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市场需求对人才培养的影响范文

市场需求对人才培养的影响范文

时间:2022-07-04 04:08:31

市场需求对人才培养的影响

一、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层次化改革及完善

为适应新形势下高校人才培养的变化,培养具有扎实的基本技能、创新能力及国际视野的专门人才,我们在传统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对课程设置进行了相应的改革。

(一)课程体系的层次分类第一层次:通识教育模块(综合性基础理论与技能———理工科学生基础平台)。环境科学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是具有完整性与包容性、独立性与交叉性的特色鲜明的学科,与人口社会、人文地理、公共卫生、医学伦理、社会安全、国际法规等人文科学及自然科学的交叉融合越来越广。因此,大学生需要具有宽厚的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基本理论基础。即具有扎实的数理化、计算机及外语基础,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法律、国防和自然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通过这个模块的学习,达到理工科学生的基本素质。这也是对理工科专业学生培养的基本要求,是一、二年级学习阶段的主要任务。第二层次:专业核心课程模块。环境科学主要是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关理论、技术和方法来研究环境问题,与许多分支学科相互渗透、交叉。因此,环境科学可分为多个研究方向,属于自然科学方向的有环境地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化学、环境物理学、环境工程学等;属于社会科学方面的有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等。我们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及成果,包括环境自然科学(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地学)、环境技术科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监测学、环境评价学)、环境人文社会科学(环境管理学、环境法学、环境经济学、环境规划学),符合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精神,专业核心课程要求涵盖规范指定课程的三分之二以上。完成这个模块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环境科学专业的基本理论与技能,具备从事该专业领域工作的基础专业知识与素质。第三层次:专业选修模块(实用性选修课程及实践环节)。在学习了基础人文及自然科学、专业主干课程之后,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理论与技能,对环境科学专业有了基本了解,许多学生有了专业偏好,甚至确立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或就业或深造,呈现出自身发展及市场需求的多样性特征。此时,每个学生可选择适合个体需求的不同课程群。比如,环境规划管理与法律方向、矿区环境污染与修复方向、清洁生产与环境质量认证、环境统计等等。学校在这一阶段提供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培养的对策方案,是专业技能综合能力的提高与深化阶段。

(二)加强新理论新技术教育环境科学新理论和新技术随着全球科技的突飞猛进而不断涌现,而这些内容在教科书中难以及时体现。为弥补不足,我们在高年级阶段开设“环境科学新技术讲座”,由校内外、国内外专家学者主讲,介绍最新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拓宽视野,紧跟国际化潮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内容涵盖多个方面,既有理论也有技术,例如氯代脂肪烃污染土壤地下水修复、CO2气地下储藏处置、煤泥水处理、矿区生态修复、环境生物技术等等内容。

(三)强化双语教学随着经济发展全球化,教育逐步走向国际化,国际学术交流日益增多,建设高水平国际化大学都十分重视专业双语教学,加之学生综合素质和英语水平普遍提高,许多学生选择继续到国内外科研院所求学深造,因此开展专业双语教学是必然的,必要的,有利于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兼收并蓄,拓展国际化视野。开设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英语课程,可以使学生学习和熟练掌握环境科学专业思想体系和表达方式,既满足学习需要,也有利于建设高水平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的研究领域向来具有全球化的特点,校内外国内外学术交流,环境防治项目国际间合作日趋频繁。为此,学校、学院、专业内举办了大量的国际学术会议,比如,国际矿山测量学术研讨会、中国国际矿山酸性和含金属废水治理研讨会、地球科学与环境保护会议等,这就为开展双语教学提供了平台和保障,有利于学生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和开展高深研究工作,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四)拓宽专业知识面,开设科研相关课程环境科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交叉渗透普遍,而在人才市场上,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的学生发展前景就好。因此,除了核心课程之外,我们鼓励引导学生选修非环境类相关专业的内容,以拓宽知识面。比如,根据自己的兴趣,部分学生选学了给排水、建筑、化工、地质、安全、法律等等多个专业领域的课程。这一环节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更新、自我发展为目标,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归纳总结的能力。除此之外,我们还增开了科研培训课程,如环境科学创新课,引导学生自己选择研究方向,阅读大量文献,熟悉最新的研究成果,直至写出研究报告,全程独立完成。这种形式的锻炼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术能力效果明显。

