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晨范文网 >> 科技杂志 >> 食品科技杂志 >> 中国调味品杂志

中国调味品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商业联合会
  • 主办单位:全国调味品科技情报中心站
  • 国际ISSN:1000-9973
  • 国内刊号:23-1299/TS
  • 创刊时间:1976年
  • 出刊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大16开
  • 复合影响因子:0.704
  • 综合影响因子:0.510
  • 编辑部电话:0451-87137077

杂志简介 荣誉收录 栏目设置 文章摘录

中国调味品杂志简介

《中国调味品》是调味品行业首家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技术刊物。《中国调味品》本着为行业服务,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宗旨,以先进性、实用性、信息量大的特点办刊,受到业内人士欢迎。《中国调味品》主要刊载食品添加剂、酱油、食醋、酱腌菜、豆腐乳、香辛料、鲜味剂、甜味剂、核苷酸、复合调味料及有关调味技术等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内容。

《中国调味品》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中国调味品杂志影响力/获得荣誉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维普期刊收录期刊收录
  • 中国知网收录期刊收录
  • 万方数据收录期刊收录
  • 龙源期刊收录期刊收录
  • 中国学术期刊
  • 哥白尼索引收录
  • 食品科技文摘收录
  • CA化学文摘(美)(2011)收录
  •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收录
  • 北大2011版核心期刊
  • 北大2004版核心期刊
  • 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
  • 中文核心期刊(2008)
  • 中文核心期刊(2004)
  • 中文核心期刊(2000)
  • 中文核心期刊(1996)
  • 中文核心期刊(1992)
  • 荣获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荣获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 荣获1984年商业部科技进步奖
  • 荣获1996年国内贸易部优秀期刊

中国调味品杂志栏目设置

专论与综述、试验报告、生产技术、调味技术、食品添加剂、检验技术、工作研究、行业资讯

注意事项(不代表本站观点)

1、文稿应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数据准确,书写工整规范,必要时应做统计学处理。
2、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
3、文中尽量少用缩略语。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两者间用“,”分开(如该缩略语已共知,也可不注出其英文全称)。缩略语不得移行。
4、电子稿件必须采用Word格式随邮件的附件发送,题目下须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邮政编码。文章中要带摘要、关键词和作者简介。作者简介格式:姓名、出生年、性别、单位、民族(汉族可略)、籍贯、学历、职称、研究方向,所投杂志、联系方式、详细邮寄地址、邮编、邮箱。
5、论文中如有计量单位,须一律用国际标准书写。
6、文中如有参考文献,应依照引用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在右上角标出,并在文中按照引用的先后顺序标注出引用参考文献的作者名、引用文题名、出版单位以及出版日期。
7、来稿确保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文责自负。
8、更多注意事项详询客服
9、禁止一稿多投
10、注意:以上信息不代表我站观点,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社官网,直件请联系杂志社。

荐稿流程

1

提出发表需求 与期刊采编中心的顾问老师沟通,结合自身发表需求,提出发表的意向性要求,

2

确定发表期刊 根据您的需求,综合期刊级别、刊物选择、见刊时间等要素,为您量身推荐切合您实际要求的期刊

3

支付定金 待您提出发表要求并确定需要发表的期刊后,支付定金。

4

审稿改稿发表 期刊采编中心按照您的要求,经过我们的专家审稿、改稿后,会立即安排寄送到杂志社发表,确保准时见刊。

5

付款并寄样刊 发表成功并收到用稿通知书后,您需付给余下款项,我们将排刊并按用稿通知书约定时间发表。并寄送样刊。

中国调味品杂志文章摘录

酶促膏状腐乳酱研究

《中国调味品杂志》2014年第七期1方法1.1对各酶进行考察时制备膏状腐乳味调味酱的工艺流程调味料、酶↓酸汤豆腐→捣碎→灭菌→除水→拌匀→发酵→分装→灭酶灭菌→包装→成品。称取酸汤豆腐100g,将捣碎成匀浆状的豆腐置于四层纱布中,在热蒸汽中蒸煮40min,并利用纱布将豆腐中的水分拧出,使水分含量达到60%以下,按照一定的比例添加风味蛋白酶、脂肪酶和α-淀粉酶并搅拌均匀,在30℃的恒温培养箱中,将准...

