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专业人才职业素质提升2篇范文

专业人才职业素质提升2篇范文

时间:2022-06-26 04:31:28

专业人才职业素质提升2篇

第一篇:金融职业素质培养的教学模式

1职业素质的界定

1.1金融人才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金融人才应该具备如下的职业素质,包括:(1)具备学习能力。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新的科学知识层出不穷、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太快。金融人才必须具备学习能力,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2)具备创新能力。金融业产品具有可复制性,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赢得市场先机。(3)具备避险能力。金融业本来就是高风险行业,受到多种法律法规和责任追究制约,金融人才应该学会规范操作避开风险。(4)具备洞察能力。金融人才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识别力,善于发现问题,及时捕捉商业机遇。

1.2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核心竞争能力。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与发展,人们的专业理论知识不断提高,彼此之间的差异与距离越来越小,因而用人单位开始逐步放宽对人才的选拔标准,学历之外的职业素养便开始成为用人单位关注的重点。企业在招聘人才时,更多是从企业自身需求出发,因岗取人,合理配置资源。这就要求求职者在努力提升自身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端正工作态度,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从而实现企业发展与个人需求的高度统一。职业素质的养成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在金融人才的培养方面,实施融合式教学模式,对金融人才职业素质的培养具有一定的优势。

2融合式教学的内涵

融合式教学是与传统的封闭式教学相对立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改变了传统封闭式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习惯。在教学实践中,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融合式教学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授课方式的灵活多样、课程内容之间的交叉融合,进而充分发挥师生的共同智慧,寻找最佳的教学手段,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有专家学者认为,在融合式教学中尽可能地融合不同学科、不同形式、不同资源之间的共性,利用多学教学手段与模式,形成积极主动、和谐的学习氛围与情境,最终将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融于一体。

3金融人才职业素质培养与融合式教学的关系

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因而“培养什么人才”及“如何培养人才”便成为高等院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亟须解决的两个问题。目前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充分认识到职业素质在工作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多地把职业素质作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指标,而不仅仅只关注求职者的学历与技能,尤其是国内外知名的金融机构。作为金融人才的培养基地,职业素质的培养已成为高等院校金融人才的培养标准之一。要想成为这些领先企业所需要的人才,首先必须具备自身良好的职业素质。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意识与行为,培养其团队合作能力与服务奉献精神,才会端正工作态度,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能力,最终才能在企业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实现企业与个人的共同发展。因此,高等院校应从就业导向的社会需求和终身发展的个人需求出发,在教授大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其职业素质与能力,最终促进其人格的发展。

4职业素质在融合式教学中的构建

职业素质与融合式教学相互依存,互动互助。融合式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手段,而良好的职业素质则是推动融合式教学的有力臂膀。在高校教育改革的今天,传统的封闭式教学已逐渐被淘汰,融合式教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从学生的实质性需求出发,着重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双重培养,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真正有用的人才。围绕着金融人才的职业素质培养、能力提升,融合式教学模式通过学科融合式教学、课程融合式教学、授课方式融合式教学的方式来实现。

4.1学科之间的融合

学科融合式教学意在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互补性。16世纪-20世纪,学科随着科学的发展不断地被细化,形成各种不同的学科;20世纪中叶之后,学科之间则开始出现融合,具体体现在课堂之上的学科融合式教学,极大地促进了大学在科学研究、培养人才、社会服务方面的基本职能的发挥。学科融合式教学让每个专业的学生接触各类不同的学科,而不仅仅局限本专业的课程,一方面开拓其视野,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有针对性地开设职业素养培养方面的课程,如政治理论相关课程、艺术类相关课程等等,通过各项课程的优化组合,培养复合型人才。对于应用性专业,大多数专业课程都融合了其他学科的内容,其目的便是培养复合型人才。以金融学专业为例,其课程除了经济学原理、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金融市场学等相关专业学科之外,还包括高等数学、概率论、大学英语等共性学科,也包括会计基础、财务管理、金融法学等类学科,其目的便是要努力培养懂金融、法律、管理、英语等各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运用学科融合式教学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学以致用。

