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医学生德育反思范文

医学生德育反思范文

时间:2022-11-14 11:38:41

医学生德育反思

〔摘要〕目前,我国医学生德育存在着资源整合不力、培育形式较为单一、培育方式不尽科学等问题。在读图时代背景下,图像的虚拟性、可建构性、情绪生发优长等特征提示教育者应善用图像,能弥补现有医学生德育之不足。同时,图像解读的经验性和不确定性则要求教育者致力于提升医学生读图能力,增强医学生对图像背后意识形态的鉴别力。

〔关键词〕读图时代;图像;医学生;德育

今天的图像不但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交流方式甚至行为方式,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和塑造着我们的价值和观念。如何巧妙合理地运用图像这种信息传递方式来提升医学生德育效果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医学生德育中存在的问题

1.1医学生德育资源利用缺乏合力“各方面力量、各种因素的有机结合,才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将期望的价值观内化为医学生的心理需要。医学生医德培育,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全社会形成‘全环境育人’的场域。”[1]目前,医学生德育工作者虽然已经普遍意识到德育资源利用的重要性,但在资源利用方面更多的却是被动的、无意识的,缺乏资源利用的整合意识和共享意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也缺乏行之有效的操作模式。例如在对网络宣传技术、宣传平台等媒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古今中外优秀传统医德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虽然德育工作者们会有意识地去运用其中某些资源来对医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但缺乏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的意识与能力,缺乏整体思维和协作能力,未能将单一的德育资源进行有效联合使用,以实现德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因而,医学生德育资源的利用并未真正融会贯通,形成合力。

1.2医学生德育形式较为单一我国医学院校在对医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已经意识到医德缺失的严重性和医德培养的重要性,并设立了相应的学科来加强对医学生的道德教育。但医学生德育的内容及形式比较单一,仅仅局限于相关学科的课堂讲授。这种在封闭空间中所开展的面对面的道德教育虽然有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使相应的知识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传授给学生,但是这种局限于课堂、局限于室内的形而上的、被动式的道德灌输忽视了学生日常生活的现实环境,忽视了环境对于人道德培育的潜移默化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2]不仅人的生存以一定的环境为依托,而且人的道德培育也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脱离了现实生活环境的道德教育即便在当下封闭的时空中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也只是一过性的,从长远来看,其效果往往没有现实环境的影响来得更具主动性、内在性和久远性。

1.3医学生德育方式不尽科学德育方法的运用是医学生德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目前我国医学生道德培育方式却不尽科学。在现有医学生德育中,教育者往往更加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记忆,忽视了道德辨析能力的培养,缺乏理论性和思辨性。以应试标准来考核学生道德是否达标的教育方式将伦理智慧变成了伦理教条,培育的是一种直线型、被动接受型的思维方式,而非发散型、主动批判型的思维方式。当今社会思潮复杂,其传播“总是趋向于隐藏自身的价值观,创设场景使个人融入其中,从而受到无形的熏陶和影响。视觉文化中图像、影像所呈现的视觉化效果则进一步增强了这种隐蔽性融入”[3]。抽象式、灌输式、记忆式的医德教育缺乏具象性、生活性、生动性,从而使得医学生在面对事物时,容易简单粗暴地对事件进行定义,而不会透过事物的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因而容易被一些不良社会思潮所裹挟,从而对医德教育产生怀疑甚至否定。纵观我国医科院校的医学生道德教育,不论是资源整合的不力,还是培育形式的单一或是培育方式的不尽科学,归根究底是因为现有医学生德育缺少。随着社会生活变化、时代进步而积极投入的新要素、新方式和新手段,未能与时俱进,从而致使大多数的医学生道德教育流于形式,无法唤起受教育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无法真正做到“入耳、入脑、入心”。读图时代下,图像作为人们观看和把握世界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人们价值和观念的形成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德育工作者应充分发掘、利用图像资源来开展德育工作,以弥补现有医学生德育之不足,提高医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2图像助力医学生德育何以可能

