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药理学论文范文

药理学论文范文

药理学论文

药理学论文范文第1篇

1.1根据教学规律,结合培养目标,整改实验内容药理学实验内容设计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教学进度依次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案例讨论和处方分析→设计性实验四个阶段,确定了包括药效学、毒理学、药动学实验和病例讨论、处方分析等基本教学内容。另外,为达到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人才培养目标,参考近年来国内多所院校对实验课改革的主流趋势[1],在学时安排上,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处方分析、临床案例讨论,设计精选了深度不一的实验项目,具体安排见表1。前三次实验项目为基本知识讲授与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即“三基”。“三基”训练占总学时的20%,强调从基础抓起、严格要求,为后面的实验打下扎实基础。之后为验证性实验,主要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来验证已知结论,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基本实验方法、操作技能[2],这些项目操作简单、现象明显、重复性好。但其内容缺乏未知性、难度不高,实验涉及的基本是本学科内的知识,学时设置不宜过多,否则会造成学科间的分离和学生创新能力弱化,降低学生积极性,所以我院安排的验证性实验只占总学时的14%。第三个阶段是综合性实验,这是将生理、病理生理、药理等不同学科整合、重组而成的实验,其过程较复杂、观察指标多、信息量大、难度较高。通过综合实验,学生能较全面地应用所学的医药知识,有利于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还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因此课程重建时减少了验证性实验,增加和改进综合型实验(占总学时的53%)。另外,为了加强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与临床的联系,体现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与多数国内医药院校的药理学实验项目的“三段式”教学不同[3],我院还增加了处方分析与临床用药病例讨论部分。例如在家兔有机磷酸酯类中毒及其解救实验时,让学生角色扮演成急诊科医护人员,分析讨论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症状和用药,然后再建立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家兔模型和实施解救;在实验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的作用中,增加糖尿病患者病例讨论,并且发放空白处方,让学生按要求填写,然后进行处方评价、分析。新增的处方分析与临床用药病例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医药知识的联系。课程最后一阶段是设计性实验,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全程参加实验的选题、查阅文献、设计、答辩、实验准备、实验实施、撰写报告分析讨论,相当于微型的课题研究。设计性实验拓宽了学生视野,为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设计和写作奠定基础,有利于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历届学生都踊跃提交设计方案,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活跃的科研思路。在这些方案中,由于学生引用的参考文献较多且内容广泛,需要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水平、了解学术前沿,才能对学生设计方案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这样也促进了教师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教学相长。

1.2编写与实验配套的教材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药理学实验教材,大多院校使用的是自编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我院最早使用的是朱教授主编的《生理科学实验教程》[4]。该教材至今在医学专业的机能实验课中使用已长达十年,期间受到师生广泛好评。药学院初建时,药学专业和医学专业学生一起上机能实验课,所以使用同样教材。但独立开设药理学实验课后,出现了教学内容与教材不配套的局面。为解决这个问题,我院多次考察调研后选择使用了暨南大学出版社发行的《药理学实验教程》[5],还根据开设的实验项目编写了相应的《补充实验指导》。但使用过程中师生普遍反映,外校自编教材加补充教材使用起来不方便,例如教材和部分上课内容仍然不对应,影响学生预习,增加教师讲解难度,补充教材容易忘记携带等。最后经全体教师和专家的反复讨论,总结实验期间遇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方法,自编了《药理学实验教程》[6],于2011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使用中获得师生一致欢迎。至今全体教师仍坚持定期开会讨论自编教材使用效果和出现的问题,不断修订,以进一步完善教材内容。

2建立集体备课制度,注重教师团队培训

2.1全面的集体备课制度,保证教学质量集体备课能集思广益、促进教师成长,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集体备课是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讨、分析试讲、审定教案、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的活动[7]。但实验课与理论课不同,其内容分为理论教授和实践训练两部分,其集体备课模式也应根据实验课的特点制定。所以我院建立了特色的药理学实验集体备课制度,具体如下:①参加人员除了授课教师外,还包括教辅技术人员和参与教学活动的研究生。实验课的药物调配、仪器器械管理均有专门的实验师负责,实验的巡回指导还有研究生参与,整个团队在实验过程中发挥着不同作用,缺一不可,所以需要集中一起备课,沟通协调、相互学习和提高。②内容流程:集体备课流程可归纳为带教教师试讲课件和教案→实验教学团队提问、讨论→完善共享多媒体课件→预实验→小结操作重点、难点及注意事项→教师书写实验报告。从上述流程可见药理实验集体备课内容比理论教学更加丰富,增加了预实验和教师书写实验报告等环节。其中的预实验,是指实验指导教师将要开展的实验预先做一遍。只有通过预先进行的实验,才能对整个实验进行评估,理清操作上的重点、难点,在随后开展的学生实验中做到有的放矢,并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排查,对实验细节进行调整,以提高实验成功率。预实验后,还要求书写教师实验报告,这样不仅能提高教师分析写作水平,还有利于教师批改学生报告。总的来说,我院在每个实验前一周进行集体备课,预先对将要开展的实验进行了深入、全面的探讨,有利于提高教学团队对授课内容和操作技巧的掌握,促进教学梯队中资深教师向青年教师传授教学知识,加快年轻教师的成长,还给予了参与教学活动的研究生快速学习的机会,使沉淀的教学经验得以传承、发展,保证了整个教学团队的教学质量。