作者:周鸿翔 点击次:75
泡菜中乳酸菌的抗菌性

《中国调味品杂志》2014年第七期1实验方法1.1乳酸菌的分离纯化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样品(泡菜水+部分菜叶)液于一定浓度,取以上稀释液1mL于灭菌的MRS(加入了2%CaCO3)培养基中混匀,38℃培养48h。挑取平板底部和表面的、圆形或梭形的、有溶钙圈的乳酸菌疑似单菌落,在MRS平板中划线接种,38℃培养48h,平板纯化4代,确认为纯培养物后,对其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观察细胞形态、乳酸定性实验[...

作者:杨婧 点击次:78
馄饨调味增香料的研发

《中国调味品杂志》2014年第七期1试验方法1.1咸鲜基础调味平台的构建1.1.1鲜味基础调味面味精与I+G合理搭配可使鲜味倍数呈几何级上升。试验中通过“鲜味基数口感测试”得出味精鲜味口感饱和临界值(汤料∶味精为350mL∶15g),食用馄饨时,每15g粉包(鲜味剂占15%)冲泡成350mL左右的汤料。为了在降低用量的同时保证鲜度,需要把鲜味呈味倍数提高到6~7,通过表1计算得到3种配比:2.24...

作者:张亚军 点击次:86
醋蛋抗氧化肽思考

《中国调味品杂志》2014年第七期1醋蛋液酶解反应1.1酶的筛选实验本试验选用碱性蛋白酶、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在各酶最适pH、温度、相同的添加量(E/S)对醋蛋液进行酶解反应,酶解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作为筛选最佳蛋白酶的指标。1.2胃蛋白酶酶解醋蛋的单因素试验在酶解过程中,pH值、温度、时间和酶浓度对反应速度影响较大,通过实验确定适当的参数才能获取高活性的酶解产物。由...

作者:陈黎斌 点击次:43
复合天然保鲜剂的保鲜效果

《中国调味品杂志》2014年第七期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与设备盐池滩羊肉银川怀远市场;大蒜、辣椒、生姜、大料银川宁阳超市;10cm×15cm真空包装袋;PCA平板计数琼脂、氯化镁、硼酸、盐酸、甲基红、次甲基蓝均为分析纯银川为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真空包装机浙江真空机械总厂;LD2X-50KB型高压立式灭菌锅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BCD-215TDGA型冰箱青岛海尔公司;YJ-900型超净工作台苏州市百...

作者:张伟威 点击次:61
贮藏温度对柿子醋褐变的作用

《中国调味品杂志》2014年第七期1试验方法1.1样品处理取干燥洁净三角瓶,分别倒入300mL刚打开的柿子醋液,瓶口用锡箔纸覆盖,放置在4,12,25℃贮藏温度下,分别在贮藏后0,10,20,30天取样分析以下参数。1.2PPO和POD酶活性的测定PPO和POD活性测定参照詹丽娟等人的方法,结果分别用每毫升醋液吸光值的变化(U/mL)和每毫升醋液每分钟(U/mL/min)来表示,测定重复3次,以2...

作者:杨联芝 点击次:83
混菌发酵对腐乳风味的影响

《中国调味品杂志》2014年第七期1试验方法1.1工艺流程1.2主要检测项目及方法氨基酸态氮的测定[3]:甲醛滴定法;食盐的测定:AgNO3滴定法;水溶性蛋白的测定[4]:半微量凯氏定氮法;可溶性无盐固形物的测定[5]。1.3腐乳后酵阶段感官评定品评步骤按照文献[6]进行,结合行业标准中感官评定要求制定评分标准,见表1。1.4SDS-PAGE电泳测定蛋白质水解情况凝胶的制备:分离胶和浓度胶均按康为...

