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建设局建设生态文明展示区实施意见范文

建设局建设生态文明展示区实施意见范文

建设局建设生态文明展示区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战略目标,按照“保护优先、永续利用,项目带动、重点突破,城乡统筹、整体推进”的原则,以良好的生态资源为基础,以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程为抓手,进一步强化生态资源保护,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加快建立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进程,努力把**市建成生态环境优越、生态产业发达、生态文化浓厚、人民和谐幸福的生态文明展示区。

二、总体目标

到**年,全市单位GDP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水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均达到和优于国家生态市创建标准。地表水水质功能区达标率达100%,城镇集中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8%。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5%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以上,城市气化率达90%以上。

到2015年,初步建成“六大体系”,即: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可持续利用的生态资源体系、和谐优美的生态人居体系、文明健康的生态文化体系、科学完备的管理决策体系和保障有力的生态支撑体系。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风景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展示世界一流的精品景区

遵循“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基本方针,实施环境(资源)整体保护战略,严格环境执法监管,不断强化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和文物资源保护。

1、加强生态资源和文物资源保护。重点抓好景区森林防火、古树名木及珍稀动植物物种保护、松材线虫等有害生物防治以及水土保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自然资源安全;开展景区文物古迹普查建档工作,及时抢救修复濒危文物,进一步挖掘恢复文化遗迹,大力开发具有**特色的物质和非物质旅游产品。

2、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景区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确保所有污水进入污水收集管网,污水处理系统正常运行。建立大气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切实加强对酸雨的监测预报。综合整治餐饮油烟,确保宾馆饭店和职工食堂的油烟净化设施正常运行。景区内实行“禁鸣”,严格控制交通和旅游噪声。加快固废处置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进程。对可再利用的固废进行分类回收,禁止在景区内焚烧、填埋垃圾。

3、抓好饮用水源管理。加强景区水源地保护和水库水质安全管理,根据饮用水源保护的要求,划定保护范围,竖立水源地保护标牌。制定和完善饮用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定期监测水源水质并备案,依法查处影响景区水环境的违法行为。

4、提升管理科技水平。进一步加强景区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维护,不断提高体系运行水平。加快构建以遥感技术、GPS全覆盖系统为核心的景区数字化体系,加强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古树名木保护等自动监控系统建设,不断提高森林资源保护的科技水平。

近期建设重点:

一是实施景区污水处理提升工程,加快温泉、天海和玉屏楼污水处理设施新、扩、改建工程建设,提高景区污水集中处理率和达标率。

二是实施景区生活垃圾及建筑垃圾转运网络工程,完善垃圾分拣房、游步道两侧垃圾池等基础设施,实现建筑垃圾及固体生活垃圾下山,取缔核心景区内生活垃圾焚烧点。积极推广生物降解处理技术,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水平。

三是实施景区资源保护提升工程,加强景区古树名木保护,加快松材线虫病防控设施、森林防火设施、核心景区防火水网、生态恢复与水土保持建设,不断提升景区资源保护和管理水平。

(二)加强**江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展示母亲河秀美风采

坚持开发式保护原则,在重点抓好**江中心城区段、**江山水画廊、月潭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同时,着力推进流域内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水土保持、污染防治等方面工作,保护好母亲河丰富的水资源和良好水质。

1、完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已建成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提高污水纳管率。加快在建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加快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及收集转运系统建设,提高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

2、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加快园区内排污管网、集中治污、集中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污水集中治理。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严格执行“环评”及环保“三同时”制度,把好新建项目环保准入关。

3、加强水资源保护及水土流失治理。加快骨干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提升生态用水调蓄功能,确保流域生态用水安全。积极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减少水土流失面积。实施有效的河道监管,严禁非法采砂,加快河道生态恢复。加强各类水库、水塘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及管护,合理调配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近期建设重点:

