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三早教育”对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影响范文

“三早教育”对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影响范文

时间:2022-10-09 04:15:02

“三早教育”对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影响

摘要:临床医学教育是由多学科组成,研究肿瘤的临床肿瘤学是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三早教育”对医学生健全性格的形成、良好学风的培养、严格规范的树立、科学方法的掌握、高尚情操的陶冶具有重要作用。“三早教育”是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是学科和专业建设的需要,是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临床肿瘤学”课程教学中存在教学理念落后、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考核评价不科学、师资队伍薄弱问题。开展将“三早教育”与“临床肿瘤学”课程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是全面实施职业素质教育、大力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尝试,能够为各医学学科的发展提出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三早教育;临床肿瘤学;职业素质;人文精神;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发展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改变、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以及空气、环境污染等因素,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疾病[1]。临床肿瘤学是将人类所患的肿瘤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重点研究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目前,以“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早期接触社会”为内容的“三早教育”是医学院校探索实施的专业教育实施计划,是医学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对加强学生的专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创新意识等都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医学生良好职业素质的养成[2]。本文围绕“临床肿瘤学”课程教学应达到的目标要求,探索实施“三早教育”的有效活动内容和方式,全面实施职业素质教育,大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各医学学科的发展提出参考性建议。

1医学院校开展”三早教育”的重要意义

1.1开展”三早教育”是转变医学模式的需要

医学模式在现代已经发生了改变,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已经落后,已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新的医学模式要求医学院校的临床医生要有专业知识,又要有工作能力,最重要具备综合素质,使知识、能力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真正能够实现素质、能力、知识三者协调发展。为全面提高医学院校教育教学教学质量,教育部出台颁发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3],文件明确指出: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医学毕业生。随着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既面临着机遇,更遇到了严峻挑战,迫切需要按照新的医学教育标准,从培养目标、模式、内容、教育教学内容手段、方法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改革,以适应当前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要,不断地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医药卫生人力资源。

1.2是学科和专业建设的需要

当前,以学科为中心”的医学教育模式还被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采用,因为其便于医学生对各类医学学科知识的把握,是医学生最常见和最方便接受的一种模式。可是,随着医学院校的不断扩招,医学生数量的扩大,医学生参加的各类学习实践机会日益减少,只有在第三学年临床见习时方能接触到临床,导致对医疗管理的流程知之甚少,对临床病种、典型病例的接触不多,不了解医院的诊疗水平。使学生无法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掌握不够扎实,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薄弱、交流沟通能力差、责任心不强。需要在教育教学改革中,优化配置学科专业资源,探索和丰富“三早教育”模式,在推进学科交叉融合、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大纲、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加强岗位胜任力培养等方面进行实践和尝试,为培育“德才兼备”的复合型、应用型医学人才奠定基础[4]。

1.3是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三早教育”在部分医学院校实施以来,在“系统化教学”、PBL等教学方法等基础上开展的早临床活动,同学们可以获得对于医疗环境、医患关系、医德医风的感性认识,增加了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完成科研课题的早科研活动,同学们可以掌握文献检索、医学统计的方法,提高了学习兴趣、科学思维和科研能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积极性;按照科学规范的早社会活动实践方案的要求,通过日常社会实践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等形式使同学们更加明确了学习与发展的目标,培养了他们学生与人沟通能力、信息管理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达到了早临床实践的目的,提高了临床能力,又在认识国情、服务基层中锤炼了品格、掌握了本领。

2“临床肿瘤学”课程教学中的职业素质教育问题

2.1医学教育理念落后

我国医学院校向来重视医学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培养,而一些院校却轻视或者忽视了以医德为核心的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个别管理者和教师没有真正的了解医学教育和医疗工作的科学含义,把各种疾病作为了“中心”,仅仅把临床工作者作为“看病”的,忽略了疾病的载体应该是“人”,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错误。临床肿瘤诊疗活动给人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即严重影响了人体生理机能正常的运行,又使身体发生了各种改变,导致恐惧、焦虑、忧郁、绝望等情绪反应在患者和家属身上出现。这就需要在院校教育期间不仅要强化专业知识教育,也要加强能够解决医患矛盾的人文知识的教育。

