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农牧区包虫病防治综述范文

农牧区包虫病防治综述范文

时间:2022-07-28 09:28:42

农牧区包虫病防治综述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2008年第4期

摘要:棘球蚴病俗称包虫病,是被我国当前列为人畜共患的二类动物疫病,是人感染棘球绦虫的幼虫所致的慢性寄生虫病,畜牧区是主要流行地区。人因误食虫卵成为中间宿主而患包虫病。这一疾病在西藏属于高发性地方疾病,被看作是西藏的第一癌症,主要传播途径是虫卵随狗粪排出,污染草地水源,目前尚无治疗的特效药。对藏区牧民身体健康和畜牧业的经济收益以及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为此,西藏在全区74个县区全面启动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计划到2020年基本控制包虫病流行。基于此就对这一动物疫病的防治提出了一些办法,以其更好地为藏区的包虫病工作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包虫病;危害防治;西藏农牧区

包虫病呈世界性分布,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包虫病归为动物疫病中的B类疫病。我国国务院也曾在2012年出台相应的中长期规划,并将此类疫病规划为优先预防控制的疾病之一。包虫病在西藏牧区中牛羊的感染率极高,甚至在世界范围内都属于少见的高发区域。

一、西藏农牧区包虫病病原由

人体感染棘球绦虫的幼虫所致的寄生虫病被称为包虫病,也可称为棘球蚴病,属于人畜共患的动物源性疾病。从流行病学角度来说,其又有地方性寄生虫病之称。其在2种哺乳动物宿主体内经过虫卵、棘球蝴和成虫3个阶段完成其生活史。其中,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伏氏棘球绦虫、少节棘球绦虫是当前主要存在的虫种。并根据包虫其形态、宿主和分布地区的差异而不尽相同,细粒棘球绦虫是最为普遍的包虫。这种包虫的体长在1.5~6.0mm,虫体由1个头节和3个体节组成。西藏狗是该类成虫的主要宿主,寄生于狗的肠道内。虫卵呈圆形,有双层胚膜,其形态与带绦虫虫卵相似,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孕节或虫卵随粪便排出,污染牧场、畜舍、皮毛、蔬菜、土壤及水源等,虫卵被牲畜(羊、牛)或人吞食后,卵内六钩蚴在十二指肠孵出,钻入肠壁,通过门静脉系统进入肝、肺等脏器,约经5个月发育成包虫(棘)球蚴。人仅为中间宿主。动物的包囊如被狗吞食,其头节在狗的小肠经3~10周长成成虫。细粒棘球绦虫的终宿主与中间宿主范围很广,但主要在狗(终宿主)与羊(中间宿主)间循环。

二、西藏农牧区包虫病流行因素

(一)自然疫源性

就包虫病的流行分布来看,我国呈明显的自西向东递减变化,正因西藏等以农牧业为主的生产关系,人和动物之间相对稳固的吃与被吃的食物链关系,这一序列关系同时无形中带来了动物与动物之间、人与动物之间包虫病的相互传播与流行。

(二)犬科和猫科动物

西藏地区主要犬科中狗是棘球绦虫的终宿主。西藏农牧民普遍把家犬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而犬的粪便中携带着包虫病的病原体排出体外,从而造成了所生活区域的水源、牧草、土壤、食物等因自然条件以及人为因素被污染,人畜因此而将虫卵随食物吃掉引起感染,疾病的发生。加之藏族地区信仰,不杀生,致使一些流浪犬在流行区的存在,成为了包虫病主要的传染源之一。犬在牧民生活中的不可缺少也很大程度上带来了人换包虫病的增加,给这一疫病的防治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三)虫卵

由于棘球绦虫的虫卵具有极强的外界适应力,即使自然状态下仍可感染人畜。因此,狗的粪便所夹带的虫卵也在水、风、人类等诸多因素而增加了传染和感染的几率。(四)人类生产活动西藏地区牧民的牧业生产方式受到不发达的经济等因素影响,生活习惯以及自身对该类疾病的认识较少的原因,一定程度上的游牧放养,甚至让一些牲畜直至自然死亡,这也让虫卵和包囊有了更大机会得以在牲畜体内充分发育。还有就是动物皮毛的产供销等过程中也易传播和感染包虫病。

