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马克思主义人口问题与社会发展研究范文

马克思主义人口问题与社会发展研究范文

时间:2022-03-04 11:01:00

马克思主义人口问题与社会发展研究

摘要:

马克思主义人口问题与社会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国家的人口理论都是为本国的社会和经济服务的,并且是该国制定社会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人口理论,对于建立我国的人口理论体系,解决我国的人口发展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战略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人口问题;社会发展

一、引言

马克思主义人口问题与社会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并没有在专门的著作中系统论述过人口理论,但在许多著作中已经精辟地描绘了人口理论的基本观点。因此,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为指导,切实掌握和领会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精神实质,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认真研究我国的人口现象、人口问题、人口政策和人口规律,逐步建立起我国的人口理论体系。

二、人口的存在和发展是由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

(一)人口问题归根到底是社会问题1.人口是社会活动的主体马克思指出“: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是社会内部分工的物质前提。”①没有一定数量的最低限度的人口,就不会有人类社会,而人类社会能够存在和发展,又必须以一定形式结合起来,组成人类社会。所以,自有人类社会以来,一定数量的最低限度的人口就是进行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基本前提。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充分证明,一定数量的人口以及由此形成的一定的人口密度,是进行社会物质资料生产内部分工的必要条件。2.人们总是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马克思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①人类在取得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必然要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便构成了社会的生产方式,这种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就制约着整个社会的生活。人们在这种生产方式下共同生产和共同生活。因此,人类的存在、婚姻制度、家庭关系以及由此而来的人口增殖,都是和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相适应,由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所决定。3.人口的发展受到多重因素影响人口的发展要受到由生产方式所决定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教育程度、医疗卫生条件、国家的政策法令、意识形态、宗教信仰以及传统习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人口现象和人口问题归根到底是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人口规律是受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社会规律和历史规律。因此,在研究一定社会形态的人口现象、人口问题和人口规律时,必须从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出发,把它们放到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去考察。

(二)人口的发展可以促进或延缓社会的发展人口对社会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斯大林指出“:人口的增长不是而且不可能是决定社会制度性质、决定社会面貌的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但是“,人口增长对社会的发展有影响,它促进或者延缓社会的发展。”②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社会力量,但一定数量的人口、人口密度和人口增长又是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我们既反对人口决定论,也反对把人口因素排除在社会生产之外。要把社会推向前进,主要依靠发展物质资料生产,但同时还必须有人口的发展,因为人口的增长对社会的发展有影响,它能促进或者延缓社会的发展。人口过于稀少的国家和地区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在其他条件大体相同的情况下,人口过于稀少的国家和地区,由于人口数量少、密度小,因而劳动力不足,影响对自然资源和社会财富的开发利用,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适当鼓励人口增加,将有利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反之,如果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口众多,增长又快,再加上经济不发达,技术落后,就会给整个社会带来就业、吃饭、居住、教育、医疗和社保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只有当人口增长同物质资料增长相适应,才能促进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

(三)不同社会形态下相对人口过剩的性质是不同的绝对人口过剩是指人口比生活资料绝对过剩,在一定时期会出现无法养活的人口,其原因是人口增长快于生活资料增长。相对人口过剩分为两种:一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劳动人口相对资本需求显得过剩;二是在一些国家中出现的劳动人口相对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程度显得过剩。而资本主义相对人口过剩的性质和资本主义以前相对人口过剩的性质是不同的。马克思指出“:现在,人口的过剩完全不是由于生产力的不足而造成的;相反,正是生产力的增长要求减少人口,借助于饥饿或移民来消除过剩的人口。现在,不是人口压迫生产力,而是生产力压迫人口。”③资本主义的相对人口过剩属于生产力压迫人口的性质,资本主义以前的相对人口过剩属于人口压迫生产力的性质。我国目前人口问题的性质就是属于人口压迫生产力的类型。

三、社会生产是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的统一

(一)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的区别与联系恩格斯指出“: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④把人类自身生产纳入到社会生产之内,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思想。马克思主义既然把人类自身的生产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提到应有的位置上来对待,这就要求我们无论是进行理论研究,还是指导社会生产的实践,都必须充分估计到两种生产所处的地位和作用。1.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的区别两种生产都是以人为主体的,它们都是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延续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但是两者性质不同,物质资料生产是生产满足人类生存需要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人类自身生产则是生产新的生命,它们任何一方都不能代替或者包含另一方。二者谁也离不开谁,谁也不能单独存在。2.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的联系两种生产都存在着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双重关系,但又各有特点。物质资料生产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下进行的,反映了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的联系。人类自身生产是在一定的婚姻家庭关系下进行的,反映了生育现象和婚姻家庭关系的联系。两种生产虽然各有不同之处,但是两者有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自觉地运用两种生产的理论,才能切实解决好人口问题。

