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校营销人才创新能力培养范文

高校营销人才创新能力培养范文

时间:2022-07-26 05:30:09

高校营销人才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

营销人才的创新能力是知识学习能力、知识转化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环境应变能力的结合体.通过探索性分析,找出国家创新政策法规、高校教学观念、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创新师资队伍、高校创新氛围等6个影响因素,再用模糊综合评价法验证了以上因素的重要性.

关键词:

营销人才;创新能力;模糊综合评价

目前,中国正处在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时期,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也是时代亘古不变的主题.2012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校创新能力培养实施方案,明确提出高校要转变机制和调整方案,发挥高校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培养创新能力成为当今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正如文献[1]所指出的,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把现成的东西传授给别人,而是要激发个体的创造能力.市场环境瞬息万变,互联网经济对传统经济模式的强力冲击,新媒体颠覆式发展,小微企业灵活多变的发展模式日新月异,传统的营销思维、营销策略必须大胆创新.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营销专业要注重内涵式发展[2],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培养出新经济形态下的复合型高级人才.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只有面向市场、面向就业,以培养创新能力、创新精神为己任,提高市场营销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可持续竞争力.

1营销人才创新能力的内涵

市场营销专业是以市场经济为背景发展起来的新兴专业,运用以4P为核心的营销理念,为组织、群体提供信息采集、市场预测、组织构架及营销策划管理服务,通过营销策略在消费者、社会公众与组织之间建造一座桥梁,促进信息流合理流通,规划企业的物流方案,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全面推进.这就需要营销人才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关于高校人才创新能力的研究,学者们主要以大学生作为研究主体,指出目前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相应举措.文献[2]指出,创新能力是创新人才的核心,影响人才创新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知识、智力、非智力3方面,而非智力因素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文献[3]指出,创新能力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实践能力的结合体.一般来说,创造性思维往往指导并激发创造性实践活动,而创造性实践活动又能够系统地体现人的创造性思维.文献[4]总结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3个层次(智慧、思维与人格),从思维方式、思考能力、情商、人格、心理特征、社会责任等方面较全面地定义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体系,三者不是平行关系,而是层层递进的关系.文献[5]从社会人和社会责任的角度分析了创新能力结构,认为创新能力是由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技能组成.

2创新能力的形成机理

创新能力是个体在知识学习、经验积累、实践应用等基础上,对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的有机融合,能够快速、高效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创新能力必须以知识的学习为基础,并且被知识载体吸收后通过发酵,与个体的现有知识、资源产生化学反应,最终提高知识个体的创新能力.因此,创新能力应该包括知识学习能力、知识转化能力、思维能力、环境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与外部环境、内部要素等的关系如图1所示。 创新能力培养过程是知识学习与知识转变、知识实践的循环反复过程.知识个体在内、外部环境的作用下积极主动地寻找知识源,建立知识获取的渠道,这种行为首先来自于学习的动力,动力既有来自外部和内部的,也包括压力系统,它们共同影响人的学习动机.为了获取有效的知识源泉,知识个体要通过交易、付费等形式达到该目的,同时,个体的吸收能力和现有知识结构、知识水平也能影响个体学习知识、吸收知识的数量和质量.个体在获取知识后,新旧知识逐渐与知识个体融合、发酵,最后形成一些与知识个体资源紧密黏连而别人无法复制的新知识系统.在知识池中,知识个体逐渐完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这种基于新知识的创新能力具有全新的内涵,有别于传统的操作方法、技能,能够在解决问题时产生全新的思路、独特的思维模式和高效的工作效率,灵活应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为了实现知识个体创新能力的提高目标,知识主体必须借助一定的组织,经过系统的学习交流、知识共享、知识转化等流程,这正是大学教育所应当担负起的职责.

3高校营销人才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

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市场营销的方法、手段日新月异,市场营销模式层出不穷,线上运营与线下经营此消彼长,跨行业、跨领域、复合型资源聚合成为大势所趋.所以,要培养适应新的市场态势需要的营销人才,创新能力是该类人才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在高校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其创新能力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笔者在多所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中的调查和筛选,认为创新政策与观念、教学观念、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创新师资队伍、高校创新氛围是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

3.1创新政策与观念大学生的学习与人才培养是在中国高等教育法规与政策指导下,学校实施改革计划的结果.目前,中国正处于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而高校作为知识的摇篮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的科技创新计划正在打造畅通的“官-产-学”科技生产产业链.国家鼓励高校积极创新,在党的十七大中就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政策,高校应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服务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宏伟举措.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扶持政策,包括融资政策、税收支持、创业培训等,针对大学生创业融资难的问题,许多地方政府引进多渠道合作,设立“天使基金”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积极引进国外资本和民间资本进入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科技政策是创新平台运转和科技产出效率的保障.[6]国家的政策引导促使人们改变了大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观念,人们对“什么才是人才”“高校应该培养怎样的人才”“大学生毕业后应该做什么”作了全新的诠释.大学生创新、创业行为得到社会的认可,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许多大学生逐渐改变学习观、就业观,以往“铁饭碗”“金饭碗”的观念慢慢淡化,大学生关于创新的激情、创业的动力更足,良好的社会软环境促进了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进度.

