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人力资源发展近况解析范文

人力资源发展近况解析范文

时间:2022-10-27 09:09:48

人力资源发展近况解析

一、产业人口比重不均衡,大量劳动力外流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3年5月份数据显示:2013年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明显快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47.8%,第二产业为45.9%。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首次超过了制造业。说明在三产业中,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低,而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而目前,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三产业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高,从业人员所占比重也高于全国水平,而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相对较低,其中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更是低于全国水平。河南省产业人口比重不均衡,GDP结构失衡,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本省内部就业机会不足,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入经济发达地区。2012年末,河南省从业人员6,243万人,全省外出务工农民工达到2,570万人。这也是长期以来,河南省人力资源丰富,但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原因之一。

教育资源有限,高层次人才缺乏。《中原经济区规划》将中原经济区定位在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这五大战略定位都需要强大的人才支撑,其中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高层次科研人才。但是,目前河南人力资源状况无法满足以上需求。首先,国家把农业放在战略的首位,足以说明农业对该地区的重要程度。而河南作为农业大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10,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河南省需要新型农业人才,不仅包括农业技术人才,也包括农业管理人才。而目前农业从业人员文化程度较低,大多从事传统农业生产,大量中青年外出务工,而留下来从事农业耕种的多是老年人,人力资源的潜力还远没有发掘;其次,河南省高层次人才相对缺乏。目前,河南省有院士19名,博士后招收总数1,630人,较之先进省份仍有一定差距。这与河南省的高校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环境有一定的关系。目前,河南省仅有一所“211”大学,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仅6所,制约了高层次人才的本地培养,使大量优秀的人才流入外省。

二、影响河南省人力资源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经济因素。经济与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良好的经济环境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硬件条件,教育又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河南省经济发展增速稳定,自2007年以来,河南GDP连续六年排名全国第五位,并且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多年稳居中西部首位,但是全省人均GDP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年来,河南省城镇居民收入虽稳步增加,但人均可支配收入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2年河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442.62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4,565元,为全国水平的83.2%。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上海市(40,188)相差19,745.38元。居民收入水平偏低,生活压力相对较大,教育支出受到限制,导致人口的整体素质偏低。另外,河南省近年来虽不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但是由于人口基数较大,经费相对有限,教育资源仍很紧缺。

(二)文化因素。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而中原文化又以河南省为核心,历史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片沃土,铸就了河南人的淳朴善良、勤劳节俭、埋头苦干等优秀品质,但是传统文化相对保守,从另一个角度禁锢了人们思想,使得人民群众缺少了开拓和创新精神,缺乏对新事物的包容和接纳。这与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是背道而驰的,所以在保留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应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融入到全球经济的浪潮当中去。

(三)地理因素。河南省地处中原地带,是我国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而在当今的经济版图上,河南是沿海开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地理位置较为尴尬。国家先后提出了开放沿海经济特区、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战略,但都未覆盖河南。使河南论发展程度比不上东部;论发展速度比不上西部。而且河南地形复杂,地势西高东低,三面环山,山区丘陵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4.3%。山区是贫困人口较为集中的片区,自然条件差,群众的生活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发展教育更是困难重重。而目前中原经济区战略的实施,对河南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三、河南省人力资源发展对策

中原经济区建设,河南要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河南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说正是“中国社会的缩影”。在经济转型和激烈的竞争中,面临着诸多问题,人多地少、资源有限、人均指标低“、三农”问题突出……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种资源的协调,尤其是强有力的人力资源的支撑。

(一)改善人才发展环境,建立市场化的人力资源机制。从目前河南省人力资源的整体状况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口数量、质量和结构不合理。作为全国人口大省,河南省早在1989年就提出了“科技兴豫、教育为本”的战略,但是人力资源的优势始终没有充分发挥,并且人才的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相关数据显示,上海的产出投入比是3,广东省的产出投入比是3.6,而河南的投入不及产出,说明河南省是高投入低产出,人才流失严重。这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由于东部沿海省份经济发达,政策优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出现了“孔雀东南飞”的现象。所以,河南要想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必须创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首先,要营造开放、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建立一套人才培养、选拔、引进、评价、激励机制,使优秀的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其次,为了使各类人才能够全心投入工作,还要落实各项民生政策,完善医疗、养老、住房和薪酬制度,使各类人员的合法权益得到法律保障。与此同时,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落实人才优惠政策,给予他们应有的地位和待遇,创新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营造宽松的创新创业氛围,吸引和集聚更多的高层次人才投入到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来。

(二)多方面吸引教育科技投资。发展人力资源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近年来,河南省对教育和科研的投资逐年递增,虽然教学科研条件显著改善,但和先进省份相比还是有一定距离。但是,仅靠国家、政府的投入,资金是有限的。相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应开拓思路,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经验。高等教育经费缺乏是全球性的问题,欧美等发达国家公立大学高等教育的经费也主要以政府的财政资助为主,占全部经费的50%左右,其余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学生学杂费、各种捐赠、销售和服务收入。近年来,很多大学也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进行外部市场化经营,自我创收,例如工业合同、知识产权转化、提供教育服务、咨询与培训、医疗服务、金融活动,等等。这些都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河南省应该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转变观念,从被动地等政府财政拨款转变为主动寻求和创新融资渠道,尝试引进企业单位或个人投资和捐助,逐步增加银行贷款,加大校企合作,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等等。

(三)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大力发展中原经济区更是离不开教育的发展。根据河南省目前的教育现状,政府应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教育事业。首先,针对目前河南省人力资源整体质量不高的现状,加大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投入,有效保障教育均衡发展。目前,河南省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3.24万所,在校生1,560.87万人,义务教育规模占全国1/10。做好义务教育工作,不仅对河南意义重大,而且对全国也至关重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仅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更要保证师资力量的均衡,尤其是农村及偏远山区的学生也能够享受到和城市学生同等的教育资源;其次,中原经济区建设需要大量的各类技术性人才。随着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追求,越来越多的学生一味通过考学来圆自己的高学历梦,国家也连年扩大本科、研究生的招生规模,然而,大幅扩招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研究生质量下降、就业困难等等。然而,近年来,实践能力较强的技术性人才却在就业市场走俏。中国驻瑞士大使馆教育参赞王东礼说,瑞士由一个自然资源十分匮乏的内陆小国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富有的发达国家之一,其原因之一就是瑞士十分重视职业教育,瑞士教育界人士认为:一个国家,不能只培养科学人才,还需要培养大量的职业人才,否则,要取得经济和社会的成功是不可能的。所以,政府要加大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改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为职业教育的优质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再次,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培养高层次人才。作为全国人口大省,河南省只有一所“211”学校,这和河南的人口现状是极不匹配的,名牌大学较少,导致大量的人才外流,这对人才建设来说是极大的损失。河南要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以及重点学科的建设步伐,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中原经济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对河南来讲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河南省应抓住这个重要机遇,协调各种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推动“三化”协调发展,使河南省不再仅仅是农业大省,人力资源大省,也成为人力资源强省。

作者:赵洁孙楠楠单位:郑州成功财经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人力资源发展近况解析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yxlw/rlzygl/63061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