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臀肌悬带解剖学测量范文

臀肌悬带解剖学测量范文

时间:2022-05-19 11:49:58

臀肌悬带解剖学测量

《解剖学报》2016年第二期

[摘要]

目的测量臀肌悬带的相关解剖学参数,为国人解剖学数据提供资料,同时为临床通过切除臀肌悬带降低坐骨神经麻痹发生率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择国人成人尸体下肢标本24例,测量其臀肌悬带以及其与坐骨神经、第1穿动脉、股骨大转子尖和坐骨结节的关系。结果臀肌悬带的长度为(8.68±0.80)cm;悬带的近侧端和股骨大转子尖之间的距离为(6.57±0.92)cm;坐骨结节后尖的臀大肌纤维和悬带近侧端距离为(5.56±0.71)cm;悬带近侧2/3末端与坐骨结节的连线与坐骨神经夹角为(42.2±5.4)°;坐骨神经外侧缘与悬带近、远侧端之间的最小横向距离分别为(2.93±0.56)cm和(2.30±0.42)cm;大转子尖和第1穿动脉的距离为(10.84±0.54)cm;大转子尖和第1穿动脉升支的距离为(8.77±0.58)cm;悬带近端到第1穿动脉的距离为(3.84±0.53)cm;悬带近端到第1穿动脉升支的距离更近,为(1.78±0.93)cm。结论切断悬带近侧端约6cm就足以释放坐骨神经压力而不必完全切除悬带。第1穿动脉特别是其升支与臀肌悬带极为接近,极易受损,解剖分离后者与周围结构时,应极为谨慎。

[关键词]

臀大肌;臀肌悬带;坐骨神经麻痹;全髋关节置换术;解剖学测量;人

经后侧入路的髋关节置换术中暴露髋关节时会造成坐骨神经麻痹,这是一种后果严重,且难以逆转的并发症。据报道,坐骨神经麻痹在经后侧入路的全髋关节成形术后的发生率为1%,在现代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为1.7%~2.1%[1~3],在初次髋关节成形术中发生率为0.17%[4]。虽然相对少见,然而坐骨神经麻痹一旦发生便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只有约40%的患者可能完全恢复,大多数患者可能会永久患此后遗症,从而给其造成难以弥补、极为严重的后果。任何术中因素都可能成为坐骨神经麻痹的潜在危险因素[3,5]。术中通常用神经监视器来避免这种并发症。然而现有研究表明,尽管使用神经监视器,还有约50%的神经麻痹是由不明原因造成的[6,7]。Isik等[8]提出“臀肌悬带”的解剖学结构在此种手术中对坐骨神经麻痹起着关键作用。众所周知,臀大肌有1个宽阔的附着点,上部和臀大肌的大部分以及深部的浅层纤维附着在髂胫束上,深部的深层纤维即称为“臀肌悬带”,附着在股骨的臀肌粗隆和远端的肌间隔上,此附着部位恰好在股方肌的远端附着点上[9]。坐骨神经的走形和其位置关系可描述为:在其上部深行入臀大肌,进而走行于臀肌悬带中部和深部,经过坐骨结节远侧端和臀肌悬带附着处的平面。臀肌悬带即连接股骨臀肌粗隆上臀大肌下部的深层纤维和外侧肌间隔的结构,切除此结构可以避免这种压迫性损伤。目前对臀肌悬带的解剖学特点的研究为数不多,且数据均以西方人臀肌悬带标本为测试对象而得出,并不一定完全符合东方人臀肌悬带解剖学特点。以国外文献报道的数据为依据,指导国人通过切除臀肌悬带降低坐骨神经麻痹发生率难免会产生解剖学偏差。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国人臀肌悬带及其相关结构的解剖学测量,以期获得国人的详细测量数据,为临床上对国人通过切除臀肌悬带来降低坐骨神经麻痹发生率提供参考。

一、材料和方法

1.材料取成人防腐处理下肢标本24例(取自郑州大学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男16例,女8例,左例12例,右例12例。供体年龄为30~60岁左右。24例标本用10%甲醛充分固定,均无臀部外观畸形、外伤及手术改变,不影响相关数据的测量。

