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医学教育发展的逆境及展望范文

医学教育发展的逆境及展望范文

时间:2022-01-10 10:47:41

医学教育发展的逆境及展望

1医学教育困局的形成

1.1医学教育在快速发展中陷入困局

1.1.1发展无序医学教育规模扩张有失理性,本来属于精英教育范畴的医学教育,在短期内招生数量激增,增长幅度甚至远远超出了各学科的平均水平,这严重违背了现代医学教育规律。此外,医学院校建设发展也是无序的。原来独立建制的医学院校合并到综合性大学后,从属性的地位使其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医学教育的特色和个性趋于弱化;独立建制的医学院校走大而全的多元化发展道路,大量设置所谓热门专业,努力向综合性大学转型;一些非医学类院校(如理工类、师范类等)也竞相争取申报设置医学专业,目的只是为了拥有“更加完备的学科门类”。另外,一些民办学校和职业院校受经济利益驱使,尽管不具备举办医学教育的基本条件,仍执著地不断申请增设医学专业。

1.1.2结构失衡一是优质医学教育资源分布失衡。从现有的情况看,拥有优质医学教育资源的高校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和沿海地区的中心城市,而中西部偏远地区数量明显稀少。二是医学院校资源配置失衡。从全国范围看,处于医学第一梯队的部属高校在经费保障、教学科研资源分配等方面明显占绝对优势,地方医学院校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医学院校拥有的资源过于紧缺,只能主要依靠学费收入维系学校的建设发展。从地区范围看,医学院校在合并到综合性大学时,基本上是简单地把同一城市的高校合并,并没有从全国甚至全省(市)的高校学科布局统筹考虑,导致了地方医学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三是医学教育层次结构失衡。主要是医学研究生教育规模过小,中等专科医学教育规模比例过大,这与卫生事业发展和卫生人力需求极不相适。1999年,医学毕业生20.47万人,其中研究生仅占2.62%,中专生占67.05%。2011年,医学毕业生105.19万人,其中研究生占4.66%,中专生占47.98%。

1.1.3质量滑坡当前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正朝着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伴随着我国医学教育规模的拓展,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从1999年医学院校开始扩招,到2012年教育部叫停扩招,医学教育在跌跌撞撞中走过了10余年的发展历程。在广大学子跨入神圣医学殿堂的“门槛”后,医学教育教学质量问题已经开始浮出水面。医学院校的扩招在顺应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同时,却忽视了医学教育的特殊性,将其等同于其他普通高等教育。其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办学资源不足,师资队伍规模、结构和素质、水平达不到医学教育要求,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更是难以得到保障,从而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严重滑坡,研究生教育本科化,本科教育高中化。医学教育质量的滑坡还直接影响到医疗水平和行业形象,使医患关系趋于紧张,医疗事故纠纷频繁发生。有人指责,个别医学院校培养的不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而是收钱要命的“杀手”。这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提升人民群众享受高水平医疗服务的要求严重背离。

1.1.4矛盾突出医学教育精英化的内在要求与式的规模扩张矛盾不断激化的结果是,医学生的质量滑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难以提升。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与医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社会需要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不断地充实到医疗卫生事业中去;另一方面数以万计的医学生就业困难。尽管医疗卫生从业人员严重不足是个不争的事实,但是现在大医院只需要硕士、博士的现象已是全国皆然。而由于大规模扩招引起的另一个反应是,毕业生报考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人数快速增长。每年约有18万人通过考试取得资格,但仍然远高于国家每年注册的执业人数(10万人左右)。即便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也未必能够被接收为注册医师。最终,医学毕业生当年能够从事医生职业的可能性仅约15%。这种从业竞争的残酷性与扩招的热度形成了鲜明比照。

