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低度恶性神经束膜瘤临床病理探讨范文

低度恶性神经束膜瘤临床病理探讨范文

时间:2022-10-30 08:46:19

低度恶性神经束膜瘤临床病理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低度恶性神经束膜瘤(LGMP)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组化。方法对1例LGMP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ALK基因检测,并随访及复习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患者女性,58岁,左大腿肿物5个月,直径10cm。镜下肿瘤细胞呈结节状,可见细胞疏松区和致密区。细胞疏松区:细胞梭形,部分细胞呈波浪样,细胞异型性小,核分裂象少见,间质黏液变性。细胞致密区:瘤细胞丰富,片状,漩涡状排列,细胞呈胖梭形,上皮样,异型性较大,可见核仁,核分裂象约5个/10HPF,肿瘤细胞浸润性生长,侵犯横纹肌组织,未见坏死。肿瘤局部见类似神经丛样结构。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D57、EMA、CD56、Claudin-1及GLUT-1(+),S-100、CK、Actin(SM)、CD34、h-caldesmon、CD99、NSE、GFAP(-),Ki-67阳性指数为10%,ALK基因检测阴性。结论LGMP是罕见的软组织肿瘤,诊断依赖于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必要时电镜检查。治疗以手术完整切除为主,预后较好。

[关键词]神经束膜瘤;低度恶性神经束膜瘤;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

神经束膜瘤(perineurioma)是一种由神经束膜细胞起源的神经源性肿瘤。1978年Lazarus等[1]首次报道,并通过电镜观察证实。病理学上神经束膜肿瘤多以良性为主,少数为非典型性和恶性。良性神经束膜瘤包括神经内神经束膜瘤、软组织神经束膜瘤、硬化性神经束膜瘤、网状神经束膜瘤,文献还报道1例脂肪母细胞样神经束膜瘤[2]。恶性神经束膜瘤(malignantperineurioma,MP)即为良性神经束膜瘤对应的恶性肿瘤,最初描述为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伴神经束膜分化(MPNSTshowingperineurialcelldifferentiation)。MP临床上罕见,且病理诊断较为困难,目前国内外文献中零散报道一些病例,总数30余例。现报道1例我科诊断的MP,并复习文献观察其临床病理特征,以进一步加深对本病的认识。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患者女性,58岁,入院前5个月偶然发现左大腿根部内侧一鸡蛋大小肿物,质软,无压痛,位置固定,肿物渐增大,入院前1周就诊外院。B超示左侧大腿根部实性肿物,肿瘤标记物正常。查体:四肢无畸形,关节无红肿,未见肢体肿大,左大腿根部内侧可触及一大小约8cm×5cm×5cm肿物,质中,活动度差,表面皮肤正常。

1.2方法

切除标本经4%中性甲醛液固定24h以上,常规脱水、石蜡包埋、4μm厚切片及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采用EnVision法,光镜观察。行CK、Actin(SM)、CD34、S-100、h-caldesmon、CD57、CD99、EMA、NSE、GFAP、CD56、GLUT-1、Claudin-1、Ki-67检测,所用一抗和EnVision试剂盒均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本例3~5μm切片后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测ALK融合基因,LSI-ALK双色分离探针购自美国雅培公司,操作方法按照说明书操作。

2结果

2.1巨检

灰褐色肿物一个,大小10cm×7cm×6cm,似有纤维性包膜,界尚清,切面灰白、灰褐色,质中,部分呈编织状。

2.2镜检

肿瘤周边可见纤维性假包膜,低倍镜下肿瘤细胞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侵犯横纹肌组织,肿瘤细胞呈漩涡状、结节状结构,类似神经丛样、洋葱头样结构(图1)。细胞密度中等,肿瘤细胞呈梭形、胖梭形,部分呈上皮样,细胞轻-中度异型性,部分细胞核仁明显,胞质丰富,嗜酸性或嗜碱性,肿瘤内可见细胞疏松区和致密区。细胞疏松区:细胞稀疏,梭形,部分细胞呈波浪样,细胞异型性小,核分裂象少见,间质黏液变性(图2)。细胞致密区:瘤细胞丰富,片状,漩涡状排列,细胞呈胖梭形,上皮样,异型性较大,可见核仁(图3),核分裂象约5个/10HPF,未见坏死。