3.2教学观念教学观念是在国家教育方针指导下高校职能实施的前提,大学是知识的殿堂,大学老师应该完成好“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一些学校将大学的职责理解成传递知识的场所,学生为学知识而学知识,老师采取简单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完成知识传递,考试形式单一,唯分数至上.这都导致高校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需要的应用能力不能接轨,高分低能现象比比皆是,许多学生害怕毕业,因为毕业意味着残酷的失业.如果不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教学理念,那么,大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中注定会走很长的弯路.

3.3教学方法与手段大学应该是创新人才的加工厂,要生产出创新型人才,必须在人才加工的方法和手段上下功夫.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因素就是教学方法与手段.目前,许多学者提出新的教学方法,例如启发式教学法、TCSP教学法等.在教学中要转变角色,转变思维,变市场为课堂,变学生为老师,变老师为听众,不要给学生太多的条条框框、标准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另类思考.同时,利用云技术、互联网、微课堂、QQ等各种技术手段,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内涵,提高学习效率.

3.4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主要以知识传递为主要目的,这些知识是提高能力的基础,为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实践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育部要求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的学分比例不能低于20%,一些应用型的大学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的比例更大.实践教学既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知识的应用、检验、转化、吸收过程.要评价一所学校在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看实践教学板块的设计与执行情况.教育部非常重视这个方面,每年都组织“大学生挑战杯”“数学建模”“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等学科竞赛,学生以项目为目标,自由组队,自我管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高校第二课堂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各种社团组织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文学、艺术、天文、地理、航天、数学、生物等学科互补,文理兼顾,这些社团组织活动突破了专业的禁锢,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兴趣,提高了创新能力.

3.5创新师资队伍学校的竞争力不在于地理位置,也不在于硬环境,而是人才的竞争,正如梅贻琦先生在清华大学就职演讲中所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师是大学的根基,创新教育离不开一支具有创新的精神、知识、技能、意识和管理能力的师资队伍,高校在评价老师时不仅应该看的数量、教学课时的多少,更要考核老师在创新性教育中发挥的作用.尽管高校学生学习比较自由,但是,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直接影响大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方向.老师选择教学的内容,控制教学的进度和节奏,选择教学方法,确定教材等教学资料,指导研究计划、研究方向;另外,老师与学生接触时间长,言传身教,影响深远:因此,老师不仅在教学和科研中起着主导作用,而且是学生全面发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事业观的一面镜子,更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引路人.只有创新性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创新性的学生,高校要紧紧抓住创新教育的主弦律,通过外引内培、企业轮岗等手段,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型师资队伍,才能在未来高校发展中占领有利位置.

3.6高校创新氛围创新不仅需要创新的场所,还需要有优秀的创新团队和创新支持系统.创新氛围是高校创新能力培养的软环境.文献[6]最先提出创新氛围的概念,指出创新氛围是组织成员对组织中是否能够感知到创新环境的主观体验,建立了测量创新氛围的五要素模型,既包括客观的创新资源配置状况、创新法律法规,也包括领导对创新项目的认可程度、学校对创新项目的扶持力度及领导的参与程度,另外还包括创新主体对外界创新支持要素的个人体验满意程度和创新安全感,团体参与创新项目的积极性,彼此共享创新知识的主动程度.当创新主体对创新团队氛围有更积极的感知、评价与肯定,其创新的主动性和效率也会提升[7].

4模糊评价模型及其实证分析

4.1构建影响营销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因子集初步拟定创新政策与观念、创新氛围等一些影响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形成一个评价因子集,根据习惯用字母U来表示,即U=(u1,u2,…,un),其中n表示影响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因素的个数,ui表示第i个影响因子.以上因子都有很大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为了更好地评价这些因素,先作如下规定:U=u1,u2,u3,u4,u5,u6().其中:u1表示国家创新政策和法规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作用力,u2表示高校教学观念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作用力,u3表示教学方法与手段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作用力,u4表示实践教学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作用力,u5表示创新师资队伍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作用力,u6表示创新氛围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作用力.

