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区域金融市场发展问题研究范文

区域金融市场发展问题研究范文

时间:2022-01-04 10:07:13

区域金融市场发展问题研究

一、引言

多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金融组织体系与金融发展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1973)提出金融抑制理论和金融深化理论,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金融抑制”造成金融制度落后,进而严重阻碍经济发展,须进行“金融深化”解决“金融抑制”,实现经济和金融的良性循环。他们认为政府的过度干预,导致企业融资更难,进而金融市场失去其资源配置的功效,影响其配置效率。应实行金融自由化,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金融,打破金融垄断,引进竞争机制。印度的苏布拉塔•加塔克、肯•英构森特的研究指出,发展中国家正规的金融机构营业活动的正规性、乡村银行数量的不足以及营运成本数额等问题容易忽略贫苦农民的融资需要,阻碍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余振武(2005)指出,广泛存在于各种经济体国家的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一样是必要的融资方式。还有的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相互协作、长期共存,让民间金融合法化,加强金融监管、完善服务体系,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温州是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重要城市,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创新,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民间借贷体系,拥有了一支活跃的民营企业群体,创造了经济改革的多项奇迹。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温州曾经发生了三次的金融风潮,特别是在美国次贷危机之后,国际国内金融市场的激烈动荡,温州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巨大的阻碍,出现了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民间借贷风波和企业家跑路现象,这不仅是金融危机的“余震”,更是转型时期所面临的“阵痛”,严重危及到温州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温州资本和“温州模式”面临着大调整、大变革的挑战。在此特殊背景下,温州率全国之先开启了金融综合改革之路,在国内外引起了各级各界的广泛关注。这对引导、规范和发展温州民间金融活动、破解当前我国新常态下民间金融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温州市地方金融组织与金融市场发展情况

温州金融改革的实践与探索是当前中国地方金融改革的缩影,也是中央进行全面金改突破尝试的试验田,更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一次极具价值的重要尝试。金改启动三年来,在打破银行垄断,扩大民间资本投融资渠道,增加中小企业的资金供给,在合理的正规金融、民间金融、金融监管的分工和合作,构建竞争有序的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有了一定的进展。

(一)多渠道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加强地方金融组织体系自金融改革以来,温州市积极探索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破除所有制歧视,打破银行垄断,扩大民间资本投融资渠道,增加中小企业的资金供给,加强多元化地方金融组织体系建设,壮大了地方金融组织板块。截止2014年底,各类金融机构达到135家,比金融改革前增加了26家,推进了地方法人银行机构的设立与发展,推动全国首批民营银行筹建工作,积极探索农业保险互助社试点,突破了民商银行、农村保险互助社零记录,有7家农合行改制为农商行,打造村镇银行“温州品牌”,金融服务覆盖村级以上,开业网点达26家,数量保持浙江省领先,引导创新型金融服务组织做大业务规模,中小企业多渠道融资态势基本形成(具体情况见表1)。

(二)推动民间金融规范化,加强地方金融分层管理机制温州积极探索民间融资立法,推动民间金融的规范化和阳光化,贯彻落实《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2013年11月22日,《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获得浙江省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并于2014年3月1日正式施行。条例有多项首创性突破,这是国内第一部金融地方性法规和专门规范民间金融的法规。它的出台有利于维护民间融资市场秩序,防范化解民间金融风险。出台的《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及三个操作指引,对促进温州民间融资规范化管理有重要意义。引导民间融资备案管理和企业定向资金募集,加强民间融资法制规范。截止2014年末,全市民间借贷备案累计金融达116.6亿元(其中2014年3月1日《条例》实施以来备案金额达93.6亿元),企业定向债券和定向集合资金募集登记总额7.82亿元。截止2014年11月末,企业定向债发行登记4笔,备案金额9500万元,已发行7000万元(张震宇、柯园园,2015)。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登记定向集合资金募集4.85亿元,完成募集4.15亿元。为了规范各类市场主体的民间融资行为,民间融资监管工作有法可依,制定了民间融资监管系列办法。温州将“民间融资监督管理”纳入省行政执法范围,成为全国首个地方金融监管执法类别。(张震宇、柯园园,2015)建立了地方金融非现场监管系统,对9大类2000多家民间金融组织进行监管,初步实现民间金融市场监控和潜在风险提示;建立了温州地方金融管理局,通过条例赋予其相应管理职能,为地方政府依法对地方金融组织和民间融资行为进行监管,不断完善地方金融监管方式。坚持不良贷款“控新化旧”,开辟系统内灵活处理、差异化清收、市场化处理、用好用足呆账核销新政等四大渠道,创新不良贷款化解及风险控制方式。2012年—2014年末已累计处置不良贷款近600亿元,处置额超过全省三分之一。

