况”[7]。同时,开发获得的利润应该返还投资者和当地社区,这样做有利于保护文化遗产、生态多样性。2、把社区(村寨)居民塑造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体。当地居民是与当地自然历史和文化资源关系最密切者,也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因素之一。真正的环境保护主体应是当地居民或社区,应使他们成为当地环境的自觉保护者和管理者。为此,必须在生态旅游的开发过程中提供给当地居民优先参与的机会。3、确保社区(村寨)居民分享旅游发展所带来的成果。大量的事实证明,社区(村寨)居民从旅游中获得的发展机会越多,收益就越大,参与旅游发展的热情就会越高。社区(村寨)居民参与利益的分配包括:不断增加社区居民的就业机会和商业机会,保证本地居民优先被雇佣的权利,旅游商品尽量采用本地原料进行加工等。通过一系列的举措,让当地居民切实感受到自己的利益与当地的乡村旅游发展紧密相连。

(五)建立维系黔东民风文化淳朴性的长效机制首先,建立一支懂得积淀民俗风情,善于驾驭旅游市场形势,精于抢救和保护民族文化的专业人才队伍,合理开发和管理生态旅游资源,把原始的土家文化、侗族文化、苗族文化打造成一种可以观赏的、稀有生态旅游文化资源。发掘和培育一批民族风俗文化的继承者,壮大民俗文化发展的人才队伍。其次,合理分配旅游收益,调动社区(村寨)居民对生态旅游参与的积极性。村寨居民按照多劳多得的原则获得收入分成,以及出卖旅游商品所得和参与生态旅游发展所得收益,政府不再参与社区(村寨)居民出卖旅游商品所得分配,确保旅游景区居民能够机会均等享受旅游发展成果。再次,深入挖掘民风民俗和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建立黔东文化演义长久不衰的机制。在梵净山旅游景区,主要是将“在民族风情方面有特殊技能的奇人异士选入民俗文化可持续发展智库,并给与财政和物资等方面的保障”[8],使其专门负责民风、民俗和地方文化的收集、传承和发展,积极参与景区民俗文化演义项目的规划与开发,促进生态旅游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后,社区(村寨)居民组织旅游协会负责自然生态旅游景区的环境卫生、治安秩序、民俗演义活动,做到责任到人,分工明确。这种机制更加有效地激发社区(村寨)成员投身旅游工作的极大热情,充分发挥各经营主体及旅游产业链中各环节的优势,既解决了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态旅游发展中资金、技术和经营管理难题,又能通过合理利益分享,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同时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本土民俗文化。

作者:李玉伟黄小军单位:铜仁职业技术学院马列部

被举报文档标题:社区参与对生态旅游的影响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