4.2课程内容的融合

课程内容的融合是指同一专业中的不同课程之间相关联的部分内容进行交叉融合,从而对不同课程的特色及内容进行合理规划及针对性指导。尤其是对于一些应用型较强的专业,其专业课程划分得非常详细,许多课程之间存在着重复的内容,如果老师在教学时对所有这些重复的内容都一一讲解的话,学生就容易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学生对这些知识内容的深入掌握。因而,课程融合式教学便是把这些专业课程之间相互重复的内容进行融合,统一讲解,既突出每个课程各自的重点,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课程内容的融合,还体现在知识点的延伸方面。如在“金融市场学”的课程教学当中,主讲教师在讲述在货币融通的条件下,各金融机构参与金融市场的具体表现的同时,结合金融主体在金融市场中受到市场规则、法律制度的约束。金融机构主体必须遵循市场行为准则、履行市场契约,运用市场规则,维护自身权益,约束自身行为。在教学过程中,主讲教师巧妙地将金融市场业务与金融法律法规知识相互融合,在学生学习过程构建起金融法律的价值规范,以强化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形成。

4.3授课方式的融合

授课方式的融合式教学是针对以往老师说、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而言的,要求老师在授课过程中结合金融专业的特点,积极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把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起提章引契作用。主讲教师所采取的授课方式灵活多样,通过各种活动如分组讨论、专题讲解、模拟情境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责任意识,让其在实践中体验人与人、人与社会、做人与做事之间的关系,增强与人沟通的能力,提高其职业素质能力。

作者:姚军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第二篇:会展专业人才职业素质提升

一、会展专业人才职业素质的内涵

关于会展产业人才,一是划分为:“创意”、“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是国际通行划分:会展核心人才、会展辅助型人才、会展支持型人才。“世界会展王国”德国的“会展行业第一人”贝恩斯说过:“会展在德国能成为一个庞大的经济产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大批高素质的会展专业人才参与其中。”高素质会展专业人才的最大特点就是职业性,即不但要求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符合企业岗位要求的职业技能,更要具备综合的职业素质,这类人才要具有良好的个人身心素质,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扎实的会展专业知识,具有职业服务意识和实践能力,可以在专业的组展公司、展馆、大型企业的会展部、会展行业协会、咨询管理公司等从事包括广告、文案、物流、宣传、公共关系、营销策划、展品销售、现场管理等工作。这类人才的工作较为具体、专业分工细,因此对其专业化程度和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二、会展专业人才胜任力的界定

会展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它能满足各种行业多方面的需求,其内涵和形式十分丰富。会展活动过程涉及餐饮、住宿、交通、公关等各个环节的衔接和配合,同时还涉及众多其他相关部门与行业。会展同时还是人流、信息流、物流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集聚,具有快捷性、关联性和效益性的特点。因此,会展从业人员也必须具备与会展业特点相符、相对于其他产业和行业与众不同的职业素养。总体来看,会展专业人才必须具备以下能力:

(1)知识能力。会展从业人员知识能力可以概括为“博、精、深”,即广博的知识面、熟练精通的会展业务操作、深刻的会展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2)组织能力。会展活动,无论规模大小,均涉及到各个行业和不同的社会部门。会展活动最终是要将利益相关者组织起来实现多赢。

(3)沟通能力。会展业提供的是一种面对面的人性化服务,提供人性化服务的关键就是与服务对象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因此要求会展从业人员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

(4)创新能力。创新是发展的原动力,会展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从业人员必须具有很强的创新性思维能力,要善于独创、开拓和突破,特别在展会项目策划方面。根据麦克里兰的胜任力素质模型,专业的知识、技能是冰山之上的部分,是外显、容易识别的部分,诸多心理特征构成的内在职业素质是冰山之下的部分,内隐、深藏,但却对人外在的行为、未来的工作绩效起着决定性作用,往往容易被人遗忘,不被重视。

三、会展专业人才职业素质提升途径———以《商务礼仪》课程为例

(一)《商务礼仪》课程的重要意义

礼仪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礼仪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单纯知识的学习、智力的提高,而是方法的学习,是“授人以渔”中“渔”的学习,是培养人的情商,让学生学会尊重人、提高与人相处的能力,形成职业胜任力。

1.礼仪是贯彻“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学生学习商务礼仪后,能提高情商,能以感恩的心态和观念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用适当的方式来化解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因此,礼仪又是人际交往间的“黏合剂”,它让校园中多了一份宽容和理解,少了一些指责和推诿,它可以培育和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从而为和谐校园的建设提供精神与道德上的支撑,使社会沿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2.适应用人单位迫切的需求。

