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科技人力资源共享范文

科技人力资源共享范文

科技人力资源共享

科技人力资源作为科学技术“活”的载体,其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科技研发工作,所以通常被叫做科技研发人员。对这一资源的共享包括组织内部共享和组织外部共享,本文将从组织外部共享角度研究科技人力资源共享的组织支持体系。在实践中科技人力资源的组织外部共享通常采取合作研发、技术转移和技术联盟等方式。实现这些方式的组织模式多种多样,本文在已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一种网络组织模式,实现对科技人力资源的组织外部共享的有效支持。网络组织是出于市场竞争﹑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分担研发成本和分散经营风险﹑企业管理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1],网络组织是由于不同利益主体的多边互联、互利和合作完成共同的价值目标而组成的网状结构,其不同于传统的科层组织结构,具有独立性、灵活性、互利性、资源共享性和多变性[2]。资源共享是网络组织建立的主要目的。在网络组织一般理论的基础上,充分认识科技人力资源的特点,我们认为实现科技人力资源共享的网络组织的构成要素有:共享网络目标﹑共享成员及其创新能力和共享意愿﹑支持网络组织的技术﹑网络组织的管理手段。

一、科技人力资源共享的网络组织模式设计。

(一)科技人力资源共享的网络组织构建框架。

根据上述分析,构建科技人力资源共享型网路组织包括四个阶段模型,即共享网络目标的确定﹑共享伙伴选择﹑共享网络组织结构与平台的设计开发和共享网络组织的运行与反馈(见图1)。其中共享伙伴选择和共享网络组织结构与平台的设计开发无疑是构建这一组织模式的核心活动,所以将对这两个子活动系统进行深入的分析。[论文格式]

(二)科技人力资源共享伙伴的选择。

共享伙伴可能是来自相同或不同行业的具有优良的科技人力资源和科学技术的企业;也可能是致力于不同研究领域,拥有高尖端研发设备,具备一定研发能力的科研院所;或是拥有并不断培养高级人才,相应具备卓越的科研能力、理论创新水平的高等学府等等。所以共享伙伴的选择过程是:首先,通过科技人力资源状况识别与评估过程,初步确定伙伴选择范围,建立候选伙伴集,在此基础上,依据大量信息和专家经验,制定准确、合适的伙伴评价指标,构造适当的评价体系,利用模糊多指标评价方法对候选伙伴进行综合评价,最终实现共享伙伴的选择。影响科技人力资源共享的网络组织共享伙伴选择的因素很多,虽然依据不同科技人力资源需求类型,评价侧重点不同,但根据网络组织构建目的和各组织参与合作共享的宗旨,可确定在评价过程中主要是针对成员组织所具备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组织科技人力资源状况及科技人力资源素质进行评价。另外还应对组织的科技协作能力以及参与合作共享的意愿进行评价,因为不具备科技合作能力的成员组织同样难以构建稳定高效的网络运行体系,同时合作共享意愿不强的组织也会影响网络组织的稳定运行。

(三)科技人力资源共享的网络组织的组织结构及共享平台设计。

在共享伙伴选定以后,就得进行网络组织的详细设计,包括组织结构和共享平台设计。

1.科技人力资源共享型网络组织的结构。

在明确上述各项设计内容的基础上,建立科技人力资源共享型网络组织的结构框架(见图2)。

在科技人力资源共享的网络组织运行过程中,必需要建立各项功能机构,以利于执行共享合作协议,具体而有效地开展共享成员组织之间的科技人力资源共享活动。一般来说,科技人力资源共享的网络组织运作的功能机构由两层构成,即在微观﹑底层上按照具体的科技人力资源共享需求和合作共享项目及目标的不同组建一个或多个科技人力资源合作共享团队,形成相应的科技人力资源共享体系,以不同的共享方式实现科技人力资源在拥有者与需求者之间的共享;在宏观、高层上由相应的共享成员组织共同参与建立的高层管理机构,负责整个科技人力资源共享的网络组织内部的协调工作。在实现科技人力资源共享的过程中,科技人力资源共享的网络组织需要建立一个科技人力资源共享平台以支持和配合科技人力资源及其拥有知识的转移、获取、应用及创新等共享合作活动的开展。