2.2缺乏人文素质与医患沟通技能的教学内容

人文素质与医患沟通技能是医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内容,当前国内的很多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都只强调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人文素质的教育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能够提高医患沟通能力的培训课程更是不足[5]。同时肿瘤学专业作为一门新兴专业,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接触的知识并没有太多区别,也鲜少接受过肿瘤学专业人文教育的培训。对肿瘤科的特殊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容易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迷茫的心态,对本专业的重点课程不够重视,也不利于形成爱岗敬业的精神。使得医学生毕业后开展临床工作自信不足,与患者交往中很难建立起和谐的医患关系[6]。

2.3教学方法手段陈旧

部分医学院校的教学方式单一,多采用讲授式、灌输式、填鸭式教学,缺乏问题引导式、分组讨论式、情境模拟式、角色扮演式和第二课堂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导致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较差。教学手段落后,未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开放式教学功能不能实现,还不能真正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转向组织学生体验学习手段的转变。同时还不能在临床实践环节融入现代医学人文精神,使学生们真实感、体验感缺乏,导致医患沟通能力不强,不能真正体会在医学生的临床医疗实践中人文关怀的重要意义[7]。

2.4考核评价方式落后

当前,一些医学院校多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对医学人文课程进行考核,学生们积极性不高,只是机械地掌握了一些概念和理念[8]。考评模式不科学,方式单一、机制不合理,课堂的理论学习内容与社会实习实践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脱节,学生在院校教育期间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生们的人文素质教育水平和能力无法得到客观评价。

2.5专任教师队伍力量薄弱

医学院校的相关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在开设时,要完成跨专业、跨学科的教学工作,与传统的生物医学课程完全不同,导致一些医学院校普遍存在人文教育专任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合理、数量不足等现象。当前,在医学院校担任人文社科教学工作的专任教师,很多没有医学背景,对医学知识把握不够,在其专业知识结构方面无法实现医文结合;或一些教师由医学毕业生担任,缺乏系统学习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方法等内容,对人文社科内容了解不深,且缺乏哲学、伦理学等交叉学科方面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现代临床医学教育的客观要求。

3在“临床肿瘤学”课程教学中应用“三早教育”提升医学生职业素质的实践

3.1提高早临床活动的实效性,增强了医学生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

当前,国内的临床医学教育传统模式中,在第四学年的临床见习阶段,医学生才能真正接触到临床,在前三学年的基础知识学习阶段,医学生还不能了解和熟悉临床肿瘤学相关知识。因为临床肿瘤学对相关学科知识的深度、广度和跨度要求较高,其理论性和应用性较强,医学生须将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在短时间内贯通融会、应用理解。因此,我校积极更新教育理念,创造条件让低年级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了解临床肿瘤学的相关内容。临床肿瘤学教研室以此为发展契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双师型、医教协同等教学改革,聘请学校基础医学院的病理生理学教师和附属医院肿瘤科教师共同承担相关教学工作。学生们在基础教师带领下全面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操作基本机能实验;学生们在临床教师指导下,学习各类肿瘤疾病的诊断、治疗常识。在早临床实践中,同时着力围绕肿瘤学专业毕业生职业素质目标的要求,开展了医学人文教学活动。实施了案例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学习临床真实病例,同时借助基础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探讨分析,提升了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进行开放式探究[9]。开展了各种主题教育,包括:珍视生命,关爱病人的人道主义精神的培育和职业道德责任感的增强;理解患者、尊重患者隐私和人格;培养医患沟通的能力,建立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与医护人员的团结合作意识等。通过工作,进一步增强了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医德使命感。

