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现代整形外科早期的发展状况范文

现代整形外科早期的发展状况范文

时间:2022-11-26 11:33:26

现代整形外科早期的发展状况

本篇主要记叙的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技的发展在当时的条件下举步维艰,但在社会的大变革中,为适应社会发展对整形外科的需求,我国先后创建了整形外科这一专业科室。

1社会的需求

1966年起的“”期间,我国整形外科事业的发展滞缓,但在大量的社会需求面前,北京、上海、西安、沈阳等地的整形外科医师们仍进行着临床的实践和研究。虽然许多研究仅处在单纯的总结积累阶段,但却为之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据1976年在上海召开的“医用硅橡胶应用交流会”期间,统计了全国从事整形外科医疗专职整形外科医师及兼职整形外科医师,一共只有174人。20世纪70年代早期,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登记等待住院的患者已达3000余人,从就诊到住院的等待时间达数年之久。“”结束不久,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外科就诊的患者需登记后长达5年方可入院治疗,由此引发了《光明日报》记者的来院调查,发现“住院处成形外科的住院证装满了3个抽屉,仅拉开一个抽屉就有1600多份等候手术的住院证。”

2新中国第一批整形外科机构的诞生

北京大学附属北大医院成形外科、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烧伤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和平医院、上海广慈医院整形外科,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4个整形外科,俗称“四大家族”。以下按建科先后介绍。

2.1创建北京大学附属北大医院成形外科朱洪荫(1914—2007年)1949年9月在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北大医院创建了我国最早的成形外科。科室创立迄今已有69年的历史,期间朱洪荫担任科主任和院长近20年。成形外科建科之初只有医师1名,床位2张,后来逐渐有6名医师入科。当时既没有导师指导,也没有足够的科学著作和学术期刊可以借鉴(当时的北医图书馆仅有英文整形外科专著1册),甚至没有专门的手术器械。朱洪荫等先辈凭着坚定的信念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自己动手用刮胡刀片制作手术刀,用头发代替丝线,用杭州张小泉剪刀勉强施行手术。依据有限的国外文献和图片自行研制了一系列整形外科专用器械、工具、辅料等。同时开展了组织学、解剖学在整形外科领域的应用研究,初步构筑了整形外科的学科框架,并形成了整形外科实验室的早期雏形。朝鲜战争爆发后,朱洪荫、孔繁祜(1924—2017年)先后参加了北京市抗美援朝手术队,为前线伤员实施创伤修复手术。1954年成形外科建制被取消。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外科在艰苦的条件下取得了骄人成绩,声名远扬。加之当时全国没有整形外科科室,拥有的专科医师也屈指可数,但患者的就诊量却日益增多。1957年后科室又得以恢复,从此走上了继续发展的阶段。1963年院党委决定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二部(前建工医院)改成以成形外科为重点的小型综合性医院,即北医四院,朱洪荫任副院长,科室由病房及成形外科实验室两部分组成。当时在临床工作的有朱洪荫、王大玫、孔繁祜、郝铸仁、牛星焘等医师。之后又从其他医院调入了一些优秀的临床医师,如北医附院的惠博生、北医平安医院的夏兆骥和李崇延、北京口腔医院的屈鸿业和医学科学院的鲍卫汉。成形外科的规模迅速扩大,病床数已增至50张。由屈鸿业负责开始筹建成形外科实验室,进行了自体和异体组织移植的理论研究,为我国器官移植研究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世纪50年代初,成形外科被卫生部指定为全国成形外科培训基地。1952年自编教材办起了成形外科进修班,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整形外科的先期人才,其中有许多人后来成为中国整形外科学科的骨干和学术带头人,如:北医三院的王大玫(1920—2003年)、孔繁祜,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的高学书(1921—1988年),西安医科大学的董淑芬(1919—1982年),杭州整形医院的郭光昭(1926—2013年)等。1965年11月,建院两年多的北医四院接到了卫生部指示,要将此院改为核医学研究所,由此成形外科及研究室整体迁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直至今日。