2.2注重培训教师的专业教学方法及情感教学方法药理学实验的指导教师全部具有医、药学专业背景,熟知专业知识,又有集体备课做保障,在讲授专业知识上有优势。但是没有长期、系统地接受师范教育,只接受了短暂的岗前培训后就直接承担教学任务,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边教学边学习、摸索各种教学方法。因此我院在注重教师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也特别注重教师教学方法的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教学方法研讨班和进修班,开展教师授课比赛,定期开会讨论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如根据药理学实验的专业特点,在学习传统讲授法基础上,组织教师学习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鼓励在实验课中灵活运用小组法、案例法、演示法、探究法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另外,为实现认知和情感的和谐统一,我们在注重多元化专业教学方法的同时,也鼓励教师运用情感教学方法。如药理学实验对象主要是动物,常有学生因为害怕小鼠而不愿意动手,此时不应强迫学生立即动手,而是亲自在学生身边示范捉拿小鼠,以亲切的态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正面引导、侧面鼓励,逐步消除学生惧怕的心理障碍,教师多用“你能行”、“做得很好”等激励的话语,让学生肯定自己,克服困难,体验成功;当发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虐待动物,不能厉声叱喝,应耐心解释,加强生命伦理教育,使学生学会尊重生命,培养其爱心,对实验动物伤害减至最小。教师还利用综合性实验中小组分工完成实验的机会,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3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实验室建设

药理学论文范文第2篇

1.1“君臣佐使”和“相须”“君臣佐使”是中药方剂配伍组成的基本原则之一。中药成分复杂,整体的治疗策略和协同机制是构建中药配方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例如在不同的草药甚至同一个草药中,每个成分的结构和生物活性又有明显的不同,而只有少数活性成分具有治疗效果[39]。如此巨大的成分混合体,如何解读中药配伍规则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在先前的工作中,以麻黄汤为例,作者利用系统药理学方法揭示了中药的配伍原则的科学内涵。麻黄汤由麻黄、桂枝、杏仁和甘草这四味中草药组成。借助我们开发的系统药理学模型,我们从药代动力学互作、药物-靶点网络、靶点-疾病网络,从分子和系统水平证实了这四个草药在处方中的不同角色地位,如图2所示。主要发现如下:1)通过ADME筛选共筛出麻黄汤中的45个活性物质,其中麻黄有14个,包括麻黄碱,伪麻黄碱,N甲基麻黄碱,槲皮素等;桂枝有10个,包括桂皮醛,桂皮酸,香豆素等;杏仁有9个,包括苦杏仁苷,豆甾醇等;甘草有12个活性分子,包括甘草酸,18β甘草次酸,甘草苷等。2)君药麻黄在配方中起主导作用,主要通过作用于主药靶肾上腺素受体来刺激机体发热平喘。3)臣药桂枝通过作用于与君药相同的靶点来增强君药的药理作用,例如,通过共同作用于β1肾上腺素受体和β2肾上腺素受体以减少君药所需剂量。4)佐、使草药杏仁和甘草可提高君、臣药的生物利用度,协调他们各成分的活性。四种草药通过增加生物利用度或促进不同药物的协同作用等来治疗疾病。综上,我们从系统水平阐明了君臣佐使丰富的科学内涵,对中药复方配伍机理的系统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借助同样的方法,我们以川芎、降香、延胡索为例,阐明了中药“相须”理论[38]。

1.2“补气补血”的物质基础[34]气血是构成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要素,又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然而气血本质至今尚未被科学揭示。我们开发了一种新的模型系统,研发了相关气血分子识别公式(QBMR):基于ADME虚拟筛选,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和数学建模,并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揭示了气血的本质,阐明了人参等补气中药、当归等补血中药的分子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思路如图3所示。研究结果主要有:1)发现了人参、甘草、黄芪、西洋参、党参、山药、太子参和白术等与补气有关的主要活性成分为异甘草素、党参苷I、罂粟碱、麦角固醇、白术内酯II等。同时,分析了与补血有关的当归,白芍,陈皮,地黄等,其主要有效成分为白芍苷、阿魏酸和地黄苷A。2)建立了补气补血分子预测模型,气血分子识别公式(QBMR)如下:D=0662×MlogP-0156×Mor27m+0982×VEA1-0046×H-046-0966×HATSOe-4644Ntr=908,Nte=302,Qcv=833%,Qex=822%,SEqi=825%,SPqi=157%,SEblood=843%,SPblood=175%其中,Ntr和Nte分别是内部训练集和外部测试集中化合物的数目;Qcv和Qex分别是内部训练集和外部测试集的分类精度,敏感性SE和精确性SP验证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式中,MlogP、VEA1与补气相关,Mor27m、H和HATSOe与补血相关,这个公式表明补气分子具有更强的亲脂性,而补血分子具有较强的化学反应活性。3)通过系统药理学分析,揭示了补气中药可用于炎症、心血管疾病、代谢类疾病、癌症、中枢神经系统疾病(CentralNervousSystem,CNS)等治疗中。而补血中药通过调控骨髓生长因子、骨髓基质细胞,从而发挥补血功能。基于网络的中药药理学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补气补血中药的本质,同时对中药的补气补血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2阐明中药作用机制