(三)完善金融市场交易平台,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平台,发展资本市场为了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融资,分批培育优质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引导民营企业改善治理机制,发展区域性产(股)权交易市场。截至2014年末,温州新增股份有限公司230家,在“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交易平台挂牌、上市的温州企业有112家;2013—2014年新增股份有限公司总数达到改革开放至2012年30多年总和的2.1倍。温州为了开展不良资产挂牌、交易、收购及融资项目对接,设立了全省首个地级市金融资产交易中心,10月开业当天首单1050万元温州银行不良资产顺利摘牌。成立了全国首个地级人民银行征信分中心,把征信服务率先延伸到民间借贷服务中心,覆盖所有在温商业银行,5家村镇银行和16家小额贷款公司。加强温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运用,引进民间信用服务平台,建立“温州民间借贷登记备案管理系统”,将工商、税务、质监、安监等35家部门采集到的近23万家企业的200多万条企业信用信息进行整合、归集。通过发展第三方征信机构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系统不定期和定期地收集地方金融组织的信用信息,坚持每日“温州指数”温州版,每周“温州指数”全国版,定期编写“温州批数”分析,完成指数对外展示平台建设,完善金融基础平台建设,发展区域资本市场。

三、推进地方金融改革瓶颈分析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金融组织和区域经济一样,是一个管制与反管制交替的过程。

(一)地方金融改革存在“顶层制约”,亟须融入“自上而下”的轨道目前,各地方发展状况千差万别,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金融创新显示出地方自下而上推动的特点。从国务院批准的《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中的12项要求中没有看到实现利率化、市场化的做法,没有看到催生民资银行,没有看到打破金融体系垄断等内容,改革就有风险,成败难以预料。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金融政策与监管格局,中央掌握着金融改革的监管权,省级政府又掌握着相关立法权,政府决策层对改革进行一定的限制,使自下而上的金融创新活力受到遏制,使得地方金融改革包括温州在内受到部门利益约束,难以顺利推进。随着中央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地方金融改革如何融入国家金融改革的新战略,成为地方金融改革面临的重要挑战。

(二)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金融改革的力度和深度有待加强民间金融长期游离于国家政策法规体系之外,没有制度保障,温州以地缘、个人信用为基础的民间金融组织非常突出,没有形成有效的信用体系。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进行借贷,就无法对借款者进行有效的监督,造成借贷资金到期难以收回的现象,从而加剧了民间金融的风险。温州金融改革要解决民营企业的燃眉之急,要解决民间信贷危机的问题,必需要打破正规金融垄断,采取利率市场化手段。虽然温州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努力,“温州指数”的数据采集范围扩展到全国40个城市,按日温州地区、按周分区域6大类民间金融市场主体综合利率指数以及分期限、分市场主体的利率指数,积极推动合作城市编制当地民间融资综合利率指数,但这仅仅是表面性的变化,只是使民间金融的形式从“地下”到“地上”,并没有使金融体制上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没有真正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王天宇,2012),没有真正消除国有商业银行与民间金融机构的利率双轨制,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各类政策配套措施不健全,民间金融法律还不成体系,只是零零散散分布在民商法中间。作为温州民间金融业的机构,受到市场不确定带来的风险外还要承受政策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他们担心政策的易变性,产生观望态度,也影响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金融监管缺乏法制保障,无法真正实现利率市场化,没有有效的制度保障,金融改革在实际推进上进展缓慢。

(三)地方金融组织体系发展滞后,资本市场挖掘利用不足温州市地方金融组织体系明显滞后。在银行机构中只有两类是属于地方金融组织体系的,一个是温州银行,另一个是农村商业银行(合作银行),贷款份额占21.1%,小额贷款公司虽有45家,但贷款余额130.61亿元,仅占贷款余额的1.8%,温州至今还没有本地的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中国四大银行的股份制改革,没有民间资本的参与空间,迫使部分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开展竞争,实际上是给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民间金融的打击(王天宇,2012)。老百姓有比较多的钱不愿意投资到规范的金融市场领域,呈现出投融资需求极度不匹配.地下金融业务投机动机明显,现有的金融体系受到冲击。地方金融组织资金来源渠道明显不足,作用发挥有限,迫切需要提高地方金融板块的实力。在温州存在着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不协调的现象,尤其是上市公司仅有14家,数量和总市值均占全省的4.92%,与全市经济总量很不匹配。再加上缺少经验借鉴和人力资本的保证,大部份企业家对资本市场的作用了解不够,没有摆脱“投入单靠银行借贷”的惯性思维,公司或企业存在着治理机制不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和缺乏熟悉资本市场运作的专业人才、高级管理人才,没有很好地挖掘和利用资本市场,阻碍了企业的融资和发展。此次温州金融改革没有先例,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