一是加快实施三江口至花山16公里、总投资120亿的**江延伸综合开发工程,建设湖边水利枢纽和花山坝工程,建设码头,营造景观水面,实现河道通航,带动两岸综合开发;拓宽疏浚河道,兴建防洪堤岸,使防洪标准近期达到25年一遇;同步建设发电、污水处理、供水等设施。

二是2009年底前,完善中心城区和休宁县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处理负荷大于70%。建成歙县─徽州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并投入运行。完成黟县污水处理厂工程项目建设。**年底前,各区县全部建成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及垃圾转运系统,并投入正常运行。

三是加快实施全市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到**年底,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67平方公里。

四是加快歙县南源口至深渡镇10公里的**江山水画廊开发工程建设。全力加强山水画廊沿线环境综合治理、旅游资源整合、特色景点开发。

(三)加强森林、水资源保护,展示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

坚持把保护好自然资源摆在突出位置,在有序开发利用的同时,全力抓好生态功能修复和提升,维护自然资源生态系统的稳定。

1、发挥林业生态主体功能。以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动力,以实施退耕还林、重点公益林、珍稀树种栽培、速生丰产林等生态林业项目建设为抓手,稳步提高森林质量,改善林种、林分结构,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到**年,各类经济林面积达140万亩,用材林单位面积蓄积量达4.6立方米/亩,林业产值超过50亿元,林业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

2、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加快**松材线虫病三道防线工程建设,坚决阻止松材线虫病侵入我市。加快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重点区域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等防火工程建设,将全市森林火灾灾害率始终控制在0.4‰以下。加强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和林地、湿地的保护管理,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3、严格城乡饮用水源保护。合理划定城乡饮用水源地,实施严格的环境监管,完善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措施。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突出重点、分布实施”原则,加强农村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4、保护和利用好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开发强度,控制基本建设用地规模,加强土地复垦,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加强地质灾害综合治理。科学制定矿产开采规划,划定矿产资源可采区和限采区、禁采区。从严审批矿产权,禁止在地质灾害重发区、易发区和环境敏感区开采矿产资源,加强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对已造成生态破坏和发生严重地区灾害的矿山实行限期整治。

近期建设重点:

一是加快实施松材线虫病三道防线工程,确保在规定时限内完成监测预警、检疫御灾、控灾减灾、科技支撑“四大体系”建设。

二是进一步调整林种、树种结构,全面巩固和提升退耕还林成果,加强全市540万亩重点公益林的保护、监测工作。

三是**年底前,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60处,解决18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四)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展示绚丽的城市魅力

坚持以文明创建为抓手,全力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和文明素质。

1、提高城市建设品位。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着力抓好城市建筑、市政道路、园林绿化、景观亮化等设施建设,确保城市整体风貌与**的自然山水、厚重文化和优美环境相协调、相融合,彰显精巧、雅致、徽韵、生态的城市特色。

2、强化城市大气环境监管。继续开展餐饮油烟污染专项整治,合理规划餐饮布局,规范建设油烟排放通道。加强城市建筑及道路运输土石抛洒管理,降低扬尘造成的大气污染。对交通沿线等环境敏感区的工业烟尘及二氧化硫排放实施专项治理,督促重点企业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加强机动车污染排放监管,继续开展并完善机动车尾气检测。确保大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100%。

3、加强城市水体景观保护。对流经城镇的河道及水体实施专项环境整治,禁止向河道倾倒垃圾,取缔沿河排污口,定期对水面漂浮物进行清理打捞,合理控制城市景观水体水位,严厉查处影响城市水体景观的违法行为。

4、严格城市噪声污染管理。严格执行建筑施工申报、审批、公示制度,组织开展噪声污染防治专项执法活动。加大对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交通噪声以及生活噪声的查处整治力度,进一步巩固城市区域噪声和交通噪声达标成果,确保城市良好的声环境质量。

5、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宣传。以文明城市创建促生态文明宣传,培育社区居民的生态文明观,引导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文明创建,弘扬绿色消费观,倡导绿色消费方式,培养符合生态文明的生活习惯,提升公众生态文明素质,使善待生命、善待自然的生态伦理观和生态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形成生态文明、人人有责的良好社会氛围。