2.1饮片:甘草[40]甘草是一味古老的传统草药,被用作止咳、抗炎、抗溃疡、免疫调节、抗血小板凝结、抗病毒和解毒剂。我们从系统水平阐明甘草如何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恶性肿瘤和肾脏疾病,也阐明了其为什么被尊称为“国老”,如何“除百毒调和诸药”[40]。甘草中有22个靶标与呼吸系统疾病有关,其中ADRB1,ADRB2,CALM1,PDE4B,PDE4D,HSP90AA1,HSP90AB1,PPARG,THRB和哮喘有关;MMP12和PDE4D与慢性阻塞性肺病有关。甘草素、甘草查尔酮B、柚皮素、山奈酚等作用于靶标ESR1,MMP12和PPARG以抑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异甘草素、甘草素和甘草苷等黄酮类通过调控HTR2A,PTGS2,F2,CHEK1和PTPN1治疗血栓;甘草查尔酮A和甘草异黄酮作用于靶标HTR1A,OPRD1,GSK3B,HRH1,MAPK10,F2,ADRA2A,AChE治疗心肌缺血,从网络水平揭示了甘草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机制。甘草是一种重要解毒药物,其中的甘草次酸结构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类似,能够减少毒物吸收,增强机体对毒物的耐受性。PPARG,DPP4,GSK3等能够激活免疫系统,从而发挥抗炎,免疫功能;甘草苷和甘草查尔酮G作用于金属弹性蛋白酶,从而激活巨噬细胞抵抗外物侵袭。此外,甘草作用很多蛋白与其他疾病密切相关。如HTR2A和AKR1B1与糖尿病并发症有关,MAOB,DRD2,DRD3和MAPK10与神经系统疾病有关;CDK2,ESR2,PPARG,PTGS2和CHEK1具有抗肿瘤的作用,而AKR1B1,PDE4D,OPRD1,OPRK1,CHRM2,CHRM4,OPRM1和PTGS2与疼痛相关。这些发现无疑为进一步探究甘草的作用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2.2复方:复方丹参方[35]复方丹参方是一个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典型方剂,由丹参、三七和冰片三味中药组成。我们采用系统药理学方法对复方丹参方进行了研究,方法如图5所示,结果发现:1)复方丹参方中101个活性化合物,其中56个来自君药丹参,丹酚酸B、丹参酮I、丹参素A是主要有效成分。臣药三七中有29个活性分子,有三七总皂苷、人参皂苷、三七素和槲皮素等。而佐药冰片中仅有9个活性化合物,包括D冰片、L冰片和异冰片。2)复方丹参方通过靶标eNOS,CYP2C9,HSP90s,PPARalpha,gamma和MIF抑制发炎并阻止炎症因子对血管和心肌的损伤。与血管收缩有关的靶标血浆肾素,ACE,胃促胰酶,VDR和VEGFR2的调节可以降低血压。Caspase3,MMP9,MR,TGFβ1R,Ang,AR,PDE4D和sPLA2IIA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复方丹参方通过调节这些靶点从而对心血管疾病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3)化合物和通路的网络表明,糖皮质激素和炎症信号通路、L精氨酸/NO信号通路分别与58、56个化合物相互作用。其中35个化合物能扰乱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通路,31个化合物作用于血小板聚集信号通路。由于这些信号通路与炎症、凝血功能等紧密相关,因此复方丹参方可能通过扰动这些信号通路治疗心血管疾病。4)靶点-疾病网络分析复方丹参方疗效的多样性。其中,复方丹参方通过调节与代谢相关的靶点,如醛糖还原酶,LXRs,PPARs等发挥药效。我们从分子水平上阐明了复方丹参方的治疗机理和“君臣佐使”理论[48],为复方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2.3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11]热毒宁注射液处方源于名老中医经验方,由青蒿、金银花和栀子三味草药组成。目前注射液形式的ADME性质的研究陷入很大的困难,尤其对于中药复杂体系。因此,我们重点解决了如下问题:1)将代谢组学、基因组学以及蛋白组学数据耦合进计算模型中,建立基于组学技术的ADME评价;2)首次提出半衰期评价模型PreDHL,使ADME评价模型更加完整准确;3)开发适合中药特点的ADME评价技术,开展系统水平的药动学、药效学验证技术。最大限度的耦合了重要的ADME性质,包括logS,logP,PPB,Pgp,P450酶代谢产物(2C6,2D9,3A4)和药物半衰期Y(t1/2),筛选出热毒宁注射液中的活性成分,如图6所示。同时这也是首次耦合ADME性质应用于注射液物质基础的研究。本研究也揭示抗病毒的机制,即当感冒病毒入侵后,一方面,热毒宁活性分子通过刺激人体各种免疫通路(如Tolllike受体信号通路,NODlike受体信号通路,Tcell受体信号通路等)以增强人体的自主免疫力;另一方面,热毒宁活性分子通过调控免疫因子或促炎介质(像IL6,IL8,TNFα,COX2等)来治疗炎症。目前,已证实了免疫在病毒感染类疾病中的重要作用[41]以及抗炎在免疫应答中的重要作用[42],因此,利用草药的免疫应答作用和抗炎作用能为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提供良好的思路和线索。