1.2医学教育陷入发展困局的原因分析

1.2.1经济因素早在1910年,美国著名教育批评家和改革者弗莱克斯纳在他的《医学教育的现实基础》的报告中就曾指出:“大学应该认识到医学教育是一项既繁重又花费浩大的冒险事业。如果大学不值得投入,在大学资金预算中不愿意向医学教育倾斜,这样的大学就不要去涉足医学教育。”[5]随着办学规模与办学经费的关系日趋密切,扩招已经被一些医学院校看作是拓展经费来源甚至获取经济利益的重要渠道。据笔者了解,许多地方医学院校的资金保障困难,收入渠道单一,主要靠学费收入和以学生规模为基数核定的财政拨款来保障建设发展。按照我国高校现行的财政拨款体制,高校获得拨款额度是依据在校生规模核定的。这意味着招收的学生越多,能够争取到的经费也就越多。属于“国家队”序列的重点大学的医学院(部)和独立设置的医科大学当然不会为办学经费犯愁,但对于地方医学院校而言,单一的办学经费来源渠道,使得他们很难拒绝通过扩招获取更多经费的诱惑。扩招给医学院校带来办学经费的增加,但办学规模的扩大就需要改善办学条件,而改善办学条件就需要更多经费,要获得更多的经费就需要再扩招。如此反复,使得医学院校陷入了难以解脱的困局。

1.2.2文化因素中华民族文化心理深处,有一种特别喜爱追求“大”、追求“快”的思想倾向,凡事都要讲究“大干快上”,注重规模和声势,注重立竿见影,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大呼隆”。在这种“好大喜功”的文化心理支配下,人们往往很容易做出违背规律的事情。1999年开始的高校大扩招,正是这种民族文化心理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体现和应验。问题的关键是,在现实社会中,这种文化心理的确有其存在的实际价值,“大”和“快”总是被作为发展成果的评定标准。

1.2.3社会因素从根本上讲,目前我国医生总体数量严重不足的客观现实,是国家加快医学教育发展的原因所在。2011年我国执业(助理)医师仅246.6万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仅1.82人,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并呈现结构性失衡。就个人而言,医生是救死扶伤的神圣职业,拥有较高成就感,并且社会地位不断提升,医生成为青年学生的从业向往,许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从医;另外,受市场经济影响和经济利益驱动,医疗卫生市场很难保持应有的纯洁性,客观存在部分医生收入“畸”高的现象,也刺激着许多青年学子报考医学院校。与其他专业相比,这些是医学教育生源明显充裕的重要原因。

2医学教育发展的困局突破

医学教育要突破困局,必须落实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要求,即必须遵循医学教育规律,加强医学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科学制定医学教育发展规划;必须认真处理好改革与发展、规模与质量的关系,规范管理,加大投入,深化改革,提高质量,促进医学教育平衡地、适度地发展,不能搞“”运动,不能搞“跨越式”发展。具体分析,则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

2.1头脑冷静,处理好“大”与“精”的关系

医学教育需要处理好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与恪守医学教育“精英化”理念的关系。医学密切地关系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医学教育应该拥有特别神圣的价值诉求。源起于西方的现代医学教育,在西方发达国家一直遵循的是精英化教育理念,从教学条件建设、教学制度建设、教学实践过程、教学质量监控等都有着极其严格的规定。近年来,我国一些医学教育家开始认识并极力倡导我国的医学教育应该坚持走精英化教育道路。教育部推出的“卓越医生培养计划”项目,实际上就是医学教育精英化发展之路的国家导向。遗憾的是,能够进入“卓越医生培养计划”项目的学校毕竟是少数,这与我国医学教育从整体上落实精英化教育理念要求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推动医学教育科学健康发展,必须遵循医学教育特殊规律,树立精英化医学教育理念。“现代精英教育是高等教育大众(或普及)化阶段下的精英教育模式,它把人才培养的质量放在首位,体现的是一种质的教育。”

固然,相对于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目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水平还较低,医学教育培养出来的医疗卫生人才还不足以保障医疗卫生事业的实际需要。即便如此,还是应该充分考虑医学教育的特殊性,严格遵循医学教育规律,确保医学教育教学质量。在具体的实践中,要综合考虑医学教育资源等因素,科学调控医学教育的发展速度和招生规模,逐步构建精英模式的医学教育体系,更好地培养医学精英人才。人才培养质量是靠高水平、负责任的师资队伍和较好教学条件、扎实的教学实践共同保障的。对于办学资金相对紧张的地方医学院校,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就愈加突出。一方面,要牢固树立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意识,把有限的资源优先配置到教学科研上来,用到办学最需要的地方;另一方面,要量力而行,有多大力气挑多重的担子,千万不能不顾承受能力盲目上专业、扩规模。