近期建设重点:

一是巩固城市园林绿化成果,完善市政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亮化美化水平。在城市景观照明、道路照明及户外显示屏中推广应用新型高效节能照明设备。在餐饮、工业等行业积极推广使用液化气,不断提高城市气化率。

二是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整治城市脏、乱、差现象,严厉查处损害城市文明形象的违法行为。

三是深入开展环保专项执法行动,及时查处城市居民反映的烟尘和噪音等环境污染问题,切实保障居民的环境权益。

(五)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展示优美如画的田园风光

坚持以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创建为抓手,全面提高村镇环境综合整治水平,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1、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逐步建立农村垃圾“组保洁、村收集、镇(乡)中转、市(区)处理”的四级生活垃圾集中收集与运转处理体系。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逐步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加强农村秸秆焚烧的监管,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效率。切实加强农村地区工业污染监管,防止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

2、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科学划定畜禽禁养区、限养区,推进养殖业废弃物利用,重点推广农村沼气,建立农牧循环模式,加快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利用。有效控制大型畜禽养殖场(区)环境污染。新、扩、改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对不能达标排放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实行限期治理。

3、切实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控制肥料面源污染,促进农业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加快实施病虫绿色无害化防控和专业化防治工程,大力提倡使用生物农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农药及其技术。

4、加强农村生态示范创建工作。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千村百镇”示范工程,积极开展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及时总结推广创建工作的成功经验和模式,充分发挥生态示范点的典型示范作用,逐步建立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近期建设重点:

一是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转和处置网络建设。到**年,50个乡镇因地制宜建设完成垃圾集中处置设施及镇域范围内的垃圾收集转运系统,150个行政村建立垃圾收集转运系统。

二是积极开展农村生态示范创建工作。到**年,力争创建国家和省级环境优美乡镇30个、国家和省级生态文明村50个。

三是积极推进农村沼气工程和有机肥加工基地建设。到**年,建成3.8万口农村户用沼气设施、5个大中型沼气综合利用工程、30处农村养殖大户中小型沼气工程。新建、扩建以畜禽粪便为主要原料的有机肥加工厂,探索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新途径。

(六)加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建设,展示科学发展新态势

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加快建立完善的生态经济体系。

1、加快建立以低碳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体系,提高我市经济园区和主导工业的节能减排技术水平,淘汰落后产能及工艺,减少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坚持以天然气、太阳能、沼气、水电、秸秆气化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为重点,不断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促进能源结构低碳化、清洁化。积极发展具有低碳经济特征的新兴产业群,大力提高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提高信息、金融、文化、物流、旅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比重,促进经济模式向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益方向转变。

2、大力提升优势支柱产业。加快以**经济开发区为龙头、各区县经济园区为支撑的经济园区建设。以推进**市循环经济园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依托区位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构建集中度大、关联性强、污染排放少、经济效益好的产业体系;引导资源、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集聚,大力发展现代旅游、特色文化、新型印刷包装、新型精细化工、绿色食品精深加工、茧丝绸服装、机械电子、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

3、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优化区域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加强茶叶、竹木业、油茶、蚕桑、果蔬、中药材和养殖业等特色主导产业基地和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基地建设,推动特色产业规模的扩张和效益的提升。加快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改项目的实施,培育和壮大一批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

4、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以推动乡村旅游为重点,借鉴和引进先进的生态旅游理念和管理模式,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生态旅游区。进一步突出乡村旅游在生态旅游中的地位,巩固和发展业已形成的环**乡村旅游圈、沿**江乡村旅游带、古徽州乡村旅游片三大板块和景区依托型、农事参与型、文化体验型、休闲度假型四大类型,把乡村旅游打造成**市旅游经济的新亮点、新卖点和新增长点。

近期建设重点:

一是以发展低碳经济为目标,结合环境资源容量和经济发展需求,研究制定我市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出台相应的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