4.2赋予各因素权重值影响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很多,为了进一步全面、系统地评价不同因素在该事件中的作用大小,用问卷调查法与德尔菲法来赋予不同因素权重值.首先,初步确立待评价要素U的权重集A=(a1,a2,a3,…,an),同时规定∑ni=1a1=1;随后,通过问卷的形式请政府、企业、金融、高校、知识管理部门、创新团队的专家多次评价,反复修订指标权重,查漏补缺;最后,得到影响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各因素的权重指标0.15,0.10,0.22,0.30,0.13,0.10.由此,可以得到各影响因素的权重集A=(0.15,0.10,0.22,0.30,0.13,0.10).

4.3建立目标对象的评价集为了系统地评价某一目标的状况,必须首先为可能出现的评价结果建立评价集.设评价集V=(v1,v2,v3,…,vK),其中vx表示第x个评价的结论,K表示该评价集的总数.因此,在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评价时,可设评价集V=(非常高,较高,一般,较低,低).

4.4模糊评价单因子在评价过程中,各行业的专家依据自己的理解和感知给出各指标的隶属程度值.通过统计,L位专家在国家创新政策与观念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评价中,有18%的专家给予的评价结论为“高”,20%的为“较高”,26%的为“中”,23%的为“较低”,还有13%的专家给予“低”的评价.由专家对国家创新政策与法规在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评价结论建立模糊集,R1={0.18,0.2,0.26,0.23,0.13}.同理得出高校教学观念、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创新师资队伍、高校创新氛围,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创新能力作用的评价结论R2,R3,R4,R5,R6.其中R2={0.15,0.2,0.28,0.21,0.16},R3={0.16,0.2,0.35,0.2,0.09},R4={0.13,0.15,0.32,0.27,0.13},R5={0.15,0.27,0.36,0.15,0.07},R6={0.1,0.26,0.3,0.2,0.14}.由此,可以提炼出评价集的模糊关系矩阵,

4.5模糊综合评价影响因素只用一个因素孤立地评价环境因素与创新能力的因果关系是不全面的,它只能反映某一因素在没有其他因素干扰的前提下的作用大小.加入其他参数,例如随机扰动项,以上因素对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会发生较大的改变,因此,必须将主要因素全部纳入评价系统综合考虑,才能得出较合理的评价值.B=AR表示模糊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由此可以得出国家创新政策与法规、高校教学观念、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创新师资队伍、高校创新氛围6个主要因素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的评价结果为B=AR=(0.25,0.32,0.18,0.15,0.15).由小中取最大值的原则,将向量A中的数字从左到右分别与R行列式中第j列(j=1,2,3,4,5)从上到下比较相对应位置数值,取其中较小的数值,得到6个数,然后选择这些行列式中列数据中最大值作为B中第j个数值,得到数列B′.由于B′中的数值之和不等于1,即0.25+0.32+0.18+0.15+0.15=1.05,为了标准化度量因子的标准值,还需要归一化处理评价集B中的数字,B′=(0.251.05,0.321.05,0.181.05,0.151.05,0.151.05)=(0.238,0.306,0.18,0.143,0.143).由此可知,国家创新政策法规、高校教学观念、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创新师资队伍、高校创新氛围等6项,对市场营销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较大.评价结论认为以上因素作用非常大的占23.8%,影响力较大的占30.6%,2数据相加超出50%.根据模糊综合评价最大隶属度等原则,确定这6项的影响程度较高.因此,在培养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创新能力、改革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要重点抓好以上环节,同时处理好与其他因素的关系,提高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

5结语

营销人才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体系,它是知识学习能力、知识转化能力、思维能力、环境应变能力的结合体.影响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环境、社会氛围、教学方法等,通过探索性分析,初步拟定了6个重要影响因素,即国家创新政策法规、高校教学观念、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创新师资队伍、高校创新氛围,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验证,以上因素对营销人才创新能力影响很大,高校应重视这些权重因子.但是,对相关影响因子还应进一步分析各因子的影响权重及影响机理,这正是下一步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郭鹏.以内涵式发展为主导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基于湖南省部分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现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3,29(145):150-155.

[2]李佳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与途径[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18(1):93-95.

[3]赵欣,李美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1(4):19-21.

[4]肖放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约束因素及国家与社会责任[J].求索,2010(7):171-172.

[5]衡孝庆,魏星梅.科技创新平台政策环境评价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1(6):17-18.

[6]常亚平,孙威,张金隆.研究生团队创新氛围的影响因素研究[J].科研管理,2013,34(7):1-10.

作者:朱思文 单位: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高校营销人才创新能力培养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yxlw/ysrclw/69668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