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村寨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分析范文

村寨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分析范文

时间:2022-02-24 04:41:35

村寨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分析

【摘要】为进一步提升民族村寨旅游产品开发的有效性、精准性和适用性,实现民族“乡村振兴”战略。本文从“谁开发、开发什么产品、怎样开发、卖给谁、存在问题、产品更新”六个方面对国内研究民族村寨旅游产品开发的文章进行汇总分析,研究表明应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更新研究视角、丰富研究方法、延伸研究内容、拓宽研究资源和技术,促使研究效果全面提升。

【关键词】民族村寨;旅游资源;产品开发

民族村寨旅游就是以少数民族村寨为旅游目的地,以目的地人文事象和自然风光为旅游吸引物,体验异质文化,追求淳朴洁净,满足求新、求异和求知需求的一项旅游活动,它是乡村旅游和民族文化旅游的结合[1]。民族村寨旅游产品逐渐成为后现代社会人们安放心灵的选择,并将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一、民族村寨旅游产品开发研究现状分析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输入“民族村寨旅游产品开发”这个主题,共检索到31篇期刊论文,29篇硕士论文,7篇博士论文,1篇国际会议论文。在对期刊论文题目和所撰写内容分析后,有17篇是对民族村寨旅游产品开发进行研究的文章。从研究地域统计分析,研究贵州的有11篇,占65%;湖南2篇,占12%;广西2篇,占12%;云南1篇,占6%。从研究者的统计分析,大多为民族院校教师或学生。从论文的发表时间统计分析,2006年1篇,占6%;2007年1篇,占6%;2008年2篇,占12%;2009年1篇,占6%;2011年3篇,占17%;2012年1篇,占6%;2015年1篇,占6%;2016年6篇,占35%;2017年1篇,占6%。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读,发现目前学术界针对民族村寨旅游产品开发的研究已经积累了一些成果,其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民族村寨旅游产品开发主体、目标、原则、模式方面,也有些是针对民族村寨旅游资源、产品设计、营销方面的研究。研究地域主要集中在贵州,其中四川省基本没有研究成果。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以案例研究、问题研究为主。

二、民族村寨旅游产品开发研究文献分析

在研究中以旅游产品开发的生产环节为线索,从“谁开发、开发什么产品、怎样开发、卖给谁、存在问题、产品更新”六个方面对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

(一)关于开发主体的研究。针对“谁开发”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政府、村寨社区居民、企业、村寨社区精英、游客等开发主体的利益诉求及效度分析(李天翼,2016)[2],少数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开发水平衡量问题(陈志永,梁涛,吴亚平,2011)[3],少数民族村寨主体选择及利益制衡机制(陈志永,2011)[4],对开发主体的研究基本确定了开发可能会涉及的主体,但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各开发主体的利益和相互间的制衡机制,参与主体的选择,主体参与方式等方面[2]。关于不同主体的行为特点、心理需求、参与动机和参与方式的研究较少。

(二)关于开发内容的研究。针对“开发什么产品”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挖掘民族文化资源,特色村寨打造(周效东,2016)[5]、文化类旅游产品开发(余登利,冉景丞,刘绍飞,彭灼德,2012)[6]民族文化村寨旅游产品开发(贺丹,2009)[7],但对民族村寨的乡村资源、农业资源、自然资源、健康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的研究较少,对民族村寨旅游产品开发缺乏全面的认识。

(三)关于开发方式的研究。针对“怎样开发”的研究,主要涉及开发目标、开发原则(罗永常,2006)[8],产品定位(余登利,冉景丞,刘绍飞,彭灼德,2012)[6],体验性产品设计(罗永常,2011)[9],开发模式(曹端波,2008)[10],其中开发方式的研究涉及产品深度开发(罗永常,2006)[8],保护性开发(彭惠军,黄翅勤,陈胤好,2016)[11],整合资源开发(刘婷,2015)[12],根据旅游者需求、兴趣开发产品(贺丹,2009)[7],进行目的地形象整体构建(崔艳萍,2016)[13],用营销理念指导旅游产品开发(黄守峰,2017)[14],建立产品品牌(白雪琴,黄炜,王雅倩,胡巧英,2016)[15],用生态的理念指导旅游产品的开发(梁玉华,2007)[16]。目前针对研究方法的研究以散点式研究为主,缺乏成体系的研究。