3新药开发

系统药理学为中药活性物质发现,新药组方提供了重要技术。

3.1活性物质发现[23]系统药理学方法利用计算机模拟结合实验验证的方法,发现中药中的活性分子,推进新药开发。首先,作者基于网络药理学,通过构建药物-靶点网络和靶点-靶点网络寻找多靶药物的潜在靶点。其次,作者重建了天然草药的化合物数据库,通过虚拟筛选多靶化合物。继而通过体外实验验证筛选出的化合物和靶点的可靠性,从而验证基于系统药理学方法的可靠性,为复杂疾病的多靶药物开发和活性物质发现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型[23]。

3.2新方:红山丹[32]作者首先构建了和心血管疾病相关的药物-靶点网络,靶点-靶点网络和药物-药物网络,进而结合ADME筛选药物和反向药物靶点筛选,构建了与心血管相关的药物分子和药理学数据库。从中筛选出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应用最广泛的一味中药丹参,根据丹参的相关通路,最终选择了红花、山楂作为辅药,形成新的药物组合-红山丹,最后通过实验验证模型的可靠性,为新药开发提供指导。具体研究思路如图7所示。新药组合红山丹中,红花和山楂对应了丹参的10条通路,表明他们有潜在的协同作用。网络药理分析表明,红山丹中有56个与心血管相关的靶点,大多数靶点高度相连,为了进一步证实靶点之间的关联性,我们选取A5L,B1AR,CDK2等10个蛋白进行研究。小鼠心肌梗死模型探究红山丹的药理作用,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注射红山丹的小鼠,其左室射血分数和缩短率维持的更好。通过RtPCR测定蛋白的表达,发现与模型组相比,注射红山丹后A5L,B1AR,CDK2,MAPK14,NOSE,PPAR和PGS基因的mRNA水平显著增加。红山丹的信号通路中,PI3KAkt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等被证实和心血管相关。此外,网络中多靶标共享相同的信号通路,揭示了红山丹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协同作用。通过红山丹的研究,我们验证了基于药物-靶点相关通路的药物组合的协同机制[38],为新药开发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4讨论

药理学论文范文第3篇

实验教学内容多元化的开展对教学方法必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的实验教学主要采用程序化训练模式,实验过程中老师和学生按部就班,教师按照实验的原理、目的、方法、结果进行讲解,学生按照教程内容机械性地实验,这种枯燥、单调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实验缺乏兴趣,敷衍了事。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实验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软件、录像等方式,强调实验教学方法的多元化,突出多媒体丰富性、直观性、可重复性的优点。教师教学中要兼顾演示实验与实际操作,通过多媒体手段,可使实验中操作不规范或者实验结果不符的学生从中得到帮助和启发,并进一步加深了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药理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播放教学录像资料,结合实际操作示范,强化基本操作的规范性,纠正具有普遍性的错误动作。而在磺胺噻唑二室模型动力学参数测定实验中,为加深学生对药代动力学相关概念的理解,除结合手术视频进行讲解外,还专门制作了多媒体动画,演示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分布过程及相关参数的计算分析原理,使实验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此外,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部分,教师要按照教学客观规律,采用启发式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查阅文献资料,自行进行实验设计,帮助学生形成探索性创新思维。根据实验教学内容的差异,可以采用不同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如类比式启发、归纳式启发和演绎式启发。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的灵活应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探索创新精神。

2实验教学形式的多元化

传统实验教学往往采用封闭式教学,学生主要集中在教学实验室,按照预设的实验方法按部就班地操作,这种实验教学形式中,学生的实验活动往往是被动的,并且由于实验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没有时间思考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也不能自行探索,磨灭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因此,结合多元化的实验内容,教师同样也采取了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开展了本科生“第二课堂”、本科生创新实验、临床前药理学选修实验等开放性实验教学方式。这种开放性实验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6],主要采用2种形式:一是教师定方向,学生设计实施。由教师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及实验室仪器设备情况,仅给出实验目的,由学生在理论学习和文献查阅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及实施,教师主要指导辅助学生完成实验。二是学生参与科研实验,选择教师的科研课题中与药理学实验结合紧密的部分,吸引学生参与其中,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文献,搜集相关资料,制订实验方案,共同开展实验研究。这类实验教学主要在教研室的科研实验室开展,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时间安排相对较灵活,并且能够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由学生自行选择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近年来本单位已有多位本科生总结了开放式实验的研究结果,公开发表了科研论文,为以后的科研或临床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总之,实验教学形式的多元化不仅有助于加强实验教学效果和效率,提高实验室的使用率,还为不同基础、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提供了更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自主性,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实验考核的多元化

以往的药理学实验考核方法比较单一,依据实验报告的书写详尽规范程度进行评分,造成学生对实验缺乏兴趣,单纯的记录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及结果,缺少自己对实验的分析讨论。这种考核方式忽略了学生的课堂表现及实际操作能力,片面而有失公允。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将实验课的考核成绩分为三部分,即实验报告撰写、实验设计能力和基本操作考核,注重对学生综合实验素质的评定。其中,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30%,考查学生对实验记录的完整性和规范性。并且,除验证性实验外,在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中要求学生以科研论文的格式撰写实验报告,真实记录实验结果,强调结果的分析讨论,为学生以后的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而实验设计能力占总成绩的20%,由指导教师根据每个实验小组在设计性实验中实验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及创新性进行综合评价打分,强调学生的科研思维训练及团队协作能力的锻炼效果。在实验教学最后教师还会进行药理学实验基本技能操作的考核,此部分占实验课总成绩的50%,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样多元化的实验考核形式,既能评判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和掌握能力,又能更客观地考察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全面真实地反映实验课教学效果及学员的真实成绩。