2.2注重借鉴,处理好“内”与“外”的关系

“内”指的是我国的医学教育,“外”指的是国外的医学教育。借鉴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新中国医学教育体系,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发生着改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学教育广泛借鉴欧美国家的医学教育理论与实践,开始向着开放和多元的方面发展。医学教育要走出困局实现良性发展,总结自身发展取得的经验教训固然十分重要,但不能代替学习和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与模式。因为现代医学和医学教育本身就是西学东渐的结果,现代医学教育中国化、时代化的情况,也应该放在西方医学教育发展的格局中进行比较,及时发现问题与不足,并认真进行调整和改进。目前,全球医学教育大体分为两种模式:一是本科教育,即在本科阶段完成医学专业学习。学制6年左右,包括2年的医学预科和4年的医学基础和临床课程学习。毕业后通常授予医学博士学位。采用这种模式的有德国、英国等欧洲国家以及日本、新加坡等亚洲国家。二是研究生教育,即在获得学士学位后进入医学院学习。学制4年(基础课、临床课各2年),毕业后授予医学博士学位。采用这种模式的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少数国家。国外医学院校一般都建在综合性大学,依托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多样化、思维多角度、视野多方位的大平台来增强自我创新能力。发达国家医学院校招生规模年增长率普遍保持在1%~5%的较低水平,其目的是为了保持医学精英教育的特色。美国现有医学院近130所,每所医学院平均年招生量约为130人,如芝加哥大学医学院20年来,每年只招104人。全美每年医学毕业生只有2000人~3500人,医学教育在美国成为真正的精英教育。澳大利亚有l0所医学院校,每年总计招收医学生约1300名。德国有33所医学院,每所医学院年平均招生数在150人~500人。另外,发达国家医学教育的组织制度十分严格,如法国医学生晋级实行严格的会考制度,二次医学会考后仅有6%~10%的一年级医学生能进入专科医学教育。当然,借鉴和参考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己,我国有自己的基本国情,国外的做法和经验必须同国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成为有益的东西。教育部正在组织开展的本科教育质量认证工作,在认证标准的设置上很大程度上参考和借鉴了欧美国家医学教育的发展指标。这说明我国医学教育国际化进程正在加快。

2.3稳步发展,处理好“好”与“快”的关系“好”指的是质量和效益,“快”指的是速度和规模。医学教育发展要坚持“好”字当头,“又好又快”。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是与民生关系极为密切的领域。促进医学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是提升人民群众享受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保障。2012年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今后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规模将保持相对稳定,要求把高等教育的重心调整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来。但高等教育已经形成的巨大规模在惯性运行中仍会带来诸多新的问题和压力。这种情况下,我们思考医学教育发展的目标和路径设计以及节奏控制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医学教育必须坚持“精英化”教育理念,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招生规模需要控制,过“快”的发展速度应该适当放“慢”,多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好入口关,从严把握医学院校的举办权,从严控制医学院校的数量和规模,从严控制医学院校的升格问题,从严控制医学教育专业设置,从严审查医学院校办学条件。

要制定出医学教育规程和标准的刚性规定,使医学教育的行业规范更加明确并具有可操作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医学院校设置专业和招生,要注意对社会需求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预测和论证,避免因医学人才培养和社会的需求脱节而造成就业困难。要用政策要求和宣传引导相结合的办法,鼓励和支持医学教育走以提高质量为主要内容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基本条件建设和教学制度建设。要认真开展医学本科教育质量认证,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医学教育标准体系。要积极开展“卓越医生培养计划”,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坚持用“卓越的教师培养卓越的学生”。要在调适规模的同时深化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医学院校所设专业不能过窄,还要通过选课制、学分制等方面的改革努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要重视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的传授,在持续搞好医学专业教育的同时注重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道德素养、创新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通过改革激发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医学院校的办学活力和发展后劲。

作者:刘国庚单位:新乡医学院社科部

被举报文档标题:医学教育发展的逆境及展望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yixuezazhi/zhkqyxyjzz/63622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