二、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环境科学教学过程中,实践环节对人才培养举足轻重。多年来,我们一直努力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改革和完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节,对培养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强的专业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大幅度提高实践学时,增加集中实践教学独立小学期(第8学期)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我们大幅度提高了实践教学课时,实践学时占比升高了20%~30%,增加了综合性、自主性实验内容。原来的第7学期分为第7、第8学期,第8学期作为集中实践教学学期,开展创新能力培养、课程设计包括环境评价、环境规划、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等内容,几乎涵盖了环境科学专业所有核心内容,是一个综合能力得以锻炼和提高的集中环节。

(二)双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为强化学生的基本理论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通过多年的教学研究,探索出适合于不同学生学习要求的两种培养模式:一是面向所有环境类专业学生的“统一模式”,即保证所有学生完成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完整的学习过程;二是面向有志科研创新学生的“特色模式”,即满足部分学生的创新研究需求,开展科技训练。1.面向本专业所有学生的“统一四阶段”培养模式认识实习(第4学期)———课程学习(第5学期)———生产实习(第6学期)———毕业(再认识)实习(第9学期)在二年级末,环境科学专业课程开课之前,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到地表污染水体、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场地进行直观认识,认识我国城乡大气水体土壤污染的严重危害和严峻现状,了解环境技术在净化废水废物中的巨大作用,认识生物对废水、废物的强大的净化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将带着种种问题进入下阶段即课程学习之中;在专业课程学习阶段,学生自然而然地将专业内容与认识实习的现象联系起来,对理论的理解不再感到抽象,而变得很具体;学习专业主干课程之后,再到基地开展生产实习,进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阶段,理论付诸实践,完成了由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再感性认识的升华;在完成全部环境专业课程学习之后,毕业实习是将环境微生物学、环境检测、水污染控制等专业理论有机地运用于实践的关键环节,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与提高,为其以后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面向所有学生的统一实践教学模式,能使所有学生参与其中,达到对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的培养目标。2.面向部分学生的“新老演替特色创新”模式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同的学生有各自的学习诉求,不少学生对科研创新实践越来越感兴趣。虽然从学校到专业都很重视创新意识和科研技能的培养,但在各类大学生科研训练中,我们还是发现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以往大学生科研训练多面向已学过本课程的大三、大四学生,高年级学生专业基础及实验技能扎实是主要优势,但由于学习专业课程任务繁重,加之准备考研究生或找工作耗费时间精力较多,而用于科研实践的时间有限,通常独立完成一个科研项目需要1~2年的时间周期,这使得很多科研项目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任务,有些只能草草了结。为此,我们将实践环节由高年级向低年级延伸,组织不同年级学生共同合作开展科研训练,以老带新。虽然有些低年级学生专业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薄弱,但在指导教师和高年级同学的带领下,初期可以锻炼科研素质和实验方法,即使高年级学生因考研、毕业离开团队,科研进程也不会中断。这种新老演替向上下游延伸的模式,有利于创新团队在较长的时间内完成科研任务,避免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三)建立面向生产实践的教学基地,加强校外合作理论来自于实践,终将服务于实践。只有走出去,理论才有生命力。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学生到野外到厂矿企业、污染控制现场、环境监测单位去,连续集中时间段,观察、参观、了解或参与工艺流程、操作与控制原理及步骤,理论知识不再是空洞的而变成具体的,学生亲身体验理解了环境科学在造福人类中的巨大作用。

作者:单爱琴刘汉湖白向玉张明青李晓红周东来孙晓菲单位: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资源环境信息工程江苏省重点实验室

被举报文档标题:市场需求对人才培养的影响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