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市场需求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研究范文

市场需求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研究范文

时间:2022-10-24 04:12:09

市场需求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研究

第一篇:市场需求下高职院校文科专业就业指导探析

摘要:

随着我国产业链的不断升级,劳动力市场由原先的需要大量中低端岗位转变为需要大量的高端岗位人才,这就导致高职院校的文科专业毕业生面临重大的挑战。本文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分析加强高职文科专业就业指导工作的现实意义,并提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高职文科专业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市场需求;文科专业;就业指导;对策建议

一、市场需求导向下加强高职文科专业就业指导工作的现实意义

1.更有针对性的适应严峻的就业市场

目前,我国就业市场的缩减导致了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对于高职院校的文科专业来说,形势更加严峻;再加上部分高职院校的文科专业建设投人较小,无形中加大了文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2.帮助文科专业毕业生早日明确方向

用人单位招不到适合岗位的人才而导致“用工荒”,而高职院校的文科毕业生也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导致“就业难”。因此,高职院校文科专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毕业生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可以引导毕业生更好的认清就业市场形势和自身特点,明确未来发展方向。

3.提高文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文科专业在专业设置方面存在趋同现象,这就造成了培养出的毕业生在知识及技能方面相对单一。因此,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高职院校文科专业的就业指导工作,提升文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4.有利于高职院校文科专业就业工作的良性循环

市场和企业的满意度是检验人才培养和就业指导工作的最重要的指标。因此,在市场需求导向下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可以增加就业指导工作的市场适应性和实用性,从而实现就业工作的良胜循环。

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高职文科专业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建议

1.把握市场需求,准确定位高职院校文科专业的就业市场

以笔者所在的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根据《无锡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中关于“2015年第四季度无锡市人力资源市场的趋势研判”显示,从市场需求看,无锡制造业用人需求持续下滑、外商投资企业提供的岗位数量低于往年同期水平、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数量下降。因此,在对市场需求细分之后,可将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文科专业的主要就业区域定位在现代服务业、第三产业,并针对现代服务业给与学生必要的培训和指导,鼓励并帮助有意向的毕业生积极创业。

2.根据市场定位,构建多元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首先,教学侧重点多层次化。应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开展多层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年级着重新生的专业教育和职业探索教育。二年级学生着重明确职业方向。三年级学生则侧重就业准备的指导。其次,教育内容多样化。构建多元化的职业生涯规划,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还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开设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了解和感受到真实的就业环境,做好就业前的职业准备。第三,职业辅导个性化。针对每个学生的职业倾向测试结果和职业兴趣,制定职业目标、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特别是平时在学习上、心理上或经济上有困难的同学,要特别关注这些同学的就业选择。

3.围绕学生职业目标,做好全面系统的就业指导

首先,建设专业的就业指导队伍。学院内应加强对就业指导老师的培训,要建设一支专业的就业指导队伍,提高职业化、专业化水平。其次,结合文科专业特色,加强社会实践。首先,联合专业教研室,积极扩展就业渠道。第二,鼓励学生参与“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第三,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多参与各类学生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第三,多渠道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当代学生身处信息化社会,因此,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还可以利用好网络等渠道为学生做好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最后,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特点和要求,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将其作为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内容。

4.定期与用人单位沟通交流,完善毕业生跟踪回访

要想实现高职院校文科专业就业工作的良胜循环,除了做好基础的就业指导工外,还应定期与用人单位沟通交流,完善毕业生的跟踪回访。首先,与用人单位的定期沟通。其次,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回访,根据企业的满意度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任福战,周颖,王靖鑫,史进.以市场为导向的大学生培养及就业体系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5.

[2]朱文华.基于就业市场为导向的高校就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3,04.

作者:周源 单位: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外语与旅游学院

第二篇:高职教师资素质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摘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必须重视人才的作用,加强职教师资素质,促进企业的发展。本文首先提出了新形势下提高职教师资素质的必要性,进而提出了提高师资队伍素质的措施。

关键词:

职教师资素质;措施;市场需求

0引言

21世纪是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大形势的不断变化,企业必须要重视职工综合素质,加强企业内部职工教育,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因此,在新时期,企业必须要加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和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很多企业在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企业领导及相关人员提起重视,实现企业综合实力的提升,从而使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1提高企业职工素质,首先要提高职教师资素质

随着新形市场和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已清楚地认识到,市场竞争其实质就是企业之间的整体素质竞争,人才的竞争;产品在市场上的较量归根结底是企业职工素质的较量。所以,大力发展企业内部的职工教育事业,尽快提高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已成为有远见的企业决策者们的共识。事业发展,科技进步,教育需要先行,教育者应超前。然而对于为企业提供职教服务的职教工作者来讲,新形势、新格局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的新观念、新问题。我们若不紧跟形势、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则很难使我们的教育具有服务性、适应性、超前性。所以,在职教工作者内部,首先抓好继续教育工作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1.1形势和任务对职教师资提出更高的要求