三、包虫病的症状

包虫对寄生宿主的危害在临床中与包囊寄生的部位、数量、大小有着直接的关系和差异。肝脏部位危害最大,肺脏次之。包囊压挤器官,引起脏器萎缩与机能障碍;棘球蚴囊液对宿主是异体蛋白,破裂后可引起剧烈的过敏反应,致呼吸困难、体温升高、腹泻等症。牛的肝脏部位感染棘球蚴时,主要表现为病牛营养失调,反刍无力,身体消瘦;当棘球蚴体积过大时可见腹部右侧臌大,有时可见病牛出现黄疽,眼结膜黄染。当牛肺部大量寄生时,则表现为长期的呼吸困难和微弱的咳嗽;听诊时在不同部位有局限性的半浊音灶,在病灶处肺泡呼吸音减弱或消失;若棘球蚴破裂,则全身症状迅速恶化,体力极为虚弱,通常会窒息死亡。相对于牛,羊更易感染患上包虫病,高于牛的死亡率。患病严重的羊,临床表现为发育出现不良,被毛逆立,易脱落。肺部被感染的羊,咳嗽明显,在连续如此后,则会卧地而短时间无法站起。而对于狗患包虫病后,轻度感染临床无症状表现,偶见有成熟孕卵节片排出的状况。只有被感染患病严重时,会有呕吐、慢性肠卡他、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贪食、异嗜症状,病犬逐渐消瘦,贫血,营养不良,容易激动或精神沉郁,有的呈现剧烈兴奋(假性狂犬病症状),病犬扑人,有的发生痉挛或四肢麻痹。虫体成团时可堵塞肠管,导致肠梗阻、肠套叠、肠扭转和肠破裂等急腹症。本病常呈慢性经过。

四、西藏地区包虫病防治建议

(一)了解西藏地区包虫病流行现状

借西藏全面启动包虫病防治契机,对地方包虫并开展调查以及该病流行病学研究,了解西藏地区包虫病流行现状。通过开展包虫病的全面防治工作,防疫部门和相关专家介绍和传授西藏地区包虫病的种类以及防治方法,并搜集和整理相关数据,在对牛、羊、猪等中间宿主棘球蚴进行调查时,用血清学方法进行检测并开展相互验证。开展犬棘球绦虫剖检法、粪便虫卵检查法、氢溴酸槟榔碱泻下法与犬粪抗原检测法对比研究,明确了在不同条件、不同环境下的临床诊断方法。

(二)从西藏地区实际出发,探索出符合藏牧区的防治模式

根据不同地区的牛羊养殖方式、养犬数量、流浪犬分布情况、屠宰管理情况,以及基层防疫体系情况,结合西藏地区畜间包虫病流行现状和羊基因工程苗免疫措施的运用,按照因地制宜、综合施策、注重实效的原则,对各地犬的驱虫方式进行分析和探讨,选择最适宜、驱虫效果最佳的模式。同时开展犬类驱虫和牛羊免疫相结合治疗包虫病的新模式。

(三)加强包虫病重点环节的突破,确保防治工作有序推进

藏区从自治区到县级农牧防疫部门除了加大这一防治、防控工作的资金、人员、技术以及宣传等方面的投入外,还应开展基线调查、强化家犬野犬驱虫、犬粪和病害脏器无害化处理、新生羔,羊疫苗免疫和宣传培训等环节的工作,建立起定期、定点专职责任制度,确保各个环节工作督导和落实到位。

(四)强化对各层级兽医和防疫部门培训,同时加强在农牧民中包虫病的宣传

农牧部门不仅是要加大资金投入,还要对各层级,尤其是基层兽医和防疫部门人员队伍的培训,坚持做好对牧区包虫病理论课和现场实际操作课的双向培训,弥补在包虫病防治上的这块短板,为包虫病的防控奠定基础。同时,加强包虫病相关基础知识和常识资料在农牧区的宣传发放,提高农牧民群众的认知程度、防治意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达到群防群控的目的。从整体上提升对包虫病疫情的防空能力。

参考文献:

[1]陆家海,陈慧红,余新炳,等.细粒棘球蚴全长CDNA文库的构建及初步鉴定[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1(3):31-33.

[2]牛建荣,张继瑜,周绪正,等.农牧区包虫病防治之思考[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2):84-86.

作者:尼玛次仁;罗布次仁 单位:西藏阿里普兰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被举报文档标题:农牧区包虫病防治综述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yixuezazhi/jscyyxkcxb/705708.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