2.2创建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烧伤整形科汪良能(1916—1989年),1955年4月在西安创建了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烧伤整形科。这是部队系统建立的第一个烧伤整形科,科室创立迄今已有63年的历史。汪良能于1955年至1989年期间担任科室主任。建科初期,科里有1名主任,2名主治医师共3名医师和5名护士,住院医师为大外科轮转医师,以及汪良能从国外带回的鼓式取皮机和一批整形外科器械。当时烧伤整形外科与普通外科、胸外科合用1个护理单元和办公室,其中烧伤整形外科有病床12张,主要收治手外伤、烧伤、创伤后畸形和先天性畸形。1958年科室开始招收3~5年的进修医师,培养目标为毕业后担任烧伤整形外科专业的主治医师。在汪良能的带领下,烧伤整形外科这一专业不仅在西京医院创建和发展,还推广和促进了西北地区的烧伤整形专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汪良能以整形修复的理念指导深度烧伤的前期治疗,使后遗症畸形的发生率有了显著的下降。

2.3创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和平医院宋儒耀(1914—2003年),1957年8月在北京创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和平医院。该院创立迄今已有61年的历史。宋儒耀于1957年至1991年期间任整形外科医院院(所)长。整形外科医院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和平医院,位于北京市东交民巷39号。195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决定,将总后勤部和平医院与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合并,总司令为医院亲笔题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医院”。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整形外科医院命名的专科医院,是中国整形外科事业的摇篮和标志,创始人宋儒耀为此奋斗了一生。1958年国务院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医院”等7个部队院所移交给国家卫生部,隶属中国医学科学院。1969年受“”的影响,整形外科医院被迫关闭,大部分医务人员下放到卫生部所属的江西干校“五•七”医院。1972年整形外科医院迁址到南昌,成立了江西省第二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改革开放的1978年,卫生部向国务院递交了关于成立整形外科医学研究所和恢复整形外科医院的请示报告。1978年10月得到国务院5位副总理的批示,在北京西山八大处原北京亚非学生疗养院旧址上恢复重建整形外科医院,并成立整形外科研究所。医院占地10万余平方米,是一座中国古典式的园林建筑群。1979年开放了第一个住院病房,设床位24张,实行每周三全天手术日。

2.4创建上海广慈医院整形外科张涤生(1916—2015年),1961年5月在上海创建了上海广慈医院整形外科。科室创立迄今已有57年的历史。张涤生1966—1986年担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形外科主任,1977—1983年任该院院长。整形外科初创时开设床位30张,开展了一系列整形烧伤的后期治疗。1958年5月抢救邱财康重度烧伤患者后,对我国整形修复外科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20世纪60年代初,科室还开展了许多美容外科项目的手术。1964年初张涤生开始对显微外科技术进行探索,并于70年代初逐步应用于整复外科临床。他将显微外科与整形外科有机的结合,突破了传统“整形外科”的观念,形成了以外形修正与功能恢复有机统一的“整复外科”新概念,从而使整形外科得到空前的发展。1966年上海广慈医院整形外科迁至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更名为整复外科。他们是中国整形美容外科的开拓者,把整形外科技术和科室建制推广传播。

3我国整形外科早期出版的相关书籍

1949—1978年,整形外科尚属起步阶段,专科书籍贫乏、学术信息交互不畅。老一辈的学者们不辞辛劳,相继出版了:朱洪荫、王大玫、常志德的《植皮术》(1951年);张涤生的《唇裂与腭裂的整复术》(1957年);朱洪荫、王大玫、孔繁祜等的《成形外科学概要》(1959年);宋儒耀的《手部创伤的整形外科治疗》(1962年);王大玫的《外科手术学与局部解剖学》(1964年);孔繁祜、郝铸仁的《实用成形外科手术学》(1965年);宋儒耀的《唇裂与腭裂的修复》(1965年);王大玫的《实用外科手术解剖学》(1972年);第四军医大学附属一院整形烧伤外科的《整形外科在烧伤畸形防治中的应用》(1976年)(编者注:经核实本书实则为汪良能教授主编撰写);以及北京整形外科医院编著的7本《整形外科进修讲义》。这些书籍的出版为我国早期整形外科理论知识、操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以及整形外科人才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贾树蓉;张正治;马溶;李世荣

被举报文档标题:现代整形外科早期的发展状况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yixuezazhi/zhzxwkzz/72420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