2.3免疫组化

肿瘤细胞CD57、EMA(图5)、CD56、GLUT-1(图6)及Claudin-1(图7)(+),S-100、CK、Actin(SM)、CD34、h-caldesmon、CD99、NSE、GFAP(-),Ki-67阳性指数为10%。

2.4ALK基因检测

本例采用FISH检测ALK基因,未检测到ALK基因分离信号(图8)。病理诊断:(左大腿)低度恶性神经束膜瘤。

3讨论

神经束膜肿瘤属于外周神经肿瘤家族的一员,是神经肿瘤中仅次于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颗粒细胞瘤的一类肿瘤。神经束膜肿瘤以良性为主,恶性十分罕见。神经束膜瘤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成人好发,男女比例相当,好发部位有四肢和躯干、软组织、腹腔等。临床症状渐进性增大的软组织肿块,进行性肌无力,肌萎缩等。MP由Hirose等[3]于1989年首先描述,被描述为伴神经束膜分化的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临床上罕见。MP发病年龄11~76岁(平均年龄43.1),男性略占优势(男∶女约2∶1),肿瘤最大径1.5~11cm(平均最大径5.1cm),好发于躯干、四肢、腹膜后及纵隔等,肿瘤发生位置较深。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为无痛性肿块,部分触摸可有疼痛感,发生于体表者皮肤表面无破溃[4,5]。本例肿物位于大腿根部内侧,皮肤表面未见明显异常。

3.1诊断

MP的诊断依赖于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必要时电镜检查及分子病理学检测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①巨检:位于软组织者,与神经无明显关系,无包膜,切面灰白、灰褐色,部分呈编织状,质中。②病理组织学:肿瘤可有纤维性假包膜,镜下肿瘤细胞束状、漩涡状、片状排列,细胞密度差别较大,从细胞稀疏、中等到致密均可见到,以中等密度多见,瘤细胞梭形、胖梭形、上皮样,可有1~2个核仁,部分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少不等,局部核分裂象多(>5个/10HPF),可有坏死。肿瘤细胞浸润性生长,可浸润横纹肌、脂肪等组织。肿瘤间质可玻璃样变性、胶原纤维化、黏液变性等。部分病例可见细胞疏松区和细胞致密区。细胞疏松区:细胞稀疏且温和,细胞异型性小,核分裂象少见;细胞致密区:细胞丰富,胖梭形,上皮样,异型性较明显,核分裂象可增加。诊断线索是在肿瘤的周边寻找类似神经丛样结构。③免疫组化:神经束膜细胞EMA、GLUT-1、Claudin-1及vimentin阳性[2,4],其中GLUT-1、Claudin-1对诊断神经束膜瘤有特征性,但是一般需要联合EMA使用,可靠性较高。此外,文献报道Laminin、Ⅳ型胶原、PGP9.5、CD99、CD34[6]、CK(p)及Cam5.2亦可表达,但不特异[7];肿瘤细胞CD31、desmin、S-100、HMB45、CD68阴性。本例CD34阴性可能是肿瘤细胞上皮样为主,或恶性时表达下降,但尚不明确。文献报道脑膜上皮广泛表达GLUT-1、Claudin-1及EMA,提示神经束膜与邻近的脑膜上皮紧密相关[8]。④电镜:超微结构显示细胞呈扁平、细长双极样,胞质颗粒状,富于线粒体及少量粗面内质网、肌动蛋白束、显著的波形蛋白丝,并见胞饮小泡,基底膜呈不连续性[7]。⑤分子病理学:有文献报道13号染色体的丢失可能与LGMP有一定的相关性[4],而22号染色体正常。关于MP的诊断标准尚有争议,尤其是核分裂象的数量,文献报道均不一致,良性神经束膜瘤核分裂象罕见,而MP细胞异型性常较明显、核分裂象易见。2016年版中枢神经系统肿瘤WHO分类中良性神经束膜瘤核分裂象可0~13个/30HPF(平均1个),无坏死。恶性神经束膜瘤细胞增生活跃,富于染色质,核分裂象活跃,一般无坏死,WHO分级为II级,出现凝固性坏死符合WHOⅢ级的特征[9,10]。有些学者认为,MP病理学上分为低度恶性和高度恶性两个亚型,前者细胞温和,细胞异型性小,核分裂象罕见,常常在肿瘤周边可见一些神经束膜瘤的区域。后者常常表现为高度恶性的软组织肿瘤,细胞异型性大,核分裂象多见,可见肿瘤性坏死[4,11],某些特点与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malignantperipheralnervesheathtumor,MPNST)相似。本例肿瘤最大径10cm,病理组织学上可见温和的区域和细胞异型性明显的区域,核分裂象约5个/10HPF、周边见神经丛结构,未见坏死。依据形态学应考虑神经源性肿瘤,结合免疫组化及分子病理学检测,符合MP。因肿瘤细胞形态学上大部分较为温和,Ki-67指数较低,符合低度恶性。本例免疫组化瘤细胞表达与文献符合。

