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活动型课程构建范文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活动型课程构建范文

时间:2022-11-20 09:39:05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活动型课程构建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主要课程体系。伴随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学科核心素养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立足学科特点,以学科素养为引领,以活动型课程为抓手,摒弃传统课程弊端,真正构建“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全面体现新时代精神与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有助于提升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在育人、成人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活动型课程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应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引领,体现学科特点,以新时代新思维构建活动型课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一、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2015年,教育部颁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第一次阐述了核心素养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适应终身发展的核心能力和基本品格,强调个人修养、家国情怀与社会关爱,注重学生自主发展、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关于核心素养的内涵,余文森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最基础、最具生长性的关键素养,就像房屋的地基,它决定房屋的高度。”[1]朱明光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指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所孕育出来的(跨)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在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2]从核心素养的提出到学者们对其内涵的阐释,我们可以较为明晰地看到,核心素养体系是包括学科知识、学科技能、学科理念所共同铸就的一种综合品质与能力。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其核心素养就是具体化的、具有鲜明学科特点的核心素养,它包含四个层面的内容,即: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政治认同是教育学生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的深沉情感与价值认同,能够使学生拥护党的领导、坚定信念,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治认同是其他各种素养的基石与灵魂。科学精神主要指在学科知识学习中所体现出来的求真务实的态度,也就是坚持真理、尊重事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真态度。思想政治学科铸就学生的科学精神,就是要让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能够对学生自我成长、社会发展进步、国家繁荣富强和人类文明演进有自己正确的判断与选择。法治意识是一个国家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思想政治学科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是要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维护法律尊严,成为守法公民,能够自觉参与法治国家建设与发展,它是其他各种素养的前提。公共参与是一个国家人民能够真正当家作主的重要责任与担当,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培养公共参与精神,是要培育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使学生真正懂得为人民服务宗旨意识,能够真正做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与义务,这是其他各种素养的具体行为表现。四者都是以公民为主体,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政治认同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一个合格的公民必然在政治层面对国家有认同感,离开了政治认同,“科学”“法治”和“公共”等素养就没有着落。其次,科学精神是达成其他素养的基础。公民对政治的认同、对法治意识的觉醒和对公共事务的参与都应当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脱离科学精神的政治认同是盲目的,当然,脱离科学精神的法治意识也是肤浅的,脱离科学精神的公共参与是野蛮的。再次,法治意识是科学精神和政治认同的必然要求,是公共参与的必要前提。公民在政治认同的前提下必然需要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并在相应的法律框架下进行公共事务的参与。最后,公共参与是其他素养的行为表现。在思想政治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中只有公共参与素养注重于行动,其余三项素养都更加强调思想方面的内容。四大要素在内容上相互融合,在形式上相依相存,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核心素养系统。

二、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活动型”课程构建的背景和内涵

在传统学科课程背景下,活动型课程是新课程为解决传统教学弊端而提出的,这种教学理念认为课程不应该只强调课程的预设、灌输、学科性、课程性和教师性,应更注重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动态生成,注重学生个性差异、个性特质,体现课程的动态性、生成性,指向对学生终极关怀的价值取向。高中思想政治本身所具有的抽象性特点决定了课程应该回归时代、体现时代特征。传统课程过多地强调了学科课程的特点,所谓学科课程指“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学科发展,分门别类地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与发展水平的知识所组成的教学科目”[3]。学科课程重视学科性、课程性,对学生的教育是将预先设计好的一整套方案灌输给学生,是从学生如何适应未来生活需要出发,带有鲜明的目标性和目的性,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学生的主体性受到很大限制。预先编制好教材,便于学生经过教师的教学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但学科课程这种预先设定的课程框架,忽视了学生的个性需求和兴趣,抹杀了学生的个性特质,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与新课程改革理念不相匹配。使得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兴趣爱好无法很好的体现,学生的创造力下降,被动学习、厌学情结滋生成为当前教育教学中的普遍现象。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倡导活动型课程,旨在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质,突出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体现新时代的新特点。活动型课程是相对传统学科课程而言的,活动型课程反对预先设定好学科目标与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积极地引导学生,使他们能够自己组织、自我规整有目的的活动来进行课程设定,亦称经验课程或学生中心课程,其内涵更加注重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自我需要以及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性作用,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和交往,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思考而获得知识和经验,彰显教学过程的灵活性和个性,以此开发学生潜质,助推学生的创造能力。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程可以采取观摩式、讨论式、辩论式、课题式等多种方式,通过课堂组织、环境创设,把静态、抽象的理论变成动态、鲜活的课堂教学。活动型课程具有自身独特性,是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两者的优势整合,既体现出传统学科特点、课程特点,又体现出学生的个体潜质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中明确指出:“活动型学科课程力求构建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相结合,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未来发展出发,着力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理论知识,达到理论知识内化于心而外化于行,能够在自我思考中领悟知识的力量与快乐,其本质追求在于既注重活动的形式,也注重知识的学习,通过系统的活动设计来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4]既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学方式达至“授之于鱼”而“授之于渔”。