当今社会,由于经济体制的转换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了一些新观念的出现、新学科的诞生和新科技成果的问世。且思想观念与学科知识交融,各学科间又相互渗透、相互依托,各项科技成果已由劳动型转变为知识型。假若没有高素质的企业群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就很难具有以一变应万变的灵活头脑;很难驾驭最新科技知识,很难掌握现代化的生产技能与手段;很难生产出具有竞争力的最新最优产品,很难走出国门,在竞争更为激烈的国际市场上打开局面,寻求发展。所以,紧跟市场走向与科技发展的步伐,及时拓宽专业,调整课程,改进方法,尽快培养具备综合性能现代化知识人才,已成为我们职教工作者的当务之急。很显然,形势和任务对我们的师资队伍在思维方式上、知识结构上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广的要求。

1.2现状的任务要求教师提高整体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

从我们的职教师资队伍的现状来看,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知识更新的节拍正日趋加快。相比之下,我们的部分教师知识结构相对老化,教学内容落后,有的教师,多少年来反复念着多年来靠经验结累起来的一本经,其思维方法、学识水平均与当前社会潮流有一定的差距。从另一方面讲,要培育高素质的企业急需人才,这必须首先要有高素质的职教师资队伍,要使学生能适应社会、适应市场、适应发展,则职教工作者必须先行一步,超前适应社会、适应市场、适应发展,超前具备达到这一能力应有的知识与技能。所以,只有不断拓宽教职工的知识面,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使我们的教师和着时代的节奏,跟着高新科技发展的步伐,及时地将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

2发挥各种优势,采用多种举措,尽快提高师资素质

2.1发挥内外优势,采用多种举措,尽快提高师资素质

提高职教师次素质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对于某些较弱的学科和较短缺的人材,我们不妨直接引进,或采取请进来讲课、送出去代培等常规形式以解燃眉之急。从某种意义上讲,“拿来主义”确能起到急功近利的作用。但是,充分发挥内部优势,利用现有教师各自的专长,提高教师的知识层次,无疑是一条经济实惠的有效途径。可以说,在许多领域,“远来的和尚会念经”,自己的和尚也能念经。问题在于有时我们往往只看到别人的优势,而忽略了自己的长处。在发挥内部优势,提高教师素质方面,可用的举措很多,诸如利用自己的教师举办或长或短的各种培训班,定期与临时互补的各种学术交流会、工作研讨会、专题讲座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此外,多方创造条件,鼓励不脱岗自学成才应该说更具有灵活性、针对性。通过业余进修、函授、自学等形式的学习,或是跨越性地掌握了多问学科知识,或是涉足于某一学科领域的较深层次,或是多种培训学科结合,一专多能。现有教师一定能成为更专业骨干。

2.2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形成一个互促互学的硬环境

在督促、引导教师努力得高自身素质的同时,还需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以便形成一个互促互学、共同提高的学术气氛较浓的硬环境。应经常使教师深入生产第一线,及时了解现场生产实际与培训知识的供求关系,此外,还应对在提高自身素质方面作出一定成绩,在培训教育方面取得一定成绩,在不同工作环境中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教师给予一定奖励。在工作聘任方面不以资历、学历等条件为唯一依据,而应注重实际能力与工作成绩,优胜劣态,适者生存,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后来居上。以便在教师管理,人才培养方面形成良性循环。国内外的许多成功经验已经证明,经济的发展必将带来职教事业的更大发展。二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我们必须清楚,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和任务对职教工作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市场经济的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发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所以,提高教师素质的工作将是一项长期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只有这一工作抓好了,才能使我们的职教事业主动地、超前地适应社会需要,真正成为企业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效益服务。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职教事业本身得到更大的发展。

2.3优化完善企业职高师资队伍培训体系

首先,高度重视企业职教师资队伍培训工作。企业的职教师资队伍培训管理部门应准确定位职教师资队伍培训,建立健全员工培训体系,以提升岗位胜任力和实现自我价值为核心,提高员工参加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有机整合分散的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全面性与系统性。同时实行集中统筹管理模式,提升企业职教师资队伍培训的有效价值,优化配置企业职教师资队伍。其次,强化员工培训规划管理。结合企业整体发展战略规划及市场发展需求,加强培训需求以及员工岗位能力需求分析,合理预测企业发展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综合考虑员工的工作能力与绩效以及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进而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性较强的企业职教师资队伍培训规划,并建立配套的监督考核体系,严格监管各项培训措施的实施,科学评估培训成效,提高企业职教师资队伍培训的实效性。

2.4完善激励考核机制

完善的激励考核机制是检验、评估培训效果的有效途径,为了确保企业职教师资队伍培训的实效性,企业应制定可量化的考核指标,测试职教师资人员的技能水平,对知识、技能的培训效果进行合理地评估。同时,将培训考核结果与职教师资人员的薪酬绩效及职位晋升相挂钩,转变职教师资人员的培训态度,实现职教师资人员的自我价值,最终提高企业职教师资队伍培训的实效性。

