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血压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范文

高血压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范文

时间:2022-11-14 10:44:40

高血压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透析高血压的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及相关性。方法:纳入MHD患者280例,采集透析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进行辨证分型得出其中医证候规律,比较各证候的透析高血压患病率;比较不同透析情况下血压及证候分布情况。结果:(1)透析患者各中医证候的透析高血压患病率不同,其中湿浊证透析高血压患病率为79.7%,高于其他标实证候(P<0.05)。(2)1周透析2次的患者收缩压、脾肾气虚证及湿浊证患病率较1周透析3次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透析方式的患者其血压水平及证候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浊证是透析高血压的高危证候,临床上需注意湿浊证的透析患者的其血压情况。

关键词:血液透析;透析高血压;中医证候

高血压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MHD患者的高血压患病率高达90%,且血压达标率低[1]。高血压是MHD患者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disease,CVD)发生、发展与死亡的最重要危险因素[2-3],而CVD是MHD患者的首要死亡原因。高血压严重影响MHD患者的生存质量与长期生存率。临床研究发现MHD患者的中医证候具有一定的规律,但其与透析高血压的相关性上不明确。探讨透析高血压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相关性,可为中医药防治透析高血压提供一定的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1.1纳入标准规律血液透析时间≥3月,患者年龄≥18岁,能配合研究,病例资料完整、准确,可靠性强。

1.1.2排除标准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心衰等未纠正者,合并有感染、原发性及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病变、合并严重肝、脑和造血系统等原发疾病、精神病及一般状况较差者,肾移植术后者,资料不齐全者。

1.1.3诊断标准①MHD患者高血压诊断标准:参考王质刚主编第4版《血液净化学》:透析充分状态下,透析间期血压≥140/90mmHg[1](本研究以透前血压代表透析间期血压,透前血压不达标为透析高血压)。②中医证候标准:参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年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慢性肾衰竭中医证候标准,本虚证候有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标实证候有血瘀证、湿热证、湿浊证、风动证、水气证[4]。

1.1.4资料来源2016年7月—9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规律血液透析的门诊病人,收集其透析临床资料及中医证候资料。

1.2方法

1.2.1中医证候资料采集收集MHD患者某次透析治疗前的症状、体征及舌脉等情况,由专人根据观察表的内容,逐一询问,记录每个调查对象的情况,充分收集四诊信息,填写中医临床四诊调查表。根据慢性肾衰竭中医证型诊断标准,由2名主治中医师进行中医辨证分型。

1.2.2透析临床资料采集“原发病”“透析龄”“透析频次”“透析方式”等根据透析中心的“透析患者一般情况登记表”填写[透析频次分为1周透析2次的及1周透析3次;透析方式分为血液透析(HD)及间断接受血液透析滤过(HD+HDF)];“透前血压”为连续两周记录数据的平均值。

1.2.3统计学方法

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分层因素间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先作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则两因素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平ɑ=0.05。

2结果

2.1一般情况共收集病例280例。其中男174例,女106例;年龄18~87岁,平均(55.5±14.8)岁;透析龄3~240个月,中位透析龄24个月;原发病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有119例,糖尿病肾病84例,高血压肾损害37例,梗阻性肾病15例,多囊肾9例,狼疮性肾炎6例,其他或病因不详10例;合并高血压患者240例,血压正常患者40例,患病率85.7%;透析前血压达标的高血压患者有61例,总体达标率36.1%。

2.2透析高血压与中医证候的关系2.2.1MHD患者中医证候分布MHD患者本虚证分布依次为:脾肾气虚证(40.7%),气阴两虚证(28.6%),肝肾阴虚证(17.1%),脾肾阳虚证(7.1%),阴阳两虚证(6.4%)。标实证分布依次为:血瘀证(31.8%),湿热证(31.1%),湿浊证(24.6%),水气证(9.3%),风动证(3.2%)。