三、构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活动型课程的原则与途径

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引领,构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活动型课程,应遵循三个基本的原则。一是活动性和学科性相结合的原则。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活动型”课程的构建是为实现学科教学目标服务的,让学生在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中获得学科知识。二是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活动型课程的主要特点,没有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课堂教学,就无法真正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通过引导学生利用自身的知识经验主动探究、合作交流、领悟知识,才能使学生能动地、创造性地获得知识。三是合作交流和实践参与相结合的原则。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活动型”课程必须注重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合作互动交流,合作交流是“活动型”课程的主要方式,通过交流合作、问题讨论,增强沟通能力和合作意识,在合作探究中增强感性认识,培养科学精神,感悟公共参与。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项核心素养是要通过学科学习,真正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和能力,是学科理论知识与学生生活实践充分结合的产物。达此目标,必须在课程中以核心素养为引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课堂内,构建活动型课堂教学,在课堂外,构建活动型课程实践。一方面,课堂内———构建活动型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引领,以学科内容和教材文本为依据,构建“活动型”思想政治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在精通学科内容和教材文本的基础上,教师把知识内容分解成一连串相互衔接的具体学习任务,整合与学习任务相关的序列化的活动设计,以达到在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完成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第一,以政治认同素养指导“活动议题的确定”。活动议题是从学科内容中摘选出来的,是包含基本价值判断观点的,生活化了的,能在开放性、引导性的活动中体现教学重点,攻破学习难点的主题,其指导核心是政治认同素养。如乡规民约、班训口号等。第二,以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指导“小组合作,资料搜集”。进行班级学生的分组,引导小组围绕活动议题,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搜集的信息必须要充分且精当的紧贴议题。第三,四大核心素养相互融合于“交流探究”。结合所搜集的资料信息,进行小组内交流、提炼观点,然后各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小组间的交流、辨析,流利的表达小组观点,并提供例证来验证所表达的观点。第四,活动总结,内化知识。通过交流探究,师生共同梳理活动观点、活动涉及的主要内容、相关知识,并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此内化学科知识。第五,教师总结,学生辩解。教师对整个活动的全程进行总结性分析,如对学生问题思考的思路、组内和组间成员的配合度、搜集资料的方法和主动探究策略等进行分析、总结,学生就教师的分析表达自己的意见、解释过失原因及表达改进对策。

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以政治认同为导向,目标明确、线索清晰,将科学精神融入课堂活动全过程,以此为指导培育学生公共参与和法治意识素养,实现了在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构建活动型课堂教学模式,在生活化、结构化的教育活动中内化知识,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另一方面,课堂外———创建活动型课程实践体系。学科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互结合,让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感受该课程的真实“动”感,在实践活动的历练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实践方式可以采用校内实践和校外社会实践相结合。第一,校内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把整个校区模拟成一个生活社区,设计多种多样的社区岗位供学生选举上岗并开展相关岗位工作。学生通过在不同的岗位角色中服务他人、自我服务和管理的过程中培养责任意识、公德意识;在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通过实践活动学习学科知识。第二,校外实践活动。相较于校内实践活动,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能为思想政治学科素养的培养提供更加真实的体验和更为丰富的教育资源,是实施活动型学科课程的社会大课堂。在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下,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和生活经验出发,围绕学科内容主题,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和参观访问等,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和理解,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可以进行自我记录和自我小结,教师也同时记录实践活动全过程,并在单一主题实践活动结束后进行交流、分享和总结。如以社会调查为例展开实践活动:第一步,确定调查主题;第二步,以小组为单位分配任务;第三步,搜集信息资料,进行妥善保存,以备后续活动;第四步,整理、归纳资料,撰写调研报告;第五步,各组交流分享调研报告,师生共同评价调研结果。整个实践活动以政治认同素养为核心,融合四大核心素养来创建活动型实践课程。在实践活动中以学习学科知识为任务,通过课程内容学习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机对接,使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资源利用的更加充分,在活动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团队精神,提升学生的服务意识,体验人民当家作主的幸福感和增强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进而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忠坡.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策略[J].江苏教育,2016(19):49.

[2]朱明光.关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01):5.

[3]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139.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2.

作者:曾雪满

被举报文档标题: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活动型课程构建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zhengfazazhi/gjltzz/723900.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