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医学科普训练对诊断学学习促进作用范文

医学科普训练对诊断学学习促进作用范文

时间:2022-07-20 05:38:55

医学科普训练对诊断学学习促进作用

【摘要】“健康中国”视野下,医学科普传播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健康促进措施。开展富有成效的医学科普传播工作,有利于增进公众对医学的认识与理解,理性看待医疗相关问题,最终提高公众健康水平。以诊断学课程为素材对医学生进行医学科普训练,可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好地掌握医患沟通技巧;同时,可帮助学生实现社会价值,理解医学人文,增强从医的内在动力,坚定医学信念。这均对诊断学的学习效果有着强大的促进作用,可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履行医科大学的社会责任和担当。培养学生热心公益、回报社会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

【关键词】诊断学;医学科普;医学人文;课程思政;健康中国;科普训练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2019年7月15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强调:加快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动员全社会落实预防为主方针。医学科普传播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健康促进措施。在建设“健康中国”大背景下,开展富有成效的医学科普传播工作,有利于增进公众对医学的认识与理解,提高个人卫生问题决策,有助于公众理性看待医疗相关问题,最终提高公众健康水平。

1医学生进行医学科普训练的必要性

医学科普传播,是科学性与普及性同等重要的工作,科学性的要求决定了它的创作者必须是拥有相关专业技能的人,而普及性的要求决定了它需要深入浅出、贴进民众,这对医疗相关从业者及创作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医学生是有着丰富创新能力及责任担当的群体。在校期间,医学生作为接受了系统医学教育的人,虽然还不足以在临床独当一面,但在经过一定的训练,掌握创作技巧后,可以在医学科普传播中发挥出重大作用。俗话说,凡事要从“娃娃”抓起,作为医疗行业的后备军,每一年都有大量的学生跨进医学院校的大门,而毕业的医学生又源源不断地走进医疗行业,活跃在各个领域。经过规范科普创作训练的医学生们走上各个工作岗位,将成为医学科普传播的火种,成为建设“健康中国”的中坚力量。

2医学生医学科普训练对诊断学学习的促进作用

诊断学作为医学生从基础进入临床的门槛课程,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诊断学无论是课程内容,还是学习手段,均是极好的科普素材。对医学生学习来说,一方面,开展医学科普传播活动,实现社会价值,理解医学人文,可以增强从医的内在动力,坚定医学信念;另一方面,在学习医学科普传播技能的过程中可以提高自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好地掌握医患沟通技巧[1]。这均对诊断学学习效果有着强大的促进作用。

2.1增强学习动机

诊断课程是由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桥梁课[2],也是引导医学生跨入临床工作的第一步。医学生们的学习对象将从标本、动物上转移到真正的患者身上。目前,存在于医学教育中的一个现实就是很多学生在选择学医之前并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选择,很多只是因为长辈的要求或者是跟风的选择而考进了医学院校,这种情况下导致了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不知道为何而学”的动力减退现象,而且社会上的各种医疗行业的负面新闻或者伤医事件,又给这些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医学教育的目标是把医学生塑造成为合格的医疗从业人员,在教学过程必须帮他们塑造医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医学科普传播是健康公益事业,可以将医学知识与帮助他人完美的结合起来,对医学生进行医学科普训练,可让学生感到所学的医学知识确实帮助了他人,这将会获得强大的职业认同感,形成学习的内驱力。有研究显示,针对医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为医学生创造服务社会的机会,通过参与健康公益事业后,对其学习动力有积极作用,且开展的越早,作用越明显[3]。作为临床医学的入门课,学习诊断学的同时,正是开展医学科普训练的时机。

2.2巩固知识

知识按其存在的状态,可分为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内隐知识是一种高度个人化的知识,而外显知识,是指可以文件化、标准化、系统化的知识。知识的生产、传播是一个螺旋式过程,经历了从内隐—内隐、内隐—外显、外显—外显、外显—内隐四种模式[4]。如医学生进行医学科普传播,将经历:教师将医学知识教给了学生(内隐—内隐),学生将医学知识科普化(内隐—外显),并传播(外显—外显),群众接受科普、提高健康素养(外显—内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内隐—外显,必须将学到的知识化为已用,才能传播。正所谓“你知道的总比你说出来的多”,要做好医学知识科普,对学生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们在这过程中,对诊断学理论及临床见习所学知识分析归纳,提高了临床思维能力,知识的内化与外放过程,大大促进了知识的掌握。

2.3提高医患沟通能力

作为一门需要在患者身上学习的医学课程,从诊断学入门开始,视触叩听四诊,问病史写病历,无一不在考验医患沟通能力。近年来随着全民医疗法律维权意识的普遍提高、某些不当宣传,医患矛盾愈加突显,伤医事件数量逐步上升[5]。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一大主要原因就是双方缺乏沟通。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仍以传授专业基础知识为主,对医患沟通教育不重视,或仅在课堂上花较少的时间将医患沟通技巧的个人经验用讲述的方式教给学生,是典型的被动式授课[6]。有研究显示41.6%的患者认为现行的医疗制度缺乏人文素质教育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7]。但让学生在现行医疗环境下实地练习医患沟通有一定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医学科普训练可以让学生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思考怎么让患者信任,去了解患者们希望听到的表达方法、希望了解的知识。而且这种面向人群而非具体患者的医学科普训练风险低,学生收益大,社会效益明显,是训练医患沟通能力的良好方法。