作者:滕钰 点击次:51
食品分析与检测教程的建议

1从绪论内容入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如:讲解了购买食品时,要认真仔细查看食品标签上各营养成分的含量,以确定该食品的摄入量;列举了三聚氰胺、瘦肉精等近年来影响重大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表明有害成分的检测和监督是保证我国消费者饮食安全的当务之急;从宏观的角度,介绍了世界范围和我国在食品分析领域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和取得的重大突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勇于探索,勇攀科学高峰的坚定信念。从以上几方面的...

作者:刘媛 点击次:1529
非师专业食品分析教课的建议

1当前食品分析课程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1.1教学课程安排的课时少,讲课的内容省略很多《食品分析》的课程包括如下几个内容: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食品的感官检验法、食品的物理检测法、食品中灰分及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有毒有害物质、病原菌等各种成分的测定。在建立不同的分析方法过程中,检测原理都是基于被分析对象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通过优化不同的检测条件,建立起被分析对象的方法学,构建待测物的检测方法,实现...

作者:罗志辉 点击次:4189
探讨食品分析教学模式的完善

1教学改革内容初探针对目前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笔者及食品分析教学团队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和研究,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改革方式,并加以实施。1.1改革教学内容,凸显课程专业特色《食品分析》实际上是以食品为原料、对各种成分进行分析测定的方法是其主要的授课内容。除了样品的特殊性(具有食品性)与其他分析对象不同以外,并没有课程自身特别的方法原理,由于该门课程主要涉及到某一物质分析的操作原理及操作步骤,同时有些...

作者:李升福 点击次:3678
食品分析教程的教学革新阐述

一、构建食品分析课程“两基本两能力”的培养模式食品分析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的必修课,在这些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该课程是专门研究各类食品组成成分的检测方法及有关理论,进而评定食品品质的一门技术性学科。通过运用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对食品工业中的各种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成分及其...

作者:李和生 点击次:2753
食品分析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构

1教学内容设计与选取职业教育的定位是职业知识是基础,职业能力是关键。培养的是掌握技术的技能人才,这就决定了传统的学科体系不适应改革要求。本课程从教学内容的设计就紧紧围绕学生职业行动能力的培养。另外又结合了周边企业的调研,选取了不同类型有代表性的产品设计的检测项目,既考虑到不同类别的样品采集的方法差异又考虑到各样品的检测方法差异,同时又照顾到服务本地区的典型的产品作为检测对象来安排的的教学内容,以项...

作者:岳锦花 点击次:5234
食品分析实验教课方式探新

一、改革教学方案: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启发引导相结合以往的实验教学大多是教师先讲授演示,学生再机械地模仿操作。实践证明这样既浪费时间,又不具有启发性,几课时下来学生们只能照方抓药式地操作一遍。有的学生对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都没有理解。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启发引导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改进内容如下: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鼓励学生制作多媒体预习课件,课件形式开放多样,学生...

作者:刘瑞兴 点击次:2212
浅谈食品分析实验课革新思考

1《食品分析》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食品分析》实验大多为验证性的实验,内容枯燥,分析内容和分析方法单一,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旧式的实验教学方法中,通常是都是由教师做好所有的前期准备,实验步骤逐条给学生们讲解,实验操作过程要全程指导,这种保姆式的做法无法培养学生们的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实验的考核方式单一,仅根据实验报告书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这种考核方式不能杜绝学生拼凑数据,抄袭实验...

作者:王凤舞 点击次:2194
小议食品分析实验课的革新

1提倡交互式教学模式教与学是相互的过程,如果教师只是负责课上教学,实验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指导,学生只负责认真听讲,并完成老师布置的实验。这种机械式的实验教学模式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首先完成自身角色的改变,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习的指导者,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吸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对常规的实验内容可以进行改进,...

作者:王洋 点击次:1371
1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