2.2.2本虚证与透析高血压的关系本虚证中,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的透析高血压患病率依次为69.3%、66.7%、66.7%、57.5%、50.0%。经卡方检验,不同本虚证的透析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3标实证与透析高血压的关系标实证中,湿浊证、湿热证、水气证、血瘀证、风动证的透析高血压患病率依次为79.7%、62.1%、61.5%、56.2%、44.4%。经卡方检验,不同标实证的透析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可见湿浊证的透析高血压患病率最高。

2.3透析与血压、证候的关系

2.3.1透析频次与血压、证候的关系在不同透析频次中,收缩压、本虚证及标实证患病率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周2次组患者收缩压较高;本虚证中,阴阳两虚证、脾肾阳虚证、脾肾气虚证进行1周2次透析的比例较高;标实证中,风动证、水气证、湿浊证进行1周2次透析的比例较高。但阴阳两虚证、脾肾阳虚证、风动证、水气证的病例较少,总体上,可认为脾肾气虚证及湿浊证患者较多进行1周2次透析。

2.3.2透析方式与血压、证候的关系在不同透析方式中,血压水平、本虚证及标实证患病率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

3讨论

MHD患者常常合并透析高血压,即使通过调整透析方案、加强超滤、联合药物治疗等措施后,其达标率仍较低。中医药治疗可能会有所帮助,临床上也有一些用中医方法治疗透析高血压的报道[5-7]。但目前仍缺乏对透析高血压中医病机、中医证候特点方面的研究。明确透析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对进一步开展中医药治疗透析高血压非常必要。本研究发现透析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本虚证依次为脾肾气虚证(40.7%),气阴两虚证(28.6%),肝肾阴虚证(17.1%),脾肾阳虚证(7.1%),阴阳两虚证(6.4%);标实证依次为:血瘀证(31.8%),湿热证(31.1%),湿浊证(24.6%),水气证(9.3%),风动证(3.2%);而总的证候以脾肾气虚夹湿浊证最为多见(13.9%),其次为脾肾气虚夹血瘀证(12.5%)。这一结果与慢性肾衰竭的病机及临床实际相符[8-9]。不同证候其透析高血压患病率不同。在本虚证中,脾肾气虚证的透析高血压患病率最高(69.3%),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标实证中,湿浊证的透析高血压患病率最高(79.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透析高血压患者证候仍是以脾肾气虚夹湿浊证最常见,与MHD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一致。因此,透析高血压的中医病机与慢性肾衰竭的病机仍是一致的,可以“脾肾衰败致浊毒瘀邪壅塞三焦”来概括,由于脾肾衰败,浊邪壅塞三焦,瘀血阻滞经脉,以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可发为头痛、眩晕,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本虚证的透析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湿浊证是透析高血压的高危证候,透析高血压的证候特点有别于原发性高血压[10]。

中医辨治透析高血压当以利湿、降浊为要。充分透析对控制透析高血压十分重要。我们发现在不同透析频次中收缩压、本虚证及标实证患病率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脾肾气虚证及湿浊证患者较多进行1周2次透析;但在不同透析方式中未发现血压及证候在组间有统计学差异。较多的透析频次主要增加小分子毒素的清除,而行血液透析滤过主要增加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在病机上,透析患者脾失健运,肾失蒸腾气化,二便失司,清浊不分,水湿积聚,形成湿浊之邪。“湿浊”亦为“湿毒”,因具有秽浊的特性,与慢性肾脏病晚期,由于排泄代谢废物如尿毒症毒素(包括尿素、肌酐、胍类、多肽类等)蓄积,水电解质、酸碱紊乱的特点相吻合。因此,脾肾气虚夹湿浊证有较高的透析高血压患病率可能与小分子尿毒症毒素的清除不充分有关。这提示我们在临床治疗上,对于湿浊证的MHD患者,需注意其血压情况;而且对于这部分患者,可建议其延长透析时间或增加透析次数。

作者:黎志彬1,林晓航2,王超1,何小泉1,汤水福1 单位: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2.广州中医药大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高血压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yixuezazhi/hljzyyzz/72362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