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人民主体性视域中的党建动力机制探讨范文

人民主体性视域中的党建动力机制探讨范文

时间:2022-10-12 10:12:04

人民主体性视域中的党建动力机制探讨

摘要:在党的报告中指出“伟大工程”必须与“伟大斗争”相结合。“伟大斗争”为党建提供了价值立场、目标指向及政治保证,坚持“伟大斗争”是新时代党的建设不断前进的动力来源。深入分析“伟大斗争”有利于揭示新时代党的建设之动力机制,保证党建工作有序开展。

关键词:人民主体性;党建;动力机制;伟大斗争

在阐述“四个伟大”时指出:“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1]有关“伟大斗争”的论断是将唯物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规律”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新成果。“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而社会正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因此,坚持“伟大斗争”是新时代党的建设不断前进的动力,深入分析“伟大斗争”有利于揭示新时代党建之动力机制。

一、“伟大斗争”的主体性根基:人民群众

马克思的哲学语境直接指明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根本主体。深刻领会了这一点,在党的报告中使用了多次“人民”这一术语。新时代“伟大斗争”是党团结领导人民的斗争,党是关键主体,人民则是根本主体,但两个主体并非处于外在联系的关系中,而是关键主体植根于根本主体中,人民群众是“伟大斗争”的主体性根基。在新时代,群众路线仍然是党团结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制胜的法宝。

(一)人民群众创造了“伟大斗争”的物质基础社会意识从来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伟大斗争”这一命题的提出正是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实践,它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矛盾运动的自觉反映,它有着客观的物质基础。新时代,“伟大斗争”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这是由新时代的特征所决定的。新时代是“强起来”的时代,而“强起来”的历史前提又是“富起来”。人民群众在四十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没有人民群众的奋斗,新时代的“伟大斗争”就没有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人民群众直接参与了“伟大斗争”斗争意味着立场,立场意味着选择,“伟大斗争”有着鲜明的历史选择性。社会历史发展是一个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统一的过程,即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和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相统一的过程,这种统一性经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进行了深刻阐述。在社会历史的实践场域中,许多个体的意志交织在一起,这样就有无数个互相交错的历史选择和力量,最终产生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最终取决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从历史选择性的视角看,人民群众是“伟大斗争”的直接参与者。

(三)人民群众创造了矛盾双方转化的条件在党的报告中指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1]“伟大斗争”具有明显的问题导向,问题的解决实质是矛盾的解决。矛盾的解决体现为两个必要的阶段,首先是矛盾双方的斗争使矛盾的双方发生转化,这就为斗争取得胜利创造了条件,同时为事物发生质变奠定了基础;其次是矛盾双方的斗争使旧的矛盾统一体向新的矛盾统一体转化,最终使事物发生质变,产生新事物。“伟大斗争”的制胜就是要使事物获得质变,使旧的矛盾统一体向新的矛盾统一体转变,最终产生新事物,从而推动“伟大事业”前进。但矛盾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取决于人民群众站在哪一方,当人民群众坚定地站在我党事业的这一方,就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领域的实践中产生巨大无比的力量,最终为矛盾双方转化创造条件。

二、“伟大斗争”为党建提供价值立场:“以人民为中心”

新时代党的建设是“伟大工程”,党的建设需要不断完善其动力机制。在政党的组织系统中,其内在的动力机制是有方向约束的机制,而有方向约束的机制便是政治价值机制。马克思指出,所有政党都有阶级性,一个政党的价值取向取决于其所服务的阶级的价值取向,也正由于这一点,党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伟大斗争”具有明确的阶级意向,因此要推进“伟大工程”,完善党的建设动力机制就必须结合“伟大斗争”。首先,就“伟大斗争”的利益归属而言,党的建设只有“以人民为中心”,才能完善其动力机制。“伟大斗争”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其从根本上回答了“为谁斗争”的问题: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源于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简言之即源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思想命题的提出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一命题更高层次的表达和提炼,它植根于中国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语境中,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它犹如一条红线将中国梦、五位一体总布局、五大发展理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串成一个有机整体,提供了中国式的价值基础,就此而言,它对于“伟大工程”也发挥着同样的作用,因此“伟大斗争”无比明确地为党的建设提供了价值立场。其次,就“伟大斗争”的实践有效性而言,党的建设只有“以人民为中心”,才能完善其动力机制。“伟大工程”和“伟大斗争”密不可分,“伟大工程”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就必然要求党的建设高度结合“伟大斗争”,“伟大斗争”的实践有效性是检验党的建设成效的一个重要维度。在中国共产党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阐述全面从严治党时指出:“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1]这说明“伟大工程”和“伟大斗争”在“以人民为中心”这一点上具有同构性。斗争的武器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其发挥力量斗争才能真正产生实践有效性,从而为党建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伟大斗争”为党建提供目标指向:中国梦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这是党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和远大目标。首先,“伟大斗争”时刻提醒党的建设应该不忘初心和使命。“伟大斗争”就是要使事物获得质变,矛盾得到转化,而矛盾的运动是有方向性的,它是一个旧矛盾统一体不断被新矛盾统一体取代的过程。“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正是中国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社会矛盾特征的形象概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需要“伟大斗争”,而进行“伟大斗争”就必须遵循“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这一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因此,在进行“伟大斗争”的过程中,历史逻辑必然反映为党的理论逻辑,从而不断提醒着党的建设要不忘初心和使命。其次,“伟大斗争”能磨炼党的意志,从而牢记初心和使命。同志提出党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是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同志将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并提,说明他认识到党的建设离不开斗争。新时代,党的建设更是离不开具有时代特点的“伟大斗争”。斗争可磨炼党的意志,从而使党更加自觉地把领导和团结人民群众实现中国梦作为自身的使命,在“四个危险”面前保持战略定力。

四、“伟大斗争”为党建提供政治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伟大工程”需要有政治保证,完善党的建设需要有科学有力的政治保证。政治保证即是要走正确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正确的道路,它是“伟大的事业”,而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因此,党的建设及完善党建动力机制需要不懈地进行“伟大斗争”。首先,“伟大斗争”消除了走错路的可能,为党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1]道路问题始终是关键性问题,道路一旦走错就有可能成就尽失,而道路走得偏不偏关键在党。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它在事物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党正是在不断的斗争中实现了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从而使全党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保证了党的发展的正确性。其次,“伟大斗争”清除了各种阻力,从而为党的勇往向前提供了政治保证。党在团结和领导人民行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必然面临各种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和重大矛盾。克服困难就是赢得机会,而克服种种阻力才能让党焕发生机,保持活力,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进而团结和领导人民群众在“伟大事业”的道路上勇往向前。党正是通过跟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作斗争,增强了制度自信;通过跟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作斗争,赢得了民心;通过跟一切顽瘴痼疾作斗争,获得了改革创新活力;通过跟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作斗争,提升了执政能力,获得了勇往直前、攻坚克难的动力。

五、结语

“伟大斗争”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唯物主义,涉及人民主体性、矛盾分析法等命题,事关“伟大工程”建设的成败,因此,“伟大工程”建设必须紧紧抓住“伟大斗争”这一命题,完善党建动力机制更需要抓住“伟大斗争”这一命题。

作者:陈楚明 单位:佛山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人民主体性视域中的党建动力机制探讨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zhengfazazhi/gsllxkzz/72134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