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变化及思考范文

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变化及思考范文

时间:2022-01-11 04:31:06

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变化及思考

[摘要]当今社会已快步进入全媒体时代,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矛盾从“网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平台应用需要与网络新技术应用滞后之间的矛盾”,转变为“网民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内容供给需要与网络文化产品精准度不高、阐释性不足之间的矛盾”,具体体现在五个“变”上。但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我们依然可以发现有五个方面的“原则”是“不变”的。把握好这些“变”与“不变”的关系,认清新的主要矛盾,真正确立互联网思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才能得到新的提升。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全媒体;主要矛盾

1994年互联网接入中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运而生并逐渐发展,但起初大多是停留在“把网络当成沟通工具和信息展示平台”状态。进入新世纪,由于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升,高校网络平台出现爆发式增长,特别是在2004年后,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专门性的工作队伍也开始建立并有效开展工作,这是“把网络当成师生生活的空间来对待”的阶段。2010年后,由于各式平台的多样化发展,在单一或多个网络平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无法满足师生的新需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始进入“通过树立互联网思维来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阶段。在新的发展阶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矛盾也随之发生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但其内在的工作和发展规律却依然没有变化,需要我们进一步准确分析和研究。

一、全媒体生态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的新变化

(一)全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高校中文主页的相继诞生,让高校意识到通过网站平台和展示信息,对学校形象建设和教育沟通有很大的帮助。90年代末QQ的前身OICQ一经出现,就在大学生中形成了风靡式普及的态势,让高校意识到借助网络工具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性。但此时,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理念尚处于相对较为“被动”的状态,主动性建设的意识相对较弱。21世纪初,在全国高校网站已基本全覆盖、各式专题网广受欢迎的情况下,教育部于2004年指导创建了“中国大学生在线”网站,期望把它建设为满足大学生网络学习生活需求的新平台、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以此为节点,各高校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积极探索,在工作平台、工作理念、工作队伍、工作资源、工作内涵、工作抓手、工作机制、工作保障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积累了一大批成功的案例和较好的经验,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逐渐推升到“进行主动建设”、“做好主动沟通”的新阶段。2005年后,开心网、人人网等SNS应用平台在高校师生中迅速普及。2009年8月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后,微博快速成为国内网站的主流应用。2011年1月,腾讯公司推出一款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它具备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活和交流模式。2016年9月,以专注传播短视频的社交软件“抖音”问世,进一步丰富了新媒体的平台形式。新技术新应用在高校师生中受到较大欢迎,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产生了较大影响。当前在多种媒体广泛交织、相互影响的全媒体网络生态下,原有的“主动建设与主动沟通”不足以满足网民诉求。如何做好全媒体生态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为近年来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和热点问题。网络的极速发展,特别是全媒体生态的形成,既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提出了很大挑战,也为具体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不少机遇;同时,对高校师生来说,有了更多更新的选择,但获取科学性和理论性更强、精准度更高的内容的难度也随之加大。面对快速的变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尚处在转型中,特别是在“从加大平台建设到加大内容建设的转变”、“从被动公开到主动喂料的转变”、“从传统的教育管理思维到确立互联网思维的转变”、“从单纯的校内队伍到社会力量整合的转变”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可以说,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已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在原有的网络发展阶段,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教育对象的角度来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方面是师生作为文化水平层次较高的人群,对最新的网络应用与网络技术平台较为热衷,掌握起来更为快捷;另一方面是部分教育管理工作者对网络新技术与应用的响应相对滞后,观念转型、应用升级较为缓慢,由于对师生的吸引力不够、引领力较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全媒体网络生态的形成,让高校教育工作者深刻意识到,在适应学校发展、结合学校特色的基础上,快速地跟进最新的网络技术、网络应用,对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十分重要。但在跟进的过程中,却发现在多样化的媒介平台中,师生出现了“用活跃度来投票”的现象,他们对各平台提供的网络内容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与自己的需求相匹配的、能解答自身疑惑的、产品内容有深度的,才会继续保持活跃度。由此可知,全媒体生态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矛盾已经从原有的“网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平台应用需要与网络新技术应用滞后之间的矛盾”,转变为“网民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内容供给需要与网络文化产品精准度不高、阐释性不足之间的矛盾”。与主要矛盾的变化相适应,全媒体生态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新特征,可以概括为“五个变”:

1.网络平台形式变多。全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网络平台形式更加多样、更加立体。与以往较为单一或者仅有几种平台相比,当前Web1.0时代的传统网站、校园论坛,Web2.0时代的互动社区(微博、微信等),Web3.0时代的移动化、融合化综合性平台等多重网络媒介在校园重叠运行,网页信息、通知公告、图片新闻、短小视频等多种形式共存。平台形式的增多,一方面丰富了师生的选择、分割了师生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工作的难度和成本。于是,多而不精是常态,存活而不活跃是大部分平台的现状。

2.内容供给要求变高。在单个平台运行的环境下,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来说,更多的是被动地接收信息。但在多平台并行的情况下,师生的主体选择性不断增强,对平台内容的主题选择有更高的要求,对内容质量与深度有更高的期待。然而,面对此诉求,不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尚未完全转变思维,常依赖于传统的工作模式进行内容建设,致使内容的重复度过高、可读性不强,对师生关注的热点把握不准,对师生学习的诉求了解不够,于是吸引力就大打折扣。3.线上线下联动变好。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逐渐拓展到网络中、工作队伍逐渐延伸到网络中,但在拓展和延伸的过程中,对“线上”的内容过于偏重。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线上”“线下”的联动,线下的教育资源逐渐与线上的工作平台深度融合,线上的技术优势逐渐与线下的传统做法进行协作。