2.科技人力资源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开发。

科技人力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和开发主要涉及以下运作环节:利用各项网络服务器传递每个成员组织相应提供的科技人力资源信息及科技人力资源所拥有知识中能够编码化的知识;通过共享平台内部各功能子系统的有效运作,实现网络组织成员之间科技人力资源的需求匹配及科技人力资源编码化知识的加工、处理、检索、传递及应用;最终通过相应的人工传输或网络传输,直接指导每个知识合作团队的实践活动。这些运作环节共同构成科技人力资源共享平台完整的体系结构

二、科技人力资源共享型网络组织的协调机制。

科技人力资源共享平台的开发与建设,只是为成员组织之间实现科技人力资源及知识共享与创新提供基础平台环境。此外,还需要有配合支持整个网络组织运行的协调机制的设计与实施才能最终实现网络组织的构建及运行目标。在科技人力资源共享的网络组织中,协调主要强调:协调并配合科技人力资源共享平台的有效运行;通过激励机制、共享文化培养等方式协调各成员组织之间共享合作关系,支持科技人力资源及知识共享创新共享合作活动的开展,促使科技人力资源共享的网络组织中的每个成员能够采用最有效的目标优化方法,与其他成员组织一起为达成网络组织的共同目标而努力。协调主要涉及网络组织结构层次﹑网络目标分解层次以及具体执行层次的内容。据此,科技人力资源共享的网络组织的协调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内容,即前向协调和后向协调。

(一)科技人力资源共享的网络组织的前向协调。

科技人力资源共享的网络组织中的前向协调,强调在网络组织构建过程中根据成员组织之间差异,以及可能出现的矛盾、冲突,事先设计合理的机制,对科技人力资源共享的网络组织的整体运作及每个成员组织的合作行为加以协调管理。本文认为科技人力资源共享的网络组织的前向协调机制如表1所示[4]。

(二)科技人力资源共享的网络组织的后向协调。

与前向协调机制不同,科技人力资源共享的网络组织的后向协调着眼于发现并解决网络组织运行中已存在的、需要协调的问题或冲突。强调事后反应,即是一种被动型﹑反馈模式的协调[5]。后向协调机制应包含发现问题、问题分析及解决问题三部分,可用协调/冲突解决模型加以描述(见表4)。科技人力资源共享的网络组织中不可避免地要处理大量的、共享伙伴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必须首先对其进行全面、正确的形式化描述,并且在科技人力资源共享的网络组织整个生命周期中加以有效地维持,以减少相互之间出现冲突的次数,从而降低协调工作量。为此,必须建立一套关系模型来形式化表示成员组织之间的、层次化的依赖与制约关系,并保证科技人力资源共享的网络组织实际运行过程符合此关系模型。在实际工作中,以科技人力资源共享的网络组织的组织模型、过程模型和科技人力资源共享需求模型作为关系模型的主要输入。一致性检验可判断信息采集模块提供的数据和信息是否满足关系模型的要求,是否满足科技人力资源共享的网络组织的最终目标要求,根据关系模型的描述工具不同,一致性检验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其目的在于发现科技人力资源共享的网络组织中的问题和冲突,从而确定协调内容和范围。一致性检验发现待协调问题之后,进入并启动协调/冲突解决模块。在此,将根据协调问题的不同层次和内容,采用不同的协调方法进行协调,并在协调不成功的前提下,给出最终解决方案。任何协调/冲突解决都需要一些基本知识支持,包括协调的一般规律,冲突解决的程序和原则以及一些成功的协调实例等,在此可以收集、整理有关知识并加以形式化表示后形成知识模型,为新的协调/冲突解决提供有效的支持,以提高协调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