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新民主主义理论研究:二次革命论范文

新民主主义理论研究:二次革命论范文

时间:2022-08-29 04:05:49

新民主主义理论研究:二次革命论

二次革命论”和新民主主义论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革命时期提出的关于革命发展的两个革命理论。“二次革命论”是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初期所提出的观点,一般以陈独秀于1922至1924年发表的《资产阶级的革命和革命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两篇文章为成立标志;新民主主义理论是党在革命奋斗并日益壮大成熟的过程中提出的革命理论,其形成与发展以1939年发表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和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为标志,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民主主义理论是对“二次革命论”的扬弃与发展,下面就对二者之间的异同点进行具体分析。

一、“二次革命论”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相同点

1、革命的对象问题。一方面,陈独秀在中共二大上提出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半殖民地,一方面因为工商业受外力之阻碍不能充分发展,资产阶级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革命势力,一方面又因为贵族军阀受外力之卵翼而存在,所以不能形成一个纯粹的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国民革命含有对内的民主革命和对外的民族革命”[1]由此可以看出,陈独秀对革命对象都有着自己比较明晰的认识,即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另一方面,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提出:“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两方面”,并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我们要革除的,就是这种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政治,旧经济和那为这种旧政治、旧经济服务的旧文化。”[2]从这句话也可以看出,在哲学角度上论述了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所以在革命对象这个论点上,陈独秀与的观点基本一致,而值得注意的是,进一步提出中国资本主义分为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应加以区分对待。

2、革命阶段的认识。陈独秀在为中共二大起草宣言时明确提出中国的革命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段是大和小的资产阶级对于封建军阀之民族主义的斗争;第二段是新起的无产阶级对于资产阶级之社会主义的斗争。”[3]即先进行民主革命后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陈独秀所勾画出的两个历史阶段为之后对于革命阶段的研究奠定了基础,遂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写到要先建立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3、革命的动力问题。在动力问题上,陈独秀和都对当时社会各阶级状况和组成部分进行了分析,陈独秀认为工人阶级是革命的重大动力,在《中国国民革命运动中工人的力量》中他说到工人阶级是最革命的阶级,受帝国主义、国内军阀、资本家三重压迫,对其来说革命是唯一出路。农民阶级占全国人口大多数,是国民革命的一大动力,同时,民族资产阶级也是革命动力之一,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则为“间接促成革命的一种动力”。而在动力的确定上与陈独秀的观点大体一致,但对此进行了应有的继承和更富创造性的发展,具体方面会在不同点中进行阐述。

4、资本主义发展问题。列宁曾指出:“同社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是祸害,但同中世纪制度、同小生产、同小生产涣散性引起的官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则是幸福。”“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4]其新经济政策所主张的用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的观点,对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陈独秀和在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认识上也存在着共识,他们都认为要改变小生产占优势的封建社会经济结构,就需要发展资本主义。陈独秀在《我们不要害怕资本主义》一文中指出资本主义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要阶段,要积极迎合其到来。也认为虽然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但不会没收其他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由于中国本身经济比较落后,民族资本主义也不能真正意义地操纵“国计民生”,所以不能限制部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可见,二者在这个问题上都看到了资本主义的进步性和革命性,对于中国整个革命历史进程来说,是正确的。

二、“二次革命论”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不同点

1、领导权问题。陈独秀在1925年《我们如何继续反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提出“工人阶级在反帝国主义的争斗中,不但要拥护自己的利益,而且对于小资产阶级及农民,都要明确他们的利益,考察他们情形,竭力引导他们到反帝国主义的争斗中去”,这句话即表明无产阶级在国民革命的过程中起的是“引导”的作用,与此类似的论断还有“共产党取得政权,乃是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事,在国民革命时代,不会发生这类问题。”但要考虑到的是,陈独秀所提出的时期正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时期,国民党和共产党所进行的“党内合作”,即共产党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所以陈独秀如果作出工人阶级领导革命的言论在当时的背景上是不合适的。确实,陈独秀也曾对革命形势作出过正确的估计,1926年6月他的《革命的上海》一文中就主张只有在工人阶级领导下才能取得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但陈独秀并未始终坚持这一正确观点。与之相比,在他1925年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这篇文章中,对无产阶级的优点进行了分析,坚定地认为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运动的领导力量,“工业无产阶级人数虽不多,确是中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做了革命运动的领导力量。”[5]同时,也分析了无产阶级之所以领导革命的原因,第一是工人非常集中,第二是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三重压迫,斗争的欲望最强。而对于资产阶级不能领导革命的原因,也早已认识到由于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导致民族资产阶级固有的软弱性。因此,新民主主义论以中国无产阶级的优点论证了其领导地位,并进一步阐明了领导的原因和方式,即“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相比之下,对领导权的认知比陈独秀更加明确,也更加准确。

2、革命的性质问题。前文提到,陈独秀在《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中提到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国民革命,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革命,其革命性质是民主革命。从这个角度上看,陈独秀并没有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歧点,而指出中国革命的性质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遂二者在对革命性质的理解上有着偏差,同时新民主主义理论在这方面也是对“二次革命论”的进一步发展。

3、对革命动力的认识。“二次革命论”过度重视资产阶级,轻视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农民居处散漫势力不易集中,文化低生活欲望简单易于趋于保守”,“资产阶级的力量究竟比农民集中,比工人雄厚”,从而认为工农阶级在革命中“只是重要分子而不是独立的革命势力”。新民主主义理论在继承了“二次革命论”中对革命动力分析论断的基础上,对动力的认识也更为成熟和理性。其一方面体现在对无产阶级力量的正确认识,认为无产阶级最具革命性,“中国的无产阶级除了一般的无产阶级的基本优点,即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富于组织性纪律性。”[6]另一方面体现在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有了进一步的分析上。认为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既由于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受二者的束缚和压迫,所以可成为革命力量之一,但又因不能完全在经济上失去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关联,而产生的阶级特有的软弱性和不彻底性,所以新民主主义理论主张对于民族资产阶级要采取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以应对其进步与妥协的两面性。

4、对革命前途的认识。陈独秀在中共二大宣言中指出:“民主革命成功,幼稚的资产阶级便会迅速发展……无产阶级便须对付资产阶级,实行与贫苦农民联合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二步奋斗。”联系之前“二次革命论”和新民主主义论在领导权上的分歧,将陈独秀对革命阶段的认识具体化,就是在国民革命成功之后,建立起一个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国家,此过程中,工人阶级积蓄力量,并视国内实际情况和国际形势,在一段时期后,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再建立起自己的政权。由此看出,陈独秀对于国民革命的前途认识是非常不清晰的,并没有认定国家最终进入社会主义这一前途。而在革命阶段上的观点是对其所做的重要发展,将无产阶级的领导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并坚定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建立后走社会主义道路,认定中国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且要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所以,二者的区别在于,“二次革命论”主张在两次革命之间有一个资本主义独立发展时期,而新民主主义理论主张发挥无产阶级领导作用,先建立起过渡作用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再逐步转向社会主义。总之,“二次革命论”虽然存在缺陷,但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幼年时期在中国革命道路上的不断摸索,通过以上对“二次革命论”和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比较研究,可看出二者之间的关系,前者为后者奠定了基础,后者则对前者继承并发展,进而成熟。因此,在辨析二者的问题上,应以客观、全面的视角看待其在我党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作者:李侨峰 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新民主主义理论研究:二次革命论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xzgl/xmzzylw/67828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