4.队伍建设导向变强。高校最早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绝大多数都是兼职,对网络的了解和对网络技术的应用相对不是非常熟悉,影响了实际工作的效果。网络技术发展进入第二阶段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开始了专门化建设的探索,保证有专门的人员开展工作,工作质量不断提升。发展到新的阶段后,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要求从“专门化”提升到“专业化”,要求工作队伍从话语运用、技术水平等层面能实现与师生的“平等对话”。

5.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教学融合变深。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随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线下课堂教学的融合逐渐多了起来,作为一个学科专业与单门课程被列入课堂教学的大体系中。近几年各高校不断探索,加大课堂教学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渗透,借助网络舆情案例、网络文化产品、网络文化项目等,增强对学生的价值引领。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没有改变其内在的难点问题

全媒体生态的发展推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发生变化,也推动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的转变。应对主要矛盾的转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思考与调整,抓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发展的契机,不断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再上新台阶。然而,从更深层次的规律来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没有改变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质量尚待提高的现实,没有改变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的难点问题,也没有改变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规律。

(一)“追赶”与“主导”的角色没有改变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就网络新技术和新应用而言,师生作为教育客体始终是“领先”的角色,而作为教育主体的教育管理工作者则长期是“追赶”的角色,当教育主体的水平马上接近或者即将“超越”教育客体时,教育客体又会转向一种新的技术或应用。就政策法规与教育设计而言,教育管理工作者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根据教育目标的需要主导设计相关的规章制度、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而师生则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技术与应用方面的“追赶”和教育的“主导”在同一角色身上呈现,就是一对解决难度较高的矛盾,这个矛盾至今仍是困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矛盾。

(二)“内容为王”的建设原则没有改变在信息时代,网络制造了各种信息混杂的“海洋”。师生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中进行筛选和吸收,主要标准之一就是“知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内容的可读性和亲民性”。早期的单一平台要想在同类平台中赢得师生认可,必须把内容质量放在第一位,包括栏目设计、内容更新、主题选择、形式风格等。当前,在多平台同质化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还是要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一所学校的不同网络平台要有不同的主题定位与内容选择,形成自身特色与风格,与学校的实际相结合、与师生的需求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平台“活起来”。

(三)深度的“理论阐释”难以破题没有改变网络信息一般可分为三类,即休闲娱乐性信息、知识教育性信息、思想引领性信息。狭义的休闲娱乐类信息,并不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知识教育类信息随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课堂教育教学的深度结合,会逐渐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重点之一;思想引领类信息则是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心。可问题是,对于一般的思想认知性问题,网络教育引导的文章大多浅显重复,观点性不强;对于较为复杂的思想认知性问题,网络教育引导的文章又常是以“高大上”的姿态出现,问题剖析深度不够、语言古板、说教性强于说理性。师生对深度的理论阐释性、说理性文章十分渴求,但网络的供给相对较为匮乏。

(四)“设计”与“执行”常有错位没有改变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只有顶层的设计与规划和实践的操作与执行两者相统一时才能达成预期的效果。而在现实工作中,两者之间常有错位的情况发生。比如,对待网络舆情,教育管理工作者理应遵循网络规律、尊重网民心理,但在处理过程中,又常采取机械干预的方式,教育效果自然不甚理想。

(五)“队伍”与“思维”的重要地位没有改变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最需要确立的就是互联网思维。但“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如何才能确立互联网思维”、“怎样才能在实践中保持互联网思维”,这些问题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务中仍然没有界定和阐释清楚。作为最应具有互联网思维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他们的岗位认知、岗位职责、业务培训、绩效评价、生涯发展等问题,目前尚没有得到明确梳理和科学规范。与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相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地位也还没有得到确认,岗位的随机性和可替代性较强。这在某种程度上都直接影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三、全媒体生态下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网络技术是在不断发展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随之也在不断发展。适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的变化,现阶段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重点把握好以下三个问题:

(一)要着力抓好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问题,不同时期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矛盾是不一样的,需要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并制订相应的工作方案与工作计划。前一阶段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点解决的是“建平台、用技术”的问题,当前需要重点解决的是“喂什么料、怎么喂”的问题。结合主要矛盾的变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重点在内容供给上下功夫,提供更为丰富的网络文化产品、更有说服力的网络理论文章,开展寓教于乐的网络文化活动、更具内涵的网络主题教育活动,不断提升“精准度”和“科学度”,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与引领力。

(二)要科学把握“度”的问题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在立德树人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就是要围绕“育德”展开,用热情、真情、温情、感情来感染师生,引领师生的思想认知与价值观念。为此,一是要对网络舆情有一定的“容忍度”,借助原生态的网络舆情更好地分析梳理师生的真实诉求。二是要调控好平台建设的“丰富度”,平台太少、吸引力不够,网民就会流失;平台太多又容易出现建设精力不足,很难做到集中式的优质教育。三是要处理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宣传度”,对工作平台要多宣传。

(三)要充分用好课堂主渠道作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归根结底是教育的一种具体形式。既然是教育,就离不开课堂的教育教学,要充分发挥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特别是注重加强线上与线下的联动。一方面,要充分用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课堂,通过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让师生更好地了解网络的发展、网络舆情的特征与潜在的风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与工作实务;另一方面,要积极用好其他课程的课堂,通过发挥新媒体新技术的优势,让课堂教学丰富起来、活跃起来,让师生在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充分感受网络的正能量,自觉抵制网络的负效应。

作者:陈华栋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变化及思考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zhengfazazhi/dzltzz/72626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