二是加快**市循环经济园建设,配套完善园区排污管网、集中治污等环保基础设施。

三是积极推进茶叶经济“双十工程”项目建设,依托十大龙头企业,建设十万亩高效生态茶园。

四是积极开展以优秀旅游乡镇、旅游专业村、星级农家乐创建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示范点创建工作,不断壮大乡村旅游规模和提升乡村旅游档次。

(七)加强交通干线生态屏障建设,展示**交通生命线的勃勃生机

着力推进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以及国省道等交通干线的生态保护和建设,使其成为展示我市良好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窗口。

1、加强交通干线沿线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进已建成的交通干线以及乡村公路的绿色生态建设,在沿线可视范围内,实施严格的自然生态管护。严禁在25度以上坡地开垦种植,开荒毁林。建设沿线生态护坡及复绿工程,积极美化、绿化沿线两侧的荒山、丘陵及裸露山体,沿线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

2、加强在建交通项目环境监管。对在建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交通建设项目严格执行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配套建设的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绿化工程未达标的工程,不得验收。

3、规范沿线城镇及乡村建设。加强沿线城镇、村建设规划,规范农村居民住宅建设,突出地方特色,以徽派建筑为主逐步统一建筑风格,严格道路两侧的建筑规划管理和控制,建设一批具有典型示范的农民新村。落实沿线城镇及农村居民垃圾处置措施,减少沿线城镇及乡村垃圾污染,杜绝产生“白色污染带”现象。

近期建设重点:

一是加强已建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沿线的生态恢复和治理工作,严格执行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措施,消灭沿线荒山和裸露山体。

二是切实加强在建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的生态保护,将交通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三是加强对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沿线工业烟尘排放和秸秆焚烧的监督管理,确保交通干线环境优美。

(八)加强西递、宏村等景区景点环境综合整治,展示旅游、文化、生态三位一体的新水平

持续开展全市各旅游景区景点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一步规范景区景点环境管理秩序,确保合理开发利用。

1、科学编制旅游景区总体规划。本着突出地方特色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着力抓好旅游景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并将景区生态环境保护纳入规划。

2、加快景点景区生活污水、垃圾处置设施建设。进一步抓好生活污水处理工作,严禁废水直接排入景区河道;禁止乱堆乱倒生活垃圾,确保垃圾定期收集、统一运出景区,进行无害化处理。

3、严格旅游资源开发项目环境监管。加强景区旅游资源开发项目的环境管理,对新建、改建、扩建的旅游开发项目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从源头防止和控制项目开发对景区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破坏。旅游景区的开发,应保持原有自然风貌,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破坏或擅自开发旅游资源。

近期建设重点:

一是加强太平湖景区开发与保护,在推进中心湖区、乌石湿地景区、黄金群岛景区、平湖三峡景区、太平史韵景区等5大景区开发建设的同时,加强景区范围内森林植被资源、水资源保护和水土流失治理,提升水环境质量。进一步加强以牯牛降、齐云山等为代表的自然风光型景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二是加强以西递、宏村、屯溪老街等为代表的古村落(街)旅游景区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加强古村落(街)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使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实施古村落生态水系整修和水口园林恢复工程,使之形成完整的生态水系和水口园林景观。

三是到**年,各旅游景点景区内淘汰、禁用以原煤为燃料的锅炉、茶炉及大灶,全面使用太阳能、电能、液化气、沼气等清洁燃料。

四、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大目标执行力度。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思想观念和指导思想,使生态文明成为一种信念、立场和自觉的行为方式,进一步增强建设生态文明展示区的信心和决心。在生态文明展示区建设中,不断提高完成指标任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强化组织保障,完善目标考评机制。加大领导和统筹力度,形成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市、县(区)分级实施,上下良性互动,各部门协调配合的推进机制。积极建立目标考核机制,按生态文明展示区创建职责要求,严格工作督查和考评。

(三)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投入保障机制。积极创新融资机制,通过政府筹划、市场运作、多方筹集等形式,搭建融资平台,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为生态文明展示区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和物质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