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医学生医学叙事能力培养的实证性范文

医学生医学叙事能力培养的实证性范文

时间:2022-10-31 08:24:34

医学生医学叙事能力培养的实证性

[摘要]医患关系已成为日益炙热的话题,医患关系的本质就是治疗过程中医者和患者之间的关系,而伴随治疗过程中的沟通、理解、关怀等都可诉诸叙事。可见叙事能力对于医者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叙事医学,将文学与医学结合,为重新审视医患关系提供了新视角。将医学生的叙事能力培养纳入医学生医学教育过程中,才能彰显其人性的价值和意义,进而为改善医患关系,为促进医学的发展做更多的贡献。

[关键词]叙事医学;文学文本;叙事能力

医学必然涉及治疗过程中医师与病员的关系。医生,除了正确的医疗行为、高尚的职业道德之外,还要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已经成为医生职业素养要求的重要部分。只有具备这些职业素养,医生才可能更好地做好医疗工作,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及投诉。医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完成从医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换。重视医学生培养阶段职业素养教育,加强医学生语言沟通能力,对医学生顺利进入医生角色并处理好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沟通能力的核心就是会聆听和有效的叙事,而叙事自然离不开文学。利用经典文学作品中有关疾病故事文本解读的方式,让学生在特殊语境下进行语言训练、熟悉医学英语、完善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进而提高医学生的叙事能力。还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在医学生接触有关疾病故事的文学文本前后,客观地评价学生对叙事医学的态度并加以对比,以期看到文学文本在培养学生叙事能力的具体作用和影响,旨在探索文学文本在医疗技术手段等条件之外的,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增进交流沟通的人文影响和作用。

1叙事医学发展文学在美国医学教育的发展兴起

于20世纪70年代,90年代开始,文学与医学文章开始刊登在《美国医学协会杂志》《内科学年报》《柳叶刀》等主要医学杂志中。内塔卡伦在2000年提出“叙事医学”教育理念,将叙事医学能力培养放在医学教育的显著位置上。她认为叙事医学能够弥合医生与患者的距离、让医生在反思中完成自我提升,创造出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和谐医患关系[1]。当下叙事医学已成为文学与医学领域研究的新范式,也是文学在与医学对话和融通中谋求自身发展和共同发展的新范式[2]。文学与医学结合在中国于20世纪80年代出现,但多以文学分析方法研究疾病主题的作品。新世纪以来,逐渐出现文学与医学教育融合的研究,2013—2017年,学者对“叙事医学”的关注度明显上升。特别是郭莉萍教授[2]的文章综述了叙事医学的发展,聚焦讨论文学对医学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并对文学与医学结合衍生出的课程提出一些设想和建议。她指出叙事医学是后现代社会患者权力的一种表达方式,“文学与医学”课程和叙事医学课程应在医学教育的不同阶段进入医学生的课程设置[2]。近几年在《医学与哲学》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和专论,如杨晓霖、张新军、王一方等致力于向国内医科院校积极推广叙事医学理念,研究也呈现出细致化、具体化的特色。在医学教育实践中,国外依托课程教学、实践项目和跨专业实施叙事医学教育。哥伦比亚大学最早开设了医学叙事课程。南加州大学医学院、英国伦敦国王学院、新墨西哥大学等也分别启动了叙事、疾病、治疗文化建构方向的课程和模块。国内实践中,有研究者将叙事医学和护理专业特点结合起来,探讨培养临床护士的叙事能力以达到与患者进行深入有效沟通和交流的目的。杨晓霖将叙事医学应用到临床医生职业素养培养之中。丽塔·卡伦认为叙事医学中使用的细读和反思性写作即平行病例写作,可以让医者审视医学中的叙事关系,有助于发展叙事能力[3]。该校于2016年3月开设了《西方经典文学中的医学叙事》课程,课程通过人文方法的文学阅读和平行病例写作等教学手段,培养本科医学生的聆听、反思、共情等叙事能力[4]。

2研究过程课程选定与疾病或疾病故事

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文本、设计与安排文学文本解读任务,通过文本讲解分析,学生角色扮演、提交平行病历等方法,从而完成一个闭环的课程培训。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实施文学文本解读培训前后,分别用问卷调查评定学生对叙事医学的认识和反思意识,以期看到文学文本分析在培养医学生叙事能力的具体作用和影响。