药理学论文范文第4篇

学生实验技能熟练与否,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进行实验,以及能否获得理想的实验结果。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涉及小白鼠实验时,学生心里或多或少对小白鼠有恐惧感,经常感到无从下手。为了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更好地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我们把原有的4h的录像实验课改为观看录像和实际动手操作相结合的“小白鼠基本实验技能训练”。第一部分仍然是录像,录像时长70min,主要涉及药理学实验常用的实验动物的基本操作,如大鼠、小鼠、豚鼠、家兔、犬的捉拿,给药,处死等。录像结束后,每位同学可以领取三只小鼠,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基本的训练,练习如何捉拿小鼠、给小鼠灌胃、腹腔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最后处死小鼠,解剖观察是否将碳末阿拉伯胶灌入小鼠胃中。通过这样的训练,大多数同学都可以掌握小白鼠的基本实验操作,为以后的各项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2合理安排实验内容和授课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校的药理实验课在三年级开设,学生的课表上只有“机能实验”的字样,并不标注具体课程。学生来上实验课,根本不知道是何内容,更无法提前预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只是为了做实验而做实验,不清楚实验目的,导致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不高。如果清楚地在课表上标注本周实验课的内容,学生可以提前预习相关知识,有利于理解和分析实验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将双盲实验的思想引入药理学实验,老师和学生都不知道药瓶中具体的药物,教师只是帮助学生复习有关的理论知识。学生根据理论知识,利用实验室的器材等,设计相关实验,然后根据实验的结果,分辨药瓶中具体的药物。教师进行相关总结,最后由实验师揭示结果。每组的学生知识背景不同,思维不同,所设计的实验也有差异,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开拓学生的思维。由于学生和老师都不知道具体的药物,这样就可以减少无意识的暗示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学生更不可能凭空编造实验结果。实验项目“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兔血压的影响”是验证性实验,主要验证了传出神经系统药物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对血压的影响。我们把双盲法引入这个验证性实验。上课一开始,老师会出示3种药物,标注为A,B,C药,并且告诉学生这是传出神经系统药物中的3种激动剂,请大家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动物对这3种药物进行区分。给学生提供的动物是家兔,主要仪器是压力换能器及BL-420实验系统,可进行血压测定。学生可以制定自己的实验方案,最后根据实验结果,明确给出ABC各是什么药物。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不知道ABC具体是何种药物,只有实验室老师清楚。实验课完成后,由实验室的老师揭示谜底,同学也可判断自己的实验结果是否正确。如果与老师给出的答案相符合,说明这些同学认真预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并且深刻理解了这些药物的作用;如果与老师给出的结果不符合,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要善于引导学生分析问题[3],分析究竟是因为理论知识没有掌握,还是实验过程出现了问题,从而影响了对结果的判定。在药物镇痛实验中,三种药物分别是0.7%醋酸、强痛定、生理盐水。醋酸腹腔注射可以引起小鼠腹痛,小鼠出现“扭体反应”,强痛定有镇痛作用,生理盐水没有镇痛作用。老师引领同学复习相关的理论知识,然后请同学根据已提供的实验条件,辨别这三种药物具体是什么。在实验过程中,有的同学通过闻气味很快就找出醋酸。有的同学则是把三个药物分别给小鼠腹腔注射后,观察引起扭体反应的则为醋酸。找到醋酸后,再进一步区分生理盐水和强痛定。给小鼠皮下注射强痛定和生理盐水,强痛定可以减轻疼痛,15min内小鼠扭体次数少。通过这样的实验方式,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最后结果符合标准答案的同学,欢呼雀跃,非常兴奋,而实验失败的同学,在教师的帮助下,分析失败原因,可以再进行一次验证实验。

3开放实验室,增加学生自由学习的机会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学校设立了“大学生创新项目”,每年都有20-30个项目获得资助,资助金额在2000元左右,其中不少项目与药理学相关。这时,我们提供给学生相应的实验场所和实验条件,学生可以自行完成项目,整个过程都由学生自己选题、实验、结题汇报。教师只在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给予帮助,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的课题。除此之外,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学生有机会真正接触科学研究工作,协助教师进行科研工作,甚至独立完成某些简单的实验操作,既锻炼了动手能力,也能够潜移默化地感受科研的意义,培养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兴趣。教师可以节约时间,更快捷方便地进行科研工作,提高效率。

4完善考核手段,建立实验课程考查评价体系

药理学论文范文第5篇

1.1学科历史短,发展不成熟

中药药理学仍处在起步阶段,相应的教材和课程出现较晚,1984年第1本教材正式出版,1987年全国中医院校正式开设中药药理学课程,中药药理学教材及课程建设只有短短二十余年。学科不成熟必然反映在教材和课程建设中。同时,中药药理学还在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其科研活动与课堂教学联系紧密,以至于课堂教材不断更新仍赶不上学科发展步伐[1]。因此,教师授课时不应局限于传统讲授形式,学生学习时也不应全盘接受教材内容。如果学生被动接受存在争议和分歧的教材内容,既不利于其科研精神和创新思维培养,也不利于中药药理学发展。