(四)民间融资缺乏有效监管,金融风险防范机制有待完善从经济发展史看,民间金融伴随着金融监管的松紧,伴随着个私经济的发展产生,时隐时现、跌宕起伏,市场投机性极强,具有存在的价值和巨大的风险,监管难度大,很难形成有效管理的单列金融生态。在温州民间借贷活动活跃,主要是在民间资金多投资难,中小企业多融资难的情况下,民营企业与民间资本缺乏一个有效的融通平台的情况下造成的。由于民间借贷活劝长期处在无序散发状态,加上民间融资管理缺乏权责分明的专门部门的有效监管。也就是说事前事中没有部门管理,监管真空和监管漏洞明显,以至于事后出现资金链断裂、非法融资、暴力讨债、金融投机、打擦边球、涉案业主跑路和非法拘禁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政府部门不可能对分散面广的民间融资的交易、信用状况和履约的各种信息都及时掌握,加上监管成本很高,一旦失控,就会冲击地方金融秩序,影响系统性、区域性金融安全。企业为了拿到更多的贷款,关联企业、上下游企业、生产密切型企业之间都陷入担保关系中,担保形式多样,规模大、牵涉面广,存在线、环、网并存联结方式。银行为了防控风险,急忙收贷或谨慎放贷,一下子就把企业推到了生死边缘,盘根错节的互保圈危机拖垮了企业,风险传导呈现扩散现象,互保圈成了钳制企业发展、加剧资金风险的利器,极易诱发区域金融系统风险。来自温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7月企业通过保证(含担保)、抵(质)押、信用方式融资的比重分别为77.67%、9.11%和13.22%,实际不良贷款总额已经超过千亿元。要想稳定经济增长,维护金融稳定,必需化解民间金融危机风险,梳理、分析、防范必不可少,亟须强有力的措施。

四、若干启示

(一)地方金融组织的“收”与“放”是决定创新金融组织成败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温州活跃的民营企业和强大的民间资本体系创造了多项全国瞩目的奇迹。还发生了三次较大规模的民间金融风潮,与金融改革相互交织,给温州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引起了全社会广泛关注和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虽然每次发生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不同的宏观经济环境下,改革的时间、路径、切入点、效果不同,但是经过深入调查分析发现,温州多次发生金融风潮的原因很多,有民间借贷高利率,有实体经济经营环境恶化和金融制度缺陷以及民营企业本身失去竞争力,行业竞争激烈,企业生产成本高,利润空间越来越窄等等,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并存的独特的“金融生态”。如果政府不去管控金融任其发展,特别是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参与新型地方金融组织,如参股或发起设立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等,被私人经营极易产生“寻租”道德风险,很容易出现比较大的系统性风险隐患,如果政府过度管控,民营资本无法进入金融领域,两多两难问题更加突出,从中得到金融改革的启示是金融管制一定要与经济发展程度相适应,不可过宽,也不可过严。

(二)缺乏系统性的配套制度与政策支持是金改的难点如何处理好政府职能边界,如何处理好中央与地方存在改革利益的差异性,缺乏系统性的配套制度与政策支持是金改的难点。金改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推动,又必须防止政府行政干预的加强。按照目前的地方金融发展情况来看,制度层面的改革短期内效果不明显。只有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只有在民间法律制度健全、社会诚信体系重塑、地方金融监管有力、金融协调服务模式完善的情况下,解决地方金融改革的核心内容,才能真正达到金融改革的目地。过分强调解决地方性、局部性问题,就有可能强化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这样就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不利于整个金融体系的现代化、市场化、国际化改革。

(三)民间融资与民营经济共生演进、协同发展民间金融是在国家政策环境的夹缝中与民营经济共生成长的,它是在正规金融供给不足的情况下,有了广阔的发挥作用的空间。民营经济要发展不仅注重从正规金融系统融资,同时也经常通过民间融资市场获得所需要的资金,需要民间金融提供服务,这样有效地弥补了正规金融的不足。民间融资离不开民营经济,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不然就无法生存和发展。民间金融制度如何适应新常态下的经济结构与金融需求,充分有效实现金融供给,已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任环,2010)。总之,我们期望温州此次的金融改革能真正调低金融资本的进入门槛,盘活终端经济,增加金融活动,规范与促进民间借贷的发展,制定和完善责任体系,建立操作风险监管和预警机制,大力培育与引进金融人才,以“多元化”渗透模式促进区域金融合作,加强与全国各地区的密切合作,包括业务上的相互拆借资金,相互参股控股,金融人才的交流与高层管理人员的互派等等,建立一个多层次、多功能金融生态系统,激活具有创新活力的民营企业,促进地方金融的规范化、国际化。真正实现金融组织体系的“多生态化”,金融市场体系的“草根化(本土化)”,金融产品体系的“市场化”。

作者:易元芝 单位:中共温州市委党校

被举报文档标题:区域金融市场发展问题研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yxlw/jrsclw/68510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