3.2发挥早科研活动的培育功能,提高了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科学素质

科学研究活动是培养低年级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的主要路径,是实施三早教育的重要内容[10]。当前,早科研的实施方案中,主要的措施都是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而对通过早科研促进人文素养提高这方面,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还存在着重视不足的问题。为此,我校坚持实行了本科生导师制,由临床肿瘤学教研室选派人员指导学生尽早接触科研,同时把人文精神、职业素质方面的要求纳入早科研的实施内容和考核指标中[11]。通过开设有关科学研究的相关课程,使学生掌握了科研的基础知识、理论和技能;采用了一对多的方式,让参加过科研高年级学生带低年级学,让低年级学生对参加科研的程序有基本的了解;加大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资助比例,并为学生科研提供更加便利的实验条件。通过早期接触科研的实践,在提高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严谨认真的作风和团结合作的意识,增强了责任心,锻炼了表达力,树立了正确的价值取向,使学生职业素质、人文素养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促进了具备新思想和创造力的优秀医学人才脱颖而出。

3.3扩大早社会活动的渠道,激发了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使命感

能力来源于实践,知识来源于实践,素质在实践中养成。临床实践教学环节十分重要,对于提升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奉献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重要意义[12]。当前,早社会的实践现状表明,医学生早期接触社会的渠道基本仅限于在医院的专业实践,或者从事与医学相关的社会调研,对区域社会需求和医药卫生管理工作认识较差,为此,我校高度重视社会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全面了解国情、服务社会中激发责任意识,扎实提高职业素养。临床肿瘤学教研室和校团委、学工处及相关部门联合组织实施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开展义务诊病、卫生调研、疾病预防宣教、社区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医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到各种社会角色,了解基层地区缺医少药的状况,体察群众疾苦,了解自身素质与社会需求的差距,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丰富了社会知识,培养了实践能力。同时改革职业素质的相关评价体系,使学生在临床肿瘤学教学中表现出优秀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团队协作能力、交流表现能力,综合职业素质不断得到提高。总之,合格的医学生不仅要掌握好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通过培训和实践,掌握人文知识和技能,提高人文素养和职业精神。“三早教育”模式在临床肿瘤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实践,是新时代高等医学院校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益尝试,对于提高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交流沟通能力、法治意识、人文情怀等人文素养和职业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将为医学教育及各个医学学科的发展带来根本性的变化!

参考文献:

[1]孙可欣,郑荣寿,张思维,等.2015中国分地区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J].中国肿瘤,2019,28(1):1-11.

[2]王宏,全守波,曾庆平,等.数字化图书馆在医学生三早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10-11.

[3]王蓉,宁超,苏天照,等.《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实施情况调查[J].卫生软科学,2016,30(6):65-68.

[4]周翔宇,李涛.早期接触临床对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作用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7,30(1):87-90.

[5]张锦秀,白春林.医学生临床沟通技能的培养与实践[J].临床医药实践,2018,27(2):158-160.

[6]廖一名,李翠兰.我国肿瘤学专业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探讨[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6,33(1):17-19.

[7]杨淑娟,张微雅.推动医学人文在医院实践中落地生根[J].中国医学人文,2019,5(3):55-56.

[8]崔洪雨,刘鑫.以提高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导向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J].医学教育管理,2017,3(6):413-416.

[9]柴芳,王俊,李纪男.案例式教学在普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24):6-7.

[10]刘健康.“三早教育”与临床医学专业大学生职业精神培育[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8,34(5):45-48.

[11]崔玲玲,刘超.医学院校本科生双导师制的导师问卷调查[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10):46-48.

[12]王继年,张泓,张蔚,等.优化教学基地实践教学体系的几点思考与探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26):50-52.

作者:杨青山 刘媛媛 王小飞 单位: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

被举报文档标题:“三早教育”对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影响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yxlw/zyszlw/74305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