1.2中医与西医结合,中药多效性与双向调节作用

(1)中药药理学信息量大是由学科自身特点所决定的,中药药理学涉及的基础理论多,必须坚持中医药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药学独特的理论体系主要是结合哲学、文化形成的,古人结合当时的哲学、文化研究成果,从抽象角度去阐释中药作用原理,这便是传统中药药性理论,如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中医理论多数出自临床经验积累,缺乏严密、客观的统计学处理,上升为理论必然存在诸多缺陷,对其不足要通过中药药理学实验加以修正,从而使临床用药更加安全。中药药理学利用现代科学手段验证传统中医药理论,深化中药功效、修正中医药理论之不足,同时,必须坚持中药自身系统特色,不能失去中药本身的特色。在坚持中医药理论指导的前提下,中药药理学教学中涉及中医药基础理论,另外还要结合西医理论和现代科学手段阐述药物作用,因此使得中药药理学讲授和学习信息量增大,要在有限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并保证教学质量,存在一定困难。(2)与西药药理学相比,西药多为纯度较高的单一化学成分,其成分、作用、作用机理、作用部位明确,而中药成分复杂,一味中药本身就是一个小复方,同时存在多个有效成分部位,含有复杂的多种有效成分,从而形成中药作用的多效性,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但这也恰好说明中药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多环节发挥作用的,是中医药从整体治疗疾病的基础[3]。中药药理中经常出现双向调节作用。双向调节作用是指同一中药及组成方剂,在机体不同状态下以不同方式应用,可以发挥趋向相反的作用,其形成原因复杂,影响因素较多[3]。常见的双向调节作用有阴阳、寒热、表里、补泻、升降、利涩、燥润、散收、活血止血等,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由于中药的多成分性,不同成分对不同作用环节起作用,最终表现出有利于机体的变化;二是机体处于不同机能状态下,对同一药物中不同成分具有不同反应所致。双向调节作用及机制恰好体现了中药调节机体平衡的内涵。

2解决方法

2.1调整教学方法

现阶段的中药药理学教材内容不完善,类似微型综述,可对教学方法做出相应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适当采用启发式、问题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将教材内容欠成熟的劣势转变为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创新思维和科研精神培养的优势,将其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突破口和提高教师综合水平的契机。例如,注意启发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不盲目轻信某种学说、某种观点,因为中药药理学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学科,部分观点还存在争议,很多新的研究成果既可能推翻古籍理论,也可能产生新的理论,让学生通过学习能搭建知识基础框架,但又不局限于知识框架内,做到活学活用;对教材某些前后矛盾的论述,课前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查阅相关文献,自己归纳总结出较明确的结论,上课时再讨论修正。这样既能解决学习中的疑惑,又能锻炼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此外,由于中药药理学发展迅速,教材部分内容滞后,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适当介绍最新研究进展。

2.2理顺、归类教学内容

2.2.1理顺教学内容,坚持中医药理论指导中药药理学教学应坚持中医药理论指导,侧重中药药理特色,以现代医学基础知识做铺垫,中西医药理论求同存异,坚持走中西医结合、互补互用、交叉融合的道路,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特色,清楚中医药传统理论是可以用现代医学语言进行阐释的,其内涵是相通的。在讲授相关药理作用前,回顾现代医学基础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但由于课时有限,教师可以提前布置问题,安排学生课前复习,有了医学基础知识做铺垫,学生学习中药药理学就容易理解了;或在课堂讲述过程中将涉及的相关学科内容进行简单回顾,但要注意控制时间,不能影响重点内容学习,要求教师课前进行周密的课程教学设计,确保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既完成教学任务又保证教学质量。

2.2.2药理作用归类、对比介绍由于每种单味药或复方的作用都很广泛,造成各种单味药或复方相同的药理作用、研究方法在不同章节反复出现。如果完全遵循教材进行授课,势必造成内容重复,浪费教学时间,无法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可参照其他学校总结出的方法[4],先将教材中各中药涉及的药理作用进行统计归类,一个药理作用无论在书中出现多少次均重点讲授一次;每次讲授重点药理作用时,应从实验方法、实验条件、实验误差控制、实验结果分析方面进行系统、完整地讲述,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知识。另外,适当应用比较教学法。由于中药药理学是建立在西药药理学基础上,药理学理论及技术方法是学科发展的基础,所以中药药理学和西药药理学教学有很多共同之处,将西药药理与中药药理进行比较介绍,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中药药理学知识。例如在介绍中药作用机理和功能主治时,选择作用机理和药效相似的西药与其进行比较,分析异同,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各中药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

2.2.3双向调节作用与中医的平衡观、生物体调整系统联接将中药常出现的双向调节作用与中医的平衡观与生物体调整系统联系起来。古代医药学家对双向调节作用进行过探索,现代中药药理学又对此进行深入研究,虽尚未形成系统理论,但这些作用目前可从现代生物化学、受体递质学说的角度做出初步解释,如引导学生用生化新陈代谢的平衡、网络调控系统和药物成分的受体作用机制来解释双向调节作用,将古老的问题和现代最前沿的研究成果相结合,形成有趣命题,用中药药理学最新研究成果来解答古老问题,容易激起学生兴趣。

