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农民科技文化与职业素质教育范文

农民科技文化与职业素质教育范文

农民科技文化与职业素质教育

【摘要】实现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必须重视解决西部地区“三农”问题。关键和决定性因素在于西部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在于西部农村人口科技文化素质与职业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和谐社会;西部农民;科技文化;职业素质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并且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在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主要任务之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它的实现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对于农村而言尤其如此。西部农民的素质较低,它已成为制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的一个非常关键的不利因素。因此,采取各项积极措施,尽快提高农民的素质,尤其是科技文化与职业素质是当前和今后我国农村工作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一、西部农民“盼致富、无思路;想致富、无技术;求致富、无门路”,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农民素质己成为现代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根本性制约因素

因此解决“三农”问题、推进西部农业与农村的发展,实现东西部经济的和谐发展,关键和决定性因素在于西部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在于近3亿西部农村人口科技文化素质与职业素质的提高。这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西部农村人口科技文化素质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上

通过比较1999年和2003年西部12省市区和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四省市每百农村劳动力中各教育阶段人数,可以看出西部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的差距。

(二)西部农村人口的职业素质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有很大差距

相关调查表明西部农民急需学习的技术是农业科学技术,这说明当前农民职业技术的缺乏制约了农民选择从事职业的能力,也是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将强化农村产业支撑作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是目前西部农村人口职业素质的低下,一方面,使得一部分外出务工农民只能从事技术成分含量很低、待遇低下的工作,很难改变农民收入低下的现状;另一方面,大多数农民没有掌握适宜的农业科学技术,使得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而且,农民职业技能的单一制约了农民发展非农产业,这也同时阻碍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农民文化知识基础差,学不会、听不懂,对学习有畏难情绪;部分农民仍坚持保守的小农意识,认为走老路保险,“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

2.农民认为读书“无用”,就让子女弃学外出打工或者经商,使西部农村学生辍学现象加重,这实际上是剥夺了下一代的受教育的权利,形成了贫穷、无知、综合能力素质低下的恶性循环。

3.农民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一些地方政府的教育经费投资十分缺乏,乡镇财政紧张,专项农民教育经费不能保证,致使这些地方的农民教育流于形式,缺乏长期计划。同时师资缺乏、教师队伍学历水平低也是非常突出的问题。

4.农民教育缺乏活力,实用技术培训力度不大。一方面,农民教育师资水平有限,教师有理论但是缺乏实践经验,致富能手有实践经验但是缺乏理论素养。另一方面,技术培训缺乏实用性和市场前景,因为不能针对性将技术培训和经济收益进行挂钩。

三、促进西部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职业技术素质提高的相应对策和措施

(一)增加政府教育经费投入,同时拓宽经费来源渠道

在政府增加对西部地区教育经费投入的同时,应适当提高农村教育投入的比例。现在西部教育落后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农村,表现为:教师工资待遇差,校舍破旧,教学设施简陋,仪器设备短缺,这是当前西部农村各级各类学校存在的普遍现象。因此,适当加大对西部农村科技文化教育及职业素质教育的经费投入,是目前各级政府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

建立规范、严格的经费管理和使用监督机制,减少内耗、降低行政管理成本,确保教育经费投入用于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上,产生最佳效果。如:在软件建设方面,切实改善和提高教师工资待遇,为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创造进修、深造的机会。在硬件建设方面,主要将资金用在校舍改善,必要的教学仪器设备的购置,努力提高办学条件;对困难的学生减免学杂费,将九年义务教育真正普及到农村。

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开办农村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职业教育机构,推动企业和个人创办职业教育机构,使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农民职业教育上,扩大农民职业教育的规模,满足农民接受教育的强烈需求。

(二)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

农村基础教育是农民学科学、学技术,实现职业转化的必要的文化基础,是有效防止新的文盲和半文盲增加的有效手段。西部农村的基础教育应该彻底打破与市场需要脱节的应试教育格局,不能仅仅将升学、进城发展作为教育的主要目的,而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转变毕业生的就业思想观念,注重培养毕业生再学习、再培训的学习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使不能继续升学的毕业生回乡后,能凭借所学知识及其在学校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善于从客观实际出发解决问题和困难的理性思维模式,迅速转变社会角色,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正确位置。

(三)大力发展农村职业与成人教育

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整合农村各种教育资源,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切入点。

1.根据西部地区农民的文化状况,将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结合起来,将青壮年农民,特别是返乡的初中、高中毕业生作为职业教育的重点。同时,适当扩大职业学校的自主权,使其可以根据社会需求设置专业和课程,使职业教育内容既符合社会需求也符合农民的需求。另外,经常对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培训学校进行严格的审查和评估,保证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质量,确保农村学员能够熟练掌握实用的职业技能,将其逐步培养成为新一代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懂市场的新型农民。

2.农村职业教育应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注重实效,灵活办学。首要的是提高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劳动者)的素质。因此,要为农民脱贫致富创办“上得起用得上”的新型半工半读学校,要为农民就地创业和离土发展提供条件和机会,大力发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遭受到一股又一股的“寒流”,很多农民工因为没有文化知识和技能,收入很低,这也是导致农民犯罪率攀升的原因。农民工遭遇“寒流”,主要是因为农民工的劳动力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低,通过职业技术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和技能,是缓解这一社会现象的关键。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应根据农民的就业需求,开展有较强针对性、实用性的培训并提供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在吸纳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较多的重点行业和组织劳务输出的贫困地区,组织实施国家培训项目。同时积极创造条件为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

鼓励不能继续升学的毕业生返乡创业,可以给予一定的创业资金,同时还要积极引导他们学习有关致富技术并注意将学习的技术与市场相结合,使他们学习的知识能用得上,而且用了就能创造经济效益。如将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与企业生产、市场销售直接联系起来的培训方式是值得大力推广的高效教育模式。但是这种教育模式对有关政府职能部门的宏观调控和引导能力要求较高。

(四)构建完善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中,我们一方面要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同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另一方面要把教育扶贫、人才扶贫、资金扶贫、技术扶贫和观念扶贫结合起来,构建合理的有利于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的教育培训体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应该以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眼光,将逐渐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作为长期目标并有计划、有阶段地完成好这项任务,这项任务完成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是否能顺利进行。为此,农业和教育乃至工业、经贸部门要密切合作,以现有的义务教育为基础,整合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专项教育培训资源,以各级政府农业技术、职业技术教育单位为龙头,逐渐完善市、区县、乡镇、村四级教育培训机构,使农、科、教形成合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致力于农村教育研究的学术队伍,发挥整体效应,形成一个向农民持续提供科技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教育培训体系。

【参考文献】

[1]章继刚.中国西部农民报告[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3,(6).

[2]王通,周韬,赵增华著.农村改革研究[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1).

[3]居云峰.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应突出重点[N].大众科技报,2006-03-28.

[4]曾军丽,曾国平.农民在中等收入群体扩展中的主体作用[J].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5,(4).

[5]卢贵敏.加强农民非农业技能培训势在必行[EB/OL].中国农业信息网.

[6]张宝歌.农村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与发展思路[J].教育探索,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