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中医外治对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范文

中医外治对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范文

时间:2022-10-18 03:36:27

中医外治对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

健脾通里中药芪黄煎剂(黄芪、大黄、白术、党参、枳实、厚朴、丹参、黄芩)能促进术后胃肠运动、消化功能的早日恢复,并能提高免疫功能及术后营养状况[6,7]。通腑理肠饮方(生大黄、芒硝、厚朴、莱菔子、炒枳壳、桃仁、淡黄芩、山楂、大腹皮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方面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显示,通腑理肠饮方组较枸橼酸莫沙必利组、空白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出现早,血浆胃动素水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柳亮等[9]对胃切除术后患者给予黄连素联合早期肠内营养,观察其对胃肠激素的影响,结果提示黄连素能促进胃泌素、胃动素及胆囊收缩素的分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可有效加快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且安全可靠,住院时间缩短,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四磨汤(人参、槟榔、乌药、沉香)属中医学的理气剂,功能破滞降逆,补气扶正,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方面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主要为缩短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调节术后胃肠激素分泌[10-12]。刘宪等[13]对术后6h的45例子宫全切患者给予四磨汤口服液,结果显示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较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明显缩短,表明四磨汤口服液能有效促进全宫切除术后患者肠功能的早期恢复。四磨汤对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术后免疫、营养状况均有改善[14-16]。

1针灸

临床实践证明,针灸对消化系统疾病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主要包括消化道的运动、分泌、吸收、免疫及胃肠激素调节方面。巫文岗等[17]对50例胃肠手术后患者使用毫针刺法针刺双侧下肢足三里、上巨虚及下巨虚穴,结果显示针刺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基础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王心等[18]对腹部手术后患者行针刺足三里治疗,结果表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较基础治疗组短,且可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电针足三里穴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可增强胃肠收缩力,并协调胃肠收缩活力[19]。有研究报道,与治疗前比较,胃俞、中脘及足三里穴位埋线及针刺疗法治疗后,能激活血浆胃泌素的释放,显著提高血浆SP水平,增加胃动力,促进胃排空,显著增加胃电图幅值[20]。腹针有明显的促胃肠动力作用,使血浆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升高,同时还可能有刺激胃肠迷走神经的作用[21,22]。张双燕等[23]进行了温针灸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在肠癌根治术后,针灸组取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等行温针灸治疗,中药组给予四磨汤口服液,结果显示针灸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明显缩短。温针灸改善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同时,还可双向调节外周血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改善术后患者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比值,提高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电针足三里、三阴交、合谷、支沟等处能缩短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后的肠梗阻持续时间,促进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及降低术后镇痛的需求[24]。针灸联合中药对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效果更好[25]。

2灌肠

对肝胆术后患者行大承气汤加减保留灌肠,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明显早于常规对照组,证实大承气汤加减保留灌肠实用性强,能有效促进胆囊切除术、肝破裂修补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26]。也有用大承气汤加四物汤对腹部术后患者进行早期灌肠的疗法,结果显示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短于常规治疗对照组,并发症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常规治疗对照组[27]。林梅云等[28]通过临床研究观察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用大黄粉高位保留灌肠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显示治疗组开始进食时间、初次自行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大黄粉高位保留灌肠有助于ERCP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3热熨

中药热熨是中医外治疗法中应用较广的特色疗法之一,俗称“热敷”。大量临床实践证明,热熨具有较好的温通经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等功效[29]。中医药热熨在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方面的研究报道很多。有研究显示,急腹症术后治疗组每天给予大承气汤熨剂脐部热熨,对照组采用TDP红外线治疗。治疗组在术后24~48h后即有肛门排气、排便,术后腹胀、腹痛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0]。中医学认为术后由于气滞、血瘀、热结、寒凝等致胃肠气机不利,腑气不通,从而发生腹痛、腹胀、胃脘痛等[31]。吴茱萸性味辛、苦、热,归肝、脾、胃、肾经,具有散寒止痛、温中止呕、疏肝下气之功效。仉玮等[32]回顾性分析了腹部手术后153例患者采用吴茱萸热熨外治疗法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发现,吴茱萸热熨外治疗法在肛门排气、肠鸣音恢复方面效果明显。电针足三里穴,可促进胃肠蠕动。腹部手术后早期用吴茱萸药熨神阙穴结合电针足三里穴能有效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能明显缩短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和排便的时间[33,34]。小茴香250g装布袋放在微波炉加热,用干毛巾包裹热熨腹部中脘、神阙、天枢穴处,每次20min,每天2次,至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后停止。小茴香热熨能有效缓解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引起的恶心、呕吐、腹胀,缩短肛门排气时间[35]。

4外敷

中药外敷法是指将新鲜中草药切碎、捣烂,或将中药末加辅形剂调匀成糊状,敷于患处或穴位的方法,具有祛瘀生新、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等功效。脐疗是外治用药途径的精髓所在,治法独特,方法简便,施行安全,疗效可靠[36]。促通膏(由甘遂、大黄、冰片按5∶3∶2比例制备)10g用75%酒精调匀后加麝香0.1g用于腹部手术后患者敷脐,每天1次,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排便和饮食恢复时间均早于常规对照组,胃肠减压时间和术后静脉输液总量均少于常规对照组[37]。大黄鼻饲联合芒硝腹部外敷,能刺激胃肠蠕动,抑制肠道内细菌移位及毒素的吸收,维护胃肠道屏障功能[38]。吴茱萸外敷的研究较多,也较为成熟。腹部术后30min内以吴茱萸粗粉末酒调敷神阙穴,持续外敷,每12h更换外敷吴茱萸粉末1次,能加快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39-41]。腹部手术后即刻用五磨脐贴(四磨汤加沉香)外敷脐部神阙穴,肠鸣音恢复时间明显缩短(P<0.01),血管活性肠肽较术前、基础治疗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42]。

5按摩

穴位按摩以经络腧穴学说为基础,具有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激发人体的经络之气,以达到通经活络、祛邪扶正等功效。有研究指出,术后足三里按摩能促进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提前,且术后腹胀、腹痛症状缓解[43,44]。穴位按摩同时合用开塞露保留灌肠15min,有较好的促进肠道蠕动作用,灌肠液能充分软化粪便,穴位按摩反射性地改善局部血液供应,从而使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缩短[45]。穴位按摩常与其他中医治法联合使用,以提高临床疗效。剖宫产术后予腹部顺时针交替按摩后,用拇指按压合谷、足三里、天枢3穴,联合针刺能有效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肛门排气时间缩短,腹痛、腹胀等症状明显缓解(P<0.01)[46]。

展望

由于手术本身或术后需要留置胃管持续胃肠减压等因素,几乎所有中等以上手术患者都要经历胃肠功能恢复的过程。而目前的研究显示,现代医学对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缺乏主动干预,中医外治法及中药内服法对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显示出一定的疗效与安全性。如何发挥中医药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方面的最大疗效,笔者认为应客观评价患者术后病理、生理环境,术后创伤、应激、出血及营养免疫状况,选择合理的中医药治疗方案,或是联合治疗方案,充分发挥中医药疗法在促胃肠功能恢复方面的特色和优势,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蒋志陈其城曹立幸陈志强单位:广东省中医院围手术期中医药应用研究团队

被举报文档标题:中医外治对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