3结语

药理学论文范文第6篇

1.1教学准备

1.1.1培训师资队伍在实施PBL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通常将教师比喻为“灯塔”,照亮学生前进的方向,所以,教师具有关键的引领作用。本教研室的师资长期以来习惯了讲授式教学方式,虽然部分教师也参加过以病案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模式,但对这种完全“以学生为中心”的PBL教学模式尚较为陌生,甚至心存疑虑。为此,本教研室采取了送出去、请进来2种方式培养师资。送出去即选送骨干教师到有成功经验的院校实地学习、考察,理解PBL教学模式的精髓和实质,学习其先进经验和做法,回来后交流学习收获,带动并影响更多的教师;而请进来即由学校教务部门请外校优秀的PBL教师来本校进行PBL教学模式的培训。通过以上方式,使所有参与PBL教学模式的教师对PBL教学模式有了清晰的认识,并对PBL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任务等有了正确的理解。

1.1.2准备教学资料药理学理论教学内容分为6个模块,即总论、外周神经系统药理学、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内脏系统药理学(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等)、内分泌系统药理学、化学治疗药物药理学等。本研究决定将上述内容重新整合,75%学时采取PBL教学模式,仅保留25%学时采用传统讲授方式教学模式,主要涉及药理学基本框架知识或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如药理学总论、抗心律失常药等。其中对采取PBL教学模式的内容,打乱原有教学顺序,突破原有章节界限,将不同章节有机结合起来,如将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作用于呼吸系统药物和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综合在一起,而将镇痛药与解热镇痛抗炎药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现行的教材均是按照传统教学方法编写的,不适合PBL教学模式使用。确定PBL教学模式的内容后,本教研室群策群力组织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分头编写符合PBL教学模式的教学资料和病例,每一病例分为教师版和学生版2个版本,均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病例的内容从易至难,并很好地与学生以前所学的生理、生化、微生物等基础知识衔接。编写完毕,再经过反复论证,才定稿。

1.1.3建设硬件设施规范的PBL专用教室内布局应与圆桌会议室类似,四周有足够的黑板或白板供学生使用,墙上的挂钟让学生能自行掌控讨论节奏和进程。由于改建教室花费较大,本教研室采取了因陋就简、土法上马的办法,定做了几块移动式白板,置于教室周围,满足了PBL教学模式的需要。

1.2教学实施

1.2.1分组开课前要求课代表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的人数以不超过4人为宜。在每个学生小组中选1名组长,每次上课前1周,教师将病例交给学生,由组长分配给组员,有重点地分头收集相关资料。

1.2.2课堂讨论首先组织学生归纳病例中的重要信息,罗列与药物使用相关的知识点及拟讨论的问题,然后,让学生按准备情况就相关问题进行重点发言。涉及的知识点和关键论点要求学生写在白板上,每次课结束前,由教师或学生以白板上归纳的内容进行总结。

2PBL教学效果

药理学论文范文第7篇

为验证护生对知识掌握程度而客观评测,从信度、难度、区分度等方面首先对试卷进行评价。

1.1信度考试的信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科学的反映考试客观性及考试结果准确性,试卷的信度与考试结果受随机因素影响程度呈反比,信度的高低能保证学生考分真实可靠。根据教育测量学理论,试卷信度>0.50表明信度好,>0.80信度很好。信度系数采用克伦巴赫(Cronbach)α公式计算[2]。α=(k/k-1)(1-∑Si2/St2)(其中:k为试题总数目,Si2为第i题得分的方差,St2为考试总分的方差),α的范围为[-1,1]。本次试卷信度为0.53,可认为该试卷的信度良好,考试成绩可以信赖。

1.2难度试卷的难度系数P采用平均分方法计算,即P=x/W(x为学生的平均分,W为试卷的满分)。两个班级总人数为481,平均分为69.4分,难度为0.69,一般认为P值介于0.4~0.7之间,试题的难易程度较适中,该考试试卷难度较为适中。

1.3区分度将考生依照测验总分从高到低排序,把成绩列前27%和成绩居后27%的考生分别定为高分组和低分组;分别计算2组每题的难度,即PH和PL,则D=PH~PL(又称两端法)[3]。结果显示,本次考试区分度较好,能够将不同层次学生的成绩区分开。本次考试区分度统计及评价,见表1。

2ICU班与普护班考试成绩对比分析

2.1总体情况对比ICU班考试成绩及分布成绩为45~98分(73.10±10.99)分,全距54分;普护班考试成绩及分布成绩为39~96分(67.30±10.81)分,全距57分。结果显示,进行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的ICU班考试成绩总体优于未采取教学改革的普护班,见表2。

2.2各类型得分情况对比通过对比ICU班和普护班各题型最高分、最低分以及平均分的得分情况,发现进行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的ICU班在各个题型平均得分高于普护班。

3讨论

3.1教学改革成效明显根据ICU班和普护班卷面成绩显示,无论是平均成绩还是各题型平均分,ICU班明显优于普护班,表明进行基于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护理药理学教学改革以后,使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更贴近临床用药护理过程。通过教师讲授、学生实践等方式,提高了护生学习护理药理学的兴趣,激发了护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使护生初步具备观察临床常用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的能力及用药监护的能力,具有对临床常用药物进行药物知识咨询、用药指导和健康教育的能力,具有对临床常用药品进行制剂的外观质量检查、配伍禁忌检查的能力,为步入临床护理一线工作岗位奠定基础[4]。今后,可以进一步将改革成果普及到所有的护生护理药理学的教学过程中。