2.1图像的虚拟性和可建构性有助于医学生德育创建情境随着视觉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实世界越来越受到图像的包围和簇拥,这其中不仅包括反映现实客观存在的图像,还包括被视觉技术所建构出来的图像。鲍德里亚的符号虚拟理论认为,符号不再表征现实,甚至与现实无关。即是说,视觉技术高度发达之前的图像,是对现实的一种真实表征和再现,先有现实,而后才有对于现实的模拟。而现在的情况则完全颠倒,图像成为一种虚拟的,可被人为凭借主观意图进行建构的东西,不但被模拟的事物不是先前存在的,而且随后也不会跟随着模拟的存在而存在,但它却可以通过这种人为的建构来对现实世界及现实世界的人产生极大影响。图像具有虚拟性和可建构性,因而我们可以借由图像为医学生德育创建一种情境。通过情境的建构,一方面可以使医学生在入情入境的过程中亲历体验,反省和感悟,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激发情感,实现内省,完成对医学生的道德教育;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医学生将在情境体验中的所感所悟运用于真实的生活实践,从而真正做到课堂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2.2图像的情绪生发优长有助于弥补医学生德育情绪体验之不足图像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它的“眼球效应”,不仅引人注目,而且使人过目不忘。制造“眼球效应”的有效手段就是赋予图像某种情绪———图像本身所具有的或由图像欣赏所升发的情感因子,其格调不论是明朗的、温暖的还是阴郁的、冷漠的,都可以透过色彩、线条、构图的暗示来实现[4]。图像本身便伴有情感,观看图像不仅是视觉的调动,而且一切感官都被调动起来并深刻地相互影响。当前,针对医学生的道德教育大都局限于书本和室内,忽略了真实生活着的自然社会,这种封闭环境下的情绪体验是单一的、薄弱的、无色彩的。而图像的情绪生发优长恰恰可以有效弥补这一情绪体验上的不足,不论是被建构出来的图像,还是自然社会中原本存在的图像,都可以经由视觉刺激来传递一种情感、引发一种情绪,并且通过这种情绪的自然生发,不仅可以加深医学生对“医德”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和感受,而且有助于医学生在情绪体验中产生认同,并推己及人,在实践中也加以践行。

2.3图像意义解读的经验性和不确定性倒逼医学生德育进行改革图像是人类文明长河中重要的符号语言体系,是一种形式与意义共生的语言媒介,是一个浓缩的社会文明的象征体系。任何图像的传播必然有其主观的意图和目的[5]。图像本质上是由人创造的,其中必然富含了人类整体经验与个体意识的渗透传达,图像的力量就在于其传播信息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上。而且,由于个体经验、知识背景、所处环境等的影响,如果没有有效的语境信息补充与修正,就会造成图像意义解读的经验性和不确定性。图像虽然可以直观形象的展现事物的原貌,但通过技术手段的处理,图像可能成为歪曲事实的工具。而且因为图像的遮蔽性,使人们不易察觉其背后暗含的意识形态,再加之图像释义的丰富性和不确定性,很容易给社会上居心不良的人留下解读的空间和余地,导致图像传播者本来的意图被旁置,而被歪曲的意图则大肆流传,造成大众陷入集体无意识状态。当前,我们针对医学生的道德培育仅仅停留在理论灌输和应试记忆的层面,对其理性批判思维及道德伦理辨析能力的培养差强人意。因此,在面对图像如此大规模的传播及其解读上的经验性和不确定性时,医学生往往缺乏辨别能力,极容易被社会不良思潮所裹挟,这便对我国现有的医德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需要我们时刻警惕图像背后暗含的意识形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医学生的道德理性和读图能力。

3图像助力医学生德育如何可能

3.1巧用图像,整合医学生德育资源近些年医学剧的热播引发人们对医疗问题的广泛讨论。如电视剧《心术》《青年医生》等,都是以医疗为背景,将医生们的工作、生活经过艺术性的加工,以图像的表现形式来展示医生们的日常。通过这种展示,向观众树立了医者仁心的伟大形象,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在这些视频图像的观看过程中,“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角色均隐藏在具体形象之后,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因教育者的角色隐藏而充分激发”[6]。在针对医学生的道德教育中,我们可以以此为借鉴,巧妙地将图像与优秀的传统医德文化资源相结合来建构生活化的情境。例如,鼓励学生们以古代医学大家如孙思邈、张仲景等人所提倡的医德理念为主题,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工作进行创造性地加工编排,并借助社会上现代化的宣传技术和宣传平台、宣传资源将创作的医学情境短剧进行展示和表达。正如狄尔泰所说:“我们只有通过所有各种有关我们自己的生活和其他人的生活的表达,把我们实际上所体验到的东西表现出来,才能理解我们”[7]。通过这种情景的构建,让医学生在无形中有所表达,有所体会,有所感悟,并且将这种体会和感悟内化于心,既增强了医德教育对医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了医学生的参与感,增强了医学生对医德教育的认同感,同时也对各项资源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和利用。而且伴随着这些医学情境短剧的传播,实现了医学生德育资源共享,在社会范围内形成了“全环境育人”的场域,增强了医学生德育合力。