(二)人口增长必须同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相适应1.任何社会生产方式下的两种生产都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马克思指出“:这种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决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所取消,而可能改变的只是它的表现形式,这是不言而喻的。”①在任何社会方式下,人口增长同物质资料生产也必须按比例发展,如果不按比例发展,就会形成人口过剩或物质资料生产过剩。我们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总的贫富程度,主要也是看按人均的社会总产品和按人均的国内生产总值,而这些只有通过两种生产之间的比例关系才能说明。人口增长同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都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其中是以人口增长同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部类生产的比例关系最为密切和最为重要。2.人口增长同物质资料生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人口发展的科学依据无论社会生产方式发生什么变化,两种生产的内在联系都不会受影响。两种生产各有其自身的独特运动的连续性,又有共同的连续性。这就是各个社会共有的人口规律的客观基础。当然,在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下,它的作用形式和实现程度是有所不同的。我国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对人口问题在认识上的片面性,违背了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口发展的客观要求,致使人口增长同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严重脱节,这个教训是应当汲取的。

(三)两种生产相适应地发展是社会主义人口再生产的核心内容在资本主义社会,人口增长同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是在竞争和无政府状态规律的强制作用下,使无产阶级遭受失业和贫困化之苦,自发地进行调节来实现的。这是资本主义社会无法避免的历史事实,因为在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情况下,无论是物的生产还是人的生产都不能自觉地按照社会需要进行控制和调节。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两种生产的相适应是在社会经济科学发展规律的作用下,沿着有利于满足社会总人口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自觉地进行控制和调节的。正如恩格斯所指出“:如果说共产主义社会在将来某个时候不得不象已经对物的生产进行调整那样,同时也对人的生产进行调整,那末正是那个社会,而且只有那个社会才能毫无困难地作到这点。”②两种生产相适应地发展是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规定。社会主义国家要保证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就必须实现两种生产相适应地发展。同时,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为实现两种生产相适应地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客观基础和条件。1.两种生产相适应地发展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必然要求。要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就要求人口增长同经济发展必须保持相适应的必要的比例关系。这个比例关系是国民经济活动不可忽视的重要比例关系,也可以说是基本的比例关系。它决定着社会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一切主要过程,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存在和发展。否则,就不能保证人民生活的需要,更不能在发展物质资料生产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各个不同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人口数量、人口密度和人口增长的速度是不尽相同的。有的国家可能需要人口增长快一些,才能使两种生产相适应地发展;有的国家可能需要人口增长慢一些,才能使两种生产相适应地发展。在这个问题上,要从具体的国情出发,不能强求一致。

四、人类自身生产的本质属性在于社会性

(一)婚姻家庭制度是人类自身生产的社会属性人口增殖同动物的繁殖是根本不同的,人是社会的人,绝不是独立于社会之外的人。婚姻家庭关系属于社会生产方式下社会关系的范畴,人类的生育现象和婚姻家庭关系是统一的。人类自身生产的自然属性也只有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婚姻家庭关系下才起作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比如,二战之后,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资本需要的是具有较高文化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劳动力,一般家庭培育子女的费用加重,就业妇女深受生育即失业的威胁,再加之社会意识和习惯风尚的演变,使这些国家出现了人口增长日益缓慢的趋势。