据调查,有86.4%的企业认为“高等院校有必要开设商务礼仪课程”,有79.6%的企业认为“职业道德可以弥补专业知识不足的缺陷,但道德的缺陷却无法用知识来弥补”。

(二)《商务礼仪》课程实现的教学目标与手段

1.角色扮演法:塑造良好的会展职业形象。

礼仪对人的言谈、举止、仪态、仪表都有形象和形式上的规范,这一切综合地体现在一个人的气质、风度和魅力上,是人的各种心理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一个人的形象,是仪容、仪表、表情、举止、服饰、谈吐教养的综合体现。对于大学生而言,清新可人的形象会让人赏心悦目,端庄大方,谈吐不俗的举止会让人增添好感。具体的礼仪规范的学习,有益于大学生更好地设计个人形象,更充分地展示个人良好的教养和优雅的风度,从而增强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系统的礼仪教育,不仅可以提高个人内在的文化修养、道德品质和思想境界,而且有利于培养优雅的气质和优美的仪表风度,这些对塑造大学生具备未来良好会展职业形象都是极为有益的。

2.任务驱动法:培养会展职业认同感。

会展服务的主要内容是为各参展商、专业观众服务。因此,会展与其他第三产业一样,成功的关键是让服务对象得到满意的体验。这就要求会展专业人才具备较高的服务意识和较强的服务能力。而服务能力主要来源于学校教育中对服务理念和技能的传授。学生通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活动,了解企业常见商务活动策划与组织的一般程序,熟悉商务活动策划与组织等各项技能,掌握商务活动各环节的礼仪规范,养成在职业场合正确运用体态及表情传达对他人礼貌和尊敬的行为规范。任务驱动教学法与情境教学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某种特殊情境下布置任务,对需要掌握的知识和培养的能力进行分解,让学生在任务的完成中实现教学目标。以签字仪式的教学为例,在授课中,任务驱动法是贯穿课程始终的。例如,对签字过程的分阶段演示、对整个签字仪式过程的完整模拟等,这些环节都是由教师创设情境,布置任务,学生对布置的任务进行解读分析和操作,一步步完成任务,从而达到预期目的。再如,布置一次大型会议的会场,具体任务明确。学生在任务目标的导向下,对每一任务进行分解,逐步细化。首先,选择会议地址并根据与会人员的多少,选择大小合适的会场;其次,确定会场布置的规格;此外,准备布置会场的物品,如桌椅、讲台、幕布、标语、花卉、国旗、旗帜、席位卡、文具、茶具饮料等;按照格局规范进行现场的布置和物品的摆放;最后,进行会前最后的检查。这样通过逐步的分解操作,最终完成既定任务。这种教学法,能让学生“动”起来,进而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创造性地学习。

3.角色扮演法:培养会展人职业交往技能。

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说,“礼仪是在一切别种美德上加上的一层藻饰,使它们对他具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和好感”。任何社会的交际都离不开礼仪,而且人类越进步,人类的社会化程度越高,人们就越需要礼仪来调节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是社交生活的钥匙。讲究礼仪既是文明的表现,同时也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RolePlaying)是一种情景模拟活动。就是将被试者安排在模拟的、逼真的环境中,要求被试者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用多种方法来测评其心理素质、潜在能力的一系列方法。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体验自身角色的内涵活动,又体验对方角色的心理,从而充分展现出现实社会中各种角色的“为”和“位”。在《面试礼仪》时,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别扮演招聘方和应聘方。面试评定从第一印象、态度、自信到应答、体态语、聆听、致谢等几个方面考量,学生自行准备好面试材料以及语言准备。在进行模拟招聘和应聘过程中,学生认真倾听、仔细观察,表演结束后,请学生运用礼仪知识进行点评,包括优点和缺点,但要注意语言表达要委婉。最后由教师和其他的同学根据表演者的情况给出意见反馈,使表演者能了解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社会能力和交际能力的目的。在角色扮演过程中,给人的行为提供了生动的实例,学生通过这个实例为媒质,增加角色之间的感情交流;培养人们的沟通、自我表达、相互认知等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态度;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和团队精神。

作者:刘智单位:湖南商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专业人才职业素质提升2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yxlw/zyszlw/647391.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