(四)关于产品受众的研究。旅游产品的重要受众是旅游者,旅游产品的价值和意义只有通过旅游者的消费才能实现。因此“买给谁”就成了开发和生产民族村寨旅游产品的核心问题,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较少,贺丹在《民族文化村寨旅游开发建设对策探讨———以贵州省为例》的研究中提到在开发旅游时要注意旅游消费者需求和兴趣[7],目前关于民族村寨旅游消费者群体的划分、心理分析、行为分析、消费习惯分析、产品满意度分析、消费需求分析、消费需求发展趋势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较分散,不成体系。

(五)关于问题的研究。针对“存在问题”的研究,目前主要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针对开发中已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然后提出解决办法和方案,但针对问题的研究存在置后性,缺乏前瞻性。罗永常在《关于贵州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几个问题》的研究中认为民族村寨旅游产品开发主要问题是没有形成完善的旅游产品体系,旅游产品层次低,旅游产品大多停留在观光旅游层面,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形式老化,创新不足,缺乏参与性强、文化体验性强的旅游项目,缺乏以细分客源为目标的产品。提出了深层次开发民族村寨旅游产品的开发策略[8]。陈志永,梁涛,吴亚平在《关于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的几个问题》的研究中针对社区参与旅游开发水平衡量问题,提出了在界定参与主体和充分考虑参与规模的基础上,让社区居民渗透到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各个层面,达到参与深度和广度的有效协调和统一。针对开发中的利益主体问题,提出了通过合理安排利益相关者的权利与角色,构建利益约束机制和行为监督机制,实现和谐互促的利益格局和利益秩序。针对开发模式选择与模式研究问题,提出了各地应根据少数民族村寨特征和区域社会经济环境,因地制宜,努力探索适应当地民俗(族)文化有效保护和良性互动的有效模式[3]。李丽在《龙胜县民俗旅游产品开发雷同性问题及对策探讨》的研究中,针对民俗旅游产品雷同性问题,分析了成因,并提出了在思想上要转变观念,把握市场;审思民俗文化内涵,开发本土民俗旅游产品;改革机制,激发旅游经营者开发新产品的动力;突出产品特色和个性,采取差异化战略[17]。

(六)关于产品升级的研究。针对“产品更新”的研究,主要“新常态”为研究背景,对开发方式和思维模式进行研究(崔艳萍,2016)[13],深度开发原有产品,完善辅助配套产品(白雪琴,黄炜,王雅倩,胡巧英,2016)[15],目前提升性研究较少。随着时展,信息技术更新,城乡一体进程加快,在共享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抓住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生产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民族村寨旅游产品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三、民族村寨旅游产品开发研究展望

民族村寨旅游产品是后现代社会人们缓解压力、享受生活的一种休闲娱乐方式,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也是国家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民族村寨旅游是国内旅游发展新的增长点,针对民族村寨旅游产品进行研究是非常有益的。然而目前的研究成果在数量和范围上存在局限性,研究的视角较传统和狭窄,没有依托全域旅游、乡村振兴、健康旅游等视角进行研究,有限的视角将不利于民族村寨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整个产业的发展。基于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分析,为保持民族村寨旅游业持续不断的发展,在未来的研究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更新研究视角。从不同的学科领域,运用全新的观点、视角研究民族村寨旅游产品开发,因为旅游业是一个涉及面很宽的产业,而民族村寨旅游所涉及的范围和关系更加复杂,因此用单一的视角来研究民族村寨旅游产品开发是有失偏颇和不全面的。这将不利于民族村寨旅游产业发展。在研究中可以站在需求端的角度分析产品开发,站在供给侧的角度分析产品的使用价值;站在不同细分市场,进行开发方式和策略研究。第二,丰富研究方法。民族村寨旅游是一个多维度的事物,运用多种方法研究同一个问题将有助于全面了解问题的本质,推动民族村寨旅游业的全面有序发展。第三,延伸研究内容。在研究中以人性为研究对象,对消费者不断更新的旅游需求进行研究;以规则为研究对象,对政策、制度、标准、保障体系进行研究;以危机为研究对象,对产品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机进行研究,以保持产品开发的有效性和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第四,拓宽研究资源和技术。在研究中运用“大数据”提供的丰富资源,运用新的科学技术、网络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使研究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开发出对旅游者有益的产品。

作者:彭宗兰 单位:四川民族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教授

被举报文档标题:村寨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分析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