2.4提高医学人文素养进而提高实践能力

诊断学的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和临床技能实践教学,理想状态下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应贯穿诊断学的整个教学过程,在各个环节充分体现对患者的关爱[8]。学习问诊时,说话语气舒服自然并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查体时,能主动解释说明操作目的,操作时手法轻柔并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及时询问其感受。有研究显示,人文素质的提高可促进学生的诊断学成绩[7]。在“生物—心理—社会”为主要构架的现代医学模式下,医学不仅需要专业医学知识诊治疾病,更需要人文精神救赎患者[9]。在为患者进行诊疗的同时,也满足心理情感等方面的需求,这要求涉及心理、法律、伦理、社会学等诸多学科。而医学科普传播正是医学与人文的交叉学科,同样也涉猎这些方面。接受医学科普训练,面向大众,了解普通人的所思所想,可提高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质,并可将之与诊断学的学习联系起来,进而应用,可明显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2.5参与课程思政

大学期间,学生思想逐渐成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各个高校的共同课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0]。在这精神的引领下,构建“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大思政教育体系,是时展的必然[11],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和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德育、教育和社会实践完美结合的教学形式,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诊断学课程也势必要紧跟新形势的步伐,与思政教育并驾齐驱,形成协同效应[12]。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大背景下,细化落实健康政策,需要把提升健康素养作为增进全民健康的前提,根据不同人群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健康教育与促进,让健康知识、行为和技能成为全民普遍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实现健康素养人人有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医学科普传播是极为重要的工作,需要全民参与、共建共享。在这其中,医护人员是重要的角色,诊断学教师作为临床教师,教师的行为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13]。教师重视医学科普,言传身教,学生进行医学科普训练,开拓视野,可引导学生关注相关的国家发展战略,把自身的职业生涯和国家人民的需求结合起来,促进“课程思政”建设,形成巨大合力,为培养讲奉献有担当的医学人才作贡献。

3医学生医学科普的不足之处与解决方法

医学生进行医学科普训练,对诊断学的德育、教育和实践能力均有明显的协同促进作用。但由于医学生科普意识不强、能力有限、技巧不足等原因[14],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些许问题,教师需采取对应方法,让医学科普训练成为辅助教学的有力武器。(1)科普意识有待加强:医学生未进入临床工作,对自己定位仍是学生而不是医务工作者,较少关注到医学科普的重要性与迫切性,缺乏利用自身优势将医学知识普及给身边人的意识。这需要教师的引导,使他们了解“健康中国”政策,认识到医学科普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2)科普能力有待提高:俗话说“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谣言伴随着人类社会而生,网络使它的作用更加放大。网络上信息真伪夹杂,存在大量的伪科普,而且通常伪科普应用了大量的传播技巧,能比真正的科普信息传播更快,看起来更像真的。医学生因为知识不全面,临床经验少,对于一些迷惑性极强的伪科普,不能完全甄别,在从事医学科普工作的时候可能会出现错误[14]。医学科普作为一项科学性极强的工作,必须避免错误的发生,因为医学生的鉴别能力有限,科普实践上不能仅仅依靠医学生自主行动,必需要有相关专业的教师参与,进行质量控制。(3)传播力度有待加强:医学生个体的传播能力通常较小,常见的以新媒体、社交平台等方式进行传播,关注度、影响力均有限,信任度也不高,不能得到有效的推广[14]。这种情况下,如有官方的科普媒体作为平台,专业教师作为质控专家,可大大增加医学科普可信度和传播力度。对此,我校医学传播学课程与医普惠明医学科普平台正是依托,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很好成绩。(4)科普技巧有待训练:医学生多数为理科生,医学院校的教育主要为医学相关科目,较少涉及其它类别。仅有医学知识而未经系统学习的学生,较难创作出符合传播规律的科普作品,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改善这一状况需要进行以科普工作为目的的训练。我校医学传播学课程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对此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授课教师来自各系统各专业,为学生打开了传播学新领域。笔者同时担任诊断学与医学传播学的授课教师,深刻感受到健康科普推进医疗服务育人[15]的作用。

4结论

在“健康中国”视野下,医学科普传播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健康促进措施。开展富有成效的医学科普传播工作,有利于增进公众对医学的认识与理解,理性看待医疗相关问题,最终提高公众健康水平。对医学生进行医学科普训练,诊断学课程是极好的科普素材,对医学生来说,一方面,开展医学科普传播活动,实现社会价值,理解医学人文,可以增强从医的内在动力,坚定医学信念;另一方面,在学习医学科普传播技能的过程中可以提高自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掌握更好地医患沟通技巧,这均对诊断学学习效果的促进有着强大的作用。同时,这履行了医科大学的社会责任和担当,培养学生热心公益、回报社会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

作者:陈欣欣 林颢 王双苗 陈莉

被举报文档标题:医学科普训练对诊断学学习促进作用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yixuezazhi/xsyx/750481.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