(二)人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对立统一体1.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的情况下,人作为消费者的一面往往显得很突出。人的一生主要是生产者,因为人的一生生产的物质财富是大于本人的消费,整个社会的生产总是大于消费总量,不然人类社会就不能前进,也不会发展到今天。但是,在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还比较低的情况下,人们作为消费者的一面就显得很突出。人们生产的东西,除自身消费和抚养家人外,能够提供给社会的剩余产品并不多。这是因为人作为生产者是有条件的,人要成为现实的生产者,必须同生产资料相结合,必须受年龄、身体、知识和技能等条件的限制。而人作为消费者是无条件的,所有活着的人口都是生活资料的消费者。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不仅要有生存资料的消费,而且还要有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的消费。所以,人口必定是消费者,却不能说消费者必定是生产者。2.不能片面地夸大人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作用。一是不能片面夸大“人多是好事”的作用,看不见人多消费也多、困难也多的事实,结果有可能发生人口失控;二是不能片面夸大“人多是坏事”的作用,看不见人多生产也多、创造财富也多的事实,结果有可能造成不适当的限制人口。以上两种片面性,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是不利的。3.人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统一的,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片面地强调任何一个方面。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下,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所能吸收的劳动力数量总是有一定限度的。同样,在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下,人作为生产者能够生产多少生活资料来满足多少人的需要,也有一个限量。因此,这就要求劳动适龄人口的增长应与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相适应,要求总人口的增长应与生活资料生产的增长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人口的增长同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从而有利于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三)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是对立统一体列宁指出“: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保证新社会制度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①在生产工具极其简陋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生产的发展直接依赖于增加劳动力的数量。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已经成为发展生产的主要途径。现代化大生产对人口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是要求盲目增加人口及劳动力的数量,而是要求有足够数量的、懂得现代科学知识、能够掌握现代生产技能的高质量的劳动者。这是因为,对人口数量和质量的不同要求是同一定的物质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小生产者认为,征服大自然的主要力量是人的数量而不是科学技术,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多生子女也是为了一定的物质利益。大机器生产者却认为,科学技术在征服大自然中孕育着无穷无尽的力量,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提高人类自身生产的质量就可以收获更多的物质利益。在我国现阶段条件下,尤其要注重提高劳动力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对于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大量过剩劳动力,也要强化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和培训。同时,必须把我国人口发展的着重点放在提高人口质量、控制人口数量上,只有提高人口质量才能促进生产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人口的压力问题。现在世界上正进行着科学技术的竞争,如果不迅速提高我国人口的质量(主要表现为劳动者的科学技术、文化素养和劳动技能),就会长期处于落后被动的地位。

(四)妇女的全面发展才能获得真正的解放人类要生育,要发展,就要繁衍子孙后代,妇女就必须肩负生育的光荣职责,为人类自身的再生产做出贡献。但是,妇女精力最充沛、智力最发展、为社会作贡献的最好时间,同时也是生育最旺盛的时期,这样就产生了矛盾。在我国现阶段经济条件下,为了正确地、合理地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制定科学的生育政策和建立有效的生育机制,使广大有劳动能力的妇女既能参加社会生产,又能肩负人类自身生产的职能。恩格斯指出“:只有现代的大工业,才又给妇女——只是给无产阶级的妇女——开辟了一条参加社会生产的途径。”①现代化的生产体系是妇女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前提条件。正如恩格斯所指出“: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而要达到这一点,又要求个体家庭不再成为社会的经济单位。”②那种以为有了吃穿,生活有了保障,妇女就会按其最大的生理功能所允许的范围多生育子女的看法,显然是不对的,把妇女看作是单纯的生儿育女工具,是一种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旧观念。只有让妇女肩负生产和生育的双重任务,让妇女全面发展,妇女才能获得真正解放。在我国现阶段,妇女负担的家务劳动太多。因此,从我国妇女解放的要求来说,妇女必须自觉地节制自己的生育,否则参加社会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广度和深度都要受到限制,男女事实上不平等就不能真正消除。

(五)人口再生产方式的演进过程人类社会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三种不同的人口再生产方式,它们分别是氏族社会的人口再生产方式、农业社会的人口再生产方式和现代社会的人口再生产方式。在人口再生产方式的演进过程中,只能由物的生产决定着人的生产的客观必然性来说明。在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的氏族社会和农业社会,社会财富的增加主要依赖于人口数量的增加,与人口质量的提高并无多大的关系,而且人口数量增加的成本和费用并不高。但是,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科学技术和知识已经成为生产活动中的决定因素,单纯通过增加人口数量对生产活动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因此,为了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就必须提高人口的质量;为了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知识水平,就必须增加劳动力成长的成本和费用,延长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周期。由此可见,增加人口数量是同落后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提高人口质量是同先进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人类社会从氏族社会的人口再生产方式向农业社会的人口再生产方式过渡,再由农业社会的人口再生产方式向现代社会的人口再生产方式过渡,是人类社会人口再生产方式演进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作者:朱解放 单位: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马克思主义人口问题与社会发展研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xzgl/rkxlw/688148.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