2.5树立以人为本的职教师资培训理念

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以人为本成为了各行业发展秉承的重要理念和工作原则,企业要想提升职教师资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也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提高对职教师资的重视,将培训工作落到实处。首先,企业领导和管理者要在日常工作中注意观察职教师资人员,及时发现职教师资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在组织培训工作之前要做好前期调查工作,了解职教师资人员的实际学习需求。在制定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时,企业要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参加培训人员的实际需求,对知识、技能、理论、思想等不同类型的培训内容进行合理地分配和规划,从而提高培训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其次,企业要加大对职教师资人员培训工作的投入力度,配备足够的人力资源、资金以及必要的基础设施,为培训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提高职教师资人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另外,企业要丰富培训工作方式,以满足职教师资队伍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除了传统的讲座、集体授课等形式之外,企业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远程授课等培训手段,以满足职教师资人员在培训时间、培训方式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

作者:丁玉忠 单位:原平车务段

第三篇:市场需求下高职船舶涂装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

本文就如何提升高职船舶涂装专业就业力的人才培养架构进行探讨。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在建设部级骨干院校过程中,人才培养架构改革是建设的重点内容。船舶涂装工程技术专业在建设过程中对该架构进行了创新改革,通过构建复合式课程体系,深化校企合作,建成各类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为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提供了保障,从而提升专业人才的就业力。

关键词:

市场需求;人才培养架构;创新;提升;就业力

“就业力”的本质是“个体通过学习,具备获得工作、保有工作并做好工作的能力”,即获得并持续完成工作的能力。要拥有充分的就业力,既要对职场需求信息调查分析,做出恰当的职业选择,又要学习足够的专业知识、技能,培养正确的工作态度,创造条件参与实际工作,从中学习和成长。文章通过分析市场对船舶涂装岗位的需求情况,阐述了通过对原有船舶涂装专业人才培养架构的优化,提升人才就业力的具体实践。

一、基于“一个依托、三个对接”人才培养架构的创新优化

1.船舶涂装岗位的市场需求

市场调研显示,本地区当前修造船行业对高职船舶涂装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为每年约300人。岗位分布情况为:生产一线的船舶涂装喷砂工、涂装工、设备维护人员、工艺员、定额员、工程主管和质检员,分别占市场总需求的26.7%、33.3%、3.3%、6.7%、5.0%、6.7%和13.3%,占市场总需求的3.3%和1.7%。其中需求量最大的是生产一线岗位,占全部市场需求的95%。据此,进行了以提升专业人才就业力为目标对原有船舶涂装专业人才培养架构的优化研究。

2.“一个依托、三个对接”人才培养架构

学院船舶涂装工程技术专业以提升专业人才就业力为目标,根据修造船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职业能力,创新优化形成了本专业的“一个依托、三个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一个依托”是指依托校企双方共建的各种资源,如教学资源、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师资队伍等;“三个对接”的具体内容是: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有效对接,教学内容与行业职业技能标准有效对接,学生身份与企业员工身份有效对接。

二、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架构的具体实践

1.构建复合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行业职业技能标准有效对接

将专业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及行业职业技能标准,纳入提升就业力的相关课程形成专业课程体系,具体包括公共基础学习领域课程+拓展学习领域课程+就业岗位能力课程,其中船舶防腐与涂装课程、船舶特种涂装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

2.建立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现有效对接

(1)实习实训基地共建共享。企业积极参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对建设内容、建设规划、设备采购进行全程研讨与审核,提出修改意见。实习实训基地为合作企业提供场地、设备和师资的全方位技术培训和技能考核服务。

(2)专业资源与人才资源共建共享。企业技术标准、工程案例等资源服务于专业教学,企业人员参加专业资源的建设,包括制订建设方案、收集素材、编写脚本、制定专业标准及课程开发等工作,利用其实践经验进行生产性教学;学院开发的专业资源,面向企业员工免费开放,并建立企业工作站开展横向课题研究,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通过与多家企业建立共同育人的校中厂、厂中校教学基地和教师工作站。

3.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使学生身份与企业员工身份有效对接

按照职业岗位能力培养要求,根据课程体系教学需要,在校内建设涂装综合实训车间、涂装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场所,在校外与多家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和顶岗实习协议,保证学生参与企业生产,真正实现学生身份与企业员工身份有效对接。

4.充分利用已建的实训基地,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学院与渤船重工、舟山中远、沈飞集团等多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训场所、配备企业教师,保证学生安全顺利完成实训内容,在有限时间内提高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

三、小结

教育部提倡高职院校建设成技术类专科院校,承载专业化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技术创新与研究、服务于产业集群等重要的功能。开展提升专业人才就业力的教育活动,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方法。这样的教育会让学生终身受益。因此,提升高职专业人才就业力的人才培养架构创新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王俊艳,刘占稳,刘冬.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力的途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28).

[2]刘永辉,肖烨阳.大学生就业力与社会需求的差距分析[J].职业时空,2012(7).

作者:王金鑫 单位:渤海船舶职业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市场需求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研究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