2.解剖学观察及测量为了排除观测者测量时造成的随机误差,每次测量都独立重复3次。尸体位于俯卧位,于标本股近侧和臀区进行解剖。测量指标:臀肌悬带嵌入股骨的长度;悬带的起点和股骨大转子尖之间的距离;大转子尖和第1穿动脉的距离及后者的分支与悬带的最近距离;悬带上缘与这些血管的距离;坐骨神经外侧缘与悬带上、下缘之间的最小横向距离(图1)。以坐骨结节最远测尖为标记,经过其下部的臀大肌前面纤维的踪迹融合于臀肌悬带。当股骨位于后伸体位时,测量其肌纤维与坐骨神经的角度,以此作为评估解剖学上切除臀肌悬带长短的指标。测量时将臀肌悬带与其附着物的方向视为平行。悬带到大转子间的距离与股骨方向平行。股骨长度以从大转子到股骨外上髁的距离为准。测量指标均经统计学处理。

3.统计学分析所有计量资料均采用均值±标准差(x珋±s)表示。所有测量指标均测量3次后取均值,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对所测量的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分析。

二、结果

臀肌悬带的长度为(8.68±0.80)cm;悬带的近侧端和股骨大转子尖之间的距离为(6.57±0.92)cm;坐骨结节后尖的臀大肌纤维和悬带近侧端距离为(5.56±0.71)cm;悬带近侧2/3末端与坐骨结节的连线与坐骨神经夹角为(42.2±1.35)°;坐骨神经外侧缘与悬带近、远侧端之间的最小横向距离分别为(2.93±0.56)cm和(2.30±0.42)cm。大转子尖和第1穿动脉的距离为(10.84±0.54)cm;大转子尖和第1穿动脉升支的距离为(8.77±0.58)cm;悬带近端到第1穿动脉的距离为(3.84±0.53)cm;悬带近端到第1穿动脉升支的距离为(1.78±0.93)cm。

三、讨论

任何术中因素都可能造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坐骨神经麻痹。这些因素包括手术创伤,牵开器的压迫,臀下血肿及椎骨狭窄恶化等[3]。解剖结构的变异也可能造成全髋关节成形术后的神经功能损伤[10]。但已有文献表明,尽管使用神经监视器,仍有约50%的神经麻痹是由不明原因造成的[3,5]。一些研究人员指出,这些无法解释原因的神经麻痹可能是由于术中情况不明时对坐骨神经的过度牵拉[5,11]。Hurd等[12]已经通过MRI定位的两个案例揭示了坐骨神经局部压迫性损伤一般发生在坐骨结节和臀大肌在股骨附着处之间的部分,并且通过对比在初次全髋关节成形术中是否切除臀大肌附着处的坐骨神经麻痹的发生率,发现切除此结构确实可避免这种压迫性损伤。同时,Gay等[13]也指出,臀肌悬带是一个经后侧入路的髋关节置换术中髋关节暴露时造成坐骨神经习惯性受压的重要结构。作者指出,当悬带完好无损时,坐骨神经受到的压力最大,但当臀肌悬带被切除到某一临界水平时压力会降低。因此,他们建议通过切除臀肌悬带来降低经后侧入路的髋关节置换术中髋关节暴露时坐骨神经麻痹的发生率。Isik等[8]指出,臀大肌是臀部重要的伸肌,完全切除臀肌悬带可能会改变臀大肌的附着特征,进而改变患者的走路姿态,切断悬带近侧端2/3就足以释放坐骨神经压力而不必完全切除。我们测量的国人臀肌悬带的长度为(8.68±0.80)cm,因此,切除约6cm的悬带便足以释放坐骨神经压力。臀肌悬带和坐骨神经和第1穿动脉,尤其是其上升段有密切联系,应该细心解剖周围结构以避免血管损伤。本数据显示,第1穿动脉距离臀肌悬带近端边缘仅有(3.84±0.53)cm,而到第1穿动脉升支的距离仅为(1.78±0.93)cm,由于这些动脉与臀肌悬带极为接近,解剖分离后者与周围结构时,就有被损伤的危险。综上所述,切断悬带近侧端约6cm就足以释放坐骨神经压力;第1穿动脉特别是其升支与臀肌悬带极为接近,解剖分离后者与周围结构时,应极为谨慎。本实验所测量臀肌悬带的相关解剖学参数,为国人解剖学数据提供了资料,使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解剖学特点及其毗邻关系,从而在临床手术中有助于通过切除臀肌悬带的措施来降低坐骨神经麻痹的发生率。

作者:徐高磊 韩秋霞 张振华 刘念 常成 单位:郑州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郑州大学临床医学七年2012级6班

被举报文档标题:臀肌悬带解剖学测量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yixuezazhi/jpxb/69379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