3.2鉴别诊断

MP在形态学及免疫组化上与以下肿瘤鉴别诊断。①低度恶性的纤维黏液样肉瘤:好发于青年人,大腿、躯干、臀部和腹股沟常见;巨检肿瘤界清,形态学上肿瘤细胞呈梭形或短梭形、漩涡状排列,间质见纤维和黏液样交替出现,并可见弧线状血管;瘤细胞α-SMA、MUC4阳性,EMA、GLUT-1、Claudin-1阴性,可与之鉴别。②侵袭性纤维瘤病:肿瘤周界不清,常浸润周边脂肪及横纹肌组织,肿瘤细胞长梭形,细胞质嗜酸性,核分裂象罕见,免疫组化肿瘤细胞β-catenin阳性;文献报道β-catenin在低度恶性神经束膜瘤中可以表达,呈胞质、胞膜阳性[12],MP呈GLUT-1、Claudin-1及EMA阳性,可鉴别。③上皮样纤维组织细胞瘤:属于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一个亚型,瘤细胞上皮样,细胞质丰富,核分裂象罕见,免疫组化瘤细胞CD68阳性,部分ALK阳性[13,14]。④非典型性和富于细胞性神经纤维瘤:病理学上肿瘤具有神经纤维瘤的区域,肿瘤组织部分区域细胞偏丰富,细胞核呈波浪状、S形,可见散在的畸形细胞核,偶见少量核分裂象,无坏死,免疫组化S-100阳性,EMA、GLUT-1、Claudin-1阴性可与之鉴别。⑤富于细胞性神经鞘瘤:肿瘤具有完整的包膜,病理学上,肿瘤细胞呈交织条束状排列的梭形细胞,常缺乏栅栏状排列结构,可有退变的细胞,细胞核稍深染,部分病例可见少量的核分裂象,免疫组化S-100、SOX10、PGP9.5弥漫强阳性,而LGMP表达EMA、GLUT-1、Claudin-1,不表达S-100,可与之鉴别。⑥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好发于胸腔、纵隔、软组织,病理学上肿瘤主要由温和的梭形细胞呈席纹状、短束状排列,细胞疏密不均,可见血管外皮瘤样生长方式和绳索样胶原纤维,免疫组化CD34、bcl-2、CD99、STAT6阳性,EMA阴性[15]。⑦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少数也可出现GLUT-1、Claudin-1及EMA阳性,而S-100阴性,这些病例被认为是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向神经束膜分化,周边常可见神经纤维瘤及神经鞘瘤的区域,免疫组化EMA阳性强度较弱,电镜显示施万细胞基底膜是连续的,胞质内罕见胞饮小泡,并可见复杂分枝状指状突起可与之鉴别[11,14]。

3.3治疗及预后

MP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完整切除为主,文献尚有辅以放疗及化疗的病例。文献报道9例MP,均行外科肿物切除,4例局部复发,1例恶性转化死亡[4,5]。有学者认为,肿瘤大小及外科边界对治疗和预后极其重要[12]。彻底并扩大切除肿物可减少肿瘤复发。本例患者行肿物完整切除,未行放疗及相关化疗,术后随访20个月未见复发及转移。MP可复发及转移,亦有向高度恶性转化病例,因MP病例数较少,总体预后有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

作者:范大铬1;黄海建2单位: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病理科,2.福建省立医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低度恶性神经束膜瘤临床病理探讨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yixuezazhi/lchlyyzz/722468.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