3.2知识点掌握情况有待提高根据ICU班和普护班各题型平均分统计结果可知,名词解释、单选、填空、简答平均成绩相差分别为1.4分、0.9分、0.8分、2.5分。名词解释和简答成绩相差较大,说明通过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护理药理学改革注重从宏观层面的知识串联,让学生对相关知识点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单选和填空平均成绩相差较小说明对相关零散的、细节性的知识点强调不够,导致学生知识结构需要进一步完善。

药理学论文范文第8篇

1.1施行探究式教学法,避免满堂灌大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中最基本的环节。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切不可单向灌输。老师要认真组织教学过程,讲完主要知识点后要留有充足的时间给学生思考和互动,启发学生创造新的知识,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法,由问题或案例引领。就是教师要设计多种多样的问题,营造适合于学生探究的问题情境,引导课内课外的教学探究活动[2]。每个章节或知识点,教师需设计三种类型的问题:①思考型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预习;教师上课以问题引入,引领讲授思路;教师在讲课中留下问题,或课后布置几道思考题,引导学生课后思考研究等。思考型问题营造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启发思维、引人入胜的作用。②讨论型问题。可以是理论问题,也可以是有问题的案例。问题可以在授课过程中讨论,也可以组织集中性的课堂讨论。讨论型问题营造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为学生提供探究讨论、自由表达的机会。③研究型问题。教师在讲授一单元内容之前或之后,提出研究性问题,组织学生分组研究,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完成某个专题研究。研究型问题营造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药物作用的影响因素环节,通过提问一个老年男子与同体重年轻女子使用相同剂量药物后作用的差异来引导学生对药物体内过程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思考;又如在糖皮质激素药物学习环节,最后提出一个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在完成膝关节的手术后是否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引发学生对该类药物全面的讨论和思考。问题引领中关键性的工作是问题的设计,这对教师提出很高的要求。首先,要用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教师应先行深入思考。要吃透教材,博览相关资料,理清思路,提炼出能够引发思考的问题,用问题来引领教学活动。其次,问题的提出和表达要讲究艺术性,问题要有悬念,语言要简洁生动,能够激活思维,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师生可以互相讨论、学习、研究,塑造一个平等的师生关系[3]。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把以“研究教法”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研究学法”为重心,构建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共同探究知识、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教学情境。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在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教学基本功、高超的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让学生把奋斗目标和生活目标联系起来,把学习真正作为自己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自觉地追求和努力,真正增强自己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1.2以翻转课堂弥补课堂教学时间不足对于部分内容施行翻转课堂教学。翻转课堂解决了传统课堂课时紧张、课堂时间不够的窘境[4,5]。在传统课堂上,知识传授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当课堂上学生需要讨论或问题比较多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课堂时间紧张的情况,而翻转课堂将知识传授放在课前,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进行讨论、实验、互动和答疑。课前创建教学视频,教学视频可以由老师亲自录制或者使用网络上优秀的开放教育资源。教师在创建教学视频时,明确学生必须掌握的目标,以及视频最终需要表现的内容。在制作过程中应考虑学生的想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为巩固学习内容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之后必须完成教师布置的针对性课前练习。对于课前练习的数量和难易程度,教师要合理设计,帮助学生利用旧知识完成向新知识的过渡。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反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出评估和判断;课堂内更需要高质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在具体环境中应用所学的内容。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课前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彻底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变“教”为“导”,学生变“听”为“学”,鼓励学生质疑展示、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帮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开展基于项目的学习等,力争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教互动、少教多学;课堂结束前,教师对学生完成的项目进行点评,进行过程性评价,并将课堂上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结构,总结学习方法和经验,达到提升学习能力的目的;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达到延续学习探究的目的。翻转课堂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互动,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如在学习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环节,将一些关于五大受体激动的生理效应及受体在体内的主要分布等基础知识点先以网络视频的形式交由学生回顾、自学和解决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的药理作用与受体效应的关系这些基本问题,然后在课堂上主要讨论药物的应用技巧和解决疾病问题的方法。这样就有更多的时间用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1.3充分运用网络工具进行多维互动在教师引导下开展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层面、多角度、多形式的合力互动。互动必须合力,必须全员参与。多维互动包括课堂互动与课外互动,课外互动又可分为网上互动和课后学习、实践、研讨活动。把学生课外学习纳入教学活动的统筹安排之中,同时将课内探究延伸到课外,做到课内与课外相互结合。①拍摄学科难点和需要拓展的知识点的数字视频,置于课程网站供学生点击学习和巩固知识所用。②完善课程网站,推荐参考书或提供电子书、课件等,扩大学生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阅读量;布置通过网络提交的课后作业和思考题,加强平时知识巩固;通过在线或离线答疑增进师生之间的联系。③最大程度为学生创造便利,运用微博或微信进行课外互动和答疑。我校的网络课堂“天空教室”为具体实施创造了很好的条件。通过该系统可以放置教学视频、电子书、课件等诸多教学资料供学生下载或浏览,也可进行在线或离线的答疑或考核;覆盖全校的无线网络也使得通过公共社交软件如微信微博进行师生互动成为现实。

2改革成绩评定模式,使学生成绩评估多元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