3.2以图像为载体,丰富细化医学生德育形式我们所生活的自然社会具有本源性,它作为一种显现的视觉景观,其表现形式是图像的、显性可观的,但其背后却蕴含了一种长期积淀而成的性格和气质。它是人类一切有意义活动的发源地,是人之所以存在的现实基础。有效的道德教育必须融入现实生活的自然社会才能实现。医学生德育工作者应该打破地域限制的樊笼,带领医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一方面可以让医学生在自然图像所营造的天然情境中去体验和感悟,从中收获一种关于生命、关于美好的感动和悲悯;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医学生得到充分放松,使他们的心理压力得到舒解,身心得以健康发展。建筑景观和人的精神面貌作为一种可视的图像也可以在无形中给予人力量,给人以情绪上的体验和情感上的升华。例如,南方医科大学在每个新学年开学之际,都会组织新生参观人体博物馆。通过对人体博物馆的参观,不仅使医学生对于人体的奥秘、对于未来所要从事的职业有了直观感性上的认识,而且,通过这种无声的展示和传达,也使得医学生自然的生发出一种职业的崇高责任感和敬畏生命、善待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生命观。用环境进行教育是教育过程最微妙的领域之一。因此,医学生德育工作者一方面应创建一个有利于学生思想健康发展的校园环境,用环境来感染人、熏陶人,使德育不再局限于书本和课堂,而是充斥于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自己所展示出来的精神形象、道德品质,要留意身边的人和事,通过实实在在的身边人和事的展示,达到对医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的效果,使德育不再是抽象的、形而上的,而是具象可感、充满生活气息的。

3.3以培养读图能力为契机,促进医学生道德理性发育视线中存在着复杂的意识形态。图像传播具有广泛性、大众性,其背后所暗含的意识形态极易被人们所忽视。“当视觉性成为当下文化的主因时,公共议题的呈现与建构也转向图像的表征途径,而且图像具有语言文字无法比拟的话语建构能力和社会动员力量,极易产生群体极化效应。”[8]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一方面有热血、有个性,另一方面其价值观也尚未完全形成,极易被社会上一些居心不良的人所蛊惑。因此,作为医学生德育工作者,首先应该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和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其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能够做到:关注社会思潮传播动态,洞悉社会思潮传播现状,合理引导医学生理性看待图像背后的事实真相;树立医学生对各种图像信息的批判性建构意识和批判性解读能力;培养医学生理性表达、正确发声的意识和能力,坚定医学生对于未来所要从事的医学事业的信心。例如对于网络上大量流传的关于医闹及医护人员为了防止人身受到攻击而全副武装的图像,医学生德育工作者一方面应主动带领医学生了解这些图像背后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使医学生对于事实真相有所把握;另一方面,对于图像中出现的政府、院方、患方、媒体等相关方面,医学生德育工作者要能够正确、客观、理性地加以分析,从而逐步引导医学生学会客观辩证地看待事件,坚定信仰,厚实能力。图像作为一种信息传达方式,有其显著优势,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将看不见的意识形态悄无声息地渗透到人们的思想观念中,但这并不意味着图像能够取代文字,成为医学生德育信息传递的主要渠道和方式。图像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以提高道德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而不能成为道德教育的主流,医学生们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提高终究离不开对文字语言的理解和对社会实践的参与。

〔参考文献〕

[1]尚爻.结合德育教育探索医学生的医德教育路径[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7,30(12):1537-1540.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

[3]毕红梅,吴明涛.视觉文化境遇中社会思潮的传播及引导[J].思想教育研究,2017(6):56-60.

[4]刘巍.读与看.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与图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193.

[5]朱永明.视觉语言探析符号化的图像形态与意义[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24.

[6]周琪.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图像化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16(10):11-14,90.

[7]狄尔泰.历史中的意义[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9.

[8]寇晓燕.网络图像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视域转换[J].教育评论,2017(4):76-79.

作者:张乐乐,肖健 单位: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医学生德育反思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yixuezazhi/jlyxzz/72364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