2.1课程《西方经典文学中的医学叙事》作为公选课已开设两年,共有近240人选修。在选择的叙事文本的体裁中,包括小说、散文、传记、诗歌,也包括影视作品和绘画等。杨晓霖[5]根据素材内容不同,将叙事文本分为五大类,但是在我们的教学选材中,主要分为三大方面,即描写疾病的疾病故事、作者为患者的文学作品和作者为医生的文学作品。同时注意作品的经典性,注重作品语言的规范和时代感;在时间上,则以近现代作品为主。从作家的文学生涯、创作思想、艺术特色及作品的主题结构、人物刻画、语言风格、思想意义等着手,让学生通过解读和分析相关的英语文学作品,能够倾听作品中患者的叙事、想象患者的境遇,让学生感受到同情和共情的区别,切实让学生感受到“疾病”并未冷冰冰的概念,而是会为患者及家人带来病痛的,以期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叙事能力,为创造良好的医患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课堂教学将教师的授课和指导、学生小组课前准备与课堂讨论结合起来,实现课上课下的有效互动。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根据不同的小说设计不同形式的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朗诵、观看电影片段等。教师布置任务,学生以协作学习的方式完成自主探究式学习。并且对图书馆和网络资源进行查阅检索,将所得资料进行分析、取舍、处理。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还要接触平行病例写作并完成至少一篇平行病历。

2.2研究步骤2017年3月—2018年4月在《西方经典文学中的医学叙事》课程学习前和结束后,问卷发放共计480份,回收450份。问卷分为基本资料和叙事医学了解、态度、现状调查两部分。受访者为临床专业学生(八年制和五年制)45%,公卫专业15%,药学专业13%,生医9%,护理7%,检验5%,康复5%,英语1%。课程前问卷调查:其中100%表示从未听说过医学叙事,100%从未听说过或写过平行病例,90%表示从未特别选择阅读过疾病主题的文学作品,95%表示从未阅读过国外同行有关疾病叙事的文学作品,100%从未想过进行无关医学学术的文学阅读,75%的观点认为没有时间倾听患者的生活故事或感受,75%表示对叙事知识或能力能够帮助临床工作开展的观点表示怀疑。从课程前的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叙事医学这一概念在该校医学生中仍处于空白阶段。但是,要提高临床诊效,减少医患矛盾,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最好的对策就是提高医学院学生整体的医学叙事能力。课程后问卷调查:其中100%表示了解了叙事医学的起源和方法,100%已经写过平行病例,100%表示已经阅读了有关疾病主题的文学作品,80%表示已经阅读过国外同行有关疾病叙事的文学作品,80%想过查看并阅读非学术的疾病主题文学作品,90%认为应该倾听并引导患者倾诉他自己的生活故事或感受,80%表示叙事知识或能力对临床工作展开有帮助。

2.3研究发现通过阅读经典疾病叙事文本,不仅从医者角度看待疾病,也学会从患者和疾病本身逐渐积累叙事经验,有意识地倾听患者的故事、分析故事,进而达到更加了解患者病因的目的并有效的沟通,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在实践中,撰写平行病例或将自己的学习或经历转化成故事,以自我反思的方式呈现,用充满人文关怀的笔触记录患者的个性化生活叙事,包括对成功或失败的叙事交流的反思、对给患者带来的帮助甚至伤害、对生与死的思考。提高医学生的叙事能力,一方面有助于学生运用叙事能力将晦涩的科学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故事性知识,充分展示自己的叙事能力。进而帮助学生理解医生这一职业的性质,疏导职业压力,并且提升终生职业发展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与患者、患者家属以及同事等进行语言交流的过程中,减少医患矛盾,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3结语

叙事无处不在,与医学实践紧密联系。文学文本解读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撰写平行病例,可以培养医学生的想象力、批判性思维、分析等能力;能够让学生在进入医院实践前更早期地进入学校学习阶段,通过培养阅读患者叙事能力,可以增加对患者的理解,理解患者感受,为开展适合中国国情的医学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条有效实用的途径。

作者:杨莹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医学生医学叙事能力培养的实证性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yixuezazhi/slkxjzzz/72277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